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及其与世界经济融合度的不断提高,在人民币升值预期背景下,近年来持续增长的巨额外汇储备、流动性过剩和资产价格的快速上涨已引起决策层和学术界的高度关注。在此背景下,《新金融》期刊联合上海金融学会、复旦大学金融研究院于近日召开了"金融开放与人民币可兑换"学术研讨会,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主持了会议,知名金融研究专家洪葭管、戴国强、徐明棋、许少强、陈学彬、丁剑平、李方等共聚一堂,就当前宏观经济形势、资本项目开放以及流动性管理、货币政策等问题展开热烈讨论,提出了一系列精辟的见解。我们采撷其中主要观点,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2.
黄志凌 《征信》2023,(6):11-17+26
保持宏观金融稳定是一个世界性话题,也是一个世纪性话题。而金融风险如同病毒不可能消灭,且会随着经济金融的发展、技术的革新不断发生变异。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近年来世界各主要经济体都采取了宽松货币政策,不仅使得金融市场容量和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更是改变了某些市场参与主体的行为模式,从而使得中央银行维护宏观金融稳定的难度大大增加。因此,着眼于现实的许多两难抑或多难选择,决策者应该从微观金融基础上去观察思考,应该由阻断不良资产对于金融机构的威胁转向阻断高风险金融机构对于金融体系的威胁。  相似文献   

3.
货币金融     
《新理财》2006,(4):4-4
温家宝称不再用行政性手段调整人民币汇率;外商直接投资继续拉高外汇储备加大升值压力;中国8年共花3.5万亿重组金融机构.  相似文献   

4.
5.
将要召开的第六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是金融外汇领域的大事。从历史看,新世纪以来的四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对金融开放均勾画了顶层设计:2002年第二次金融工作会议突出汇率形成机制改革;2007年第三次金融工作会议突出人民币可兑换和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2012年第四次金融工作会议突出人民币国际化;2017年第五次金融工作会议突出金融开放和安全。  相似文献   

6.
吴仪 《中国外资》2000,(11):4-5
<正> 吸收外商直接投资,是中国对外开放基本国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二十多年来,外商在中国的投资规模一直在扩大。截止今年7月底,中国累计批准设立的外资企业已达35万多家,合同外资金额6417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金额超过了3277亿美元。从1993年至1999年,中国已连续七年成为吸收外资最多的发展中国家。亚洲金融危机暴发后,国际资本纷纷撤走,中国不可避免地也会受到一些影响。但是,今天我们看到,不少外商又重回故地,我们为此感到高兴。积极利用外资不仅促进了中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快  相似文献   

7.
中国宏观金融政策2007年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巴曙松 《浙江金融》2007,(2):4-5,14
在中国全面开放的直接推动下,2006年金融业发生了全面的重组,无论是银行、证券、保险,还是货币政策操作,都出现了重大的进展。在国有银行等金融市场主体部分已经基本完成市场化重组的情况下,展望新一轮金融改革的前景,2007年面临的主要问题,应该是对原来金融体系中的空白地带、欠缺和不完善部分进行调整、补充和提高。  相似文献   

8.
9.
资本账户开放的风险控制关键在于资本账户开放的顺序、节奏以及相关制度建设目前看,由于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相对滞后,金融体系发育不完善,金融市场广度和深度严重不足,快速推进资本账户可兑换显然存在较大风险,国际上不乏失误的案例。但是,随着经济国际化程度提高,人民币国际化战略启动,推进人民币资本账户开放已成为前提条件。为此,应借鉴国际经验,加快金融体制改革步伐,完善相关制度建设,为  相似文献   

10.
资本外逃是有关经济主体为了逃避外汇管制或逃避税收征管而出现的一种非正当资本流动。大量的资本外逃,会减少国家税收,影响外汇储备,应当采取多种措施,加强部门协调,综合加以治理。本对中国资本外逃的原因、方式以及如何制止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1.
区别于现有封闭经济下的宏观审慎研究,在开放经济下构建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框架研究宏观审慎与货币政策搭配效果,同时考察不同汇率制度与宏观审慎政策协调效应。结果表明:(1)宏观审慎监管会降低货币政策对通胀调控的效果;但面对外部冲击时,审慎监管有助于缓解通胀波动。(2)融入宏观审慎监管后,完全浮动汇率制度的通胀目标制货币政策不能发挥其优越性;反而外汇管理浮动汇率制度能降低经济波动。(3)审慎监管水平越高越能促进金融稳定,而且不影响居民的福利损失。因此,货币当局调控通胀的同时兼顾产出、汇率和金融的稳定,可采取宏观审慎与外汇管理浮动相结合的政策框架。  相似文献   

12.
我们应在"有序、积极、稳妥"的开放原则下,达到一定的要求,开放相应的管制,等到条件完全具备,资本管制也被完全取消了.例如芬兰和波兰这两个国家都采取了渐进式的资本账户开放模式,芬兰从1980年开放远期外汇市场,到1991年实现短期资本流动自由化,历经11年;而波兰从1990年允许非居民在波兰买卖外汇,到2002年开放所有的资本项目,也经历了12年的改革路程.  相似文献   

13.
14.
金融开放与货币政策宏观调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为WTO的新成员,我国将履行金融开放的承诺,金融开放后将对我国的货币政策产生深刻影响,本文分析了金融开放给货币政策带来的问题,提出了完善货币政策框架的设想。  相似文献   

15.
20 0 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 ,中国应尽快开放资本账户、推行金融自由化的呼声 ,在西方及中国日渐高涨和强烈。本文认为 ,过早过快开放资本账户 ,将导致诸多宏观劣势和风险 ,如被迫放弃货币政策自主性、破坏人民币汇率稳定机制、加重外债负担、引致货币和债务危机等。因此 ,中国不宜过早开放资本账户 ,并在短期和中期内继续管制资本流动 ,以免落入“新的政治征服”陷阱。  相似文献   

16.
我国加入WTO以后,在宏观金融领域的一个重要变化就是,我国的经济金融环境将更加开放。一些以前只在一国范围内发生作用的经济金融变量将不可避免地受到来自国外经济金融变量的影响,全球金融一体化的趋势迫使央行必须学会综合运用各种宏观货币政策,提高在开放经济条件下的宏观调控能力。  相似文献   

17.
在一般意义上,普惠制金融与农村金融和小额贷款构成了捆绑性概念。更为一般的定义是,普惠制金融涉及一切被金融市场挤出的融资需求。本文按照这一定义得出的基本结论如下:第一,普惠制金融是介于政策性金融与商业性金融之间的合作金融形式;第二,合作的边界决定了普惠制金融操作的社区性质;第三,由于正规银行体系的操作逻辑遵从内部评级和历史信用记录对借款人进行"定价",其结果必然构成挤出效应——相当一部分弱势主体实际上通过金融体系完成了向强势融资主体的资金提供;第四,被挤出的弱势融资主体不仅仅存在于农村金融领域,大量中等收入以下的城市居民和小企业亦事实上需要普惠制金融加以覆盖;第五,在中国,普惠制金融体系的构建必须且只能立足于金融增量改革。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1995年第一季度到2011年第二季度的面板数据为样本,研究了我国外商直接投资(FDI)的影响因素以及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FDI的影响。研究发现,我国和FDI输出地之间的相对实际工资、相对实际GDP、FDI输出地的利率水平和实际广义货币、实际进出口总额、实际固定资产投资等是影响FDI流入的显著因素,因此国际金融危机可以通过这些因素对我国的外商直接投资产生影响。此外,金融危机还对我国的FDI产生了纯粹且显著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9.
中国投资率高低之争凸显微观与宏观的背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最近在关于中国投资率高低争论中,有一派观点认为(以宋国青先生为代表),中国的投资率不是过高,而是太低了。他们认为判断投资率高低的标准应该是投资回报率和利率之间的差距,也就是收益和成本之间的差距,两者差距越大,说明投资赚钱的空间越广阔。  相似文献   

20.
基于中国1992—2014年的宏观经济年度数据,研究资本账户开放(外商直接投资、对外直接投资、证券投资、贷款管制的放松)对金融深化的影响。研究表明,FDI管制的放松对金融深化既存在正效应也存在负向冲击,但以正效应为主;对外直接投资和证券投资开放对金融深化存在正效应;贷款管制的放松对金融深化的冲击较大,不利于国内金融深化。为此,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