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 毫秒
1.
夏虹  李霞 《老区建设》2012,(16):14-16
近几年全国经济金融形势发展很快,商业银行机构网点扩张迅猛,账户管理工作中的矛盾也日益凸显。在实际工作中,预算单位银行结算账户管理工作存在一些弊端,亟需加强管理。  相似文献   

2.
结算账户是各企事业单位从事经济活动的前提,也是各商业银行经营发展的基础.在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实施与传导中、金融征信工作中、在金融调查统计工作中、在金融创新以及维护金融稳定运行等金融工作中,有效的账户管理发挥着重要作用.科技高度发达,社会经济全面繁荣发展的今天,如何切实做好人民币结算账户管理工作已经成为各大银行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杨秀梅 《理论观察》2013,(9):157-158
银行结算账户作为集中反映整个社会活动资金收付结算的起点与终点,也是一切经济活动资金往来的基础。自2003年9月《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及2005年的实施细则颁布实施以来,有效规范了银行结算账户的开立、变更、撤销和使用,为货币政策的实施和金融秩序的维护提供了有力的支持,起到了推动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但是,随着经济金融的快速发展,《办法》作为规范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的核心制度,也日渐暴露出了一些不适应性,需要尽快予以完善。本文通过目前对进一步解决账户管理的难题进行思考、探析,提出针对性的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4.
郑艳丽 《理论观察》2012,(6):160-161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银行结算账户日益增加,随之而来的账户开立、变更、撤销也变得频繁。从基层商业银行账户管理状况来看,存在着许多问题和弊端。因此,必须严格执行《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管理办法》和配套的《银行账户管理系统》,提高账户管理水平,维护正常金融秩序。  相似文献   

5.
《中国经济信息》2003,(19):35-36
工资卡自动成为结算账户 《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管理办法》将个人账户分类管理. 随着《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管理办法》从今天起开始施行,个人在银行里的账户将被分成两类,一类是只能存取款、不能用于交费的个人储蓄账户;另一类是主要办理交费、汇款、代发工资等多种转账结算业务,但是不能办理定期存款的个人结算账户.  相似文献   

6.
仇建军 《理论观察》2012,(2):190-191
银行结算账户是集中反映整个社会资金活动的基础,有效的账户管理工作是维护地区金融稳定的"防火墙",可以从源头上控制非法金融活动,稳定金融秩序。加强银行结算账户管理对维护金融经济秩序,保证金融安全,维护用户利益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借鉴国外账户管理的先进经验和做法,以法律形式明确规定存款人在账户开立、使用中应担负的责任、义务,赋予人民银行和商业银行相应的限制权利和措施,提高行政执法效率,进一步规范结算账户的开立和使用。对于完善我国的账户管理制度,提高对账户的管理效率,促进人民银行履职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2018年浙江产权交易所(简称"浙交所")在中信银行开立人民币股权转让专用存款账户(待国家外汇管理局和银行相应账户开立及报备系统完善后更名为境外汇入人民币保证金专用账户).该账户系全国首例由产权交易机构开立的资本项目下跨境人民币结算账户,以实现转受让方境外人民币支向境内支付竞买保证金及交易交款.  相似文献   

8.
《中国合作经济》2003,(9):51-52
工资卡自动成为结算账户 《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管理办法》将个人账户分类管理 随着《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管理办法》从9月1日起开始施行,个人在银行里的账户将被分成两类,一类是只能存取款、不能用于交费的个人储蓄账户;另一类是主要办理交费、汇款、代发工资等多种转账结算业务,但是不能办理定期存款的个人结算账户。  相似文献   

9.
年检制度是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商业银行履行客户身份识别义务,持续识别客户身份的一项重要措施,对于防范和打击不法分子利用银行结算账户从事各类违法犯罪活动都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分析近年来天津市单位银行结算账户年检工作开展情况,深入探讨单位账户年检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未年检账户产生的成因,有针对性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天津经济》2015,(7):1-1
在国家金融监管部门大力支持下,天津自贸试验区在金融机构体系建设、金融创新业务开展等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果。截至今年5月31日,自贸试验区机构(包括注册在区内的企业法人和非法人、驻区内境外机构、区内金融机构和区内其他机构)共开立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1442个,自贸试验区企业开立资本项下外汇账户41个;跨境收支(含跨境人民币业务)47.9亿美元,其中跨境收入25.0亿美元,跨境支出22.9亿美元;结售汇20.7亿美元,  相似文献   

11.
孙勇  陈铭 《黑河学刊》2004,(6):63-64
《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管理办法》的实施,为我国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管理提供了政策依据,对营造健康有序的信用环境起到重要作用,提高人民币结算账户管理的科技含量,加大对《办法》宣传和学习力度,及时、有效反馈人民银行执行货币政策能力和效果,是确保《办法》有效实施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2.
<正>走出国门的人民币,同样需要"回归"。随着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范围的扩大,越来越多人民币将通过跨境贸易渠道留在境外企业账户——然而,这些"境外"人民币面临的,却是投资无路的尴尬,反而可能成为有些地下钱庄的"吸金"目标。所幸的是,如何让境外人民币回流境内金融市场,地方金融监管部门已开始厉兵秣马。  相似文献   

13.
论人民币的国际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勇 《特区经济》2003,(12):14-16
人民币国际化是指人民币跨越国界,成为国际上普遍认可的计价、结算、储备及市场干预工具的经济过程.人民币成为国际货币,是中国真正迈入世界强国之林的验证指标.因此,我国在推进人民币资本账户开放的同时,应给予人民币国际化以相当的关注,为人民币将来的国际化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4.
莫淑 《北方经济》2015,(5):73-75
一、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发展现状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是指境内机构与境外机构进行跨境经贸时,以人民币作为计价、结算货币,并且允许境外非居民持有人民币账户去方便国际结算的进行。  相似文献   

15.
曹垂龙 《特区经济》2006,(11):74-76
本文通过对人民币资本账户可兑换的收益和风险进行了分析和研究,认为现阶段其风险大于收益,激进式实现是不可取的,但从长远来讲,人民币资本账户可兑换是中国经济和金融进入全球化的内在要求,应该继续平稳地推进人民币资本账户可兑换的进程。  相似文献   

16.
季凤荣 《中国经贸》2011,(18):46-46
自从《中国人民银行账户管理系统》和《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管理办法》实施以来,对于促使银行账户管理制度化和规范银行账户运行行为,提高银行服务质量等方面产生了重要影响。但是,我国现行的银行结算账户管理制度仍然存在亟待完善之处。文章针对我国银行结算账户管理制度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完善对策。  相似文献   

17.
近几年,随着中国经济和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基层央行货币发行与流通管理工作面临许多新的困难,如何发挥中央银行“发行人民币,管理人民币流通”职能,有效提高地区流通人民币质量,保证人民币信誉,是基层央行的一个新课题。笔者就多年货币发行与流通管理工作实践经验,对此课题进行了深入思考,对基层央行货币发行与流通管理工作提出了改进措施,希望为基层央行货币发行与流通管理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人民币国际化已进入初级阶段,并呈现钞结算和银行渠道结算并举、经常账户和资本账户同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与人民币可兑换同步推进、市场推动和制度安排相结合四大特点,有别于全球主要货币国际化路径。从自身特点出发,在人民币境外需求和自由兑换方面局限性双重因素作用下,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在下一阶段应采取“强制度”模式。当前.应将推行人民币国际贸易计价结算作为人民币国际化切入点,完善制度设计和安排,真正实现人民币国际化阶段性突破。  相似文献   

19.
银行结算账户是社会资金流动的起点和终点,是银行金融机构为社会公众提供支付结算服务的基础,加强银行结算账户管理,对于加强现金管理,规范经济行为,从源头上防范利用多头或虚假开户逃税、逃债,遏制洗钱、腐败、金融诈骗等违法犯罪行为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上海经济》2012,(6):10-11
卢锋教授说,从人民币走向自由兑换历史角度观察,对金融国内改革与对外开放关系,早在上世纪90年代已大体形成共识.近来围绕资本账户开放与人民币国际化等金融开放问题争论,折射出近年内外经济环境演变在认知与实践上带来的新挑战. 货币可兑换是指因应国际交易需求可自由地把本国货币兑换成外国货币.依据国际收支账户结构分经常与资本项可兑换.货币可兑换需满足汇率自由化,利率市场化,宏观相对稳健等方面先决或配套条件.个别大国货币在演化过程中承担国际交易的计价、结算、储备等职能,不同程度实现"国际化". 人民币30多年可兑换之路,以1996年底实现经常项可兑换为标志,前期节奏虽有起伏,不过推进逻辑线索比较彰显,在认识上逐步达成共识,总体比较顺利.过去十几年主攻资本项可兑换呈现始料未及特点:如开放思路和突破方向经历较大变化,推进成效不尽如预期,关键内容甚至早年共识都发生较多争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