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睿 《企业导报》2002,(4):24-25
<正> 随着通信技术的日新月异和通信市场的不断开放,移动通信企业生存与发展的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为此,企业必须搭建一个反应灵敏、系统完备的信息管理系统。客户关系管理(CRM)包括一个企业判断、选择、争取、发展和保持其客户需要而实施的全部商业过程,是制定满足客户需求的业务战略的关键因素。实施CRM后,可以增强移动通信运营商的盈利能力,提高客户满意度,使移动通信企业由过去的以产品为中心的运作模式改变为以客户为中心的运作模式,最大限度地激发和满足客户需求,不断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2.
沈巍 《活力》2008,(2):27-27
一切企业的利润都是通过顾客的消费行为来实现的。一切以客户为中心,发现客户的真正需求,发现对企业来说真正有利润价值的客户群,从客户开始倒向进行以客户价值为关键驱动因素的企业设计,并时刻关注客户的需求变化及趋势,从而做出动态的相适应的企业设计等调整,始终满足顾客需求,实现顾客价值,甚至超前满足和引导他们,以变应变,则可将企业引入当今和未来的利润区。  相似文献   

3.
王清萍 《民营科技》2011,(12):204-204
随着电力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深入,供电企业的工作重点逐渐由生产向服务转变,服务业务流程将围绕客户需求进行组合,企业经营理念也由以产品为中心而转变为以客户为中心。  相似文献   

4.
朱莹 《集团经济研究》2006,(35):260-261
网络的兴起和迅速发展,将世界经济推进到电子商务时代.企业的产品、质量和服务的差异越来越小,客户更加挑剔,市场竞争更加剧烈,以生产为中心、销售为目的的市场战略逐渐被以客户为中心、服务为目的的市场战略所取代.谁能了解客户的需求,加强与客户的联系,有效管理和发掘客户资源,谁就能取得市场优势,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以客户为中心、通过完善的客户交互和深入的客户分析来满足客户的需求,保持和提高企业竞争优势的客户关系管理(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CRM)是企业制胜的法宝之一.  相似文献   

5.
雷轶 《价值工程》2010,29(26):14-15
客户满意是企业"以客户为中心"运营思想的最终体现,客户期望和客户感知是影响客户满意度的重要指标。客户感知的好坏取决于产品是否能真正满足客户的期望需求。然而,客户视角与技术视角对客户需求的理解存在很大差异,这种差异性的产生使得企业在生产设计产品时容易引起客户需求与技术需求之间转化产生偏差。文章分析了质量屋工具在客户需求映射中的重要作用,进而构建了拓展的质量屋模型,通过增加对客户需求的聚类等功能,以实现客户需求和技术需求之间更为准确的映射,帮助企业生产真正满足客户需求的产品,提升客户满意度。  相似文献   

6.
王浩 《价值工程》2014,(3):152-153
烟草公司的管理者和销售人员应该从客户的需求出发,以客户为中心,采用多种营销模式开展营销活动,服务好客户,提升客户的满意度,实现企业利益和客户利益的双赢。  相似文献   

7.
20世纪80年代,来自日本的全面质量管理思想开始盛行,这种思想促使企业认为质量是客户满意的标尺,致使企业沉溺于提高内部业务流程,而忽视了客户的真正需求。而现今,几乎所有的企业都知道,客户手中的投票权决定了企业的生死存亡,因此企业的一切活动都以争取和维持客户为中心,倡导“一切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  相似文献   

8.
刘霄霆 《民营科技》2010,(10):179-179
随着科技与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通信产品需求也在日新月异,产能过盛和市场竞争让消费者的选择更加多样化,期望值不断提升,优惠的价格和灵活多样的促销方式已经不能满足众多客户的口味,企业要想赢得客户,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以满足客户需求为第一要务,"以客户为中心"的营销指导思想应该成为企业的整个经营活动纲领。  相似文献   

9.
曾几何时,"顾客是上帝"的企业理念一度风靡全球.如何将一次性客户转化为长期客户,把长期客户转化为终身忠诚客户,是企业立于不败之地并不断开疆拓土的砝码.面对丰厚的"市场蛋糕",越来越多的企业在生产经营中开始关注顾客,并以顾客的需求和利益为中心,最大限度地满足顾客的需求欲望和长远利益.在市场的有效调节下,"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伴随着客户关系管理的先进工具和方法,逐步成为广大企业的行为和思想的准绳.  相似文献   

10.
理念一 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 企业盈利的前提是企业的产品、技术和服务符合市场需要,满足消费者需求,市场和客户就成为一个企业赖以生存、发展和壮大的核心和根本.因此"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这个简单、浅显的道理被商界广泛接受,几乎成为大多数企业的基本管理理念.但知易行难,很少有企业能完全做到这两点,要么是渐行渐远,要么是疲于应付.  相似文献   

11.
别把顾客当上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曾几何时,“顾客是上帝”的企业理念一度风靡全球。如何将一次性客户转化为长期客户.把长期客户转化为终身忠诚客户,是企业立于不败之地并不断开疆拓土的砝码。面对丰厚的“市场蛋糕”,越来越多的企业在生产经营中开始关注顾客,并以顾客的需求和利益为中心,最大限度地满足顾客的需求欲望和长远利益。在市场的有效调节下,“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伴随着客户关系管理的先进工具和方法,  相似文献   

12.
“服务”这一人人感受至深的词汇,有一个古典且通用的定义:它是“一种行为,一种表现,一项努力”。近年来,随着电力消费需求变化加快,电力企业从过去“满足客户需要、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角度”,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提出了“以人为本、以客户为中心”全新的客户服务理念,做好优质服务工作需要从员工的理念开始转变。  相似文献   

13.
杨荣  段长征 《企业经济》2003,(10):173-174
一、确定以客户为中心的银行经营理念确定以客户为中心的银行经营理念,就是充分认识到客户是银行生存之本,银行的一切活动都在于满足客户的需求,使盈利最大化。为了适应市场经济形势和客户的需求变化,要培养全体银行员工树立市场经济的营销理念,转变旧的传统观念,由过去的被动适应市场向主动开发、培育市场转变;由注重存款市场向资产、负债、中间业务市场并重转变;由柜台服务、等客户上门,向存、贷、汇、理综合功能于一身的客户服务中心转变;由大众化、同质化服务向个性化、异质性服务转变;由单纯产品开发向加强客户管理转变;由同行排斥性竞…  相似文献   

14.
我们应该用创新思维来创造性地转变企业增长方式。每年我们做预算时强调企业要长期生存,首先得富有创造性;其次,随时随地改革;三要随时调整业务组合;四是稳健的财务原则。改变经济增长方式对企业而言就是要从“以生产和销售为中心”转为“以客户和市场为中心”。数据表明中国产品总量远远超出需求,我们必须以客户和市场为中心实现增长方式的彻底改变。  相似文献   

15.
CRM虽然形式上是一套软件系统,却蕴含着客户至上、以信息管理为核心的新型管理理念和操作方式。CRM的实施使企业的关注重心从过去的产品、生产,转向构建以客户为中心的核心竞争力。同时,企业结构、业务流程、企业文化都朝着客户中心、信息通畅、反应迅速的目标进行相应的转变。可以说,客户关系管理带来的企业多层面变革,才是CRM帮助企业走向现代经营的真正契机。而经过变革的企业,也为实施CRM系统铺平了道路,使CRM的实施与应用水到渠成。  相似文献   

16.
<正> 市场竞争的加剧,使得许多企业的经营策略已经从“以产品为中心”转变为“以客户为中心”。对于企业而言,绝对忠实的客户已经不存在。为了适应这种变化,大多数具有竞争力的企业正在摒弃过去的低效率的企业经营哲学,采取一种创新的方式来维护顾客的忠诚度,并从中获取最大的利润,而不仅仅是企业内部的自我更新、调整,诸如降低成本和简化操作流程等方面。  相似文献   

17.
傅贵霞 《科技与企业》2011,(9):16+18-16,18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垄断企业应该像竞争性企业一样,必须建立以客户为中心,始终保障终端客户用电需求的核心价值观。从客户的角度来思考如何提高服务质量,提高服务技巧成了提高供电企业服务品质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一.什么是质量功能(QFD)展开 在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的今天,如何抓住客户并真正做到以客户为中心是企业首先要考虑的重点,而以客户为中心就是:如何了解、识别客户的需求,并将这些需求转化到客户需要的产品或服务过程当中去满足客户。为适应市场竞争,必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进行产品开发,QFD的原理就是用质量屋的形式,从而指导设计人员抓住主要矛盾,开发出顾客满意的产品。  相似文献   

19.
现行客户关系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对丰富的市场和激烈的竞争,企业拓展客户难,维持客户更难.因此越来越多的企业在生产经营中开始关注人的因素,主动靠近客户,并以客户的需求和利益为中心,最大限度地满足顾客的需求欲望和长远利益.如何赢得客户、保持客户是关系到企业生存的大事.  相似文献   

20.
在信息经济环境下,企业的发展面临严峻的挑战: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客户需求呈现出越来越明显的多样化和个性化特点,客户能够快捷地获取市场信息,客户选择的自由度加大。客户关系管理(CustomerRelationshipManagement,CRM)是适应企业“以产品为中心”到“以客户为中心”经营模式的战略转移而迅猛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管理理念,它已成为企业谋求竞争优势的一种有力手段,正越来越多地被企业界所采纳并实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