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我的母亲本身有高血压方面的问题。我希望有这么一个技术,能够让我在异地也了解母亲的身体状况。”康康血压仪创始人刘菁正是基于这样的初衷走进了可穿戴设备领域。  相似文献   

2.
<正>移动互联网让可穿戴设备拥有的诸多可能性变成现实,康康血压董事长曾明发正是看准了这个趋势。"可穿戴设备有几种潮流,一种是能戴在身上像智能手表、智能手环一样,具有计步、通讯功能,以娱乐为主;另一种具有一定医学价值,比如血压计、血糖仪、测心电的设备,这种专用设备对健康的价值更大。"康康智能血压计包含一个智能血压计、一个手机app、一个云端平台,还有专家智库。可以随时随地提醒用户关注血压,防  相似文献   

3.
刘阳 《市场周刊》2014,(6):70-75
可穿戴设备能在健身、娱乐、医疗、工业等方面被广泛应用。而医疗是可穿戴设备最具前景的应用领域。因为它不但可以随时随地监测血糖、血压、心率、血氧含量、体温、呼吸频率等人体的健康指标,还可以用于各种疾病的治疗——今天的可穿戴医疗设备很可能成为下一个“智能手机”,改变人类的生活方式,带来下一个十年电子产品的变革……  相似文献   

4.
从家居产品、汽车到可穿戴设备,智能化正快速切入我们的生活,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而对于电子产业来说,智能化一方面冲击了传统产业模式,另一方面,也带来了亿万美元的"蓝海"市场,可谓亦忧亦喜。而在智能化背后,是企业创新能力的大比拼,也是企业与消费者互动能力的较量。  相似文献   

5.
倪楠 《成功营销》2014,(4):I0030-I0030
正日本东京一家名叫Logbar的公司正在努力开发新领域的智能产品。他们开发设计的一款智能戒指,几乎可以连接一切设备。可穿戴设备产品市场一旦成熟,对于数据收集方面的营销价值将会非常大。位于英国汉普郡的无线分析公司Juniper Research在去年10月份做了一份调查,随着消费者寻求电脑应用于日常生活新方式的热情不断增加,智能穿戴设备产品市场将在5年内翻14倍,达到190亿美元。当下科技巨头们都在抢占这片市场蓝海。可穿戴设备产品市场一旦成熟,对于数据收集方面的营销价值将会非常大。  相似文献   

6.
宗宁 《商界》2014,(7):62-63
从2013年以来,传统的智能手机企业似乎都在寻找新的突破,苹果的穿戴设备和智能家居产品让人望眼欲穿,三星、华为也推出了自己的穿戴设备,小米、联想也已涉足电视产业。但乐视偏偏反其道而行,开始进军智能手机领域。  相似文献   

7.
2014年11月25日,德国莱茵TUV在北京为联想集团颁发了全球首张智能可穿戴设备证书。作为国际领先的独立第三方检验、检测和认证机构,TUV莱茵在全球率先推出可穿戴设备认证标准,希望能协助制造商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引导消费者选择安全优质的产品,并推动可穿戴设备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新财富》2013,(9):16-17
仿佛,所有人部在谈论可穿戴设备。其魅力不在于把设备挂在身上显得很潮.而是这些设备与人体的互动可以产生一些不一样的东西。苹果、微软、谷歌、百度.甚至耐克、迪斯尼,不管是意料之中,还是那些看起来八竿子打不着的企业,纷纷满怀热情地投身可穿戴设备的研发。目前.几乎没有一种产品可以从耍酷走向实用的层面,也没有人能预料到可穿戴设备的未来在哪里.但大家郡相信,那里一定是个美丽的地方。  相似文献   

9.
《创业家》2013,(8):19-21
可穿戴设备的应用高峰即将到来,尽管产品还在进化之中,但激烈的卡位战已经展开。在可穿戴设备如火如荼的今天,让我们来回顾一下比尔·盖茨十年前的决心:"微软想要走向何方?进入你的卧室、贴到你的身体上,甚至钻进你的裤兜里"。  相似文献   

10.
江涛 《电脑采购》2000,(19):5-5
可穿戴无线接驳技术最近炙手可热。尼葛洛庞帝在它的名著《数字化生存》中,预言未来的生活可穿戴电脑将会无处不在,事实确实如此。一些专门研讨可穿戴技术未来发展的机构、公司最近都在这一方向上努力。据《互联网周刊》报道,日前在美国旧金山举办的可穿戴电脑国际座谈会,就是其中一例。在座谈会期间的展览会上,展出了可穿戴设备的原型,技术人员、市场人员面对这些原型,已经构想出利用它们的无线资源,切入互联网领域。利用无线资源上网,是目前数字化产品发展的大势所趋,可穿戴电脑技术产品便于携带,轻巧耐用,在无线上网领域将会大有发展。可穿戴电脑技术已经开始受到中国市场的关注,国外的公司也在紧抓这样一个机会,趁机将产品打入具有广阔前景的国内可穿戴技术产品市场。日前,在北京也举办了  相似文献   

11.
张旭东 《广告大观》2013,(11):78-79
忽如一夜春风来,干树万树梨花开。正当智能手机领域呈现白热化的分庭抗礼之势时,可穿戴设备浪潮犹如春夜细雨,迅速润湿了整个移动互联网市场。目前可穿戴设备不少,更多的还是在市场概念炒作的阶段,虽然市场上对基于腕带、眼镜和衣物打造的可穿戴设备解决方案的需求已经势不可挡,但产品的大范围推广还有待解决,用户体验和市场成熟度还有不少工作要做。可穿戴设备是否能成为下一个创新蓝海市场,已经不仅是产品自身,更多的将是人体关怀和隐私保护的问题了。  相似文献   

12.
常常出差,工作繁忙,想念家中的汪星人了怎么办?给狗狗戴上"可穿戴设备"吧,随时更新狗狗状态!移动互联网与可穿戴设备的发展也给动物们带来了福音,一款名为Fitbark的狗狗"可穿戴设备"可以实时监测狗狗的运动状态,让你知晓家中的汪星人玩够了没,健康、安全与否。Fitbark开发团队于5月在众筹网站Kictstarter上募资,预计今年9月出货。"这个想法来自于让主人与自家的狗狗有实  相似文献   

13.
外刊文摘     
正媒介将更注重互联体验这一年,手机对人们来说有着更为深远的意义,这不仅是因为一系列新的智能手机的出现,更重要的是,那些让你不关机的理由将更有意义,而且这些体验所依赖的基础设施将变得更加无缝连接。当前,全球可穿戴智能设备有830万台,大部分都与健身相关。到2018年,可穿戴产品将迅速增加到1.8亿台,功能更为广泛。面对这种发展趋势,我们不应只将手机视作一个设备或者渠道,而应该将其视作未来的移动性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4.
可穿戴设备当前可谓风生水起,赚足了眼球。市场研究机构数据显示,未来5年可穿戴设备将发展成一个500亿美元的产业。2014年可穿戴设备全球出货量达到4800万台,2015年预计增加近1倍至9200万台,2020年将达到1.53亿台。这一行业的兴起,使不少品牌趁机涌现,同时也出现产品参差不齐乱象。这时候第三方检测认证就显得很重要。知名检测认证机构TüV莱茵和TüV南德都在智能可穿戴设备检测认证方面已  相似文献   

15.
佚名 《中国品牌》2015,(2):22-23
在2015国际电子消费展(CES)上,看似无奇的华为展台,背后或许折射了华为2015年的相关策略:美国以运营商为主的市场催生的中低端需求,与华为产品结构"向上走"间的矛盾待解;展台上的可穿戴设备已成华为下一个发力市场,而展台上的万物连接区,包括车载市场等,如今同样已成华为的战略方向。对于很多人来说,华为是一家"怪异"的企业。若干年前,当华为第一次进入世界500强时,公司一位高管一大早走进  相似文献   

16.
邓超 《创业家》2013,(8):23-24
做智能手表的王小彬很有底气,他之前创办过一家硬件公司、一家软件公司,以及一家工业设计公司。在被问及为什么在2011年就想到做可穿戴设备时,他说硬件离钱更近,而自己又做软件出身,对移动互联网有更多的理解。经过前期准备,2012年8月王小彬将之前三家公司的相关部门整合成了一家公司,这便是现在的映趣科技—停掉其他业务,专心做起了"手表"。在他看来,"手表"比其他可穿戴设备更有可能成为人们的标配,"看起来酷炫的‘眼镜’对人的生  相似文献   

17.
刘永炬 《品牌》2006,(4):20-25
<正> 中国市场太浮躁中国的市场太浮躁。很多国外的品牌进入中国以后发现中国人更重视产品需求,品牌需求部分不是特别重视,为什么?因为产品可以假冒伪劣,每个人都可以穿名牌,民工,老板都可以穿名牌,所有的品牌在中国都贬值。实际上整个社会对品牌的情感认同已经  相似文献   

18.
2014年,总是钟情新兴领域的互联网大佬们以及VC、科技信徒们都把可穿戴设备看作是朝阳产业.从他们的厮杀中也可以看到可穿戴设备的价值不只是“酷”“炫”的功能。  相似文献   

19.
<正>一、引言可穿戴设备即直接穿在身上,或是整合到用户的衣服或配件的一种便携式设备。可穿戴设备主要是通过多媒体、传感器、无线通信等技术完成数据交互、云端交互以实现强大功能。目前市面上主要以智能手表、智能手环以及智能眼镜这三类产品为主。据调查显示,2015年全球可穿戴设备的零售市场规模为7200万台,同比2014年增长132%,到2016年全球可穿戴市场将达到1.14亿台的规模。小米手环是一款将运动计步与睡眠监测等功能相结合的智  相似文献   

20.
许璐 《广告大观》2013,(11):70-73
随着谷歌、苹果、三星等公司纷纷推出自家的可穿戴设备,可穿戴设备逐渐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今年以来,可穿戴设备的强劲之风吹向国内,一些公司已将目光瞄准了可穿戴设备的国内空白市场,试图在这场新的智能竞赛中夺得先机。今年六月,百度与咕咚网联合推出了一款名为“咕咚手环”的智能可穿戴设备,是一款运动健康设备,可记录消耗卡路里、行走距离等等,并能通过与百度云结合,将相关数据实时上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