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新型城镇化将会面对怎样的挑战和机遇?又会呈现何种新格局?在3月21日举行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5"经济峰会上,来自国内外政界、商界、学术界的数位代表围绕城镇化这一关乎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命题展开讨论。峰会期间的三场分组会——"大都市圈的发展与治理""创新驱动的新型城镇化"和"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与主要影响因素"集中关注了相关议题。经济新常态下,城镇化  相似文献   

2.
正新型城镇化是我国现有城镇化的"升级版"。2013年12月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为我国新型城镇化指明了方向: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推动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产业和城镇融合发展,促进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协调推进。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和管理格局,增强城市综合  相似文献   

3.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的实施有力推动我国城镇化水平和质量的大幅提升.进入新型城镇化"下半场",提升城市治理能力,有效应对城镇化出现的新问题新挑战,是我国推进城镇化高质量发展、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的重要任务.对城市"生命体征"进行细致"把脉"可以发现,中心城市人口密度提升、疫情和极端气候冲击加深、人口快速流动、部分城市落户门槛较高、社会多元化等对城市治理体系和能力带来多方面挑战.针对新型城镇化"下半场"的新要求,应充分发挥制度和技术优势,着力提升城市服务管理能力、共建共治能力、风险防控能力,有力支撑新型城镇化行稳致远.  相似文献   

4.
新型城镇化与土地制度改革中的核心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当前,推进新型城镇化已被提到了中国决策层各个层面的议事日程,新型城镇化战略将成为中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最重大的系统工程,如何系统推进新型城镇化战略是当前决策层和学术界共同关注的问题。本文从城市经济学的角度入手,明确了"人"、"地"、"钱"是新型城镇化的三大核心要素,提出加快土地制度改革是当前中国推动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并从法律的角度对中国农村集体土地流转的法律障碍及实现途径进行了系统分析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5.
文化是城镇化的根基,文化的认同是城镇化的粘合剂,新型城镇化与文化发展密切相关。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以遗产城市、美学城市、生态城市和人本城市为文化维度,为全球视野下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提供了加强顶层设计,秉承文化自觉,传承文化基因的有效路径;为文化语境下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了优化产业路径,加强城乡配套,实现创新驱动的探索和实践,是寻求城乡认同,消弭城乡心灵距离,实现"人的城镇化"的有益方式。  相似文献   

6.
新型城镇化是人口转移和结构转型并存的"二元"发展型城镇化,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既表现为人口城市化率的增长,又表现为区域"城市性"程度的提升。作为新型城镇化的外延的人口城市化率反映的是新型城镇化的外在特征,而区域"城市性"才是是新型城镇化的内涵,反映新型城镇化的本质特征。中国新型城镇化之路大致可以分为两大阶段,即城市化率和城市性的双重提升阶段和"城市性"的持续提升阶段,前者可称为新型城镇化的成长阶段,后者可称为新型城镇化的成熟阶段。从成长阶段走向成熟阶段,就是中国新型城镇化的演变趋势。  相似文献   

7.
未来的20年,城镇化是我国未来经济增长的巨大引擎,也将继续给房地产业带来发展动力。一、新型城镇化的内涵与商业地产发展的关系(一)注重规模和质量协调发展新型城镇化的"新"就是要由过去片面注重追求城市规模扩大、空间扩张,改变为以提升城市的文化、公共服务等内涵为中心,真正使我们的城镇成为具有较高品质的适宜人居之所。而这一点离不开商业地产的发展和完善,适宜人居之所必须要有相对完善的商业地产做支撑,来满足人们日常的消费需求以及更高层次的精神需求。  相似文献   

8.
地产新趋势     
新型城镇化将是我国房地产业全面、持续、健康成长的一面旗帜和风帆6月22日,雨中的山城重庆迎来高温后的一丝清凉。"我们的黄金时代没有结束,我们的白金时代正在大步来临。"在重庆市北碚区举行的新型城镇化与地产市场新趋势先锋论坛上,华东师范大学东方房地产学院常务副院长、中国地产服务联盟副主席华伟激情洋溢地宣称,在这一过程中,新型城镇化将是我国房地产业全面、持续、健康成长的一面旗帜和风帆。"一线城市稳定,  相似文献   

9.
新型城镇化的深度发展及政策思路创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型城镇化作为现代化的战略举措和必由之路,其深度发展对提升城镇化质量和促进经济社会效率性运转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基于"城经济"利用的高效率和"市经济"运行的高效率对新型城镇化深度发展的内涵进行深入解析,全面阐述了新型城镇化深度发展的现实状态与表现,并从需求的总动力、供给的总动力、结构转换的动力及发展中的阶段性动力四大层面对新型城镇化深度发展的动力机制做出论证说明。最终从实现城市基础设施均衡性的利用状态与系统化的利用模式等"城经济"效率提升方面和实现城市商流的规范化建设体系与高效率的运行状态等"市经济"效率提升方面提出新型城镇化深度发展的政策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
快速的城市化进程推动着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也使得城市面临着可持续发展问题。下一个阶段的"城镇化"建设需要走"精细化管理"的"新型城镇化"道路,因此"智慧城市"将成为城市经济增长的倍增器。6月20日,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副主任乔润令表  相似文献   

11.
《科技与企业》2014,(2):I0001-I0001
正走新型城镇化道路,应尊重城镇化发展的客观规律,让市场在城镇化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由国家发改委牵头,国土部、住建部等13个部委参与编制的《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目前正在做最后修改。《规划》拟提出,城镇化建设中要更多地采用市场化方式,企业将成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主体,政府则主要负责城市建设的管理创新。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  相似文献   

12.
建立符合中国国情与发展阶段的特色城镇化监测指标体系,是引导并推进省域城镇化进程的重要举措.本文从城镇化水平、质量、效能、城市管理四个方面构建了指标体系,不仅关注城镇化水平与质量,从动态的角度更加关注城镇化发展的潜力与能力,并通过城市管理引导与推进城镇化进程.指标体系设计中,兼顾城乡一体、工业化与城镇化协调发展、资源节约、城市功能提升等城镇化特点.最后以山西省为例,对特色城镇化进程进行了测算与分析评价.  相似文献   

13.
建立符合中国国情与发展阶段的特色城镇化监测指标体系,是引导并推进省域城镇化进程的重要举措.本文从城镇化水平、质量、效能、城市管理四个方面构建了指标体系,不仅关注城镇化水平与质量,从动态的角度更加关注城镇化发展的潜力与能力,并通过城市管理引导与推进城镇化进程.指标体系设计中,兼顾城乡一体、工业化与城镇化协调发展、资源节约...  相似文献   

14.
"协调、均衡"是新型城镇化应有之义,但如何走向城乡、区域的协调和均衡却需要因地制宜的实践探索和更为系统的理论总结。苏州提供了一个空间均衡型城镇化的典型案例,无论是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大中小城镇之间都表现出相对均衡协调的发展状态。从自然环境、城镇化历程、经济发展模式以及与分权相关的制度设计等方面,系统地分析了苏州空间均衡型城镇化的发展成因,并总结了这种城镇化模式在缩小城乡与区域差别、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提升中心城市品质品位等方面的优势,以期为我国新型城镇化道路的探索添砖加瓦。  相似文献   

15.
基于山东省各城市2000—2018年的相关数据,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Tapio脱钩模型、障碍度模型,分析山东省各城市新型城镇化与低碳发展的耦合协调关系及其障碍因素。结果显示:2000—2018年山东省各市新型城镇化水平逐渐上升,低碳发展水平则呈现前期下降、后期上升趋势,两者的耦合协调度总体由基本失调转向基本协调上升。新型城镇化与低碳发展的脱钩类型普遍为强脱钩、弱脱钩,两者间存在负向作用。环境城镇化、社会城镇化、低碳资源、低碳消费是制约新型城镇化与低碳发展耦合协调的主要障碍因素,教育支出占GDP比重、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建成区绿化覆盖率、R&D投资占GDP比重、森林覆盖率等因素需要重点关注。  相似文献   

16.
城镇化是中国社会转型的重要一步,而回顾城镇化相关研究可知,传统的由政府主导的城镇化是基于"国家的视角"的现代性的逻辑产物,压力型体制的作用结果,最终偏离了"人的城镇化"的核心目标。针对这一问题,基于社会建构的视角,"新型城镇化"的概念得以提出,突出国家与社会的相互建构,以及城市与乡村的相互建构,从而对传统城镇化予以矫正。  相似文献   

17.
新型城镇化的国策引起人们对该项研究的关注,旅游业与新型城镇化的天然耦合关系使得旅游业发展与新型城镇化的互动研究比较重要。本文对历年来国内外城镇化与旅游发展的研究概况进行了整理爬梳,以供相关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18.
潘珊珊 《企业导报》2014,(14):8+10-8
基于十八届三中全会的提法,新型城镇化问题正在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重视;而我国的现实情况是城镇化率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居民消费率也较低;许多学者的研究发现城镇化和消费之间存在着紧密联系,并且以城镇化(城市体系)的形成机理来分析消费市场的繁荣对城镇化的推动作用意义重大;新经济地理理论对于空间维度的关注更是为我们提供了构建新型城镇化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9.
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城镇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引发了人们对新型城镇化的思考。河北省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应以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为指导,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在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的基础上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化,最后应加强城市建设,提高城市承载力。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城镇化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2012年城镇水平达到52.6%,全国一半以上的人口在城市工作和生活。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促进"四化"同步发展。推进新型城镇化是今后我国城镇化进程的主基调,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大战略。当前,推进新型城镇化面临一系列突出问题和深层次的体制障碍,突出表现为两个严重滞后、三个不协调和四个体制障碍,需要我们深入分析,认真对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