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经营者》2008,(7)
<正>地产界的思想家"冯仑纵横生意江湖20年来,第一次系统梳理出书。30年来中国民营企业从前公司时代发展到公司时代,21世纪后又进入创富时代,冯仑是一个亲历者。也因此,冯仑对民营企业的所谓"原罪"、合伙人制度、管理逻辑以及生死存亡等都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和思考。民营企业家中,有成功者也有失败者,王石为什么成功?牟其中为什么失败?冯仑通过近距离观  相似文献   

2.
邹玲 《中国企业家》2012,(3):112-115,11
前前后后去过台湾30多次的冯仑,这次要把台湾文化和生意一起贩卖万通控股集团董事长冯仑对台湾的情结,就像是收藏家遇到了自己的心头好。这种情结驱动他在最近几年里几乎每个月都会去台湾"报到",如同热恋一般。  相似文献   

3.
乱弹     
《楼市》2011,(11):16
冯仑:房价政府说了算——日前,媒体记者在"2011绿色公司年会"上问冯仑今年房价的走势时,他的回答是:"现在不谈房价,降不降政府说了算。"比起房价,冯仑更愿意向媒体谈他的"绿色城市革命"。编者看:今年开发商们仿佛信心不再,连潘石屹也说":今年的房价不是开发商说了算,更不是任志强说了算,是政府说了算。"所以对于"国家队对房地产实施限价限购,任志强说的话你可以不听,你就听政府说的,政府说稳中有降就会稳中有降"之调调,我们能不能理解为这是开发商们丧气的表现?  相似文献   

4.
韩笑 《政策与管理》2008,(24):25-25
2008,一个多事之秋。地产界的寒冬对万通地产董事长冯仑而言,却是自己人生英雄传说的第二乐章,他力好了三件事。  相似文献   

5.
《经营者》2008,(4):86-86
地产界的思想家”冯仑纵横生意江湖20年来,第一次系统梳理出书。30年来中国民营企业从前公司时代发展到公司时代,21世纪后又进入创富时代,冯仑是一个亲历者。也因此,冯仑对民营企业的所谓“原罪”、合伙人制度、管理逻辑以及生死存亡等都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和思考。民营企业家中,有成功者也有失败者,王石为什么成功?牟其中为什么失败?  相似文献   

6.
纸上兵     
<正>《野蛮生长》【作者】冯仑【定价】39.00元【出版社】中信出版社【简介】三十年来中国民营企业从前公司时代发展到公司时代,21世纪后又进入创富时代,冯仑是一个亲历者,他所创办的万通公司也伴随着其他民营企业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过程。也因此,冯仑对民营企业的所谓"原罪"、合伙人制度、管理逻辑以及生死存亡等都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和思考。  相似文献   

7.
和柳传志同时代创业的蔡先培,生活方式玩得有声有色;和父亲一起创业的蔡明,在商业和艺术的名利场上一骑绝尘.同一个商界,同代人以及两代人不同的"奋斗" 在三亚,冯仑、刘永好几个老男人玩起了身体路线.他们一会儿光膀子靠在游艇上晒太阳,一会儿又撩起袖子跟人掰手腕子.这样的画面尽管难称香艳,倒也不失说服力--他们全都年过半百,但仍然精力充沛,玩得很High.这些人都是游艇的主人蔡先培的粉丝.冯仑今年50岁,他说了:"看看蔡老爷子,人家七十多岁了还开飞机,我又怎么敢有中年危机呢?"  相似文献   

8.
冯仑的公众形象有点儿纷乱。他是学者,西北大学经济学学士、中央党校法学硕士、中国社科院法学博士。他是国家干部,曾在中央党校、中宣部、国家体改委、海南省改革发展研究所任职。他是企业家,自1991年开始,以"梁山模式"与他人结成"海南六兄弟",共创了万通的神话。他还有很多称谓,如大师级精神领袖、商  相似文献   

9.
《中国企业家》2013,(23):99-99
多年以来,冯仑主要不是以企业家的身份出现在人们的视线中的,大家普遍认为,他是企业界的思想家。因此,万通盈利状况如何不重要,重要的是冯仑又说了什么。  相似文献   

10.
作为地产界的"思想家",冯仑似乎总能比很多同行先行一步。他最近考虑的问题可能会被视为"杞人忧天"。"我们正在请国际顾问做全面风险管理,一个设想是在购房合同中引入'打仗如何交房'的条款。"冯仑的  相似文献   

11.
《英才》2008,(2):120-120
很多人看到冯仑的色,却看不到他的戒;很多人看到冯仑的柔,却看不到他的刚;很多人看到冯仑的贫,却看不到他的厚。这本书可以让人立体地了解这位有着浓厚知识分子情结的企业家。冯仑的经历,就是中国民营经济成长的历史,尽管是越野蛮,越生长,但冯仑还是一如既往地儒雅,没有满脸横肉,没有为非作歹,西方的企业家大多是冯仑式的,中国的冯仑何妨多一些?  相似文献   

12.
家电下乡:让农民消费者体验上帝的感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家电下乡,好啊!”记者在吉林省农村采访时,一位姓董老农说。董大爷今年己有60岁了,他说:“活这么大,头一次听说,买了彩电政府还能给钱。”  相似文献   

13.
张君属于那种典型的"新好男人",上班听领导的,路上听交警的,回家听老婆的.从没听说他和谁发生过争名夺利的事儿,更不要说什么风流韵事.但就是这样一个人,碰上同事说荤段子,他总是乐呵呵地听得津津有味,还经常主动"自曝隐私",说些网上泡妞遭遇"恐龙"之类的尴尬.同事叫他打牌,他摆摆手说:"快别提了,最近手气差,昨天打麻将还输了千把块!"事实上,所有熟悉他的朋友都知道,他根本就不打麻将,也不上网聊天,更不拈花惹草.一开始我很不理解他为什么要将自己如此描黑,一次酒后他坦诚相告:哥们儿,还不都是为了适应环境,要不这样我哪里混得下去!  相似文献   

14.
丁伟 《中国企业家》2007,(24):131-131
"历史只有重复没有创造,只有成败没有是非,这可能是一种历史虚无主义,但是我觉得这是一个大智慧"《死亡》是本刊选登冯仑这本《野蛮生长》的最后一篇。在这个系列将与读者说再见的时候,《中国企业家》对冯仑作了如下访谈。  相似文献   

15.
黎想 《新前程》2009,(5):70-72
"听说前台连一次性纸杯都开始限制了."电梯里,马唯听到另一个部门同事在议论.下搂吃完午餐回来,负责行政后勤的阿姨叉给他发了几大本"环保"笔记本(废纸再利用).马唯深切地感受到危机早已无处不在.  相似文献   

16.
李勇 《秘书工作》2014,(3):79-79
正"口风"折射作风。党委办公厅(室)的性质特点、地位特色、工作特征,要求其工作人员必须正自己的"口",确保在工作生活中传递正能量的"风"。说简洁话正"口风"。向领导汇报工作,与机关协调事宜,同基层群众交流,应简洁明了、简明扼要,切忌啰唆繁杂、装腔作势。邓小平是说简洁话的大家。他从江西下放地回北京,毛泽东第一次召见问他:"你在江西这么多年做什么?"他  相似文献   

17.
不管悼词里说什么,有这种想法,本身就是一种反思和进步。著名民营企业家史玉柱不久前发出一条微博,引起围观,他在微博中称,他和国内多名知名企业家如刘永好、马云、冯仑等人在重庆集体研究决定为自己举办一个集体追悼会,每人给自己致悼词。结束过去,开始未来。该微博发出一天,就被转发近6千次,  相似文献   

18.
暮鼓晨钟     
郑翼 《人力资源》2012,(1):90-91
建立自我,追求无我"建立自我,追求无我",这是华人首富李嘉诚先生经常放在嘴边的一句人生感言,意思是说:建立自我,是要让自己强大起来,使个人梦想成真;追求无我,是要把个人融入到社会中,达至更高的理想境界。企业家冯仑在与李嘉诚的一次吃饭中深刻体会了这一点。他原以为像李嘉诚这样的大人物一定会等大家都到齐后才缓缓而来,吃饭时稳坐主桌、拍照时位处中间等,但赴宴时却大感意外。当他们上楼所乘电梯门打开时,李嘉诚已站在门口亲自迎接,而且逐人发放名片,发完后让每个人抽一个签作为照相站的位置,照完相后又让每个人抽一个号作为吃饭座位号。席间,已76岁高龄的李嘉诚没有坐在主桌不动,而是分别在四张桌上坐了15分钟。吃完饭,大家执意要李嘉诚讲几句话,他就讲了自己对"建立自我,追求无我"的一点体会。最后告别时他分别用英语和粤语讲了几句  相似文献   

19.
马钺  史小兵 《中国企业家》2012,(9):89-91,88,11
作为中国电影界第一代职业经理人,张昭决定将自己的第一次创业献给"修路"——为中国电影搭建发行渠道张昭的故事,不得不从1991年说起。一个初夏的下午,一辆摩托车"轰隆隆"开进上海复旦大学哲学系研究生张昭家所在的部队大院里,骑手是上海青年旅行社的快递员,吆喝了一声:"张昭,护照!"那一刻,对张昭来说,从快递员手中接过的,不只是个邮包,更是一张通行证—通往豁然开朗而又充满迷惘的新世界。不久之后,张昭离开了中国,到了纽约。那一年,他28岁。  相似文献   

20.
映彤 《企业文化》2006,(12):25-29
见到冯仑之前,以为万通董事长的办公室一定豪华、气派、现代,因为他总在为高端人群建造房子。可眼见为实,冯仑的办公室更像书斋:菱形木窗、旧式桌椅、竹木茶具、古祯书籍,与他鼻梁上的眼镜、休闲服相交映衬。与万通低调但不含糊的形象相比,冯仑的公众形象有点紊乱。在满是线装书的办公室里,冯仑一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