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交通需求与现有交通供给间的矛盾日益突出。针对我国城市公共交通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从能源、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提出建立和发展以快速轨道交通为核心的城市公共交通是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首要选择,同时论述了轨道交通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2.
自行车交通作为我国城市道路交通所特有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并且将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仍要在城市交通中的承担一定的作用。当前,我国各大城市也都在积极探索如何改善城市交通状况,如何正确认识自行车交通在城市交通发展中的地位,如何分析和看待我国自行车交通存在的问题,如何制定符合城市发展的自行车交通管理对策,这些都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正目前,城市交通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瓶颈问题。如何解决城市交通供需不平衡的矛盾,研究制定城市交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努力实现资源共享、监管有序、便捷高效、安全可靠、环境友好的城市交通发展目标,已经成为城市发展的一项重要课题。为了缓解城市交通紧张的局面,必须提高现有交通基础设施的运营管理水平,而不能单纯依靠增加交通基础设施投资来满足不断增长的交通需求,应着力于实现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如何解决城市交通问题已经成为了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1995年的《北京宣言:中国城市交通发展战略》为中国城市交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交通的目的是实现人和物的移动,而不是车辆的移动。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带动了道路交通运输业迅猛发展,道路交通流量、机动车及驾驶人数量急剧增加,机动车辆也进入了高速发展期。随之而来的是道路交通密度大幅提高,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目益严重,交通压力不断增大、管理难度加大,安全形式极为严峻。那么要使城市从日益激化的交通矛盾中解脱出来,当务之急就是使交通管理从经验型、粗放式的管理模式转变为多方位运用高科技手段化解矛盾的管理模式,以达到“城市发展交通先行”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城市中机动车保有量的不断增加和无限制使用,不仅造成交通的拥堵,同时,也给城市环境带来严重影响。汽车尾气排放正成为城市大气污染的主要根源。汽车作为高能耗、高污染的交通工具,不适应我国城市高密度人口、高负荷用地的现实条件,也就决定了我国不可能像美国一样单纯采取郊区化、机动化的交通模式,我国城市交通模式只能走资源节约的发展模式。武汉市交通正处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如何在发展中调整结构,解决供给不足和结构性过剩带来的资源低效配置问题,是实现武汉市交通与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协调发展的关键。笔者通过对资源节约型交通模式含义和武汉城市交通结构模式的分析,为武汉实现资源节约型交通模式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
纵观国内外交通发展进程,归根结底在于交通运输服务水平和管理技术没有随着迅速增长的交通需求而同步发展。有限的交通供给和无限的交通需求之间的矛盾是导致交通拥挤的内在原因;交通管理技术和水平的低下,以至于不能及时有效地实施交通疏导,从而导致交通拥挤是外在表现。毫无疑问,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增加交通供给是解决交通拥挤的重要手段。但是,如果不能从根本上有效地控制交通需求的无序增长,则有限的城市资源将使交通供给永远赶不上交通需求的增长。因此,必须双管齐下,一方面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在同等道路条件下增加交通供给,扩大服务能力:另一方面应用智能交通技术,疏导交通流量,实施交通需求管理,抑制新的交通产生,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城市交通拥挤。  相似文献   

8.
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是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突出问题。如何创建一个畅通有序的交通环境,减少交通拥堵是摆在河北省城市交通管理部门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随着城市化、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和机动车数量的高速增长,特别是近几年小汽车井喷式发展,尽管政府在道  相似文献   

9.
畅通城市可持续发展交通需求管理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可持续发展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一直会成为世界发展的主题。作为城市发展的重要物质载体,城市交通系统应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所谓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是在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一种合理优化、均衡发展的交通模式。它既能够提供快捷、舒适的交通条件,最大化地满足城市经济发展和出行者的交通需求。同时对城市环境产生的负面消极作用最小化,为居民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而且最小化地消耗城市综合交通资源,达到社会经济、城市综合交通、资源环境相互协调发展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10.
城市综合客运枢纽是城市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客运枢纽规划、设计、建设的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城市客运交通系统中各种运输方式的衔接配合以及功能的充分发挥。合理高效的客运枢纽规划与设计是改善和提高城市客运交通系统运输效率乃至整个城市交通综合运输效率的重要因素之一。而城市客运枢纽规划的基础则在于对旅客出行与换乘行为规律的把握。如何适应现代城市的发展,满足城市综合交通发展的需求,提供快捷、高效的城市交通系统,是城市交通理论研究中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1.
开展对城市化过程中交通与环境关系的讨论,是科学发展观在城市建设中的基本出发点,也是近年来城市交通发展中的一个比较矛盾的问题。在城市建设和发展中,各地都在不遗余力地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城市的高架桥越来越多、道路越来越宽,公路网和地铁组成的立体化交通系统日趋完善,但城市的交通却越来越拥堵。人们在思考:究竟是城市规划建设没跟上,还是交通发展还相对缓慢?  相似文献   

12.
缓解城市交通拥堵的措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交通拥堵已经成为中国大中城市的普遍问题.而交通拥堵主要是由于道路资源稀缺,致使交通需求超过交通供给.对此提出调整土地利用形态;落实公交优先,调整城市交通结构;完善道路网结构,提高交通设施利用率;拓宽主要路口,增加等候车道;增收交通拥堵费;减少车辆使用频率;减少公务用车,以缓解城市交通拥堵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专家观点 城市低碳交通:以公共交通为主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果把城市比喻成人体,交通就好比支撑人体活动的血管。二者相辅相成、密不可分。交通运输部政策法规司相关负责人表示。我国城市正处在城镇化、机动化快速发展时期,要分析城市交通问题,首先要理清城市和交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一、城市交通拥挤研究随着城市化及机动化进程的加快,人们出行的频率增大、运输方式增多,对交通空间的多样化要求也随之增大。然而,城市发展的规模受限,使交通拥挤现象逐渐凸显。城市交通拥挤阻碍了城市经济及空间结构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5.
国外城市交通的发展经历了曲折复杂的过程,主要有小汽车模式和公共交通模式。根据我国的国情以及可持续发展的城市交通理论,我国重点发展以“公共交通为主体,个体交通为补充”的城市交通模式。然而,仅仅发展大运量的城市公交、快轨交通不能满足各层次乘客的需求,运量相对较小的城市出租汽车在城市公共交通中也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如何界定出租汽车在城市公共交通可持续发展中的地位显的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6.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城市人口的快速膨胀,城市交通问题日益突出。不仅一、二线城市交通拥堵日趋严重,而且向三、四线城市蔓延。如何缓解城市交通拥堵不断加剧趋势,破解城市交通拥堵难题,是当前迫切需要深入研究和解决的重大现实问题。治理城市交通拥堵刻不容缓。到2011年底,我国机动车保有量达到2.24亿辆,其中汽车保有量为1.05亿辆,私人小汽车拥有量占汽车总量的80%以上,并且绝大部分集中在城市。机动车快  相似文献   

17.
铁路专用线的利用与再生是提升城市管理水平、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从“存量挖潜”的角度对北京铁路专用线资源进行筛查,总结专用线分布特点及存在问题。在梳理国内外铁路既有铁路利用案例的基础上,结合宏观政策导向以及北京城市交通发展的具体需要,指出专用线资源与城市需求之间主要存在“廊道之争”以及“供需不匹配”的矛盾,提出利用铁路专用线作为城市公共交通“新”载体以完善区域交通,以及作为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资源为市域(郊)铁路发展、城市绿色物流体系构建提供保障的利用策略,并分别对国华热电厂专用线、华能电厂专用线以及专用线资源较为丰富的场站发展城市物流提出了初步建议,为北京市利用铁路专用线解决城市交通问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正城市综合交通规划是城市对外交通、城市内部交通与城市用地布局、城市空间结构相结合,把各种交通方式集中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系统性研究的规划。其作用是建立与城市用地发展,城市空间结构相匹配的城市交通系统,全面分析城市交通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综合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根本措施,从而使城市交通系统有效地支撑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目前,我国正在加快城市化进程,城市结构呈现多元化形态,在经济发达的沿海地区,组团式城市具有相当的代表性,探讨组  相似文献   

19.
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人口急剧增加,流动人口也大量涌进城市,使城市交通面临着严峻挑战,因此发展地铁交通越来越受到大中城市的青睐。近年来,地铁工程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南京、天津、沈阳、成都等地相继建设起来。如何更好地做好地铁工程监理任务,成为地铁工程监理单位面临的急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交通需求预测工作为交通建设项目的前期规划奠定了基础。通过对交通需求预测与城市交通规划关系的论述,分析交通需求预测的准确度与可信度,说明交通需求预测的重要性。指出当前交通需求预测工作存在的问题,提出提高交通需求预测的认知度、加强影响因素的分析和开展项目后评估等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