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生产力研究》2012,(2):257
<正>在后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外需的减少加大了中国经济增长方式调整的紧迫性,中国经济成功地实现转型,需要有大批科技型、创新型企业的产生,而这些企业在当前"全球去杠杆化"的情况下进行外部融资显得非常困难,中国更加需要大力发展资本市场来解决企业的股权融资为此,经过《经济研究》编辑部与重庆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共同研究,拟  相似文献   

2.
2 0世纪80年代末,中国和俄罗斯都进行了经济体制的转型。由于采取了不同的经济转型模式,转型后的结果完全不同。在转型过程中,公有经济会表现出如下特点:在改革初期具有重要的资本形成地位;对就业和社会稳定具有支撑作用;对非公有经济部门具有传导性等。由于中俄两国在经济转型时对公有经济采取了截然不同的态度,才造成了转型绩效的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3.
资本市场国际化与经济转型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资本市场国际化是经济转型的内在要求,而资本市场的全球资本配置能力决定了一国的经济结构以及经济增长方式。文章在资本国际流动的基础上重新阐述了"不平衡性增长"这一概念。资本市场国际化通过引导资本的合理流动,形成促进经济平衡性增长的资本流动机制。中国资本市场国际化应该积极借鉴新兴国家的经验并吸取其教训,以货币兑换自由化、取消外汇管制为前提,深化改革、强化监管,保证国内金融市场稳定和经济发展模式的成功转型。  相似文献   

4.
社会资本理论为制度变迁奠定了最后的理论基础。文章以社会资本的视角分析中国的经济转型后发现,社会资本启动了中国的经济转型,并在过程之初支持了非国有制经济的发展。但是,社会资本排斥圈外人的属性又在国有经济改革中产生了负面影响。通过经济转型构建和谐社会,就必须控制和消除社会资本所导致的国有资产流失,使改革的成果惠及大众。  相似文献   

5.
中国经济转型:社会资本视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社会资本角度对中国和俄罗斯的经济转型作了比较,分析两国原来存在的非正式网络在两佃不同转型方式下对转型所造成的影响,并在承认扩展信任对经济发展和转型重要性的基础上讨论了两国转型的缺陷,指出规范政府行为和建设市场支持性的正式制度对转型过程中实现扩展信任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6.
王海鸥 《时代经贸》2011,(6):172-173
20世纪70年代末期以来的中国经济改革大潮,推动了资本市场在中国境内的萌生和发展。在过去的十多年间,中国资本市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区域到全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得益于中国经济和金融改革,随着资本市场各项功能逐步健全,它也推动了经济和金融体系的改革,为企业建立了新的融资平台,拓宽了融资渠道,增加了理财品种,使社会公众资本更加直接的参与到企业和社会经营活动中,对促进企业的发展、国民经济的增长产生了重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20世纪70年代末期以来的中国经济改革大潮,推动了资本市场在中国境内的萌生和发展.在过去的十多年间,中国资本市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区域到全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得益于中国经济和金融改革,随着资本市场各项功能逐步健全,它也推动了经济和金融体系的改革,为企业建立了新的融资平台,拓宽了融资渠道,增加了理财品种,使社会公众资本更加直接的参与到企业和社会经营活动中,对促进企业的发展、国民经济的增长产生了重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文章以山西资源转型为背景,为解决资源转型中"钱从哪里来,人往哪里去"的问题,即是充分利用资本市场融资、资源配置、价格发现的功能,并弥补全国性资本市场的不足,指出建立山西区域资本市场的必要,并提出山西区域资本市场构建原则和框架以及构建中的重点和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9.
创意经济的驱动力变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颖 《经济论坛》2009,(9):58-59
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转型为创意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社会背景。创意经济在英国、美国、日本、韩国等国蓬勃发展,预示创意经济在新经济中的重要意义。本研究尝试讨论促进创意经济发展的驱动力从经济(财政)资本、人力资本、社会资本转变成靠新思维和新知识推动的创造性资本。创意经济的发展规模和程度将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城市综合竞争力高低的重要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10.
我国实现资产证券化的条件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伍建光 《经济论坛》2005,(13):135-136
资产证券化自20世纪70年代初在美国资本市场诞生以来,凭借其资产信用融资、结构融资与表外融资的竞争优势,在欧美、日本及新兴国家得到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11.
崔莹 《当代经济》2016,(27):80-81
在我国工业化发展过程中,金融抑制凭借着其资本低廉的特点对工业化活动起到了一定的抑制作用,这使得工业活动并没有彻底的完成改革,而且也一定程度上使得经济结构变得严重失衡.本文分析了金融抑制与经济结构转型的必要性,并研究了金融抑制与经济结构转型的基本特征,在此基础上分析了金融抑制的消极影响,对金融抑制和经济结构转型的表现进行了研究,希望以此促进金融发展,来加快经济结构的转型.  相似文献   

12.
融资制度模式选择有其内在逻辑,既不全是自发的随意的,又不全是受制于政府意图;既有历史继承性(受现存的融资制度的影响),又深受经济结构、经济发展水平等内在因素对融资制度需求的影响。中国转型经济中之所以依然将融资制度模式选定为银行主导型融资制度,有两个原因:历史继承和实体经济发展对融资制度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低碳经济转型:政策、趋势与启示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在气候变化背景下,全球向低碳经济转型不仅是一个选择、一种必须,而且是要解决在怎样程度的速度和规模上促进其向低碳经济转型的问题。世界各国各级政府和商业部门在调整贸易、融资和生产计划方面的决策上,提出了无数的低碳政策措施,发起各种低碳倡议。为避免重蹈西方国家先污染、后治理的覆辙,中国向低碳经济转型必须借鉴国际经验教训,中国要以超前的眼光对低碳经济进行战略部署,尤其要避免在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中被高碳排放锁定。  相似文献   

14.
资本市场与资本结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比较分析了美国、日本企业对资本结构的选择 ,认为融资体制对企业资本结构模式的选择有决定性影响。中国企业资金的市场配置方式逐渐取代了计划配置方式 ,企业融资方式呈现出多元化趋势。为了提高融资效益必须科学选择融资方式或资本结构。  相似文献   

15.
关于经济转型的研究,长期以来为各国的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所重视.针对中国正从国家层面经济转型向区域层面经济转型过渡的背景,本文着重从研究区域层面经济转型出发,探讨国内外经济转型的流派和理论范式,再基于区域经济理论来对中外区域层面经济转型进行比较分析,最后为中国区域层面经济转型和区域政策制定提出相应策略.  相似文献   

16.
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的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虽然取得了巨大成就,但鉴于大多数转型国家并没有取得公认的成功,因此,国际上关于转型经济的研究还在继续。研究重点集中于银行效率、企业绩效、劳动力就业、汇率变动以及外商直接投资、经济增长及其带来的环境破坏和不平等、金融危机对转型国家的影响以及转型国家的应对措施、腐败问题等等;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越来越多的文献开始关注转型过程中人们的幸福度问题。综述现阶段国际上关于转型经济研究的现状和特点,将对完善转型经济的国内研究以及深化我国的经济改革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7.
王静 《技术经济》2006,25(12):122-128
投资银行的金融效率反映其在中国经济转型中所履行金融功能的状况。在宏观的储蓄一投资转化中。资本市场的贡献微弱。在中观的资本市场运行中,存在结构缺损、功能扭曲、竞争力不强等问题。而微观层次的投资银行经营效率高度受制于外部资本市场的效率。引致中国投资银行非效率状况的根源是制度缺陷.应以制度创新来提高投资银行及资本市场的金融效率。  相似文献   

18.
上个世纪70年代后期,日本银行业苦于面向制造业的融资业务扩展困难,融资业务逐渐向房地产业以及零售业拓展,这些金融机构的积极的融资活动是,为日后的不动产价格上升埋下了伏笔.进入80年代,日本土地和股票投资盛行.股价和不动产价格的暴涨,造就了当时"土地神话".但在泡沫经济崩溃之后,这些投机公司陷入了经营困难,无力偿还银行贷款,使日本金融机构深陷不良债权的泥潭.整个日本社会进入了经济发展停滞的状态,整个九十年代一直都处于地成长率的状态.本论文通过对日本泡沫经济产生以及崩溃的原因进行分析,并通过对中国经济现状与日本泡沫经济进行比较来分析中国经济是否会重蹈日本泡沫经济的覆辙.  相似文献   

19.
在未来10年左右的时间内,中国经济将怎样实现转型和突破,以及在这样一个宏观背景下,中国资本市场的改革与发展. 美国人应该真正害怕中国什么 2011年9月27日,美国《华盛顿邮报》发表了一篇文章,它有一个非常吸引眼球的标题:《美国人应该真正害怕中国什么》.文章配了一张照片,是一个在天安门广场的中国人,戴着一付京剧脸谱面具,藏在一面巨大的五星红旗后面.这篇文章的标题和配图的隐喻是,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仍然在轰轰隆隆地快速前行,隐隐不安的美国社会想知道,中国经济的推动力是什么?中国经济有什么秘密武器?  相似文献   

20.
本文构建一个三部门理论模型,分析中国特有的双重转型、经济增长以及结构失衡三者之间关系,并得到以下结论:中国经济之所以顺利转型,在于将渐进性转型和二元结构转型相结合,在国有经济存量保持不变条件下,通过发展民营经济吸纳从农村转移出来的剩余劳动力;在此同时,国有经济并未被非国有经济所完全取代,而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下实现共存;在特有的双重转型过程中,无论是资本要素还是劳动力要素市场,都存在严重的资源错配,导致中国经济近年来出现多重结构失衡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