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冯文勇 《生态经济(学术版)》2007,(12):79-81
本文的研究区—晋西北六县属于黄土丘陵区,自然生态环境脆弱,经济基础薄弱,社会文化落后,是典型的贫困地区。统计资料和实地调查表明,该区贫困具有综合贫困的特点。要加快实现研究区的脱贫,政府必须实施有力的政府干预,着力扶持研究区县域经济的发展,积极发展生态型农村经济,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绿色农业,发展生态旅游;改革资源管理和土地征占制度;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积极开展人才扶贫;适当建立生态补偿机制。 相似文献
3.
4.
生态脆弱地区可持续发展的症结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本文阐述了脆弱生态环境的概念及不同脆弱地区的特征。在分析可持续发展内涵的基础上,针对不同脆弱地区阻碍可持续发的症结所在,提出生态环境脆弱的地区实现生态持续性是首要目标,应从政策入手,明晰资源产权,合理制定资源价格,减少外部性,严格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加大资金投入,以实现生态脆弱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倪瑛 《生态经济(学术版)》2007,(10):407-411
越来越多的事实和证据表明,生态环境恶化所导致的生态贫困已经成为西部地区贫困的区域性特征.本文基于西部地区生态贫困现状,在分析西部地区贫困分布区域和生态环境相互关系的基础之上,剖析了生态贫困的形成机理,最终提出解决西部地区生态贫困的可行方案--生态移民. 相似文献
6.
论旅游业对西部生态脆弱区改良的作用及相关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目前旅游业的取向、趋势及发展入手,阐述了在生态脆弱区发展旅游业对于地区经济建设及生态改良的作用,并分析了应当注意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7.
文章分析了中国金融发展和区域经济增长中的矛盾,即贷款相关比率等金融发展指标明显有悖于区域经济增长由东至西由高到低的梯度分布,并在此基础上指出金融生态环境的优劣是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同时结合我国的金融生态现状,提出了自己的政策建议,试图探索出一条改善我国金融生态环境的具体路径,以此促进区域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荒漠化由沙漠化、水土流失和盐渍化三个部分组成,它作为极其重要的环境和社会经济问题困扰着当今世界,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我国是世界上受荒漠化影响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文章从生态经济学理论探讨了干旱沙化生态脆弱区生态经济发展模式问题。以生态经济理论和实践的区域化为主线,以区域生态经济系统为主要研究客体,依据生态学进行气候干旱、水资源短缺、人口压力研究。同时结合陕西榆林市神木县实际,对该县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模式做了实证分析,旨在促进中国区域生态经济学走向成熟,为典型生态脆弱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9.
生态脆弱区具有独特的人地关系特征 ,生态脆弱性与高资源消耗、高能源消耗、高环境污染和高耗水等“四高”为特征的传统产业结构间的矛盾是我国生态脆弱区社会经济不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原因。文章研究以闽西为案例 ,探讨了生态脆弱区传统产业结构重构的一般原则和三大传统产业部门的重组要点。 相似文献
10.
民营企业融资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营企业向银行贷款时申请贷款时间长,并且手续繁琐。特别是在首笔贷款的时候,银行倾向于更为严厉苛刻的审查。由于审查时间过长,导致企业贻误商机,不利于企业的发展。而且因为企业自身因素和融资环境的因素,很难找到担保单位为其担保。根据世界银行的一项统计,截止2000年,民营企业的资金来源中自我融资比重高达90.5%。据我国学者提供的资料,民营企业的资金来源中,继承家业、劳动积累以及合伙集资,即所谓的内部融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中部生态脆弱地区农民的调查,运用逻辑(Logistic)模型探讨农民采用农业新技术的影响因素.分析结果表明,中部生态脆弱地区农民已经深刻认识到农业科技对于脱贫致富的重要作用,但对农业新技术的采用意愿相对较低.通过进一步对农业新技术采用意愿的影响因素检验,结果发现,农民是否是科技示范户,是否是农业经营大户,是否可以便捷地获取农业科技信息,农民的性别、家庭人均收入、受教育程度,以及是否参加过农业科技培训等因素对农民采用新技术意愿有显著的影响,呈现正相关关系;年龄和外出务工时间对农民采用新技术也有显著的影响,呈现负相关关系;是否村干部,是否具有一定的专业技能对生态脆弱地区农民新技术的采用意愿影响不显著.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问题是实现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基础.在考察一个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问题时,很多经济发展模式的构建都基于经济发展本身的共性提出,没有把握民族问题的内涵去思考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内核.本文旨在从民族的角度去考察经济发展问题,剔除中国经济发展问题的共有解决方案,抛弃经济发展就是经济增长的片面说法,发挥“民族经济发展”促进民族发展、保持民族特色的作用,并使其成为“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新的动力因子,使经济发展的过程成为民族文化传承的过程,使民族文化传承的同时带动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3.
民营企业股权优化与稳定机制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我国民营企业高集中度、家族化股权结构的内在稳定机制阻碍了民营企业的增长动机。股权优化设计的目的是以股权换发展,最终建立多元化动态化的股权结构,从而实现民营企业的持续增长。 相似文献
14.
宏观经济冲击的作用机制与传导机制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经济冲击(economic shock)是目前经济学文献当中出现频率很高的一个关键词。自从Frisch(1933)提出经济冲击机制问题以后,凯恩斯经济学、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和实际经济周期理论等均对经济冲击给予了高度重视。经济冲击问题已经成为经济政策理论和经济周期理论的核心问题。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分析了重庆三峡库区生态环境的脆弱性以及社会经济脆弱性特征,提出库区走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原则和目标;根据库区气候、植被、土壤、水文等要素具有分层性和带谱性的特征,构建了库区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相协调的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和模式,并对库区生态农业发展的动力机制、技术进步机制、制度创新机制、农户参与机制等方面展开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民营企业的发展与强化政府职能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营企业作为非公有制的一种形式,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民营企业在国民经济的发展中承担着提升科技水平、增加劳动就业的重要任务,但是民营企业本身固有的缺陷严重影响了它的健康发展。为了整个国民经济协调、稳定的发展,政府应强化其经济管理职能,采取有效措施对民营企业进行管理。 相似文献
17.
高寒生态脆弱地区城市绿色工业选择与布局研究——以拉萨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绿色工业是产业升级与转型的产物,是在新形势下保证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新途径。尤其在我国高寒生态脆弱地区,还处于工业化的初级阶段,如何平衡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便成为了首要问题。以拉萨为例,试图就高寒生态脆弱地区的城市绿色工业选择与布局展开论述与研究。从自然资源利用和环境影响评价两方面出发,运用层次分析法对绿色工业发展进行选择;同时对城市工业用地进行适宜性评价,并建立绿色工业空间敏感度指标体系,利用空间多层次叠合分析对工业布局进行定位,进而引导绿色工业的空间布局。 相似文献
18.
生态经济的制度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态经济是制度约束的经济,其开发必须建立健全完善的制度机制,它主要包括:法律约束机制,是整个制度机制的依据;生态转移支付机制、区域协调机制和市场价格机制,是整个制度机制形成和实现的手段;生态补偿机制是最终目标,生态经济开发就是要实现生态资源的价值补偿和实物补偿。 相似文献
19.
不同的区域主体发展区域经济必须遵循共同的生态价值原则:区域生态环境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遵循经济规律和生态规律,制定合理且优化的区域生态环境规划,因地制宜地发展区域经济。 相似文献
20.
贵州喀斯特生态脆弱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内涵与构想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喀斯特地区生态环境脆弱,缺土少水,农业可持续发展后颈不足。本文阐述了贵州喀斯特生态脆弱区实施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性,探讨了该地区可持续农业发展的目标与内涵,指出保护、改善和重建生态环境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并编绘了贵州喀斯特山区生态环境脆弱性类型图。最后提出了适合喀斯特生态脆弱区地域特征的持续农业发展的原则、产业化模式与战略对策。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