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农科类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关乎高等农业院校的生存和发展,涉及"三农"发展和社会稳定等诸多方面。然而,与现代化农业发展需求相比,农科类大学毕业生在数量和能力方面都不能满足现实要求。本文通过对农业行业人才需求与农科类大学毕业生就业现状的分析,探寻人才需求与供给不平衡的深层次原因,从专业思想教育、创业教育、就业配套制度三方面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2.
就业是民生之本,是社会稳定的根基,高校毕业生作为国家的人才资源,更是保就业稳就业工作的重中之重。目前,由于社会经济发展增速放缓以及就业市场供需结构改变等,毕业生面临的就业竞争压力增大,“慢就业”群体比例不断扩大。在管理类相关专业毕业生中,尽管诸如财务、会计等技术偏向专业学生就业相对容易,但在专业内容更加广泛、庞杂的企业管理、公共管理等管理类毕业生中“慢就业”现象日渐突出。为此,剖析和把握管理类毕业生“慢就业”根本原因,并为相关专业学生就业质量的提升提供对策建议,对社会资源的高效整合具有较大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3.
温娟 《山西农经》2015,(2):66-67
大学生就业一直是热门话题,尤其是农业院校由于其自身的特殊性,其毕业生的就业现状更令人担忧。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和压力,农业院校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不容忽视。作为农业院校就业辅导员,推进就业工作的同时,要重视分析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和解决的对策,切实帮助毕业生正确认识自己,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健康的就业心理,最终成功就业。  相似文献   

4.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就业创业工作的意见》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精神,适应农业院校学生就业、创新创业工作发展趋势,促进农业院校就业创业教育工作的内涵发展,全力打造一支专业化、专家化的就业创业教育师资队伍,是当前推动农业院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纵深发展,全面提升就业创业指导教师业务能力的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5.
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是衡量高职院校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但伴随高校毕业生数量逐年递增,加剧学生就业竞争压力。本文基于DQP框架下,将五大学习领域与学生就业质量相结合,通过打造专业学习共同体、建立校企协同机制、以“巅峰谈判”为导向、建设校外实践基地、以全球素养为导向培养视角等路径提升学生DQP五大领域的技能,把就业能力提升与培养自身“硬实力”结合起来,增强学生的就业技能及岗位胜任力,更加有效地提升高职学生的就业质量和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6.
为促进农业经济管理学科的发展和培养 2 1世纪我国所需要的农业经济管理人才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在新制定的学科分类目录中 ,将农业经济管理学科归属于管理学类 (以前属农学类 ) ,规定对农业经济管理专业的毕业生授予管理学学位。因此 ,高等农业院校必须重视和加强管理学课程的建设。一、管理课程逐步走上系列化   5 0— 70年代 ,对农业经济系 (尚未分专业 )学生要求“又农又经” ,即既懂农业又懂经济 ,那时的狭义管理类课程 (广义的似应包括会计、管理会计、审计、统计等 )仅有农业企业经营管理学。改革开放后 ,经济管理受到重视 ,“管理…  相似文献   

7.
就业是民生之本,发展之基。一直以来,大学生就业问题都是社会高度关注的热点话题,新时代下,史上“最难就业季”被“更难就业季”不断刷新。高校毕业生是我国劳动力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鲜力量的基础和保证,高校毕业生顺利就业,对家庭、社会和国家的发展具有深远意义。如何保证新鲜力量的加入,发挥好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协同功效,提升高校的人才培养价值,转变大学毕业生就业观念,更好地为社会发展输送人才,将消极“慢就业”转为积极“慢就业”直至积极“就业”,力保“稳就业”,以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是社会各界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李磊 《农家之友》2009,(11):84-86
新《大纲》要求英语专业要培养“口径宽、适应性强、有相当应用能力”的复合型英语人才。那么,农业院校的英语专业如何满足社会的需求?增强市场竞争力?本文旨在根据农业院校的特点,探讨如何构建农业院校英语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我们认为,农业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要定位于培养具有创新素质的英语应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9.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关键在于人才振兴,培育具有“三农”情怀的农科大学生,对于促进乡村人才振兴是十分重要的。本文探讨何为“三农”情怀教育,何为乡村人才振兴,农业院校如何培养具有“三农”情怀的现代农业人才,进而增进我国乡村的人才供给,促进农业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10.
"双困生"帮扶工作历来是高等农业院校学生工作和就业工作的重点。本文在吉林省高等农业院校开展"双困生"就业帮扶工作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探索出具有高等农业院校特色的"12345"——"双困生"就业帮扶途径,提升"双困生"就业能力,帮助"双困生"走上自强就业之路,从根本上解决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业难问题。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我国大学生就业问题突出。2019年末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肺炎疫情迫使我国经济进入滞缓,对大学生就业造成较为严重的影响。本文以吉首大学商科毕业生就业创业调研数据为基础,联系国内大学生就业情况,系统分析“新经济”和“新冠肺炎疫情”两大方面对毕业生就业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以期及时应对变化、掌控规律,对高校大学生就业有所获益。  相似文献   

12.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关于高职院校以就业为导向的文件精神,了解毕业生在实际工作中的情况,学校教育的薄弱或者空白之处,掌握考核模式对学生成绩评价及能力评价的准确程度,进而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方案,我们开展了一项对毕业生的调查工作,本文从对2011届毕业生到现在共5届毕业生的调查问卷为视角,希望能够对学校的考核模式改革提供一个思路。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分析"十一五"期间天津渤海职业技术学院精细化学品生产技术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论述影响高职毕业生就业质量的因素,认为结合区域产业发展形势,帮助学生在大学中有目的的学习,完善课程体系使毕业生进一步适应企业工作需要,开发就业弱势群体的优势课程和提高学生就业后的稳定性是提高就业率和就业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被就业     
一个古怪的词汇——“被就业”,近期成为流行语。它源于一名未找到就业岗位的大学毕业生到人才中心办理档案时,竟然发现自己档案中有一张“就业协议书”,并盖有就业单位的大印,但他根本不知道这个单位。“档案”显示该毕业生已经 “就业”,但实际上并未就业。该毕业生在网上发帖戏称自己是“被就业”了。  相似文献   

15.
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因素有许多,但从毕业生自身的特性和用人单位需求的差异性以及高校人才培养角度考虑,胜任力理论符合实际要求。本文从胜任力引出高校毕业生就业胜任力,探讨高校毕业生就业胜任力不足及其表现,并分析其背后存在的原因,进而提出提升高校毕业生就业胜任力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就业指导是高校学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业院校大学生就业问题是当今农业院校的重点工作之一。高校辅导员是教育和管理大学生的中坚力量,承担着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重任。从农业院校学生思想特征和辅导员就业指导能力专业性两方面出发,探索提升农业院校辅导员就业指导能力的对策,有效帮助大学生就业。  相似文献   

17.
本文在分析会计人才市场需求情况、会计人才市场对中职会计专业毕业生素质要求的基础上,阐明中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以及中职会计专业毕业生应具备的文化素质和职业能力,提出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会计专业建设的设想。  相似文献   

18.
经济发展是国家综合国力提升的重要体现,影响社会多个方面,直接关系到大学生就业问题。经济发展趋向、农业产业发展水平对于农业院校学生日后就业都有着较为明显的影响。高农业院校教学应该以社会人才需求为导向,紧密结合经济发展需求,提升高校学生就业率。从3个方面研究了农业院校大学生就业问题,旨在推动相关研究发展。  相似文献   

19.
当前,“95后”“00后”已经踏上求职的舞台,由于他们成长于经济快速发展、人们物质和精神生活逐渐丰富的时代,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本文从当前高职毕业生就业形势出发,探讨Z世代高职毕业生面临的“慢就业”困境,并对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进行分析,最后提出针对Z世代高职毕业生“慢就业”困境,政府应采取的措施,以期帮助Z时代高职毕业生尽快找到职业发展方向,缓解就业压力。  相似文献   

20.
以四川农业大学农学专业大三、大四学生为样本,采用问卷调查法收集数据资料,对该群体就业意愿及原因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大多数农学专业学生毕业后愿意从事涉农领域,且愿意从事时间多为1~10年,其就业动机在于将所学农学专业知识运用到相关领域,实现自身价值。影响农学专业学生就业意愿最大的因素为其对所学专业的态度。不愿从事涉农行业的学生大多选择考研,且社会支持、工作稳定性影响程度较大。基于此,从政府政策支持、高中及大学教育教学管理等维度提出了应对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