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吴晨 《新疆农垦经济》2007,(1):33-35,45
历经27年改革开放实践,广东成为我国当前经济最发达的省份之一。伴随着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从完全依附于土地生产中被解脱出来,并参与到全省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之中。本文通过实证研究发现,目前广东仍然存在着一定数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为此,文章在最后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2.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滞后的原因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中国劳动力的就业结构和产业结构出现了比较大的偏差 ,城市化进程也远远落后于相应的工业化水平 ,这意味着大量的剩余劳动力滞留在农业或农村没有实现转移或转化 ,制约着中国工业化的进一步深化和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本文认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滞后是历史和现实的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一、作为后起的工业化国家 ,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所面临的起始条件与先行工业化国家相比 ,存在明显的差异。1 .人口增长率和人口总量的差异。发达国家在工业化初期阶段 ,人口的出生率和死亡率都很高 ,从而人口增长率…  相似文献   

3.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思路与对策   总被引:34,自引:0,他引:34  
农民增收难,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拉大,已经或正在对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和农村社会安全带来严重负面影响。文章认为要落实“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总体目标,增加农民收入关键是要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问题,文章分析了改革开放以来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及农民增收难的原因,并从发展经济学的角度阐述了农业劳动力转移的现实依据,提出了我国在新形势下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几种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4.
“三农”问题是中国建设和谐社会的关键,但解决“三农”问题的一个前提是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成功转移。在新世纪的前20年,在惠及千百万广大人民的小康社会的建设过程中,研究和解决这一问题有着重大的意义。需要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理论进行系统研究,从而为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实践,提供有力的指导。  相似文献   

5.
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赵红 《农业经济》2000,(5):30-32
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的现代化进程中,农业劳动力大规模转移是世界各国共有的现象。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是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难点,解决剩余劳动力就业转移问题不仅关系到农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而且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能否实现。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制定相应政策,采取有力措施。一、关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有关理论和模型二战以后,围绕发展中国家如何实现工业化,如何变二元经济为一元经济的问题,发展经济学家对于发展中国家如何实现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从而带动整个经济均衡发展,进行…  相似文献   

6.
内蒙古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途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特别是西部大开发的不断深入进行,内蒙古的经济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内蒙古也产生了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这些农村剩余劳动力既为内蒙古的经济建设提供了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同时,又对整个社会,尤其是农村形成了巨大压力。因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合理地利用这些农村剩余劳动力,使其有效的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将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7.
浅谈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特点与制约因素。黑龙江省是农业大省,农业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比重较大。2002年,全省农业人口1792万人,占全部人口的47%,农业劳动力929.2万人,占农业人口的51.9%。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成为广泛关注的重点问题。2002年全省社会劳动生产率为24296元/人,第一产业劳动生产率为5545元/人,不足社会劳动生产率的。  相似文献   

8.
近十年来,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这一过程,存在乡镇企业对劳动力吸纳减弱、劳动力素质偏低、劳动力市场不完善等问题,因此深入研究农村剩余劳动力面临的突出问题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面临的新挑战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由于宏观环境的变化,中国上亿人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转移已经演变成中国实现现代化和进入小康社会的制约条件。文章从工业化的途径、知识经济与技术进步等历史与现实的角度分析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受阻的深层原因,并且针对当前形势提出相应的战略对策。  相似文献   

10.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农村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一直困扰着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目前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总量大约在1.5亿左右,“十五”期间,我国农村每年将新增劳动力850万人,比“九五”时期多增加近200万人,不仅总量供过于求,而且素质较优,大量剩余劳动力的存在直接制约农业的发展,影响农民富裕和农村稳定,也阻碍农业现代化的进程。由此看来,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不仅仅是一个经济问题,而且也是一个社会问题和政治问题。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是一个系统工程,而且也是一个长…  相似文献   

11.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对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农村出现了大量的剩余劳动力,而且开始由“隐性”转为“显性”。据有关部门统计,20余年来,虽然有2亿多农村劳动力通过多种途径实现了转移,但目前仍有剩余劳动力1.5亿人,近三分之一的农村劳动力处于就业不充分状态。近些年,我国出现了大规模的农村劳动力转移现象,而要成功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应该了解其形成的原因,分析其制约因素,而后提出行之有效的对策建议是关键。  相似文献   

12.
农村教育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李治邦 《农村经济》2005,(7):112-114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农村现代化过程中出现的客观必然现象。我国农民的化科技素质整体水平不高,其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速度、方向、层次以及转移的成败、转移的社会影响等各方面都有很大的影响。因此,转变、更新农村教育观念,正确认识农村教育的性质和功能,大力发展农村教育是提高农民素质、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3.
农民增收问题是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难点问题,所反映的深层次问题是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问题。研究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对于增加农民收入,建设新农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新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现状及问题进行分析,发现新疆农村转移劳动力收入水平整体较低,综合素质不高,阻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分析表明:高房价、高物价、工作压力大、竞争激烈以及自身缺乏职业技能等是制约新疆农村转移劳动力非农化的主要原因。因而,采取正确的城镇化发展模式,促进农业规模化产业化发展,提供更加公平有效的公共产品和服务,加大教育财政投入,积极推进农地制度改革等,是促进新疆劳动力转移的正确选择。  相似文献   

15.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受阻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许多人认为影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受阻的主要原因是城市化率(广义城市化是指大、中、小城市和城镇的协调发展)低。支持其论断的依据是城市化率低影响第三产业的发展,第三产业是解决就业问题的主要渠道。美、日、德等发达国家第三产业的就业比重已达到60%—70%,不少发展中国家也已达40%—50%以上,我国却不足34%,和12年前差不多(王东京,2002/郭树清,2003),进而导致农村劳动力进城就业率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受阻。  相似文献   

16.
加快山西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依据山西省2005年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及相关统计资料,对山西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进行了测算,分析了山西省农村劳动力结构现状,探讨了农村劳动力过剩及制约劳动力转移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快山西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7.
增加农民收人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雁 《农村经济》2004,(5):51-53
本式认为,提高农民收入的根本途径是转移农业剩余劳动力,而农业剩余劳动力的数量转移决于工业发展的规模,后者受到农村市场需求不足制约,其根本原因是农民收入水平低下.打破这个恶性循环的关键是提高农民收入水平,扩大农村市场需求.  相似文献   

18.
黑龙江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黑龙江省是个农业大省,土地资源相对丰富,但农民生活并不十分富裕。近几年,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出现。如何有效解决他们的转移问题依旧未能很好地解决,在客观分析黑龙江省农村剩余劳动力现状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实现黑龙江省农村剩余劳动力有效转移的出路,力求实现现阶段农村刺余劳动力平稳、有序、科学、健康地转移。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