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了真实反映上市公司与关联方之间交易的经济实质,向有关各方提供有用的会计信息,财政部颁布施行了《关联方之间出售资产等有关会计处理暂行规定》(以下简称《规定》),《规定》中对上市公司与关联方之间有关委托及受托经营的会计处理进行了规定,笔者对其谈谈个人见解,供同行探讨。  相似文献   

2.
应唯 《商业会计》2002,(1):23-28
关联交易的公允性一直是公众关注的焦点,1997年《企业会计准则-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的披露》的发布与实施,为规范上市公司的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在会计报表附注中充分披露,遏制关联方之间不公允的关联交易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不可否认,近期以来,上市公司与关联方之间显失公允的关联交易频繁,名目繁多,其目的是为上市公司创造良好的业绩,或使上市公司免予进入ST、PT的行列,或者免予退市等等。这些缺乏公允性的关联交易及其交易价格。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中小股东的利益,同时,如果显示公允的关联交易,仍然按照建立在公允基础上进行的交易的会计确认计量原则进行核算,则违反了会计核算原则,也不能真实地反映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某些上市公司利用与关联方之间显失公允的交易操纵利润,违背会计核算基本原则,严重违反了资本市场的“三公”原则。为了真实反映上市公司与关联方之间交易的经济实质,向有关各方提供有用的会计信息,现就上市公司与关联方之间有关交易的会计处理规定如下:一、上市公司与关联方之间的交易,如果没有确凿证据表明交易价格是公允的,应按本规定进行处理,对显失公允的交易价格部分,一律不得确认为当期利润,应当作为资本公积处理,在“资本公积”科目下单独设置“关联交易差价”明细科目进行核算,这部分差价不得用于转增资本或弥…  相似文献   

4.
上市公司非公允关联交易行为一直干扰证券市场健康发展,改变了利用关联交易操纵利润的方式、方法,出现了关联交易“非关联化”、隐形化和复杂化的新情况,规避了当前相关法律、法规这种非公允行为的规制。应对上市公司收款项的行为及关联方关系存续时间做出限制性规定,采用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判断关联方交易,扩大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的界定范围。  相似文献   

5.
关联方交易转移定价的会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上市公司利用关联交易的转移定价来粉饰财务报表,引发了一系列经济乃至社会问题。因此我国在税法中对关联方交易转移定价进行了规定,并在2001年12月21日财政部下发的《关联方之间出售资产等有关会计处理问题暂行规定》中对关联方交易转移定价进行了规定。本文主要在会计规范方面对我国的关联方交易转移与定价与国际惯例进行对比分析,并指出我国在关联方交易转移定价方面的规定需进一步完善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商业会计》2004,(8):46-50
会计 1.问:教材第424页向关联方出售固定资产收入计入资本公积,而教材第483页抵销的分录为抵销营业外收入,请问这怎么解释? 答:按照上市公司向其关联方出售资产等会计处理规定,上市公司出售资产给关联方,如果没有确凿证据表明交易价格是公允的,对显示失公允的交易价格部分,一律不得确认为当期利润,而作为关联方对上市公司的捐赠,计入  相似文献   

7.
关联交易泡沫——推动股市回归的风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方面,很多经过剥离上市的大型国企,通过抬高毛利率或降低费用率等不公允的关联销售和关联采购。成为绩优蓝筹;一些退市的上市公司,通过向关联方高溢价出卖资产等不公允的非经常性关联交易或关联交易非关联化,得以恢复上市。另一方面,一些原本业绩很好的上市公司,通过向关联方高价采购材料或购买不良资产,导致业绩变脸、资金枯竭。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不断改革和发展,跨国公司、母子公司以及总分公司制度得到广泛运用,越来频繁的关联方交易已经不容忽视.通过对关联方交易及其交易的相关研究,对我国市场经济中存在的关联方的交易现状、原因以及表现出来的问题进行分析,进一步规范我国市场经济中的关联方交易活动,避免非公允的关联方交易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巴海容 《商业会计》2012,(15):25-26
相比于西方发达国家,我国的证券市场起步较晚,市场机制尚待完善,在国有企业改革、改制的背景下形成的上市公司与其控股母公司都存在着"天然"的联系,其发生的关联方交易大都具有非公允的特点。本文通过国内外对关联方交易确认规则和计量规则的比较,结合我国关联方交易存在的问题,对完善非公允关联方交易规范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0.
规范上市公司关联方交易及其信息披露,有利于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有利于促进会计行业的发展;有利于加快证券市场的发展。要保证关联方交易及其信息披露的真实、完整、及时,应健全相关法律制度,完善会计准则建设,加强中介机构对信息披露的监督作用,从而提高关联方交易信息披露的真实性。  相似文献   

11.
我国企业日益呈现规模化、知识化经营趋势,通过兼并、重组、控股等资本运营手段,集团公司纷纷出现,企业间关系日渐复杂.关联企业之间为了达到调节利润、粉饰报表的目的,可能存在通过操纵关联方交易价格相互转移收入和费用、内部资产转让以及费用承担不符合配比原则、相互融通资金费用分担不合理等问题.这直接影响到集团公司财务报表的公允性,可能导致投资者决策失误.会计准则强调“实质重于形式上目的是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反映”,拒绝对关联方交易的“严重歪曲”,这是杜绝会计造假的基本前提.对于实质与形式不相一致的关联方交易,在会计核算时,必须按照实质重于形式的要求来处理.  相似文献   

12.
集团公司与上市公司之间关联方交易问题一直是学术界争论的焦点,在关联方交易应如何准确合理地确认、计量、披露上一直存在争议和探讨。本文先介绍关联方交易和盈余管理的基本理论,然后通过案例分析,提出应根据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来确定关联方交易如何进行会计处理的结论。  相似文献   

13.
冯俊才 《商》2012,(11):53+52
近年来随着我国上市公司发展势头迅猛,关联方交易成为上市公司弄虚作假的重要手段。关联方交易过程中消耗的信息成本、监管成本比传统的独立交易方式较少,成本得到节约,但在关联方交易过程中由于关联人的一己私欲,滥用公司的控制权,产生了非公允性关联方交易。本文对关联方交易的特点进行分析,分析关联交易对公司财务控制的影响,并提出一些控制关联方交易的措施。  相似文献   

14.
关联方交易是现代经济运行中普遍存在的一种交易行为.关联方交易的复杂性以及产生的负面影响一直是证券市场的热点问题.本文运用经济学的相关原理对关联方交易进行分析.首先用理性经济人假设和"委托-代理"理论解释关联方交易的产生,进而分析了关联方交易的性质,然后用交易费用理论和帕累托改进分析关联方交易的正面效应,用寻租理论分析负面效应,最后得出结论.  相似文献   

15.
飞草 《新财富》2003,(12):50-50,52,53,54,56
目前最大的非公允交易风险在于经常性的关联交易,主要表现在日常购销及其他往来活动中。对于不公允的关联交易,政府部门已经出台了一些规定进行了约束,但“一有政策,下有对策”,随之而来的就是关联交易非关联化,即将实质是关联方间的交易转化这非关联交易,从而达到粉饰业绩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上市公司和用关联交易操纵利润已是中国证券市场上屡见不鲜的现象。为达到扭亏、保牌或再融资等目的。大股东往往利用不公允的关联交易向上市公司输送利润,这些关联交易常见的类型有:出售或购买资产、资产置换、资产赠与、关联方承担债务和费甩、委托或受托经营、债务重组等。考察关联交易现有的规范措施和关联交易利润操纵方式的新变化。研究新的规范对策,对进一步规范关联交易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17.
关联方交易普遍存在于现代经济生活中,是企业间经常发生的经济行为。关联方交易可以有效降低成本,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益和盈利能力,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并且可以通过有效规划纳税支出而达到合理避税的目的。但是,由于关联方交易存在较大的获利空间和监管漏洞,我国上市关联方交易普遍存在会计信息不真实、披露不完整等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会计信息使用者的会计决策。因此,应完善相关会计准则,增加信息披露内容,强化上市公司监管。  相似文献   

18.
关联方交易有其隐蔽性、片面性、监管难、公允差、惩罚低的特性,极大损害了企业股东和其他投资者的合法权益。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上市公司关联方交易信息披露问题越来越严重,如对"关联方"概念理解不透彻,对披露出来的关联方交易信息不清楚、监管不到位且缺乏审计跟踪,极大地损害了广大投资者的经济利益。我国必须对上市公司关联方交易信息披露问题加以重视,规范关联方交易信息披露的细节,加快相关法律法规的建设步伐,加强对信息披露的监管和审计力度,加强对违法行为的执法和打击力度。同时,社会大众和广大媒体要行使知情权和监督权,与政府执法部门形成合力,共同打击和治理上市公司关联方交易信息披露造假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郑学健 《北方经贸》2005,(9):112-113
本文针对《关联方之间出售资产等有关会计处理问题暂行规定》出台以后,在上市公司与关联方之间发生内部交易形成的“资本公积”,以及《规定》中提到的特殊交易方式,阐述了合并抵消处理办法。  相似文献   

20.
关联方交易在为企业节约交易成本、提高经济效率以及强化竞争优势的同时也招致诸多不良影响,例如偏离市场公平交易原则使其极容易被某些利益集团或者个人为了实现自身的某种目的进行暗箱操作获取利益。经关联方关系实现非公允价值交易来侵占利益,从而损害中小股东利益的现象更是数不胜数。本文对我国上市公司关联方交易问题进行研究,就关联方交易提出一些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