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河南省规模最大中药企业宛西制药MBO已经有半年多了,但关于它“私分国资”的传闻一直没有间断。尤其是河南省镇平县国企改制黑幕被媒体曝光以后,不时有人拿宛西制药说事。这个曾经的“中国中药企业MBO第一案”到底有没有国资的占有与流失?企业经营者在MBO全程中扮演着怎样不为人知的角色?  相似文献   

2.
“曲线”MBO     
黄华 《中国工商》2004,(4):66-72
一度沉寂的MB0再度粉墨登场.不过.与以往稍有不同的是,MBO此番再度亮相,其名、头前均被冠以了“曲线”两字。从郑州宇客车“曲线”MBO的跌宕起伏终至尘埃落定,到大连美罗药业“间接”MBO毫无悬念的一锤定音,再到紧随其后一长串或公开或隐蔽的“曲线”MBO蠢蠢欲动,一连串“曲线”MBO或称“间接”MBO令人眼花缭乱。  相似文献   

3.
李楠 《商界》2010,(4):58-58
尽管面对“贱卖”的质疑,但一个不可更改的事实是,套现终于让杨肇基团队的MBO梦想不再尴尬。  相似文献   

4.
陈志武 《新财富》2003,(4):28-30
可否借鉴美国基金业的发展经验,给正在兴起的中国私募基金、MBO基金、民间金融机构一次自身充分发展的机会,而不是一开始就将之“管死”?  相似文献   

5.
MBO实战手册     
《新财富》2004,(9):54-59
“康缘药业”、“美罗药业”MBO的成功,不仅又制造出一批超级富豪来,其更重要的意义是表明了我国MBO在发展中出现的一些新趋势。上海荣正的王玮栋认为,从今年市场上普遍认可的成功操作的上市公司MBO案例来看,其成功实施有以下三个特点:  相似文献   

6.
阳光下的管理层收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与国内管理层收购的资金来源、收购价格确定的“不明不白”相比,国外MBO的过程却很清晰。非常重要的是,通过竞投的方式是让一切交易曝光于阳光下的较好方式。  相似文献   

7.
罗飞 《新财富》2003,(11):155-157
作为国有资本退出的一种方式,管理层收购(MBO)自2002年以来风靡中国企业界。如今,传统的MBO模式因其局限性而正在被“战略投资者与管理层联合收购(SMBO)”这种新的MBO模式所取代。  相似文献   

8.
我国MBO暂停探析及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3年3月下旬,财政部出台了《国有企业改革有关问题的复函》(财企便函[2003]9号),明确规定“对采取管理层收购(包括上市和非上市公司)的行为予以暂停受理和审批”。MBO暂停说明了什么?其背后原因何在?以后如何发展?类似问题值得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9.
健力宝未遂的MBO开启了资本的潘多拉魔盒?将健力宝所遭遇的收购灾难全归于“MBO惹的祸”是否恰当?李经纬“复出”,真的是被当地政府“请来帮忙”恢复生产那样简单?用“成也李经纬、败也李经纬”来追溯健力宝沉浮的原因,是否有失客观、公正?  相似文献   

10.
一、具有中国特色的MBO 在我国,MBO与国外通称的MBO有一定区别,可称为“具有中国特色的MBO”。  相似文献   

11.
最近CCTV-2推出了一档晚间播出的新节目,号称是“首次在央视推出的脱口秀节目”,这实在让人费解?这不是明摆着不符合事实吗?《实话实说》、《艺术人生》等不都是谈话类节目吗?只不过没有用英文“Talk Show”的音译而用了意译罢了,难道用音译就是创新?出现如此有失水准的宣传,这个节目本身的质量不能不让人怀疑,随即让人怀疑难道中央台的节目竟然到了靠炒作不真实概念来吸引人的地步了吗?  相似文献   

12.
MBO淘金热中的冷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2年MBO(管理层收购)在中国资本市场迅速成为流行词。据说不少公司高管人员见面,第一句话就是: “你MBO了吗?”,MBO俨然成为一种流行,没有便落在时尚后面了。就在众多机构和业内人士纷纷热炒MBO概念的时候,一个接一个上市公司却在低调中纷纷发布管理层收购的公告,从做不说的行事风格成为当前MBO实施者们心照不宣的默契。其实,如果我们仔细分析MBO的实施者们的运作模式,便不难发现他们或多或少都有一定的暗箱操作和违规嫌疑。这一方面是管理层为自身利益考虑使然,另一方面则是目前法律和政策的严重滞后,使得透明公开的MBO很难具有操作性。国内已公布的MBO的公司和正在暗  相似文献   

13.
苏龙飞 《新财富》2013,(1):54-61
三一与中联的矛盾激化,很大程度在于三一高层认为,伴随中联重科的MBO,其“对三一的竞争手段日趋恶劣”。中联重科的改制,可称为曲线MBO,因为其改制不是在上市公司层面进行,而是在原控股股东——长沙建机院的层面进行的。借助弘毅投资的跳板作用,随着长沙建机院的注销,中联管理层与弘毅投资作为实质上的一致行动人,持股比例超越湖南省国资委,完成了对中联重科的掌控。如同众多MBO案例一样,中联重科的改制过程至少存在信息披露不透明、资金来源不清晰等问题。  相似文献   

14.
尹娟 《理财周刊》2005,(4):52-53
夫妻一同申请住房贷款,在“贷款人”一栏里填入谁的名字?即谁当“主贷人”这个问题让人犯难。“主贷人”和共同贷款人有何权利和义务上的差异?这些看似细枝末节的问题,却值得我们细细斟酌。  相似文献   

15.
MBO的风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MBO,即管理者收购,谈起这个名词很多人并不陌生,但由于目前国内真正实施MBO的案例屈指可数,那些想实施MBO的操作者,对于实际操作的流程和经验了解很少。本文是德勤公司参照国际经验并结合本土管理咨询的实践,提出的MBO一套科学的程序和方法。 MBO过程 MBO整个流程可以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收购前的准备阶段——核心是要让企业家团队对自己有一个清晰的认识,重新审视自己,考虑如果  相似文献   

16.
崔伟利 《商业研究》2004,25(16):102-104
党的十六大进一步明确了国有资产在非垄断领域实行“国退民进”战略,扩大了地方政府的行政职权。MBO作为改善国企所有缺位、激励不足和效率低下的又一新举措,在这种背景下引起了各界的广泛关注。首先分析我国MBO存在的问题,然后提出当前我国实施MBO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正当业界认为多家上市公司MBO的获批预示管理层政策松动时,突发了由于“朗顾之争”引发的中国经济学界对包括管理层收购在内的国企改革模式的争论,从而为MBO相关政策带来变数。  相似文献   

18.
MBO9种模式     
《新财富》2004,(9):62-70
2000年春天,围绕“胜利股份”(000407)的一场收购和反收购行动,使其管理层意识到了控制权的重要性,由此拉开了MBO序幕。2002年,“胜利股份”以短短三个月的时间高速顺利完成MBO,成为《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颁布之后首次获批的上市公司国有股权转让案。其MB0操作过程可分为以下三步。  相似文献   

19.
《商界领袖》2004,(5):47-49
在财政部“禁令“下达不到半年且未明确宣布解除的时候,武汉有机的MBO竟然成功!而这次MBO与众不同的是,该公司管理层按照市场竞买方式,战胜上海复星、浙江升华拜克等对手,被称为全国首例市场化MBO。  相似文献   

20.
黄硕 《新财富》2004,(5):42-43
随着“交大博通”的上市,股市中的“特变电工”系浮出水面。在这个新疆资本运作高手的股权变化中,也暗藏着MBO的痕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