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金丹 《四川经济管理学院学报》2014,(3):75-82
区域经济一体化作为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形式,正受到越来越多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本文将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体系划分为传统理论框架和现代理论框架,认为传统理论框架偏重从流通领域分析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贸易效应,现代理论框架则更注重从生产领域探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生产效应,因而能更全面、更科学地揭示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福利效应。了解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框架有利于我们加深对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理解并更好地指导实践。 相似文献
2.
舒曼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11,(6):60-63
以美国加入北美自由贸易协定为时间界限,以美国与墨西哥的双边贸易数据为基础,分析了1981-2009年美国区域经济一体化政策在工业制造品方面的贸易效应。研究发现:NAFTA在为美国带来贸易创造的同时,并没有显示较强的贸易转移效应。 相似文献
3.
贸易投资一体化与当代国际贸易理论的创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魏浩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3,5(2):60-63
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和国际直接投资理论是相互背离的,新古典国际贸易模型的框架完全排斥了直接投资的存在,直接投资的存在既无可能,也无必要。而解释投资的种种理论所采取的分析框架也难以容纳和解释国际贸易,但当前的事实表明,贸易和投资不仅共存,而且贸易投资一体化的发展趋势越来越明显。贸易投资一体化的迅速发展,不仅对国际分工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也对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也提出了诸多挑战,国际贸易理论亟待创新。在分析国际分工变化的基础上,本文就国际贸易理论的创新进行了分析和研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研究新思路。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在全球区域化浪潮下,东亚经济合作呈现出如火如荼的趋势。东盟“10+3”与“10+1”对话机制的建立,《清迈倡议》下的货币互换协议,建立东盟共同体目标的提出,亚洲区域外汇储备库的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正式建成,都表明东亚经济一体化正在逐步深化。从贸易角度结合制度因素,对东亚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以及制度因素的影响进... 相似文献
5.
创新是当前学术界的研究热点之一。文章从经济增长理论、贸易理论、区域发展理论三个方面概述了创新的理论渊源。这些理论是对创新进行进一步研究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曾珠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8,10(4)
中日韩经济一体化是经济全球化大背景下,中日韩三国的必然选择。而贸易一体化又是经济一体化的基础和前提。本文分别阐述了中日、中韩双边贸易的现状、问题和趋势,然后对中日韩贸易一体化的可行性进行了探讨,最后为各国今后的努力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7.
王瑜 《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4):11-11,3
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总趋势。原来国家之间的竞争逐渐演变为区域经济组织的竞争,它对世界经济和国际经济关系产生着日益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尽管中日、中韩双边贸易发展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但相互之间的合作已经是大势所趋。由于历史原因和层次所限,中日两国率先建立自由贸易区的可能性较小。比较现实的做法是中韩之间首先建立双边自由贸易区,然后吸收日本加入,逐步向中日韩三边自由贸易区过渡。 相似文献
9.
蒙聪惠 《广西财经学院学报》2006,19(4):11-14
依据内生贸易理论,交易效率的提高主要依赖于交易制度的改进,西南地区要实现"追赶型、跨越式"发展,就应完善市场体系,改进交易制度,提高生产效率和交易效率,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开展西南区域经济合作,西南各省区市各自着重发展各自的优势,将外生比较优势转化为内生绝对优势;调整产业结构,实现分工结构的高级化和现代化,增强国际竞争优势;按照"自由、公正、效率"的原则进行制度的改进;依据社会分工的规律,利用市场规模优势,推动产业集团化、规模化,以积极发展产业内分工. 相似文献
10.
伴随着空间、制度以及运输费用等要素的综合作用,我国区际贸易不断发展.本文力求基于区域开放视角来分析贸易的发展.文章首先以制度为切入点,分析了不同区域和地区开放模式的选择问题;其次,引入空间要素下运输费用对区域开放及区域贸易发展的影响;最后,文章对区际贸易未来趋向进行了展望,即回归到区际分工的进一步深化与演进则是区际贸易和区域经济发展的原动力. 相似文献
11.
彭志武 《湖南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16(4):7-8
世界经济形成了全球一体化的趋势,全体一体化既有促进贸易自由化、实行世界资源最优配置、缩小国家差距等正面效应,也有引发经济波动、诱发金融风暴等不利因素。 相似文献
12.
13.
14.
新贸易理论的产生解决了传统贸易理论所面临的困境,把贸易理论的发展推进到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通过从狭义和广义两个角度界定新贸易理论的内涵,从产生基础、假设条件、分析视角、理论层面的互补性等四个方面揭示了新贸易理论之新,分析了新贸易理论的发展方向,从而揭示了新贸易理论今后发展的重点和研究的难点。 相似文献
15.
由南京经济学院和韩国经济经营学会联合举办的“首届中韩产业与贸易国际研讨会”8月 2 0日在南京召开。来自韩国庆北大学、全北大学、江原大学、忠南大学、釜山大学、全南大学、济州大学、忠北大学等8所国立大学、韩国对外经济政策研究院以及国内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南京经济学院、南京审计学院、北京工商大学、安徽财贸学院及江苏省社科院、江苏省社联等单位的专家学者 ,围绕产业结构调整与经济发展 ,中韩经济合作等主题进行探讨。这是中韩两国经济、经营理论界在中韩建交 1 0周年前夕举行的一次重要学术活动。一、区域经济… 相似文献
16.
17.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8,(4):F0004-F0004
东北财经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拥有国际贸易学、世界经济两个辽宁省重点学科,国际贸易学、世界经济、国际投资学、全球化与大国经贸关系、国际经济合作五个博士学位授予专业.国际贸易学、世界经济两个硕士学位授予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一个本科专业;学院设有辽宁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区域经济一体化与上海合作组织研究中心”,辽宁省高等学校创新团队“经济全球化与东北亚经济一体化”,国际贸易模拟操作实验室. 相似文献
18.
19.
管理贸易理论和新贸易理论不仅具有同样的国际政治经济背景,而且在产业政策取向上具有类似的价值判断。文章首先比较了管理贸易理论和新贸易理论的异同点,然后阐述了两者在产业政策上的价值取向。本文认为,新贸易理论比管理贸易理论更具贸易保护倾向,管理贸易政策既没有抛弃传统贸易理论的精髓,又包容了GATT的原则,还兼顾了不同产业的特点,从而更受发达工业国家的青睐,也得到一些发展中国家的认同。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