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对外开放政策的实施,使得全球化的高星级酒店入驻我国.然而,随着高星级酒店的大量进入以及本土酒店的发展,使得整个市场处于饱和状态,大大压缩了高星级酒店的利润空间.本文通过对高星级酒店的现状作为基础,以国内外高星级酒店的发展经验作为指导,探索了我国高星级酒店的发展之道.  相似文献   

2.
关于高星级酒店员工有效培训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敏 《生产力研究》2007,(22):143-145
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和经济全球化的到来以及酒店集团化、品牌化进程的加快,酒店为了在竞争中取胜,对员工素质的要求也日益提高。因此,加大培训力度,建立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人才队伍无疑将是新形势下酒店取胜的关键所在。如何提高员工素质,培养高素质的员工队伍一直是困扰酒店的难题。目前五星级酒店在员工培训中也存在着认识不够,重视程度不够,培训效果不理想等一系列问题。因此,对五星级酒店培训现状的摸底和对培训中存在问题的再思考对高星级酒店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高星级酒店发展讲求市场占有率和品牌优势,因此其对自身在市场中的发展定位就显得尤为关键,特别是投资管理定位和模式选择,还包括它的项目投资成本控制能力.本文就将围绕以上要点对高星级酒店的投资管理模式展开探讨,希望明确该类型酒店在我国经济市场中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4.
高星级酒店业,是一种典型的服务性企业,如何改善其内部控制及管理进而提高竞争能力已成为业内人士所共同关注的问题。尤其是近年来,大量外资品牌酒店的涌入以及国内一些大型集团的兴建,高星级酒店业的市场竞争加剧,而薄弱的内部控制建设已经成为企业生存发展的制约因素。本文阐述了高星级酒店的业务特点和发展现状,分析了高星级酒店内部控制实施的局限性,从而提出其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进而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系列要求,以期帮助国内高级酒店业达到提高竞争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顾客的忠诚对于高星级酒店品牌资产的提升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既是高星级酒店品牌价值的体现,又是有效管理星级酒店品牌资产的重要内容,文章从六个假设信度对境外的高星级品牌酒店进行了纸质问卷和邮件问卷的调研,得出了影响酒店的顾客忠诚度的因素为:常旅客奖励计划>顾客满意度>感知价值>感知质量>信任.  相似文献   

6.
康乐在高星级酒店中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然而目前高星级酒店的康乐部在发展过程中存在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对这方面的研究也较为薄弱。文章通过对高星级酒店康乐部的现状进行分析,并从康乐项目设置、康乐项目经营特色、康乐项目服务质量和康乐项目文化内涵四个方面对我国高星级酒店康乐部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7.
针对2012年底中央出台八项规定后高星级酒店面临的经营困境,从高星级酒店的市场定位、受众群体、酒店人才管理机制等方面分析原因,提出高星级酒店要继续占有市场份额就必须重新审视消费群体,以优质特色吸引大众,挖掘大众消费潜力,进一步拓宽营销手段,打造新的销售模式,这样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完成转型升级,获得新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长沙市作为我国中部重要的城市,随着高铁、隧道、城际铁路的步步铺展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以此为契机,长沙市高星级酒店发展迅速,竞争也日益激烈,而占据酒店人力资源七成以上的女性人力资源就成为各高星级酒店竞争的焦点.因此对长沙市高星级酒店女性人力资源素质现状进行研究是促进酒店行业顺利发展的基础,同时对于推动长沙市旅游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基于SWOT模型浅析中国高星级酒店发展态势和提升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世烨 《经济师》2009,(2):279-279
酒店业作为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国服务协议“一般例外”和“安全例外”之外的非保护部门,现今已在中国全面开放。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以及各种世界盛会(如08奥运会和10年世界博览会)相继在中国举行,国外著名酒店品牌纷纷加大了在中国高星级酒店的投资力度,高星级酒店业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文章基于SWOT模型分析了中国高星级酒店市场发展态势,并针对如何提升高星级酒店业的竞争优势这一现实,从多角度指出其提升途径。  相似文献   

10.
东莞崛起国内最集中、条件最好、投入最大的酒店群。  相似文献   

11.
澳门服务产业集聚效应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梁华峰 《经济地理》2011,31(2):266-270
把澳门服务产业区位商作为集聚指数纳入生产函数的计量经济学模型中,通过回归分析,测算澳门整体经济和部分服务行业的集聚效应。从研究结果得知,澳门服务产业的区域集聚对整体经济以及博彩业、餐饮业、酒店业产生明显的促进作用,但对银行业、旅行社、运输和仓储三个行业出现负集聚效应,而通信业、批发和零售业、不动产管理业则不能确定集聚经济的存在。  相似文献   

12.
产业集聚环境中的企业合作创新行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在合作创新基础上的创新优势是产业集聚持续竞争优势的关键。合作创新可以降低创新成本,有利于外部性问题的解决,有利于获取隐形知识和分担创新风险。集聚中的企业合作关系主要包括水平合作垂直合作,这两种关系都有利于企业的创新。产业集聚的制度环境为企业间的合作创新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13.
中国装备制造业中7个行业都具有明显的集聚特征,但存在相对于产值而言的就业和利润集聚程度偏低情况。分区位来看,环渤海、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及周边地区是中国装备制造业整个行业的主要集聚地区,黄河、长江流域在内陆流经的地区是通用与专用设备制造业的主要集聚地区;东三省在通用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方面具有一定的集聚特征。规模经济、垄断性力量、承接国外转移以及国家扶持政策对于装备制造业的集聚成因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4.
基于城市流视角的环长株潭城市群空间联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陈群元  宋玉祥 《经济地理》2011,31(11):1840-1844
基于城市流强度理论模型,对环长株潭城市群的城市流强度值和城市流强度结构进行了测算分析,得出本城市群多数城市的城市流强度值偏小,城市间的空间联系偏弱,究其主要原因是各城市的综合经济实力不强,产业的外向度不高.再对城市流强度值与三次产业的关系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发现第二产业对城市流强度的影响大于第三产业,环长株潭城市群仍然处于以工业增长为主的初级发展阶段.最后,提出了环长株潭城市群各城市提高城市流强度和增强空间联系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基于区域外部性的城市群协调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党兴华  郭子彦  赵璟 《经济地理》2007,27(3):463-466,475
从微观和宏观两个方面出发,并通过关中城市群实例,分析得出市场外部性与政府行为外部性是导致城市群内部利益矛盾的重要原因,进而造成城市群发展不协调。要减弱外部效应对城市群协调发展的影响,解决思路是外部效应的内部化,通过制度的合理制定,达到城市群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6.
温碧燕 《经济地理》2006,26(5):871-874,883
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与评价我国西部地区旅游饭店业服务质量水平。对内蒙古、四川、云南、广西、甘肃等西部地区多家星级旅游饭店的顾客进行抽样调查,了解饭店的服务质量水平和顾客满意程度,并且与东部沿海地区广东和上海的调查结果相比较,揭示东西部地区旅游饭店业服务质量存在的差距,指出西部旅游饭店业在服务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与改进建议,以促进我国西部地区旅游饭店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基于时间因素的竞争优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时间因素,作为企业竞争新的竞争武器,与质量、成本一样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在竞争日益激烈、消费者需求快速变化的今天,实施基于时间因素的竞争战略,实现对市场和消费者的快速响应,带来成本节约与效益增加,已成为企业获得基于时间因素的持久竞争优势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8.
基于居民出行特征分析的广州市交通发展对策探讨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邓毛颖  谢理  林小华 《经济地理》2000,20(2):109-114
居民出行调查是城市交通规划、建设、管理的基础依据,本文通过对比分析广州市1998年万户居民出行调查和1994年居民出行调查的有关数据,总结归纳出广州市城市居民出行的规律、变化特征及其原因,并针对其特点,提出广州市未来交通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关于产业聚集的地理学思考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高飞 《经济地理》2002,22(2):134-136
文章首先应用地理学方法分析了产业地理聚集的原因,并指出自然优势聚集力、外溢聚集力和人文凝聚力是产业地理聚集的基本动力;然后提出了利用产业地理聚集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20.
基于城市群生成视角的都市农业发展研究--以长株潭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建华 《经济地理》2006,26(2):296-299
随着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我国将进入城市群快速建设期。如何促进地理位置相近、交通便捷的城市间融合,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实践表明,都市农业作为一种崭新的现代农业形态,在促进城市群生成、实现城乡融合工农互动方面意义重大。文章以长株潭为例,分析了都市农业的促进作用,剖析了发展都市农业的优势条件,对城市群生成期都市农业建设框架进行了设计,并提出若干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