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股权分置、控制权私人收益与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丹 《财会月刊》2006,(8):71-72
本文从我国证券市场的特点和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特点出发,分析了在股权分置的制度安排下和存在控股股东对中小股东的利益侵占时股权融资活动对控股股东股权价值的影响,指出股权分置的制度安排以及大股东对中小股东的利益侵占是造成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我国证券市场的特点和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特点出发,分析了在股权分置的制度安排下和存在控股股东对中小股东的利益侵占时股权融资活动对控股股东股权价值的影响,指出股权分置的制度安排以及大股东对中小股东的利益侵占是造成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我国上市公司控股股东的控制权私有收益根源于股权分置。而股权融资偏好仅是控股股东攫取私有收益的一种间接方式而已。股权分置改革将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控制权私有收益和股权融资偏好。  相似文献   

4.
我国上市公司的融资偏好一直存在与国外经典融资理论相悖的情况,众多学者一直在寻求一个合理的解释,并提出了很多观点,如受我国特有的融资成本或相关融资制度的影响,但大都缺乏说服力。从全新的视角—控制权私有收益角度来解释我国上市公司再融资之"迷",首先对企业控制权私有收益进行界定,然后通过模型解释控制权私有收益对我国上市公司再融资的影响,证明企业在进行股权融资时,在存在控制权私有收益的情况下控股股东可获得更大收益的结论,提出相关政策建议以保护中小股东利益。  相似文献   

5.
股权分置改革以后,大股东与中小股东的利益趋于一致,但是关于大股东利用控制权来侵占中小股东利益的问题还是没有解决,特别是大股东控制权私人的非货币性收益的计量仍然缺乏相关的理论研究。本文把控制性大股东的超控制权私人收益分为可以货币化的和不能货币化的收益,并着重说明非货币化的收益如何进行度量,最后提出抑制超控制权私人收益的相关措施。  相似文献   

6.
王新红  杨锦 《会计之友》2021,(6):95-101
以2014—2018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考察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对上市公司股权融资规模的影响。研究发现控股股东股权质押比例与企业股权融资规模呈倒U型关系:当股权质押比例低于58.35%的临界值时,控制权转移风险较小,随着控股股东股权质押比例的上升,基于融资成本和财务风险的考虑,上市公司会扩大股权融资规模;当股权质押比例高于58.35%的临界值时,控制权转移风险较大,为了规避控制权稀释效应进一步加剧的风险,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后上市公司会缩减股权融资规模。另外,这种倒U型关系在非国有企业和相对控股公司中更显著,且股权融资规模对质押比例的容忍度较低,其临界值分别为54.94%和55.09%。  相似文献   

7.
本文在回顾国内外有关股权融资偏好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国内学者研究股权再融资偏好的四个视角,得出了一些政策层面的启示,并对股权再融资的未来研究方向与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一、控制权收益及其理论模式20世纪30年代Berle和Means基于美国200家最大金融公司的分析,提出了股权分散的假设,认为公司的所有权大都分散在小股东间,而控制权则掌握在管理者手中,因而造成了所有权和控制权  相似文献   

9.
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偏好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股权再融资是指上市公司在首次公开发行股票(IPO)以后,通过证券市场以配股、增发或可转换债券发行方式,向投资者募集资金的行为。目前,美国等发达国家的上市公司已经很少在证券市场上采用股权再融资方式筹集资金。他们认为,上市公司在公布股权再融资(如配股和增发)方案时市场往往表现出负面效应,即上市公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以“法与金融”理论中控制权私有收益的计量原理为基础,以2003年-2007年间沪深两市中发生的151宗控制权转移事件为研究样本,从股权分置改革进程角度考察了法律制度改进对投资者保护水平的影响,并进一步分析了影响控制权私有收益大小的相关因素。研究发现,股权分置改革显著的降低了控股股东对中小股东的利益侵占程度。在影响控制权私有收益的众多因素中,股权制衡机制能够有效抑制控股股东攫取中小股东利益的行为。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2010年沪深主板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对控制权配置与股权激励偏好的关系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实际控制人性质中民企的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偏好高;(2)第一大股东控制力强的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偏好低;(3)两职合一的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偏好高;(4)股权集中度、高管持股比例高的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偏好高。  相似文献   

12.
内部人控制、财务治理权配置与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首先在回顾转轨和转轨经济定义的基础上对我国转轨经济中内部人控制的成因作了简要的分析;然后从财务治理权配置的角度论述了资本结构决策的目标——剩余财务控制权与剩余索取权的对应;最后对我国内部人控制条件下资本结构决策的特点作了详细分析,建立简单模型,证明了转轨经济条件下形成的内部人控制是我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形成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3.
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失效问题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上市公司对股权再融资有强烈的偏好,但股权再融资的扩张没有带来上市公司经营业绩同步增长,即股权再融资失效。本文从公司治理、中介机构、证券市场本身等方面,阐述了我国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失效的现状及原因,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4.
本文研究了资本市场参与者的行为与利润操纵之间的关系,并分析了对资本配置效率的影响效应。大股东通过操纵报告盈余来改变会计盈余的时间分布和误导投资者,从而攫取更多的隐性收益,造成资本市场配置效率的降低。研究结果表明:(1)大股东通过利润操纵在股权再融资过程中可以获得中小股东无法得到的隐性收益;(2)大股东的收益随着利润操纵程度的增加而提升,中小股东的财富随着利润操纵程度的增加而降低;(3)利润操纵程度的增加将降低上市公司的资本配置效率和企业价值。  相似文献   

15.
我国上市公司融资时,表现出强烈的股权融资偏好,国内很多学者从多个角度分析了这一现象存在的原因.本文从内部人控制这一视角,将经理层作为内部人的代表,建立博弈模型分析内部人控制如何导致上市公司偏好股权融资,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我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的实证解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上市公司普遍存在着过度的股权融资偏好现象,这已经是不争的事实,就这一问题开展研究对于上市公司的发展和资本市场的完善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运用实证研究的方法,对股权融资偏好形成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以期对若干假设做出验证,并给出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17.
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与融资成本的研究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上市公司强烈的股权融资偏好有悖于西方融资理论和实践,本文从定性与定量方面分析了我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的原因,指出了过度股权融资所产生的危害,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This article extends previous work on mortgage valuation in two ways. First, I identify the prepayment boundary by solving for the borrower's optimal prepayment strategy over the expected tenure in the house. Previous work has treated the prepayment decision as a one-time decision, not as an element of a multiperiod strategy. Second, the model incorporates borrower heterogeneity in terms of expected tenure in the house.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optimal refinancing strategy differs significantly from a sequence of one-time decisions. A borrower following the optimal strategy is less aggressive in refinancing and pays more interest and less transaction costs than does a borrower following a myopic strategy. Estimated mortgage values are higher and interest rate sensitivity is lower when compared to values calculated using the traditional approach.  相似文献   

19.
我国上市公司再融资规模控制模式之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上市公司再融资问题已经成为2001年以来我国证券市场的一个焦点。本文从监管的角度阐述控制上市公司再融资规模的一些基本思路,指出控制的重点应放在再融资数额和再融证券的价格上,有针对性地设计了若干控制模式和较为可行的监管措施。  相似文献   

20.
丁家源  常梅 《价值工程》2005,24(9):122-124
我国上市公司存在强烈的股权融资偏好,这有悖于西方融资理论和实践.本文首先通过一组统计数据说明我国上市公司进行内源融资的困难,然后从内部人控制和债券融资渠道不畅两个方面分析了我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的原因,最后指出过分股权融资所产生的不良后果,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