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针对证券市场上市公司虚假陈述行为,最高人民法院于2003年出台的《关于审理证券市场因虚假陈述引发的民事赔偿案件的若干规定》,仍是迄今最切实有效的针对性法规,笔者就其中的诉讼机制完善展开分析,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
针对证券市场上市公司虚假陈述行为,最高人民法院于2003年出台的<关于审理证券市场因虚假陈述引发的民事赔偿案件的若干规定>,仍是迄今最切实有效的针对性法规,笔者就其中的诉讼机制完善展开分析,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3.
最高人民法院于2003年1月9日公布了《关于审理证券市场因虚假陈述引发的民事赔偿案件的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规定》),这是继2002年1月15日发布《关于受理证券市场因虚假陈述引发的民事侵权纠纷案件有关问题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以后,最高法院公布的审理证券民事赔偿案件适用法律的第一个系统性司法解释。《规定》有以下几个新突破。第一,明确了可能的被告。与《证券法》相比,《规定》对作为虚假陈述行为人的被告范围的界定更加明确,将证券市场中的以下可能造假者基本一网打尽:发起人、控股股东等实际控制人;发行人或者上市公司;证券…  相似文献   

4.
上市公司虚假会计信息民事赔偿责任的若干问题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就上市公司因虚假会计信息引发的侵权民事赔偿若干法律问题,从虚假会计信息的认定、虚假会计信息行为与损害事实之间的因果关系、损害事实及其赔偿的认定、民事赔偿义务主体的认定、以及有关民事责任的分担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探讨,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并在此基础上,指出了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关于审理证券市场因虚假陈述引发的民事赔偿案件的若干规定》中的一些不确定因素以及一些尚待完善的地方。  相似文献   

5.
叶承芳 《经济师》2011,(2):86-87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释的规定,我国证券市场虚假陈述行为可分为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重大遗漏和不正当披露四种。此外,错误预测也应当被列为证券市场虚假陈述的重要形态之一。在界定证券市场虚假陈述行为时,必须采用"重大性"标准加以限制,并且应当统一采用"投资者决策"标准来判断"重大性"。  相似文献   

6.
2002年1月15日,最高人民法院正式宣布,开始受理证券市场因虚假陈述引发的民事侵权纠纷案件。这是我国建立证券民事赔偿机制的重大突破,意味着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存在欺诈行为将承担民事赔偿责任。 法律障碍逐渐扫清 2001年9月,最高人民法院对证券市场上发生的因内幕交易、操纵市场、虚假陈述等侵权行为而引起的民事赔偿纠纷案件曾下发了“暂  相似文献   

7.
由于多种原因,我国的证券民事赔偿制度一直进展缓慢。2003年1月9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了《关于审理证券市场因虚假陈述引发的民事赔偿案件的若干规定》(下称《规定》),这是继2002年1月15日下发《关于受理证券市场因虚假陈述引发的民事侵权纠纷案件有关问题的通知》(下称《通知》)后,对该类案件的受理程序和适用法律的问题作出的全面具体的司法解释,市场期待已久。  相似文献   

8.
陈楚钟 《经济论坛》2005,(20):115-117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证券市场因虚假陈述引发的民事赔偿案件的若干规定》规定投资者因虚假陈述提起民事诉讼的前提是该虚假陈述行为已受到了行政或刑事处罚。这一前提也就是所谓的前置程序。该前置程序的本意是法院希望通过证监会等专业部门的介入来解决诉讼中有关虚假陈述案的受理依据问题,从而便于诉讼的顺利进行,切实保护投资者的权益j然而,前置程序的存在却促使侵权人在面临证监会的调查时积极地去谋求其利益最大化,而投资者却只能干等,正是这种激励的不对称,往往导致了投资者起诉时面对的是一个空壳公司。那前置程序是如何激励侵权人的呢?本文由此展开。  相似文献   

9.
2003年2月1日,最高人民法院颁布的《关于审理证券市场因虚假陈述引发的民事赔偿案件的司法解释》(以下简称《解释》)正式实施。该《解释》明确了股民如果遇到做出虚假陈述的证券公司可以通过法院向其提出索赔,并且规定了很多对股民有利的具体条款;前置程序有所扩大,也就是说,股民起诉虚假证券公司的范围变大了。至今,该《解释》实施已整整一年,但是,受到证券公司虚假陈述侵害而提出索赔的股民却寥寥无几。  相似文献   

10.
上市公司虚假陈述问题一直严重制约着我国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并成为证券市场存在的主要违法问题之一.作者主要从董事责任的角度出发,对我国上市公司董事虚假陈述法律责任的理论基础、存在问题及如何完善进行深入研究,以期更好地保护投资者利益,有效规范证券市场行为.  相似文献   

11.
对我国现行证券民事责任制度的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崔拴林 《经济论坛》2005,(14):118-119
2003年1月,最高人民法院公布了《关于受理证券市场因虚假陈述引发的民事赔偿案件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在经历了两年的市场考验后,其在显示了明智的前瞻性的同时也不免暴露出了一些缺陷,笔者尝试从实体和程序两方面就此等缺陷略抒管见,并提出一些修正意见。  相似文献   

12.
王天敏 《经济师》2003,(11):118-118,144
20 0 3年 1月 9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证券市场因虚假陈述引发的民事赔偿案件的若干规定》的公布 ,是我国证券民事赔偿机制发育的必然结果。它标志着我国证券民事赔偿机制的正式启动 ,但还存在一些有待于完善的地方  相似文献   

13.
现阶段我国证券市场尚不发达,上市公司虚假陈述案件经常发生,其中一些案件也涉及到注册会计师审计报告的虚假陈述问题。本文首先以我国证券市场的现状为背景,结合相关法律条文,分析了我国注册会计师虚假陈述的民事责任及其归责原则;其次分析了德勤科龙虚假陈述一案,指出德勤会计师事务所的虚假陈述行为已构成侵权,应当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最后分析了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的现状,并提出了提高我国注册会计师素质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我国证券立法的虚假陈述民事法律责任规定缺乏应有的完善性和可操作性。本认为证券市场虚假陈述行为应承担侵权民事法律责任,并以此为基础探讨了追究民事法律责任的主体、归责原则、责任构成要件等,以期能合理建构证券民事责任机制,加快证券市场规范化进程。  相似文献   

15.
证券民事赔偿机制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最高人民法院于2002年1月15日发布《关于受理证券市场因虚假陈述引发的民事侵权纠纷案件有关问题的通知》,标志着我国证券市场对投资权益的保护开始从政策层面转化为务实的具体操作。然而,《通知》的发布虽然为我国建立证券民事赔偿机制开辟了道路,但其中存在的问题也是显而易见的。本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思路,对建立和完善我国证券民事赔偿机制提出了一些见解。  相似文献   

16.
完善上市公司虚假陈述的民事赔偿责任是确保中国资本市场健康、有序运行的迫切要求之一,上市公司虚假信息陈述从本质上讲是上市公司违反诚信义务的表现,它指上市公司或相关利益强势主体违反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的信息披露义务,在提交或公布的信息披露文件中作出不实、严重误导或含有重大遗漏的陈述或记载,进而损害投资者、债权人利益,扰乱证券市场正常秩序的一种违法行为。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利用2002年1月15日最高人民法院颁布《关于受理证券市场因虚假陈述引发的民事侵权纠纷案件有关问题的通知》(简称1/15通知)这一事件,以那些存在虚假陈述或有虚假陈述嫌疑的上市公司为样本,采用事件研究法,实证考察了司法独立性对投资者保护法律实施的影响。我们将样本公司分为司法相对独立和相对不独立的两组公司。我们发现,在1/15通知颁布日前后几个交易日内,样本公司的市场反应显著为负;并且,与司法相对独立组公司相比,司法相对不独立组公司的负向市场反应程度更弱。这说明,投资者倾向于认为,1/15通知及与其相关的民事诉讼法律能够得到一定程度的实施,但地方政府对当地法院的影响降低了这些投资者保护法律得到实施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8.
刘青青 《经济论坛》2004,(4):125-127
随着证券市场的深入发展,证券市场中许多问题开始凸显;其中,尤以证券市场中的虚假陈述现象为甚。对于证券市场的虚假陈述,我们历来是以行政责任与刑事责任来规制的。但单纯的行政责任与刑事责任不能实现有效保护投资者利益的宗旨,投资者的损失在行政责任与刑事责任下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追究虚假陈述人民事责任的呼声日益高涨。2003年1  相似文献   

19.
2002年,美国国会出台了<2002年公众公司会计改革和投资者保护法案> 该法案由美国众议院金融服务委员会主席奥克斯利和参议院银行委员会主席萨班斯联合提出,又被称作<2002年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简称萨班斯法案或SOX法案).法案对美国<1933年证券法>、<1934年证券交易法>作了不少修订,在会计职业监管、公司法、证券市场监管等方面做出了许多新的规定.该法案的关键点在于反对虚假财务陈述,建立起企业财务报告的可靠性,从实践上看,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加强公司审计.规范上市公司行为,减少公司虚假陈述的目的,促进了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建设.这部法案的诞生,对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有着深刻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证券市场作为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动国民经济发展、拓宽融资渠道、提供投资产品等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我国证券市场已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许多制度仍有待完善,特别对上市公司虚假陈述给投资者造成损失的民事赔偿制度不完善,投资者的利益没能得到切实有效的保护,严重影响了投资者的积极性,也导致上市公司整体质量不高,诚信缺失。因此建立健全虚假陈述民事赔偿制度已成为我们证券市场进一步发展无法回避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