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户借贷行为与中国农村二元金融结构的经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自从20世纪80年代新结构主义学派提出发展中国家的金融结构问题后,国外很多学者开始注意发展中国家广泛存在的正式金融与非正式金融并存的现象,并运用各种方法研究二元金融结构的宏观原因和微观基础。本文基于理论的开放性,采用农户借贷数据,运用概率单位模型,检验中国农村的二元金融结构,并根据影响农户借贷行为的因素,解析正式金融、非正式金融在中国农村的运行特点。基于经验结果,本文试图证明,与中国农村特定发展阶段相适应,二元金融结构具有制度安排上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2.
从个体层面上对中美日韩四国居民的金融包容与排斥状况进行对比发现,性别、收入水平、受教育水平和年龄等因素在中国均对金融包容水平有显著影响。女性、低收入群体、低学历人群及老年人更容易受到金融排斥。对此提出四条政策建议:针对弱势群体加强金融服务支持,通过创新技术降低弱势群体金融使用门槛,通过互联网金融提升金融业服务小微企业水平以及加强进一步的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3.
《开发研究》2015,(2)
以问卷调查数据为基础,利用Ordered Probit模型分析了低碳政策对不同家庭就业的影响,如个人特征、家庭特征、社会环境特征、工作所处行业、对低碳政策的了解程度等,发现低碳政策对居民就业的影响与居民的性别、所在城市的环境状态及工作行业相关,并且城乡之间存在显著差异。模型的计量经济分析表明:(1)低碳政策对居民就业的影响与个人因素密切相关。男性受到的影响要高于女性,受教育程度越高,政策对就业的影响越低。教育对于居民应对政策影响提供了保险的作用。(2)低碳政策对居民就业的影响在城乡间差异很大,相比于农村居民,城镇居民更易受到政策的负面影响。(3)低碳政策对居民就业的影响还与城市环境相关,主要与居住地空气质量密切相关。(4)低碳政策对不同行业的就业影响不尽相同,对农林牧渔水利业及与能源相关的采掘业、交通运输业的负面影响最大。并据此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4.
土地是作为中国农业农村最基础的产出要素,它不仅可以满足人们就业需求,还可以提高农民收入以及增强社会保障等多种用途。基于山东省422份调研数据,通过Heckman模型阐明了农民分化、代际差异对土地流转意愿的影响。通过实证分析表明,农民分化对土地流转意愿具有正向的影响;与老一代农民相比新生代农民更愿意进行土地流转。根据研究结果,针对不同分化程度、不同代际差异的农民提出了精准性建议,以提高农民的土地流转的意愿。 相似文献
5.
6.
7.
随着中国老龄化进程不断加深,“数字融入”困难的老年人口规模日益庞大。基于此,文章借助2019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探究人口老龄化对数字金融参与的影响与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人口老龄化显著降低了家庭数字金融参与;机制研究表明,人口老龄化通过增加风险厌恶以及降低金融素养、数字工具使用和互联网普及率,削弱家庭参与数字金融的动力;进一步分析发现,提高数字金融发展程度、教育水平等举措,有助于减弱人口老龄化对数字金融参与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8.
9.
文章运用MSVAR模型对我国金融压抑程度与通货膨胀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发现我国通货膨胀率存在明显的高通胀区域和低通胀区域特征。在高通胀区域,价格高位持续时间较短,波动幅度大,金融压抑对通货膨胀具有显著的负向效应;而在低通胀区域,价格低位持续时间较长,波动幅度小,金融压抑对通胀水平的效应是正向的。两者的非线性特征对货币政策实施和金融自由化策略有着重要的政策含义。 相似文献
10.
文章利用1998~2009年的季度数据,通过构建联立方程模型,利用GMM估计方法系统考察了中国金融中介、股票市场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相互关系.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金融中介发展与经济增长二者相互影响,但作用方向不同:金融中介的总体规模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为负;经济增长对于金融中介的发展存在显著的正向作用;股票市场发展与经济增长二者...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17.
本文构建了一个考虑资本市场的多部门金融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编制了中国金融社会核算矩阵,并基于模型定量评估了国际金融市场震荡对我国宏观经济潜在的金融冲击、贸易冲击和实体冲击的影响.发现如果只有金融冲击,没有贸易冲击和实体冲击,尽管会产生一定结构性扭曲,但经济总体受到的影响有限;如果同时发生金融冲击、贸易冲击和实体冲击,我... 相似文献
18.
本文采用湖北省1988-2009年的数据,运用协整分析、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和状态空间模型,对金融发展与对外开放度之间的因果关系及动态变动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金融发展对对外开放度的影响在2001年之前整体上呈下降趋势,从2002年开始逐渐加强,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促进金融发展与经济对外开放协调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已有研究表明中国宏观经济和金融市场近20年来表现出区制转换和非线性特征,在此背景下国债市场是否也存在结构性变化,将关系到利率模型的稳定性和经济政策的效果。文章基于未知间断点的结构突变方法实证检验2002年到2015年间中国国债利率期限结构,并通过把新凯恩斯动态一般均衡框架嵌入仿射无套利期限结构模型中,解释突变的宏观动因。结果认为,受2005年金融市场一系列重大改革的累积和联动影响,中国国债利率期限结构于2005年11月发生了显著的结构变化;间断后由于市场风险水平降低,货币政策波动性减小,所以利率偏离预期假说的程度锐减;与货币政策相关的斜率因子风险价格的减小是突变的关键动因。 相似文献
20.
选取2000—2018年粤港澳大湾区11个城市面板数据,通过面板向量自回归(PVAR)模型、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分析了金融发展、技术创新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实证发现:金融发展和技术创新都对经济增长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技术创新对经济增长的正向反馈作用具有一定的滞后效应;另外,经济增长对金融发展和技术创新都具有正向的影响。应从加快推进金融开放创新、深化区域创新合作、完善区域协同创新体系等方面实现区域经济的高速增长。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