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最佳雇主的核心吸引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段磊 《人力资源》2004,(8):16-17
进入21世纪,“雇主品牌”成为企业家和人力资源界关注的新概念。 翰威特的咨询顾问Dharma Chandran说:“当代社会,求职者正在寻找最值得自己全力以赴为之工作的雇主,而雇主也开始注重在人才市场重塑自己的品牌形象。雇主品牌已成为一种潜力巨大的无形资产,如同一块巨大的磁铁吸引符最优秀的人才。” 伦敦商学院教授查尔斯·汉迪的说法更加直接:“今后,我们将不再‘寻找工作’,而是要‘寻找雇主’”。  相似文献   

2.
丛岩 《新前程》2007,(11):80-80
甜甜圈是一种美国油炸圆饼,中间有一个洞。“甜甜圈理论”是查尔斯·汉迪的重要理论之一。汉迪用“甜甜圈”象征生活中既有不太自由的核心,又有相对自由的空间这样一种状态。核心当然是必须的,自由的空间则是我们可以自由选择做任何事情的空间。  相似文献   

3.
据统计,每到年底,隐藏于人们内心的压力指数会直线上升,此时的压力正在一点点侵蚀着人们热爱幻想、勇于创造的本能.但2009年的岁末,因为春晚上的一个节目,火爆了一整年的魔术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生机和活力,使我们的梦想不再枯萎,使我们的热情不再消失.公司年底庆功宴上、好友的私人party上、午休时间同事之间的情感沟通……在每一个时间段里,魔术的神奇正在一点点地显灵.  相似文献   

4.
杜小镝 《新前程》2009,(12):84-86
据统计,每到年底,隐藏于人们内心的压力指数会直线上升。此时的压力正在一点点侵蚀着人们热爱幻想、勇于创造的本能。但2009年的岁末,因为春晚上的一个节目,火爆了一整年的魔术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生机和活力,使我们的梦想不再枯萎,使我们的热情不再消失。公司年底庆功宴上、好友的私人party上、午休时间同事之间的情感沟通……在每一个时间段里,魔术的神奇正在一点点地显灵。  相似文献   

5.
王缨 《中外管理》2012,(10):126-127
有功夫的管理者,无意识中做的事情也会恰到好处,责任自然分明。曾仕强先生来大陆讲学已经有很多年了,在电视屏幕上,我们能够观其人,听其声,但终究比不了与他面对面地交流。当与这位能够驾驭东西方文化并以研究"管理哲学"安身立命的长者对话时,是很有一种享受的。在曾仕强先生的最新著作《中国企业怎么管》一书中,他提出了一个核心观点:管理是一种功夫。对于有些说法我们听得很多了,如管理是科学、管理是艺术。但我们再仔细地去体味,甚或在长期的管理实际中去好好地体味,管理到底  相似文献   

6.
《西部财会》2003,(8):55
在西方,不少出版商为推销书籍绞尽脑汁,奇招层出不穷.有一位聪明人想出了一个绝妙的办法,他给总统送去一本书,并三番五次地征求意见,忙于公务的总统不愿与他多纠缠,便回了一句:"这书不错!"出版商如获至宝,大做广告:"现有总统喜欢的书出售."于是,这些书被一抢而空.  相似文献   

7.
最近有一个词非常时髦--"体验经济",频频冲击我们的视角.它是眼下最流行的一种经济形态,注重商品营销中的参与活动,通过顾客的亲历感受提升体现商品的价值.据说,体验经济才是一种真正的"新"经济. 体验经济最早可追溯到美国未来学者阿尔文·托夫勒在1 970年写作的《未来的冲击》一书.托夫勒认为,经济发展在经历了农业经济、制造经济、服务经济等浪潮后,体验经济将是最新的发展浪潮.在农业经济时代,土地是最重要的资本;在制造经济时代,产品是企业获得利润的主要来源,服务会使产品卖得更好;在服务经济时代,产品是企业提供服务的平台,服务才是企业获得利润的主要来源;而"体验经济"则是服务经济的更高层次,是以创造个性化生活及商业体验获得利润的.  相似文献   

8.
慕容 《质量跟踪》2003,14(8):14-15
谈到节能环保的话题,会有许多将来时的句式跳出来:中国冰箱将贴"能效标识"、我国将制定照明产品能效标准、高效变压器电机将受宠、洗衣机将进入技术创新时代、节能环保将成为全球家电热点……到大商场走一圈,听到的几乎都是"健康、省电、节能、环保",你于是无法去轻易相信,更无从以理性作出判断.对于节能环保的概念,大多数中国人的感觉还只是商家和企业吹出来的,是一种被广泛用于营销过程的手段,无论承认与否,它一度是离消费者甚远的一种理想状态的事物.  相似文献   

9.
孙航 《人力资源》2017,(5):72-73
为什么员工"不干" 一家企业,如果员工知道了哪些是应该干的正确的事,又知道了如何正确地干好这些事,但是却不愿意干这些事,就会出现你不逼迫他,他就尽量不干;你不紧盯住他,他明知道应该怎么干,就是不按照要求干的现象.这样,管理成本就会加大,各级主管就会很忙,工作质量就不稳定.管紧了就好一点,疏忽了就出事儿.就像人们常说的:"你永远叫不醒一个装睡的人."所以,解决了干正确的事和正确地干事的问题之后,还必须解决员工愿不愿意干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管理之"理"     
管理就是管得有"理",而对于"理",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诠释,这正如俗话所说:"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最后使得"清官难断家务事".这种"理"有时开诚布公,既能说又能做;有时背后操作,只能做不能说;有时言行不一,只说不做;还有时不说不做,但心中有数,待机而发.乍一看,这些"理"似乎都是有意识的理性思考结果,但实际上更多地受到人们内心深处某种不由自主的潜意识影响.  相似文献   

11.
"中国邮政"品牌建设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年,中国邮政开办25周年的EMS被评为"十大最满意品牌"之一.按照营销学权威P·费尔德维克关于品牌的解释是:"品牌是由一种保证性徽章创造的无形资产."从中可以清晰地看到把品牌看作一组"无形资产"是当前品牌成功发展的一个非常有决定性作用的观念.邮政具有百年的历史和信誉,在市场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更需要我们审慎地思考如何打造中国邮政的品牌.  相似文献   

12.
时下,在我们的商企界里,总有那么一部分经营者不像个做事的商人,倒像个做秀的演员,每每说起企业目标时,用语是那样惊人的相似:要做就做最好的.口气之大,气魄之宏,令人咋舌,大有"牛皮塞天"之嫌,难怪时下人们戏谑地称此为"大锅话".  相似文献   

13.
魔烟:看上去就像一管强力胶,可是只要在手上抹上一点,再轻轻一搓,咦?冒烟了!至于哪里冒,就取决于你把手放在哪儿了.这是一种非常简单的魔术用具,喜欢搞恶作剧的人一定喜欢它.  相似文献   

14.
"黑名单"是近年来营造社会良好风气,维护市场秩序的一个新手段.因为怕上"黑名单",一些企业或个人会格外小心自己的经营行为,自觉提升道德水平,自觉遵守政策法规.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应该很好地利用这一形式,并在运用中不断创新,使其发挥出更大的作用.任何一种方法都不是万能的,都有它的局限性,"黑名单"也是这样.  相似文献   

15.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深入,人们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心理状态都发生了变化,人们不再盲从,变得更加成熟和理智,这是历史的一大进步.但与此同时,也出现了不少新问题,如人们的美丑、荣辱观念发生了"错位",道德标准发生了变化,思想和心态比过去复杂等等.在这种形势下,如何从了解职工、关心职工、教育职工人手,把思想政治工作做"活"、做"实"、做"准",则是我们每一个思想政治工作者应经常思考的问题.下面就结合本人工作中的实际,谈一点体会.  相似文献   

16.
在一个组织内,无论内部沟通渠道多么完善,对员工个体来说,始终是孤立无助的,在心理上必然需要可靠而专业的后盾做指导.未来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的趋势会使人力资源管理者的工作重新界定,"经纪人"会成为新的角色定位.  相似文献   

17.
在踏进21世纪第二个十年的时候,我们必须思考一个问题:你在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做了什么?在第二个十年,又将做什么?按照什么方向做?我觉得,未来十年,中国的管理主题主要围绕一点来进行,那就是致力于把西方先进管理文明与中国传统相结合,结合的内容,我称之为"新管理国学".  相似文献   

18.
在心理学的研究上有个现象叫做"破窗效应":一个房子如果窗户破了,没有人去修补,不久其它的窗户也会莫名其妙地被人打破;一面墙,如果出现一些涂鸦没有清洗掉,很快墙上就布满了乱七八糟、不堪入目的东西.一个很干净的地方,人会不好意思丢垃圾,但是一旦地上有垃圾出现之后,人就会毫不犹疑地口弃,丝毫不觉羞愧.心理学家研究的就是这个"引爆点",地上究竟要有多脏,人们才会觉得反正这么脏,再脏一点也无所谓,情况究竟要坏到什么程度,人们才会自暴自弃,让它烂到底.  相似文献   

19.
六、O2O用工模式与自由职业者:雇佣关系中的天堂吗 2015年是“互联网+”继续迅猛发展的一年,O2O商业模式来势汹汹,对传统行业确实影响巨大,对传统劳动关系的影响同样如此.众包、独立承包商、事业合伙人、自雇……雇佣模式中出现不少新名词. 不论如何定义,这些新名词下的雇佣模式,无一例外地表现出了一种新趋势:雇主与雇员之间,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劳动关系或雇佣关系,而是一种全新的合作关系.这种合作关系的本质特征在于:劳动者不再是“员工”或“雇员”的概念,而是所谓“自由职业者”.  相似文献   

20.
毛泽东同志曾教导我们说:人是要有点精神的."精神"是一种情怀,一种境界,一种超越,一种不甘平庸、不甘屈从、不甘得过且过的血性和品质.人与人相比也许并不多什么,只是一点精神;人与人相比也许并不少什么,也只是一点精神.但没有精神,一切皆无从谈起!敬业精神既是起点,也是目标,更是一日一日漫漫人生路中奋勇前进的动力.不论岗位多么平凡,不论工作多么普通,只要充分发挥档案工作"敬业精神",就能在平凡的岗位创造出非凡的业绩,从而实现人身的最大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