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我国居民储蓄存款高增长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蔡则祥  卢亚娟 《经济问题》2003,(11):56-58,63
近几年来,我国城乡居民储蓄存款高速增长,主要是由于居民收入的持续增长、消费和投资的增速缓慢、居民手持现金的逐步减少而引起。居民储蓄存款高增长暴露了目前我国经济结构的严重失衡,必须采取措施缓解储蓄增长的势头,并积极引导储蓄向投资转化。  相似文献   

2.
1979以来,我国居民储蓄存款和云南省居民储蓄存款均以超过33%的速度增长,到1991年末,全国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到9110.26亿元,云南省达到152.3亿元,12年间人均存款增长近30倍,云南城镇居民储蓄存款占银行资金来源的比重1984年为19%,1991年高达  相似文献   

3.
贺元威  龚慧云 《经济师》2000,(11):92-93
一、需求理论概述经济学理论研究的前提和出发点是资源稀缺 ,进而进行资源配置和政府干预。需求理论作为经济学理论的一个分支 ,主要研究消费者在某一特定的时期内的一定市场中 ,在某一价格水平愿意并且能够购买商品的总量及其影响因素和需求函数。需求理论研究表明 ,影响需求的主要因素有 :1、商品自身的价格 :商品价格与需求负相关 ,价格越高则需求越少 ;2、相关商品的价格 :需求量变化与替代商品价格正相关 ,与互补商品价格负相关 ;3、收入水平高低 :收入水平是影响需求的一个主要因素 ,其对需求量的变化可能正相关也可能负相关 ;4、消费…  相似文献   

4.
宋曙明  胡玮 《经济师》1999,(2):35-36
一、储蓄存款风险的表现与类型1、信用风险。这是指银行信用状况欠佳甚至倒闭给存款人造成损失的可能性。在西方发达国家,银行倒闭是常有的事,不仅普通银行会倒闭,就是老银行、大银行甚至跨国银行都有可能倒闭。前不久,有232年历史的英国巴林银行集团竟毁在一个年...  相似文献   

5.
论国民收入分流与储蓄存款变化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峰 《经济经纬》2002,(4):11-13,23
储蓄存款是国民收入经历三次分流后的产物。个人可支配收入是储蓄存款的直接来源。“梯级效应”是指收入水平决定消费水平,消费水平决定消费结构和消费量的层次递进的作用过程;“连代效应”是指消费水平影响储蓄水平,消费结构影响储蓄结构、消费是影响储蓄量的影响过程。科学技术、劳动生产率、连带需求既影响消费结构,又引起储蓄结构的变化。  相似文献   

6.
胡进  周静 《经济论坛》2004,(14):14-15
近几年来,我国居民储蓄存款一直持续增长。截止到2003年第三季度,我国居民本外币储蓄存款已达到10.6万亿元人民币,年均增长率一直保持18%左右。而且,在增加消费率、降低储蓄率的宏观经济政策背景下,居民的储蓄存款意愿仍越来越强烈,这种现象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和忧虑。对此,我们应该辩证地分析和看待居民储蓄存款的增长,以便采取有的放矢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中国经济的转型发展为背景 ,对中国居民储蓄存款变动的状况及原因进行了系统的分析 ,指出了对中国居民储蓄存款存在的误解。本文的结论是 :中国经济转轨的大背景决定了储蓄存款不能也不必分流应是合理的选择。  相似文献   

8.
郭友群 《经济论坛》2003,(11):10-11
一、巨额银行存款背后隐藏的问题日前,中国人民银行公布我国本外币居民储蓄余额首次突破10万亿,这是一个惊人的数字!从表面上看,它似乎说明:一是证明了中国商业银行的经营业绩确实不错,二是表明中国国民的富裕程度有了进一步的提高。然而如果从经济学的角度做进一步的分析,则会发现数字背后隐藏着诸多问题。1.消费需求不振,市场销售疲软,降息的政策效果日渐式微。在通常情况下,如果国民收入增加,居民消费也会随之增加,但是如果居民消费的增加赶不上国民收入的增加,就会导致储蓄的较快增加。消费需求不振和居民储蓄存款猛增实际上是“一枚银…  相似文献   

9.
投资的需求效应和供给效应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军 《财经科学》2001,(4):8-11
投资对经济增长也具有双重效应:需求效应和供给效应。投资的需求效 应属于中短期分析,主要是在宏观经济的周期理论和经济调节理论中进行,着眼于解释中短期经济波动的原因,以及寻求利用投资来调节经济、熨平周期。而投资的供给效应属于长期分析,主要是在经济增长理论中进行,目的是分析积累或投资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本文在一系列的计量经济模型的基础上,对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对经济增长的需求效应和供给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揭示了投资对经济增长具有推动或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中国的储蓄存款一直保持高速增长,国内商业银行尤其是国有商业银行开始出现存款过剩,并对商业银行产生了一系列影响。针对此现象,本文首先分析了储蓄存款过剩的原因,然后从风险、盈利能力和资产质量分析了对商业银行的影响,进而提出了商业银行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我国农村储蓄存款大幅度增长,全国农行、信用社系统1990年末余额突破3,000亿元大关。这对我国农村经济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张锐 《新经济》2004,(7):42-43
中国城乡居民的储蓄行为几乎伴随着改革的进程一直保持着十分亢奋的态势。资料表明,从1978年到2002年,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增长412.7倍,年均名义增长28.5%,实际增长23.2%。但这种情况在最近出现了反转。人民银行最新公布的统计数字显示,今年一季度我国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为11.2万亿元,同比增长18.3%,增幅比上年末低0.9个百分点。这种让有关监管部门乐意看到的好势头同时引起了各方人士的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13.
7万亿储蓄存款的隐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以往近20年的时间里,中国储蓄存款增之惊人的世界罕见。面对此种态势,有不少论者给予充分肯定,认为这是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标志,是支持经济增长的源泉,是国家经济实力增强的反映。作者认为此种观点有失片面,否认储蓄存款高速增长的隐忧,是缺乏充分根据的。  相似文献   

14.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成员国自然禀赋各异.相互投资能实现各国优势要素的优化组合.CAF-TA的建立,区域内梯级产业分布、各成员国提升国家竞争力的政策、经济互补及CAFTA建设预期等使区内对区内各国FDI产生投资创造效应;而关税壁垒差异、规模经济、政策效应、投资自由化和便利化效应等也将使区外对区内各国FDI产生投资创造效应.但是由于区域内产业结构雷同、FDI来源国相对集中、中国区位优势相对显著等原因,区域内也存在一定程度的投资转移效应.尽早签订中国-东盟相互投资协议,在各成员国共同的经济空间中,投资自由化可以成为中国与东盟实现趋利弊害的重要手段,各国将可能从整个区域的共同空间来考虑投资问题,实现投资效应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储蓄一直保持高速增长的态势。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开始,增幅明显加快,在2002年6月末,城乡居民储蓄达到了8.17万亿元,首次突破8万亿元,2003年3月末,城乡居民人民币储蓄达到9.5万亿元,从8万亿到9万亿用了九个月的时间。到2003年10月末,城乡居民人民币储蓄达到10.1万亿元,突破10万亿大关,到2004年2月末,这一数值达到11.06万亿元,突破11万亿元,一万亿元的增  相似文献   

16.
研究对我国个人储蓄存款的保护这一问题十分重要,它有利于我国存款保护机制的建立;有利于保护广大储户的利益;有利于保障金融秩序,促进经济稳定发展;还有利于保障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17.
章通过对我国居民消费过去的回顾、现状的思考及未来的展望,分析目前在消费需求增长的体制、居民收入水平和观念方面的有利条件,并从高、中、低三个收入群体的角度提出划分消费结构,以拉动不同阶层居民的消费需求。  相似文献   

18.
风险投资的机制、效应及前景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培育和发展风险投资机制是目前我国发展高新技术企业 ,调整产业结构的有效途径。本文从分析风险投资运营机制入手 ,探讨了风险投资的相关效应 ,重点研究了我国风险投资的发展前景 ,提出了推进我国风险投资业的发展要从生长环境、实体运营、退出机制和创新支撑四个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