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现代经济》2013,(4):125
目前,商标法修正案草案已经进入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阶段。这次修订增加了"声音"可以作为商标注册,但"气味"未被允许。在4月14日召开的2013年知识产权南湖论坛上,国务院法制办教科文卫司司长张建华解释:"气味离商标和社会生活事务还是远了一点。"张建华介绍,这是一次"问题回应式"的立法,商标法修改主要是针对八种不正当现象展开的。知识产权南湖论坛由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国家版权局法  相似文献   

2.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OEM基地,该产业的发展对我国经济的增长、企业的发展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其特殊的法律属性也引发了一系列商标侵权纠纷。从OEM的概述入手,通过司法实践中对OEM的不同认定及其理由的阐述,结合新修订的《商标法》及有关司法解释,对"商标使用"和混淆原则在OEM商标侵权问题中的理解和适用进行探索和研究。  相似文献   

3.
注册取得商标权已成为国际上通行的制度。在自愿注册原则下,未注册商标大量存在,成为其受保护的客观基础,其使用所体现的信誉和利益是对其保护的经济基础。我国现行商标法对未注册商标的保护有所规定,但存在未注册商标尚未有独立的法律地位,对其保护的规定分散而又重复,未注册商标人行使撤销权艰难等问题。借鉴国外实践并结合我国的立法与实情,建议:在商标法中确认未注册商标的法律地位;未注册商标的保护范围不宜扩大;未注册商标人的权利内容包括先注册权、先用权、撤销权;完善商标法关于未注册商标的具体规定。  相似文献   

4.
《商标法》旨在保护企业的正当利益不受侵犯,但我国长期以来法律意识不强,商标被劫取的现象屡有发生,特别是一些知名商标的丧失令人痛心,所以必须学会保护自己的商标,应充分合理利用“商标法”以维护自身的权益。2001年对原《商标法》作了七处大的修改,更有利于维护企业的利益,然而更重要的是,企业在商标设计,商标注册、扩大产品影响等方面应做好相应的工作。  相似文献   

5.
根据商标法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全面而深入分析商标侵权具体行为,使我们对商标侵权行为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企业在运用商标策略,利用商标这一利器去开拓市场的时候,应充分注意相关的法律问题。2001年10月27日商标法进行了第二次修改,使我国的商标法律制度与《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一致。对这些修改的内容,企业不仅要充分的理解和掌握,更要能够运用并有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我国商标法没有对商标注册申请设定任何条件限制,然而这种宽松的注册制度却导致了大量商标抢注案件的发生。是否有必要对商标注册申请设置一定的条件,如申请人的资格以及商标预先使用要求,从我国商标法的发展以及国际条约的相关规定来看,不能在这些方面设定条件,但是有必要对我国商标法做出一定的修改以应对商标抢注、任意注册商标。  相似文献   

8.
未注册商标使用权是一项民事权利。我国商标法在2001年修改后明确赋予了未注册商标使用人依法享有优先注册权、在先使用权及专有使用权,使其在未注册商标的保护上处于世界领先水平,然而它的领先地位,还存在概念不明确、驰名商标认定程序不当等问题。  相似文献   

9.
企业在运用商标策略,利用商标这一利器去开拓市场的时候,应充分注意相关的法律问题。2001年10月27日商标法进行了第二次修改,使我国的商标法律制度与《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一致。对这些修改的内容,企业不仅要充分的理解和掌握,更要能够运用并有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商标共存是指不同的市场主体在符合法律规定的情况下,对相同或近似商标进行使用而不存在混淆可能性的情形。商标共存以混淆理论为基础,以是否存在混淆可能性作为判定商标共存合法与否的标准。我国司法实践中已经出现大量商标共存案例,但尚无对商标共存的直接规定。新商标法将“混淆可能性”作为侵权要件,为我国构建商标共存制度提供了法律依据。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日本本田公司与重庆力帆之间的商标侵权案例作为切入点,通过比较的分析方法,进行中日有关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的比较与研究,通过分析和比较,求同存异,吸取精华,对日后商标法的立法与修改提出建设性参考。  相似文献   

12.
根据商标法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 ,全面而深入分析商标侵权具体行为 ,使我们对商标侵权行为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商标反向假冒是近年来我国知识产权界探讨的一个热点问题。本文在总结世界各国对待反向假冒态度的基础之上 ,明确提出反向假冒行为实属商标侵权 ,同时着重论述了反向假冒构成商标侵权的理论基础 ,并就我国商标法关于商标侵权规定的完善提出了个人意见。  相似文献   

14.
商标反向假冒是近年来我国知识产权界探讨的一个热点问题。本在总结世界各国对待反向假冒态度的基础之上,明确提出反向假冒行为实属商标侵权,同时着重论述了反向假冒构成商标侵权的理论基础,并就我国商标法关于商标侵权规定的完善提出了个人意见。  相似文献   

15.
白云伟 《现代经济》2007,6(5):25-27
隐形反向假冒是将他人享有专用权的商标从商品上去除,未在商品上加贴自己或他人的商品,然后在无任何标志的情况下出售的行为,现行《商标法》尚未明确加以规制,然而其危害却非常严重,建议在《商标法》及相关司法解释中将隐形反向假冒行为明确定性为商标侵权。  相似文献   

16.
吴炜 《大众商务》2010,(16):297-298
《商标法》的第三次修订正在进行之中,驰名商标作为商标中的一种特殊类型,由于其认定和保护方式的特殊性,一直备受关注。我国的驰名商标认定和保护制度从1985年加入《巴黎公约》开始,经历了多次修改和完善。在最新的商标法修订送审稿中,也做出了相应的调整。  相似文献   

17.
《高等学校会计制度》(征求意见稿)利弊问题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国斌  周修宇 《全国商情》2011,(12):61-62,68
财政部对现行《高等学校会计制度(试行)》进行了全面修订,分别于2009年和2010年两次发布了《高等学校会计制度》(征求意见稿)。本文对第二次征求意见稿的利弊问题进行了探讨和分析,阐述了第二次征求意见稿对规范高校会计行为产生的积极作用,指出了第二次征求意见稿在配合高校预算管理方面存在的缺陷,并提出了完善《高校会计制度》(征求意见稿)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讨论了商标授权使用制度中被授权人法律地位,从中外法律的比较中,分析我国《商标法》就商标授权法律规定之不足,并提出了相应的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19.
<商标法>的第三次修订正在进行之中,驰名商标作为商标中的一种特殊类型,由于其认定和保护方式的特殊性,一直备受关注.我国的驰名商标认定和保护制度从1985年加入<巴黎公约>开始,经历了多次修改和完善.在最新的商标法修订送审稿中,也做出了相应的调整.  相似文献   

20.
根据我国新修正的《商标法》的规定,商标的反向假冒属于商标侵权行为,但在实践中,对商标反向假冒规定有不同认识。文章对商标反向假冒行为的法律性质及法律适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