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税制与中国经济的联系显得越来越紧密. 时至今日,中国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明显增加.之前的外向出口型经济模式难以持续,输入性通胀已成恶性循环.而扩大内需以促经济成为共识.国富民穷的模式已经不可持续,民富成为中国经济增长新的引擎.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有赖于深层体制的变革.财税体制改革首当其冲. 去年是"十二五"规划实施开局之年,财税改革和收入分配问题始终是热议焦点之一.财政税收制度直接关系到能否通过初次分配和二次分配,对社会资源进行合适分配,优化调整社会财富分配,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
财税收入的平稳增长,需要经济发展作为支撑,但目前我国市场经济是一种过剩经济,流通领域成为经济发展的关键环节。这就需要大批市场营销人才保证商品流通顺畅,促进经济发展,为财税增长固本开源。因此,提高营销人才综合素质促进财税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3.
张涛 《中国经贸》2023,(5):79-81
财税体制改革旨在优化税收制度,促进经济增长,提高社会福利水平。然而,财税体制改革对企业税负的影响一直备受关注。企业税负是企业经营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企业的利润和竞争力。因此,深入研究财税体制改革对企业税负的影响,对于深化中国财税体制改革,优化税收制度,促进企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失业问题己成为困扰当代中国社会经济生活的难题,单纯依靠市场机制的力量来治理中国的失业问题是不现实的。本文拟就我国失业压力状况与特征分析,旨在促进经济增长、调整经济结构、加强人力资本投资和规范社会保障等视角建立治理失业问题的财税政策体系,为后续的实证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去年中央和国务院加强了宏观调控,金融财税秩序好转,过高的政府投资增速和乡及乡以上工业增幅有所回落,城乡市场旺中趋稳,唯物价涨幅仍然较高。现在的问题是中国经济能否持续地快速增长?国内外有的专家认为这不可能,他们的论点是中国经济正走着稳定的从增长高到降幅大,又从降幅大到增长高的循环。而我们则认为,只要深化改革,快速增长将成为中国经济的常轨。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高速增长,财税收入显著提高。遵循“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财税收支原则,近年来,中央制定了一系列支边、扶贫、助农的财政倾斜政策,成为创建“和谐中国“的重要举措。从本期开始,本刊与财政部联手陆续推出“和谐中国——走进中央财政看发展“系列文章,分别介绍近年来中央和各级财政支出的指导思想和分配状况,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7.
王寅 《中国报道》2016,(4):24-25
稳住人心,让百姓生活有保障,在这样的基础上,配合财税、货币、简政放权等改革措施,调结构、稳增长必然能打一场胜战。2016年元旦刚过,达沃斯论坛上,索罗斯的一番言论让媒体炸开了锅。"中国经济出现硬着陆是不可避免的。"即便索罗斯还补充了一句,"由于中国拥有3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和更自由的政策,因此中国可以处理好硬着陆问题。"但众多媒体依旧紧盯  相似文献   

8.
《北方经济》2014,(11):16-16
正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财税体制在治国安邦中始终发挥着基础性、制度性、保障性作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财税体制大体上经历了从统收统支到包干制,再到分税制三个阶段。特别是1994年实施的税收制度和分税制改革,是我国财政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我国经济保持了30多年的高速增长,与财税改革的推进密不可分,在几轮重大的经济体制改革中,财税改革都成为先行者和突破口。随着我国经济总量的持续增长,经济结构失衡、资源环境瓶颈、收入分配不公、社会矛盾积累等问题凸显。这些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均直接或  相似文献   

9.
实现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要靠经济体制改革。市场机制不健全、政府职能不完善、财税体制不合理等是阻碍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重要原因。只有从体制创新入手,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用推进生产要素市场化进程、完善财税制度、建立科学核算体系和环境治理监督体系激励机制以及加快政府职能转变等一系列制度的创新,才能形成有利于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体制机制基础。  相似文献   

10.
为推进经济可持续发展,法国在建立健全制度、完善机构和职能设置以及出台相关财税政策方面都做了大量的实践和探索,这对我国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具有一定借鉴意义。本报告认为,当前在我国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是走集约经济增长方式的关键,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是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重要基础,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是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核心,财税政策是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强有力手段,并就各个方面提出了具体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秋千 《中国西部》2013,(7):76-77
"新型城镇化"已经成为了2013年政策关键词。去年十八大报告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同时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强调"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随着未来经济潜在增长率的下降,城镇化建设有望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助力。有经济学家估计,城镇化水平增加一个百分点,消费可以增长1200亿的幅度,城镇化将成为未来中国经济引擎。  相似文献   

12.
低碳经济已经被看作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实现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发展低碳经济并不是否定原有的经济增长模式,而是更加注重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率,即在能源短缺和全球变暖双重约束下实现经济健康的发展,实现代价最小的经济增长。本文从财税政策调整和配套机制建设支持低碳经济发展入手,对我国低碳经济发展问题进行研究。文章对低碳经济的内涵与发展历程进行简要回顾,并从理论基础上分析财税政策在低碳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在对国外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财税政策经验分析总结的基础上,提出促进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财税政策和配套机制方面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王治 《特区经济》2009,240(1):13-15
东亚一体化正加速发展,中国大陆经济的高增长成为了东亚经济增长动力的中心和引擎,中国台湾面临"经济边缘化"危险,两岸经济整合将是中国台湾融入东亚经济的有效途径。在"两岸自由贸易区"、"两岸更紧密经贸关系安排"、"两岸共同市场"三种两岸经济整合模式中,"两岸共同市场"理念和机制更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在我国这样一个转型经济的国家,体制因素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很大。实现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要靠经济体制改革。市场机制不健全、政府职能不完善、财税体制不合理等是阻碍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制度性因素。因此,要从体制创新入手,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采取一系制度性措施,形成有利于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体制机制基础。一、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是当务之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实现了持续高速增长。但粗放式的经济增长方式没有实现根本性转变,经济增长动力主要来自生产要素的高投入和高消耗。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重要资源的…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西部地区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特别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十年来,西部经济成为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曾伟 《改革与战略》2012,28(8):26-29
中国实现经济增长的政治基础是M型的层级制;中国实现经济增长的社会基础是二元经济结构下的城乡分割与关系型的社会特征;中国经济增长的实现机制是"企业利润追求"与"地方政府官员GDP晋升锦标赛"两者高度契合的"官企一心搞经济"。然而,也正是实现中国经济增长的这三个要点给中国经济带来了"增长代价"——贫富分化。这种分化不仅表现在物质财富的差异,还表现在发展机会的严重不平等。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关于中国经济从传统到现代演变特征的讨论,再次成为中国经济史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话题.特别是,大陆的研究者不再囿于传统思路,而是能积极与海外学界的研究成果进行对话,以对中国经济史给出更多元的解释.在一系列讨论中,"过密型"增长与"斯密型"增长的争论尤其引人注目,前者认为18、19世纪以来的中国农村经济是"没有发展的增长"--在总产出增长的l司时人均收入却没有明显增加;后者则截然相反,认为此一时期以来的经济增长是劳动分工、地区专业化和市场扩张等要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并且必然带来人均收入的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18.
花垣是一个典型的少数民族山区贫困县。实行分税制后,尽管财税收入平均年增长36.5%,但是,财政支出也在大幅度增长,入不敷出导致县财政赤字累计达3226万元,欠上经济金、欠专款、欠工资的“三欠”现象严重,很多专款无法到位,已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主要因素。1998立以来,我们按照一手抓财源建设,努力发展经济,一手抓财税管理与改革,打破财破大锅饭的总体思路做工作,在经济状况十分艰难的情况下,使1998年上半年财税总收入实现时间过半,任务过半,财政收支逐步步入良性循环轨道。一、突出抓好财源建设,努力做好“生财”文章首先…  相似文献   

19.
<正>随着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入中高速增长的新常态阶段,通过降低社会金融杠杆率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又一次成为热点问题。中国全社会杠杆率由1996年的113%增长至2013年的215%,增长了90.6%,特别是2008年之后,在大规模经济刺激政策的推动下,社会杠杆率出现了迅速上升的态势。"杠杆"本身是现代金融市场中的重要工具,通过适当的运用杠杆工具,可以有效提升优化金融资源利用率。特别是对于中国而言,私人消费部门的金融杠杆率的提升可以有效促进内部消费  相似文献   

20.
中国长期增长的各项要素禀赋条件的变化要求经济发展方式从"要素驱动"转向通过技术进步来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创新驱动"。扩散是创新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创新扩散对中国经济增长质量的驱动机理缘于在微观层面上,它能提高生产要素的边际生产率,推动社会劳动生产率的上升;采用诸如节约要素投入、优化要素组合、采用新资源等技术方法获得成本效应。在宏观层面上,通过生产要素的替代和重组带动产业结构的优化,从而驱动经济增长质量的提升;在新技术的传播过程中所产生的学习、模仿和反馈效应使创新得到改善和增强。创新扩散机制是由创新扩散的对接机制、竞争机制、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构成的有机整体。针对我国创新活动和创新扩散存在的问题,设计出有利于中国经济增长质量提升的创新扩散机制,即搭建供求平台,实现创新扩散的对接机制;优化市场结构,培育创新扩散的竞争机制;调整财税政策,完善创新扩散的激励机制;保护知识产权,形成创新扩散的约束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