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实行农村家庭承包责任制的背景下,少数农民开始进城打工。自此越来越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开始跨地区流动,形成了大规模的“民工潮”。本文回顾了中国农民进城务工的历史,并分析了农民工进城务工的诸多动因。  相似文献   

2.
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初形成的“进城打工”潮流,到90年代已经替代乡镇企业成为农民职业流动和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主渠道,在21世纪初的几个年头里,“农民工进城”的趋势变得更加显著。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减轻了农村就业压力,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农民的收入水平,但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诸如进一步增大了城市就业压力、农民工所处社会地位低下、生存状况恶劣、缺乏社会福利、保险和医疗保障以及因此产生的城市治安恶化、犯罪率上升等棘手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金晶 《经济视角》2007,(4):49-50
一、建立农民工信息服务体系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伴随着“打工经济”的热潮,越来越多的农民走出农村来到城镇或城市打工。农民工已经在我国社会发展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据测算,2004年农民工对我国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工业化与城市化的过程中,由于传统政治和现代经济的共同作用而在中国大陆形成了这样一种社会阶层,他们游走于城市与农村或者长期居住于城市,受雇于雇主从事工人的工作却始终摆脱不了农业户口的户籍身份,这一阶层被称之为“农民工”。从内部来讲,农民工又可以分为第一代农民工与第二代农民工,第一代农民工是改革开放后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中期从农业和农村中流出并进入非农产业就业的农民工,第二代农民工指的是1980年以后出生、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进入城市打工的农民工。  相似文献   

5.
农民、基层干部、基层组织、地方政府是农村政策过程的四大主体,公共基础设施是农村的重要政策环境,他们的状况如何直接影响农村公共政策落实。此外,政策自身的缺陷也是农村政策难落实的重要原因。只有不断提高农村政策科学化民主化程度、提高政府政策执行力、提高农民政策水平、提高政策强制力、建立考核协调监督检查机制,才能发挥农村政策优势,构建农村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6.
我国农民工问题由来已久,金融海啸则使其更加凸显.研究这个问题不能仅凭短期现象就得出结论.笔者梳理了农民工变迁历程,试图建立现行农村社会制度和渐进改革之间的逻辑联系,进而讨论解决思路.结果表明,上世纪80年代至今,维持家庭延续始终是小农最大的资金压力,农民工务工收入是支撑农户农村社会生活的"拐杖".从长期来看,解决返乡农民工问题的关键在于提升国家产业结构、改造农民工人力资本.  相似文献   

7.
农民工返乡创业与农村现代化建设息息相关。农村现代化建设应立足于农村,依靠农村自身的力量,而不是一味地鼓励农民进城。返乡创业农民工经过打工积累了技术、经验和社会资本,在农村成为相对强势的力量,有能力作为农村现代化建设的领头羊,引领广大农民走向现代化道路。当然这离不开政府的扶持和社会舆论的引导与支持。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业和城镇转移,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据农业部和劳动保障部等有关部门的估计,2002年进城打工的农民工约为9460万人,预计“十五”期间农村劳动力还将以每年1000万人的规模转向城镇或非农产业。有学者指出,20世纪中国的问题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是土地问题;21世纪中国的问题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是就业问题。就业问题的主要焦点,是将计划体制下的低效劳动力和无效劳  相似文献   

9.
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中国掀起了一场土地承包责任制为举措的农村改革风暴。那场改革,极大地解放了我国广大农村的劳动生产力,使许多农民实现了温饱,开始走向小康。可以说,那场改革的推进之易是所有中国人所不曾预料的。  相似文献   

10.
基于农民进城打工的缺陷、弊端及太慢的速度,我们提出,在保留农民工方式的情况下,另辟蹊径,设计了城乡综合改革的新思路,就是组建"农村股份合作企业"(简称"股份合作企业")。组建股份合作企业与农民进城打工可齐头并进,双管齐下地为城市化出力。  相似文献   

11.
王晓红 《经济师》2009,(6):36-37
对许多农民工来说,多年来,外出打工已成为他们许多人的生活方式,打工所得是许多农民家庭的主要收入来源。但由于受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外部需求萎缩,部分外向型企业和劳动密集型企业被迫裁员或倒闭.引发大量农民工失业。文章阐述了金融危机对农民工就业的冲击和农民工失业后对社会和经济的影响,并提出了如何解决农民工再就业,使之重新获得工作岗位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2.
农民进城务工现象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到现阶段,我国农民工数量已超过2亿人,已成为城市社会群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3.
张晨寒 《经济论坛》2006,(16):54-56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用工制度改革的深化,出现了大批由农村进入城市打工的农民。他们户口仍在农村,但已完全脱离或基本脱离传统农业生产经营活动,主要以在城镇各类所有制企业打工、经商以及从事其他服务业为生。理论界以及许多地方政府将这些进城务工的农村人口称为“城市外来务工人员”,人们习惯上称他们为“农民工”。他们正成为我国产业工人的主体,使工人队伍结构发生着历史性变化。他们面临的社会保障问题,已成为迈向城市化进程中不能回避的问题。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已经纳入政府工作日程,一些地方专门建立外来务工人员社…  相似文献   

14.
对农民工的就业歧视问题,是伴随着数以亿计的从土地上解放出来的农民开始涌入城市“打工”而逐渐显性化的。如今,对农民工的歧视已经演变成为一个引起政府和企业高度关注的难题。根据最近的一项调查研究,有近80%的农民工认为自己受到了各种形式的歧视。  相似文献   

15.
刘生华 《当代经济》2007,(1S):42-43
农民进城务工现象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到现阶段,我国农民工数量已超过2亿人,已成为城市社会群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二元”经济体制下的城市和农村的社会保障制度迥然不同。香港著名经济学家张五常认为这是一种公然的政策歧视。社会保障制度无疑需要兼顾多重目标,在公平与效率、发展与稳定、储蓄和消费之间进行权衡,否则会严重影响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6.
滇人 《经济改革》2009,(1):22-24
众所周知,经过二、三十年的农民进城运动,中国农民对城市的依赖已经远非从前可比,农民的命运早己和城市紧密相连。在农业生产收入无法保证,农村人均土地并不富足的背景下,出门打工仍然是很多农村人最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17.
无论是革命还是建设,土地问题都是核心问题.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靠着"打土豪,分田地"的农村政策,获得了农民的支持,取得了革命的成功;20世纪50年代的"土地改革"运动,使中国农村的生产力获得了极大的解放;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家庭联产承包制,拉开了改革开放的帷幕;今天,土地问题又成为瓶颈,制约着全面小康和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制约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8.
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至90年代,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出现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重大问题,各级政府也一直倡导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2008年冬至2009年春,由于美国金融危机的引发,许多农民工失业或选择返乡创业而出现返乡潮。从长远看,尤其是正在掀起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高潮的大背景下来看,农民工返乡对地方经济发展是一种难得的机遇,这对于重振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及推动新农村建设不失为一件好事。  相似文献   

19.
中国民工短缺的制度分析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一、中国民工短缺的特点与影响。从上世纪80年代末开始出现民工潮起,到2003年上半年以前,中国劳动力市场一直处于“劳动力无限供给”状态。随着沿海城镇和内地城镇工业化的推进,全国农村有1亿多劳动力流向沿海或其他城市务工经商。  相似文献   

20.
农民工返乡创业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创业促就业是当代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必要助推措施和创新性举措。支持和鼓励农民工返乡自主创业,不仅可以缓解大城市的就业压力,还可以拉动农村经济的再增长,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实现农民的自我价值。本文基于GEM模型,深入分析影响农民工返乡创业的自我内在因素和外部环境因素,研究这些影响因素与创业活动之间的关系,并分析农民工的打工经历这一变量在农民工返乡创业活动中的重要作用,对于政府有针对性地出台相关创业扶持政策,帮助农民工更好地实现创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建议,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