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7 毫秒
1.
张异  邓文成 《华商》2008,(3):72-73
《唐律》体现了我国古代关于共同犯罪制度的最高立法水准,对我们今天的刑法理论和实践有着积极的借鉴意义。研究分析《唐律》中有关共同犯罪的规定,是探求当代刑法共同犯罪论发展、完善的有效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2.
张建伟 《商》2012,(22):120-120
关于片面共犯能否成立共同犯罪,刑法学界一直都存在争议,在我国目前的立法中,尚无法律条文明确规定片面共犯属于共同犯罪,对于片面共犯这个问题是否属于共同犯罪,刑法理论界有两种不同的观点,第一是认为片面共犯是共同犯罪的一种表现形式,第二种观点认为片面共犯不属于共同犯罪。我认为,片面共犯不是共同犯罪的一种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3.
共同犯罪是司法实践中常见的犯罪形态之一,也是刑法理论中比较复杂的问题之一,研究共同犯罪对执法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根据我国刑法第25条第一款的规定,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根据这一定义,可以将共同犯罪理解为二人以上,在共同的故意支配下,共同实施的具有内在联系的犯罪行为。由于共同犯罪的复杂性,使得共犯成为历来人们研究的焦点。犯罪最终反映在犯罪构成上,共同犯罪也不例外。只有严格遵循犯罪构成理论,才能正确指导共同犯罪理论的研究及司法实践中对共同犯罪的正确定罪与量刑。经过广大学者与司法工作者的努力,逐渐形成了…  相似文献   

4.
《商》2015,(21)
《唐律疏议》在《职制律》、《杂律》中对于官员乘坐车马船只进行了一系列的规定。在对唐律中的有关内容进行梳理以后,结合现代社会有关公车管理的规定进行相关的对比总结,为现代公车管理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5.
我国刑法把教唆犯规定为共同犯罪的形态之一,如此可以按照共同犯罪理论处理教唆人和被教唆人,有利于打击犯罪,维护社会秩序,保护人民利益。但是对教唆犯是否应对加重结果承担刑事责任,理论和实践中都有很大分歧。从共同犯罪理论和结果加重犯的角度对这一问题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6.
孙菲菲 《商》2014,(4):174-174
刑法中的错误问题既会涉及到犯罪的既遂或未遂,又会影响犯罪行为人的刑事责任,共同犯罪由于涉案主体多,人员又有分工,共犯中的错误问题则更为复杂,同时这个问题也与共同犯罪的定罪量刑有密切关系,因此对于共同犯罪中错误问题的探讨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7.
明星代言历来备受关注和争议,而药品、保健品更是敏感,限制甚至禁止明星代言的呼声一直就没停止过。前不久,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熊选国明确表示,对于明星代言行为,如果明知他人生产、销售假药、劣药,符合《刑法》规定,也视作生产、销售假药、劣药共同犯罪处理。来自权威的司法解释,无疑给药品广告戴上了紧箍咒。一时间,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相似文献   

8.
《商》2015,(30)
《唐律疏议·名例律六》中有言:贱人奴婢,律比畜产。意思是说唐代的私属奴婢是为主人的私家资产,归于本主所有,其社会地位极为卑贱。在唐代,奴婢不仅没有人身自由,其法律地位也低于良人一等。在《唐律疏议·斗讼律》中明确规定,若奴婢杀害主人,是为十恶中的大逆之罪,不可得到赦免。而"主殴杀部曲"只服徒刑一年,处罚很轻。唐朝晚期有一个叫鱼玄机的著名女诗人,因被官府查出擅杀其侍婢绿翘而被判处死刑,这个案子的最终判决与唐律中的规定南辕北辙。本文通过探讨唐律中有关良人戕婢的律文和当时所处的社会环境,解密鱼玄机案背后的真相。  相似文献   

9.
黄佳珍 《商》2014,(45):191-191
一、我国立法和实务现态 1.刑事立法现状 我国刑法第二十五条规定: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二人以上共同过失犯罪,不以共同犯罪论处;应当负刑事责任的,按照他们所犯的罪分别处罚。主流观点采取的立场是在过失犯罪中,各个过失犯罪人缺乏共同的犯罪故意和意思联络,缺乏对犯罪内容的认识,没有相互配合相互补充的行为性质,由于与共同犯罪的构成要件不一致,所以要分别处罚。  相似文献   

10.
唐律作为重要的法典,有很多先进之处。以其杀人罪为例,他区分故意和过失,对不同的行为执行不同的刑罚。仅将其与现行刑法中的杀人罪进行比较,对前世予以评价,对后事予以借鉴。  相似文献   

11.
曾晓东 《商》2013,(13):244-245
婚姻,在古代社会中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不管是从家族还是从国家的角度考虑,古代王朝都十分重视,而对于婚姻的缔结更是以法律形式加之以严格规定。而在《唐律疏议》中亦有大量关于婚姻缔结之规定,本文就是以此为基调,浅析唐律中关于婚姻禁止性条件的规定。  相似文献   

12.
对单位犯罪主体范围进行新的界定,考察单位犯罪主体的范围、结构等,对传统的刑法理论予以继承和发展。区分不属于单位犯罪的主体,有助于把自然人犯罪、共同犯罪等容易混淆于单位犯罪的主体区分开来。  相似文献   

13.
论《证券法》与《刑法》关于证券犯罪的冲突与协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证券法》对证券犯罪的规定突破了《刑法》,与《刑法》的相关规定产生了冲突。协调该冲突是打击证券犯罪、规范证券市场秩序的需要。协调方式:一是对证券法规定的新的而刑法已有的犯罪构成要件能涵盖的犯罪行为形式,进行司法解释,二是吸收证券法中证券犯罪的新规定而修正刑法。  相似文献   

14.
杨帆  张鹏飞 《消费导刊》2009,(7):163-163
倒卖车票船票罪是我国刑法扰乱市场秩序罪中的一个罪名。笔者通过对车船票交易市场的调查,结合理论依据,细致分析了我国车船票倒卖行为的犯罪构成。根据我国现行刑法的规定,对于倒卖车票船票罪的认定较为模糊。本文就如何界定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的界限以及倒卖行为中是否为共同犯罪的认定等问题进行了细致分析。并在如何预防犯罪方面提出了参考性意见。  相似文献   

15.
邹淇曲  崔建忠 《商》2013,(17):209-209
在刑法中,对于故意犯罪中的主犯研究很多,但是主犯如何认定问题,虽然存在,但是观点不一,而且大家对于主犯认定的具体方法与内容都是不一样的,在本文中,笔者试图从主客观统一分析法、矛盾分析法、临界点标本分析法、时间线索分析法、原因力程度分析法等五种方法对故意伤害共同犯罪中主犯的认定进行简单的阐释与论证,希望可以为司法实践中共同犯罪主犯认定的实务操作提出些许完善的建议与意见。  相似文献   

16.
《证券法》对证券犯罪的规定突破了《刑法》,与《刑法》的相关规定产生了冲突。协调该冲突是打击证券犯罪、规范证券市场秩序的需要。协调方式:一是对证券法规定的新的而刑法已有的犯罪构成要件能涵盖的犯罪行为形式,进行司法解释,二是吸收证券法中证券犯罪的新规定而修正刑法。  相似文献   

17.
五、《刑法》、《立案标准》、《严查通知》、《罪名规定》和《追诉标准》商标权的刑法保护是对商标侵权行为最具威慑力、对侵权人最有震慑力的法律惩罚方式,早在1979年7月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简称《刑法》)中就对假冒注册商标行为作出惩治规定,其第一百二十七条规定:“违反商标管理法规,工商企业假冒其他企业已经注册的商标的,对直接责任人员,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1993年2月,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审议了国务院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修正案(草案)…  相似文献   

18.
从《唐律疏议》成文的时代背景出发,着眼于当时唐朝疆域状况,尤其是边疆民族政治状况及周边政权情况,结合相关条文、疏议及字词意思,对唐朝统治者眼中的"化外人"涵义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19.
关于投机倒把罪的几点看法国家工商局公平交易局经济检查处目前,我国立法机关正在酝酿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以下简称《刑法》),一些专家和学者建议将现行《刑法》中的投机倒把罪分解为几个罪种,进而取消投机倒把罪。社会上也有一种观点认为投机倒把罪阻碍了经...  相似文献   

20.
在检验检疫行政违法中,经常会遇到一个违法行为同时违反检验检疫行政法律规范和刑法规范,因而构成行政违法与犯罪竞合的情况。譬如逃避动植物检疫,引起重大动植物疫情的行政违法行为,同时构成《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以下简称《刑法》)第三百三十七条规定的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