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我国政府预算编制的精细化改革正处于起步阶段,西方市场经济国家采用的新型自上而下预算程序、编制多年期预算、滚动预算和进行中期规划,以及实行新的绩效预算管理等公共预算精细化做法都可以对我国的公共预算改革具有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2.
自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现代财政制度以来,财税改革政策措施的出台接踵而至,如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出台新预算法,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清理规范税收等优惠政策,以及相关的税制改革等。种种迹象表明,我国财税改革进入全面深化和集中突破阶段,财政对于国家治理体系的基础和支柱性作用正在日益凸显。今年年初出台的"中期财政规划"管理改革政策,旨在通过逐年更新滚动管理,强化财政规划对年度预算的约束性,实现财政可持续发展。中期财政规划在政策文件中被明确为三年滚动预算,文件指出,"中期  相似文献   

3.
加拿大政府财政制度及体系发展较完备,本文从加拿大BC省政府中期预算规划发展历程出发,对其中期预算框架的预算平衡基本理念、三年滚动编制方法、政府收支预测、中期预算规划与政府服务计划相结合的作法、公开透明及灵活性、预算修订严肃性以及预算咨询、公开、执行等预算周期的时间规定进行分析及借鉴。指出我国中期预算改革的基本方向:一是强调中期预算与政府透明、政府责任的关系;二是中期预算应是综合性财政政策报告;三是应调整预算周期,坚持先审批、后执行、再审核;四是应加强中期预算的法律环境建设。  相似文献   

4.
国家预算制度改革一直是财政制度改革的难点所在。本文分析了我国预算改革的背景、准备工作,重点检讨了我国原有的国家预算制度,筒述预算改革的历程,进而提出预算改革可能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5.
谢林 《地方财政研究》2015,(3):13-16,23
中国推动中期基础预算的进程已历时十余载。《国务院关于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决定》(国发〔2014〕45号)提出的"实行中期财政规划管理",以及2014年底国务院常务会议的试点决议,标志着中期基础预算已从研究和准备阶段进入全面实施阶段。本文系统梳理了中期基础预算在中国的十余年历程,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促使中期预算改革不断推进的驱动因素,以及明确亟须完善的优先事项,包括建立正式和量化的预算约束,分离线上和线下预算,采用自上而下法启动预算程序。  相似文献   

6.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企业所处环境的变化动摇了传统预算管理得以运行的基础和前提条件,传统预算管理的缺陷逐渐显现。作业基础预算是以作业管理为基础、以企业价值增值为目的的预算管理形式。它以价值链分析与作业分析为前提,可以更加准确地预计资源需求量、绩效衡量和目标落实,可以深入到作业层次中,从而使预算控制更加有效。预算在企业内部控制系统中所处的核心地位越来越明显。但是,作业基础预算的应用是需要一定条件的,只有具备这些条件,并且避免出现企业在运用中存在的问题,才能更好地发挥其独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美国的预算制度历史较为悠久,而我国的预算出现的时间相对较晚。两个国家的预算在诸多方面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8.
美国的预算制度历史较为悠久,而我国的预算出现的时间相对较晚。两个国家的预算在诸多方面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9.
美国的预算制度历史较为悠久,而我国的预算出现的时间相对较晚。两个国家的预算在诸多方面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0.
企业预算管理的广泛应用并一定是有效运用,我国企业预算失灵的现象普遍存在。近年来,关于预算的争议越来越多,预算松弛、预算副作用等引起学者与实务工作者的高度关注与研究。笔者认为,预算松弛、预算副作用引起的预算失灵是可以减少和改善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