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公共选择视角下的中国农村金融:理论与变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公共选择视角来分析中国农村金融制度的历史和现实变迁.本文认为,农村金融制度的决定和变迁是国家及其代理人、农户和其他城市利益集团之间利益互动的产物,其中国家的角色非常重要.农户阶层对金融资源支配权的完整与否决定了农村金融制度未来变迁的效率.建立一种渐进市场化的、综合配套的、符合农户利益的农村金融和经济制度安排,才是正确的政策设计.  相似文献   

2.
农业融资与中国农村金融制度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农村金融制度的演进是以金融"机构观"为理论基础的.农村融资制度的每一次变动,基本上都是围绕着金融机构的调整来展开.长期以来形成的农村融资问题非但没有得到有效解决,而且"金融浅化"趋势日趋明显.其根源是基于"机构观"所架构起来的现行农村金融制度有缺陷.要用金融"功能观"为指导重构中国农村金融制度.  相似文献   

3.
多元化的农村金融服务主体需求与主流金融供给主体缺位,多元化、立体化的农村贷款需求与单一的农村金融服务供给,不断增加的中间业务需求与匮乏的金融中间业务供给,日益增加的农业保险需求与日益萎缩的农业保险服务等,意味着我国农村金融供需已经严重失衡.失衡的主要原因在于农村金融呈现非有效供给与非有效需求并存,政策性保险和政策性金融缺位.应通过体制创新、监管创新、产品创新和业务创新等实现农村金融的供需平衡.  相似文献   

4.
福建省农村金融创新的现状及其深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涓 《福建金融》2011,(4):33-36
近年来,福建省把推动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作为全省实施强农惠农战略的重要突破口,这些创新包括具有普适意义的创新和具有地域特色的创新。本文梳理总结有关创新实践,从广度、深度及可持续性方面,分析福建省农村金融创新面临的制约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赵娟 《中国证券期货》2013,(3X):200-200
文章简要回顾了农村金融的演变,基于经济学分析,剖析了农村金融的运行机理,对我国农村金融的绩效进行了评价,并对我国农村金融的发展路径给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吴彬 《甘肃金融》2010,(11):45-46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金融产品创新的品种多达80余种,但其大多是借鉴西方已有的金融产品或对已有工具的改进。这种吸纳性创新在金融产品创新中所占的比例高达87%左右,在三农覆盖面大的地区表现得尤为突出。目前农村金融产品创新主  相似文献   

7.
常洪艳 《金卡工程》2009,13(8):225-225
现代农村金融是现代农业的核心,影响和决定着农村经济的发展、"三农"问题的解决和和谐社会的构建.因此,面对全球"金融风暴"的冲击,以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当前金融促进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金融30条")之第20条为指导,加快建立适应"三农"特点的农村金融体系,建立现代金融制度是当前农村金融改革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8.
本文基于云浮市农村金融创新的实践,分析政府在云浮市农村金融创新中的作用机制,指出由于农村金融市场的固有缺陷,金融机构自发的创新行为必须和政府的支持政策相结合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只有创新才能根本改善农村金融市场的供求状况,从而更好地发挥农村金融体系的支农作用.  相似文献   

9.
《农村金融研究》2009,(11):38-39
历史经验表明,农村金融发展的过程都是创新的过程。在不同的国家及其不同的发展阶段,农村经济发展特征和农村金融需求是各有差异的,因此,各个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农村金融创新具有特殊性,但其经验可以相互借鉴。经济全球化以及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知识传播的加快,为各国建立现代农村金融制度和实现农村金融制度创新提供了良好的机遇。  相似文献   

10.
我国农村金融监管制度的创新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的正式挂牌,标志着我国银行业监督管理进入了一个新时期,由此完成了我国银行、证券、保险分业监管的新格局。我国的国情和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决定了整体金融监管和农村金融监管无论是监管对象、监管内容和手段等都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在经济、金融一体化,农村商品、货币化程度逐步提高的新形势下,如何加快农村金融监管制度的改革与创新无疑是农村金融监管部门和被监管对象需要认真研究的重要问题。农村金融监管制度的历史长期以来,我国农村金融监管主要体现在行政管理和行政监督上,金融由政府垄断,政府既是出资人,也是…  相似文献   

11.
刘波  王修华  李明贤 《金融研究》2021,498(12):96-115
气候变化可能导致的经济金融风险已经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首先分析了气候变化引发涉农金融风险的传导机制,以2010-2019年256家农村金融机构的经营数据为样本,将标准化后的年均气温作为刻画气候变化程度的核心指标,评估农村金融机构所在县域地理单元的气候变化程度对其信用风险的影响。研究发现,年均气温波动对农村金融机构的信用风险水平存在显著影响,且影响呈现阶段性特征;在4个季度中,冬季气温的波动对信用风险的影响最为突出;虽然城商行与农商行、村镇银行均是立足于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商业银行,但由于城商行的业务在地域上和行业上更为分散,气候变化未对其信用风险水平产生显著影响。为此,提出了开展压力测试、实施差异化监管和创新风险缓释工具三个方面的对策建议。本文为管理由气候变化导致的涉农信用风险提供了政策启示和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2.
论新农村建设与农村金融生态系统的重构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加快农村经济的发展是建设新农村的物质基础,而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又离不开完善的农村金融生态系统.当前我国农村金融生态系统严重失衡,与建设新农村的目标极不协调,因此,从金融生态环境建设、金融服务产品创新和金融组织体制创新三方面重构和改善我国农村金融生态系统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3.
企业规模较小甚至以农户为单位的农村经济发展,对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的建立和完善提出了强烈的需求,而以政府主导的农村金融改革却成效甚微。本文从农村经济发展引发对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的诱制性制度需求与政府代表的强制性制度供给两方面的分析得出:农村地方中小金融机构制度建设,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同时也符合国家的效用函数。  相似文献   

14.
新农村建设中农村金融体系的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金融业即将对外全面开放的前夕,我们迎来了一个“穷人的银行家”获奖的喜讯:2006年10月13日,2006年度诺贝尔和平奖授予了孟加拉银行家穆罕默德.尤努斯及其创立的格莱明乡村银行。孟加拉乡村银行的实践解决了两大困扰金融深化和经济平衡增长的理论问题:一是信贷规模及其绩效是可以与抵押品相脱离的;二是金融资源的投入可以与收入水平相脱离,并成为推动低收入群体脱贫的“原始”推动力。尤努斯推行的小额信贷模式有两个最显著的特点,一是不需要贷款人抵押,二是银行盈利。正因为不需要抵押,孟加拉的贫穷妇女才能到农村银行申请贷款,从而使58%的人现已脱离贫困线;也正因为9年盈利,孟加拉乡村银行的1227个分行才能正常运转,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这给我们一个深刻的启示:只有公益与效率的完美结合才能使穷人的脱贫成为可能。尤努斯的非政府小额信贷模式获得了诺奖的认可,这给我们的有益启迪是多重的:它不仅发现了穷人信用的经济意义,而且给予了诺贝尔和平奖更深刻的社会内涵———持久的和平只有在大量的人口找到摆脱贫困的方法时才会成为可能。这个奖项近期之所以在中国引起广泛的关注和热烈的讨论,其原因之一恰恰是中国广大农村贫困地区正面临严重的金融抑制而导致的贷款难题已经成为政府一个头疼的难题,一个挥之不去的心病。这也发出了一个清晰的信号:社会底层贫困群体的脱贫问题已受到更加强烈的关注,而银行业已在这方面展现了一个成功的范例。面对当前中国贫富差距不断加大的现实,要实现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的加快构建和谐社会的宏伟目标以及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伟大任务,破解新农村建设存在的金融抑制,平衡中国金融资源配置,实现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匹配,加快贫困群体走向富裕之路的步伐,尤努斯的成功实践极具示范效应。本文刊发谌争勇同志的论文,对“三农问题”及其金融支持的理论进行了梳理,并从金融抑制理论角度提供一点可操作性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中国政府金融监管制度的演进与特点(1900~1949)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的金融监管始于20世纪初,经历了清末、北洋政府和南京国民政府等不同时期;金融监管体制经历了"单一监管——双头监管——单一监管"的变迁过程;其变迁方式表现为以强制性变迁为主,诱致性变迁为辅,且二者之间为一种逆向交替关系。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一种跨期贸易凭证,仓单现已成为很多国家金融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有利于建立现货与期货市场之间的有效联系,而且已成为改进金融体系的一个重要工具.在现阶段的中国,仓单系统有望为农村金融体系注入新的血液,特别是为农户或乡镇企业解决抵押品不足的问题提供方便.而原国有粮食系统改进成专业化仓储机构,使其可望在未来的仓单系统中充当仓储运营商的角色.  相似文献   

17.
农村金融的低效率和资本先天的"趋利性"使农村金融部门的储蓄资金避开农村流向城镇,拉大了城乡收入差距。国家应采取措施,加大农村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扩大农村金融规模,同时改革农村金融中介机构,并加强农村金融监管,规范民间金融。  相似文献   

18.
在党中央一系列加强农村金融服务的政策下,近年来,吉林省涉农金融产品创新明显增加。吉林省金融创新的主要特征表现为:以规避风险为目的,以普惠制金融为创新取向,以创新带动涉农贷款的增加,以创新增加农户收益。本文通过介绍吉林省金融创新的主要特征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吉林省农村金融创新的发展方向,应该以促进农业产业化为重点。  相似文献   

19.
我国农村金融制度供给保持着计划经济时期的政府主导模式。计划经济时期,我国实行的是城乡二元经济政策,实行农业支持工业的发展战略,在农村的金融供给具有一定的垄断性。近年来政府为改变城乡发展的巨大差异对农业进行了大力支持,实施工业反哺农业政策,这种“政策反向”在农村金融制度变迁上没有得到有效体现。文章首先描述了现阶段我国农村金融发展现状,其次分析了影响农村金融制度变迁不足的主要因素,最后提出了相应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20.
新型城镇化的资金需求量大。农信社作为地方金融发展的主力,可在城镇化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利用SWOT法,深入分析了农信社服务城镇化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自身的优势与瓶颈。针对性提出建议,农信社要准确定位,加强金融创新驱动,积极引进战略、民间资本,提升金融服务能力,大力支持城镇化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