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基于知识协同的视角,介绍了相关概念与模型的构建,分析了模型各要素间的关系,得出了结论。第一,企业-顾客交互可划分为三个维度:顾客授权、信息共享、任务协作。第二,企业-顾客交互下的知识协同过程,即为知识转移、知识共享、知识创新的转化过程。第三,企业-顾客交互的知识协同对服务创新绩效有正向的促进作用。第四,企业-顾客交互的知识协同过程,受到互动创新情景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2.
李储 《特区经济》2014,(11):228-229
商务服务企业服务创新过程中存在大量发生在顾客与企业之间的知识转移,本文以知识转移为中介,研究顾客参与对商务服务企业服务创新绩效的影响。构建顾客参与—顾客知识转移——服务创新绩效的研究模型,将顾客参与分为共同规范、知识共享及合作行为三个维度通过实证研究发现了顾客参与如何通过知识转移来影响商务服务企业服务创新绩效。  相似文献   

3.
陈伟  于延顺  杨早立  宫再静 《改革与战略》2013,29(1):104-106,121
文章在界定企业创新团队知识共享内涵的基础上,基于知识共享过程视角系统分析和深入研究企业创新团队知识共享过程,认为其包括知识流动、知识转化、知识转移和知识交易四个阶段,构建了企业创新团队知识共享机制模型,揭示企业创新团队知识共享机理.  相似文献   

4.
为探究知识管理活动对商业模式创新的影响机理,文章从知识管理视角出发,构建了知识吸收和知识整合组织学习模式下的企业商业模式创新模型,突出了性别在商业模式创新过程中的差异,并借助Smart PLS完成了对436份物流等相关企业调查数据的分析。研究表明,企业与供应商的知识协同对企业自身的知识吸收和知识整合有显著效力,隐性知识共享对知识吸收和知识整合的影响大于显性知识共享,知识吸收仅对效率型商业模式创新有显著效力,而知识整合对效率型商业模式创新和新颖型商业模式创新均具有显著效力;在知识协同、知识共享、知识吸收、知识整合推动的商业模式创新过程中男女性别差异显著,从知识管理视角而言,商业模式创新男女有别。  相似文献   

5.
校企协同科技创新是引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方式,而知识共享作为协同创新有效运作的支撑性活动成为供给侧改革的关键变量。鉴于校企协同创新知识共享中的信息不对称,文章引入高校努力程度的监测信号,通过构建校企协同创新知识共享的激励模型,分析了校企协同创新知识共享的激励机理,提出将激励要素由知识共享产出结果转变为努力水平决定的产出分成系数,并提出了激励机制设计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王宁 《科学决策》2023,(10):253-278
本文根据相关研究,供应商协同和客户协同对创新绩效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这意味着与供应商和客户之间的密切合作可以促进创新绩效的提升。此外,知识管理过程在供应链协同和创新绩效之间发挥中介作用,其中协同知识存储、协同学习和协同创造起到了部分中介作用。这表明通过共享和协同管理知识,可以增强供应链协同对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还验证了协同学习和协同创造与创新绩效之间的因果关系,但协同知识存储与创新绩效之间的路径系数不显著。这意味着协同知识存储对于创新绩效的直接影响并不如协同学习和协同创造那样明显。通过实证方法验证了供应链协同对创新绩效的重要促进作用,并探讨了知识管理过程的价值。这些研究对于促进制造企业有效进行供应链协同创新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7.
学习型区域的创新是区域主体之间交互学习的过程。基于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文章提出了学习型区域和交互学习的概念,架构了学习型区域主体之间交互学习的网络结构,分析了创新网络、知识流动渠道、知识共享平台和学习型区域文化对学习型区域主体之间交互学习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文章针对软件企业内部的隐性知识共享,探讨了软件开发团队知识创新过程中的知识共享问题。文章构建了主从博弈模型,研究一个工程师与一个程序员之间的知识共享情况,通过对博弈结果的分析,提出了软件企业内部知识共享障碍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9.
本文剖析了新产品速度营销的必要性与重要性,分别从管理风格、创新文化、知识共享等条件因素,时间缩短与互动性等过程因素。企业绩效与顾客绩效等结果因素探讨了新产品速度营销的影响机理。  相似文献   

10.
为满足供需网企业知识协同的信息化管理需求,实现供需网企业知识资源的充分共享,针对供需网的复杂性、充分开放性、动态稳定性等特征,引入了语义协同概念和分布式人工智能多Agent方法,结合供需网企业知识协同管理流程,提出了一个基于多Agent的供需网知识协同管理系统框架模型,这对于供需网知识协同管理及其支持系统的研究或许具有意义。  相似文献   

11.
科技型中小企业协同创新的绩效受到资源协同、风险协同、技术协同、知识协同等多因素影响.本文在分析对科技型中小企业产学研协同创新绩效影响因素的基础之上,提出优化资源配置、优化技术协同效率、提高风险协同能力、加快知识协同共享程度、发挥政府补贴正向作用等建议.  相似文献   

12.
京津冀区域创新发展的演变对于检验三地协同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本文基于区域创新产出综合知识,应用引力模型探讨北京和天津在京津冀协同北京下科技创新的引力变化规划,并以此为基础基于断裂点模型分析了北京-天津、北京-河北以及天津-河北的创新产出辐射区间的演变过程。得到以下结论:①京津冀区域创新合作背景下,三地空间联系不够均衡,北京的核心地位较为稳定;②天津市逐步扩大自身的创新辐射范围;③在三地的交界处存在创新辐射较弱地带,需要重点定位以实现三地整合发展的功能。  相似文献   

13.
产业学院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组织模式,它的建设过程可视为不同性质的过程、不同利益诉求相关参与方以某种媒介形成的协作关系。将协同创新理论引入产业学院建设中,提出“主体—战略—知识—组织”互动的协同创新的实践进路,秉承协同治理理念塑造和谐有序的主体协同;建立风险共担和利益共享战略联盟构建协调统一的战略协同;切入知识共享视角实现多维动态的知识协同;提升管理技能和组织管理能力实现高层次的组织协同。  相似文献   

14.
新经济条件下企业外部知识共享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的知识共享分为内部知识共享和外部知识共享.其中,外部知识共享又可分为跨企业共享和企业与客户、供应商、经销商以及其他社会组织之间的共享.以往的研究侧重探讨建立企业内部的知识共享机制,对于企业外部知识共享的研究相对较少.但是随着企业越来越强调与其它企业以及产业链上的供应商、客户等合作伙伴外部网络的协同发展,构建合理的企业外部知识共享机制,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5.
知识协同作为企业知识管理的高级阶段已经引起了学者们的广泛关注,目前尚缺乏具有良好理论基础的测量模型和量表。在文献分析和企业访谈基础上,从企业和顾客间互动视角,界定知识协同的内涵和维度,并开发相应的测量量表。利用信度分析、效度分析、探索性因子分析和验证性因子分析检验量表的信度和效度。结果表明,该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内容效度、收敛效度和判别效度,且包含知识协同机会、知识协同意识和知识协同能力3个维度。  相似文献   

16.
肖冰果 《科技和产业》2014,14(11):127-130
创新协同网络组织通过优势互补协作创新,能加速科技成果的产出和转化。其产出和转化的绩效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共享网络组织成员间知识共享和知识创新程度。研究表明:知识共享的前提是创新协同网络组织成员间的相互信任。影响创新协同组织间信任的因素包括成员声誉、品牌影响力、结构保证、专有资产投资、沟通和兼容性。而创新协同网络组织成员间信任不仅能促进知识共享,还能正向影响合作绩效以及合作伙伴关系。  相似文献   

17.
高端装备制造业是实现中国制造2025重要内容之一,实现高端装备制造业的振兴必须依靠创新的力量。从研究高端装备制造业协同创新模型出发,对协同创新运行过程中的战略协同机制、过程协同机制和收益共享机制进行深入研究,提出了适合高端装备制造业协同创新体系建设的合理机制。提出的高端装备制造业协同创新过程机制可以为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协同创新实践起到重要的借鉴和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8.
基于服务创新和知识管理理论,以山西省知识密集型服务业企业为研究对象,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和回归分析法验证了知识共享和服务创新绩效的关系,最后得出知识共享过程中的双方能力、共享环境、内隐知识、专业知识对服务创新绩效有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进而提出提高KIBS企业共享效果和创新绩效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协同环境在为知识创新提供更好机遇的同时也为"搭便车"提供了可能,构建知识创新激励机制成为协同知识创新的首要问题。现有的以产品价格分配为基础的激励机制难以适用知识创新过程,以薪资收入为基础的员工满意度模型应用于这一过程也缺乏收入度量基础。针对知识创新收益与付出的可感知性,建立以期望收益、实际收益、期望付出、实际付出为基础的协同知识创新满意度模型,进一步通过心理学"心理账户"理论,刻画协作主体悲观心理与乐观心理影响下满意度模型的变化,以提升满意度为目标构建知识创新激励机制。介绍激励机制在区域医疗协同平台案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0.
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是一种重要的智力资本.以SECI转化模型为依据,整合GD电网调度中心的各类知识,分析调度中心知识获取、知识应用、知识固化、知识共享的一般过程,构建SECI与知识闭环融合模式,考察知识在个人与调度中心内部循环转化的运行机制,为电网企业进一步开展知识管理系统创新研究项目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