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我国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赵海 《经济纵横》2004,(5):19-22,11
资源型城市与资源开采相伴而生,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如果在资源枯竭之前不能完成城市转型,必将面临一系列严峻的经济、社会问题。文章在分析研究国内外此类城市成功转型做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我国资源型城市转型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我国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问题初探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1问题的提出资源型城市是指自40%以上的劳动力以直接或间接方式从事同种资源开发、生产和经营活动的城市。资源型城市的出现是工业化进程中的一种普遍现象。资源的天然禀赋是导致资源型城市产生的初始动因。资源型城市的显著特征就是城市的兴衰与资源的可开采储量密切相关、与该城市资源型产业在经济结构优化升级过程中的地位密切相关、与该城市资源型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密切相关。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有县、市级资源型城市200余个。在整个城市群体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量。资源型城市依据所开发的化石资源种类又可细分为:油城,如大庆、东营、…  相似文献   

3.
当下,资源型城市面临着重大的经济、社会和生态问题。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已经成为一种必然。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需要策略创新,基本策略包括:树立可持续发展理念,科学规划城市发展;加大政策扶持,创新体制机制;调整经济结构,促进产业多元;依靠科技进步,推进产业优化;发展循环经济,建设生态城市。  相似文献   

4.
资源型城市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资源型城市本身存在的问题制约了其发展,因此,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是事关中国区域经济均衡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为探讨中国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问题,在详细阐述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的概念、必然性的基础上,通过对高市场集中度条件下的油气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的博弈模型进行分析,得出企业总是倾向于减少用于产业转型的投入,将产业转型的任务推给政府的结论,提出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中政府应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科技创新与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的互动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娟美 《生产力研究》2007,(10):100-101
我国118个资源型城市已经严重枯竭、或正在走向枯竭,转型愈发显得刻不容缓。探求科技创新与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的互动关系,目的是关注互动,剖析互动,进而促进互动,为用科技创新引领和支撑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提供新的理论依据和新的探求思路。  相似文献   

6.
资源枯竭型城市产业转型的财政政策扶持机制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产业转型是资源枯竭型城市实现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本文分析了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在资源枯竭型城市产业转型过程中的责任和义务,提出政府应该建立资源开发补偿、衰退产业援助和替代产业扶持三个机制,以支持资源枯竭型城市产业转型.三个机制协同运转的核心与  相似文献   

7.
资源枯竭型城市产业转型实证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田苗  武友德 《经济地理》2006,26(4):585-588,597
东川作为我国西南山区典型的资源枯竭型城市,亟待解决的问题除了有一般资源枯竭型城市产业转型的普遍问题外,还面临着交通区位条件差、生态环境破坏严重、文化观念和技术落后等严峻的制约。文章以东川为着眼点探讨了资源枯竭型城市产业结构的形成特征和产业转型的问题,并针对东川的特殊制约因素,探讨目前产业转型的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资源型城市界定的标准和范围。资源型城市是因为自然资源开发而兴建或发展起来的,而且资源性产业在工业中占有较大份额的城市。《我国资源型城市的界定与分类》对资源型城市的界定提出了四个指标:即采掘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在10%以上;采掘业规模,县级市应超过1亿元,地级市应超过2亿元;采掘业从业人员占城镇从业人员的比重在5%以上;采掘业从业人员规模,县级市超过1万人,地级市超过2万人。  相似文献   

9.
文章以资源型城市为例来谈城市转型,深入分析产业集群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同时,在此基础之上,提出利用产业集群推动资源型城市转型和升级的策略。  相似文献   

10.
陈晨 《经贸实践》2005,(7):11-11
循环经济需要遵循“3R原则”。所谓“3R原则”,是指减量化原则(Reduce)、再利用原则(Reuse)和资源化原则(Resource)。其中,减量化或减物质化原则属于输入端方法,旨在减少进入生产和消费流程的物质量;再利用原则或反复利用原则属于过程性方法,目的是延长产品和服务的时间强度;资源化或再生利用则是输出端方法,通过把废弃物再次变成资源以减少最终处理量。  相似文献   

11.
资源型城市必须走绿色转型之路。绿色转型是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经济转型,其路径选择是一个摆脱传统发展模式向清洁、循环、低碳发展的递进过程,关键是选择在成长期主动转型,核心是优化资源型城市资源型产业发展路径。运用线性规划(Linear Programming)方法对成长型资源城市鄂尔多斯市的资源型产业发展路径优化分析得出,煤炭产业绿色转型不能只追求项目规模和经济增速,发展煤电及现代煤化工是煤炭产业绿色转型的最优路径,煤制气和煤制油是现代煤化工行业的最优路径。  相似文献   

12.
本文在资源型城市与和谐旅游特征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资源型城市和谐旅游构建的六个关键因素.即资源基础、产业结构、社会文化、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和科技创新,初步构建资源型城市和谐旅游的动力模式,提出了资源型城市和谐旅游的实现对策.  相似文献   

13.
对煤炭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的深层次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著  吴栋 《经济经纬》2007,(6):27-30
依赖于煤炭等资源型的经济伴随着资源枯竭必然走向衰落.政府的政策引导对其经济转型和产业结构的升级具有重要的作用.选择主导产业时,要综合考虑其技术水平、思想观念、宏观经济、人才资源等诸多因素,优先发展传统产业,重视产业链条的整合,凸显比较优势,产业规划和产业集群的规划要充分考虑到产业结构、资源效果、人才素质和资本流量的关联,更好地实现产业梯度转型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江苏省县市经济联系的空间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运用引力模型和社会网络分析等方法,对江苏省县市经济联系的空间特征进行了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江苏省61个市县在经济联系的强度、方向、范围与格局等方面都存在较大差异。在经济联系强度上,南北梯度差异显著,苏南县市经济联系最强且差异最大,苏中县市经济联系较强,苏北县市经济联系最弱且差异较小,地级市区之间的经济联系明显强于县域;在经济联系方向上,各县市的经济联系具有较强的邻近地域指向性、中心城市指向性和交通指向性等主要特征;在经济联系范围上,江苏12个主要辐射源的作用半径大小不一,其中南京、苏州、徐州三个辐射源的辐射范围基本覆盖了全省所有县市,但苏南县市的辐射力度最大且密集,苏中次之,苏北县市的辐射力度最弱;在经济联系格局上,江苏县市基本上形成了由东南向西北层次鲜明的四大板块,即苏锡常通板块、宁镇扬泰盐板块、淮安板块和徐宿连板块。  相似文献   

15.
西北地区资源型城市的发展中一直存在着经济结构不合理、物质资本稀缺且使用效率较低、产业集聚效应和规模效应较小、人口结构失衡以及生态环境恶化等困境,这也是制约其转型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要实现其成功的转型必须从产业转型、企业转型、政府转型和体制转型等多方面调整与改革.  相似文献   

16.
资源型城市绿色转型的成本分析与时机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转型成本分析与转型时机选择意义重大,它直接决定着资源型城市绿色转型的难度及转型后的发展潜力.本文在把握绿色转型内涵基础上,研究了绿色转型的成本及最佳转型时机,认为,生态环境保护成本与人力资本提升成本是绿色转型特有的内化成本,绿色转型应选择在资源型产业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前期进行.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推动资源型城市创新体系建设,在明确资源型城市创新体系建设目标的基础上,提出了资源型城市创新体系效能测度模型。依据资源型城市创新体系效能的内涵,构建了资源型城市创新体系效能测度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法实现了对资源型城市创新体系的效能测度,并应用SPSS统计工具对黑龙江省大庆市的创新体系效能进行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18.
作为中国探索创新驱动战略的先行区,国家高新区已成为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载体。使用2005-2016年中国地级市面板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法分析了国家高新区对资源型城市环境污染的影响。研究发现:国家高新区能够显著减少资源型城市的污染排放总量与人均污染排放量;国家高新区的环境改善效应存在明显的地区异质性,与东部相比,中西部资源型城市的国家高新区具有显著的污染抑制效应;对资源型城市所处成长周期进行考察后发现,国家高新区有效改善了"成熟型"与"衰退型"城市的环境质量;基于中介效应的机制路径分析表明,国家高新区显著提升了地区的技术创新能力与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程度,进而有效降低了资源型城市的环境污染。  相似文献   

19.
官方外汇干预是维护汇率稳定的重要手段.与其他资本市场相比,外汇市场的官方干预更为普遍.近年来,主要发达国家的外汇干预已明显减少,发展中国家的外汇干预仍较为普遍.外汇干预对于汇率长期走势而言是无效的,但短期内可能通过资产组合调整、信号或预期、微观结构等渠道影响汇率水平,其有效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干预目标与宏观政策之间的一致性、外汇市场发展状况、干预的相对规模等多种因素.  相似文献   

20.
在我国新时期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背景下,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对突破碳锁定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基于2003-2018年我国285个城市的面板数据,文章检验了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政策对碳排放的影响,并探讨了该政策影响碳排放的具体路径。结果表明: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政策能够显著地促降碳排放。机制分析表明,该政策能够通过优化技术选择、提升财政扶持力度和提高生活质量三方面促降碳排放,但产业协调对碳排放的影响尚不明显。异质性分析得出政策效果会随着不同的区域位置、不同投入程度的创新驱动要素、不同发展阶段和不同资源种类的资源型城市而产生差异,其中东部地区、南方地区、高水平的科技投入和人力资本积累更能显著地促降碳排放。文章扩充了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政策与碳排放的研究,有利于更全面地了解该政策对碳排放的传导途径,对进一步推进资源型城市的绿色发展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