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会计工作中需要大量地运用会计职业判断。《新企业会计准则》更是赋予了会计人员很大的职业判断空间。准确运用会计职业判断,能提高会计报表信息的质量。如何正确使用职业判断,防范利用会计职业判断扭曲会计信息成为当前会计界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会计职业判断是指会计人员根据会计法律、法规,会计核算原理等会计标准,充分考虑企业现实与未来的理财环境和经营特点,以及对经济业务性质的精确分析,运用自身专业知识,通过分析、比较、计算等方法,客观公正地对应列入会计系统某一要素的项目进行判断与选择的过程。其目的在于保证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和可靠性,使会计信息有利于企业相关利益主体的决策。随着技术经济的到来和资本市场对财务信息要求的不断提高,会计处理的对象也日益复杂和多样化,会计技术也随之发生了很大变化。新的会计技术标准——企业会计准则的颁布对会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会计职业判断与新会计准则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职业判断是专业人员在执业过程中,根据事物的发展和变化,以其所掌握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作出的合理判断,它广泛存在于各个行业和领域。会计职业判断是指会计人员面临不确定会计事项,根据交易或事项的性质、实质和结果等,依据一定的职业规则和积累的经验,对具体的会计事项作出分析、判断、选择和决策。广义的会计职业判断包含管理人员职业判断和会计人员职业判断。会计职业判断是一种主观行为,判断的结论不仅依赖于判断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更依赖于管理层的利益取向。  相似文献   

4.
《企业会计制度》的出台实施,对会计工作产生了深远、重大的影响。通过新制度与行业制度的比较,可以看出在会计核算方面有了较大的改革和变化,这就要求会计人员要认真学习、掌握新制度,树立新观念,以适应会计制度的改革。新制度要求会计人员在会计工作中要充分重视会计职业判断。会计职业判断在新制度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会计职业判断在会计核算原则中的体现。如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运用,新制度规定:“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核算,而不应当仅仅按照它们的法律形式作为会计核算的依…  相似文献   

5.
郑文华 《绿色财会》2007,(10):45-46
会计本身所具有的不确定性以及现代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使得进行会计职业判断成为企业经营过程中的一种经常性的行为。企业需要通过会计职业判断,来应对不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合理恰当的职业判断有助于提高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有用性,而不当的职业判断则会扭曲会计信息。作为引导会计职业判断的规范,企业会计准则与会计职业判断存在着紧密关系。目前我国为了适应经济的发展而对企业会计准则做出了新的调整,这必然会影响到会计职业判断。下面对此作一些有益探讨。[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会计的发展,新会计准则与审计准则的出台与执行,对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目前,我国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普遍很低,有很多因素影响着会计职业判断。针对此问题,本文将着重分析其成因,并找出解决此问题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财政部于2000年12月29日颁布的《企业会计制度》(以下简称《制度》),对我国会计制度与国际会计惯例进行了有效协调。《制度》的出台,对改善我国会计信息质量、提高企业财务状况透明度、促进企业经营机制转换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本文从影响会计职业判断的主要因素入手,对部分企业在执行《制度》中滥用会计职业判断导致会计信息质量低下的主、客观深层次根源以及滥用会计职业判断的具体操作手法展开剖析,认为根治会计信息失真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多管齐下,并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系列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8.
2006年我国颁布了新《企业会计准则》。原则导向为主的新准则使得会计处理的弹性空间加大,会计业务的具体处理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职业判断,也更加凸显了会计职业判断在准则执行过程中最直接、最主动的核心地位。但会计职业判断也会引发道德风险,会计职业判断这个决策过程的执行要求会计人员具备诚实、正直的品德以及高度的责任感,这就是会计职业道德范畴。本文站在新准则的角度阐述会计职业道德与会计职业判断。  相似文献   

9.
<正>我国新企业会计准则于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施行,总体上看新准则的整体适用性提高了,且加大了会计专业判断的难度。企业能否正确理解并准确实施,关系到准则的  相似文献   

10.
会计职业判断在会计改革的不断深化过程中,作用越来越重要,由此产生的会计职业风险也越来越受到关注。社会经济的发展使会计环境复杂多变,不确定性经济事项日益增多,而会计标准却日趋简约,会计职业判断空间不断增大。对中国的“会计人”而言,提高会计职业判断水平更是当前面临的紧迫问题。  相似文献   

11.
随着安全保证市场经济的发展,经济现象变得日趋复杂化、多样化。面对日益复杂的经济现象,会计人员应如何判断,并真实反映经济活动的实质,成为当前会计核算中的关键。为此,《企业会计制度》对会计核算基本原则的规定,在原基础上新增加了实质重于形式原则。会计人员在会计核算过程中要想真正运用好这一原则,就必须与其职业判断相结合。  相似文献   

12.
<正>在我国2006年2月发布的新《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中,将财务报告目标进行了明确定位,将保护投资者利益、满足投资者信息需求放在了突出位置,彰  相似文献   

13.
一、资产减值准备制度的重要意义资产减值的目标应当服从于财务会计的目标。由于企业在经营活动中存在着各种风险和不确定因素,我国《企业会计制度》和《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应当定期或者至少于每年年度终了,对各项资产进行全面检查,合理地预计各项资产可能发生的损失,对可  相似文献   

14.
我国的企业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在2007年以前,其规范性和.可操作性均较强,在日常会计处理过程中较少涉及到职业判断问题。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经济活动内容的日新月异,会计事项越来越复杂,需要会计人员进行判断的业务类型越来越多。新准则体系顺应经济发展需要,全面扩大了职业判断的范围,对会计人员提出了更高要求:一方面会计准则的技术难度加大;另一方面,会计人员的自由裁量权加大,会计处理更依赖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因此,职业判断问题已经提到会计教育和实务工作者的议事日程上来。  相似文献   

15.
会计目标是会计理论研究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是沟通会计理论和会计实践的桥梁。近年来,对会计目标的研究成为会计理论界讨论的热点。我国会计界对会计目标问题的研究长期处于百家争鸣的阶段,代表性的观点主要有:提高经济效益观、决策有用观、受托责任观和双重会计目标观。此外,还有为产权主体降低交易费用观、满足会计信息需求论和权益均衡论等其他众多观点。2006年2月我国财政部颁布了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对会计目标做出了明确规定:“财务会计报告的目标是向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做出经济决策。”这是我国第一次明确提出会计目标的概念,体现了其权威性。其所规定的会计目标是双重的,兼顾了受托责任观和决策有用观。  相似文献   

16.
80年代后期经济学界出现“国际惯例”说法以后,我国会计与国际会计惯例“接轨”的问题一直成为理论界探讨的热点。特别是1992年财政部发布《企业会计准则》以后,要求会计走出国门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这集中反映了我们究竟如何看待和认识我国会计与国际会计惯例的关系问题。在如今的经济形势下,我国会计应何去何从?应不应该与国际会计惯例“接轨”?如何“接轨”?还有,我国会计与国际会计惯例“接轨”的实际操作时,“度”的标准又该怎样把握?这些都是会计理论界和实务界所关心的问题,本文就此谈谈看法。一、谁要求接轨?(一)跨国…  相似文献   

17.
职业判断是审计的精髓。新审计执业准则体系的发布,在规范相关审计实务的同时,对注册会计师的执业能力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分析了新的审计准则对审计职业判断产生的影响,提出了增强判断能力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张英 《绿色财会》2006,(5):42-43
会计职业判断是由有经验和专业知识的人员以必要的职业关注、客观和正直的工作态度,在会计及其他可采用的职业准则框架内,对在编制和发布财务报表、财务情况说明书、招股说明书和其他相关文件的过程中产生的会计和财务报告问题所作出的判断。从会计产生起,会计人员就面临着对需要记录什么、如何记录、如何计量、如何加工数据以及如何报告做出细致的分析,合乎逻辑的推理、决定、估计以及得出有效的结论。会计职业判断随着会计对象的日益丰富、会计技术的日益成熟而越来越重要、越来越受到重视。  相似文献   

19.
加人WTO后,为我国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商机,同时也使我国企业在复杂的国际市场环境中面临更强大的竞争对手。会计作为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问贸易交往的媒介,作为一门国际通用商业语言,自然也要尽快与国际惯例接轨,加人WTO后将给我国会计领域带来重要影响。本文就现阶段我国会计在会计准则和会计体系方面的影响发表几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20.
我国新《企业会计准则》(以下简称新准则)已于2006年2月15日颁布,将自2007年1月1日起施行。从内容上看,新的准则体系更加系统化,各个具体准则之间的协调性也更强,对各行各业的会计确认、计量、报告等做出,较为详尽的规范;从目的来看,新准则对企业的会计规范提出了更高要求,强化了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信息的理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