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正全球金融危机严重影响了世界经济,也给我国经济带来一定的下行压力。我国推出4万亿元投资刺激计划使相关产业、行业企业不断扩大规模致部分行业的产能严重超过需求,目前产能过剩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健康发展的痼疾。201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治理产能过剩作为重要任务,提出"要充分利用国际金融危机形成的倒逼机制,把化解产能过剩矛盾作为工作重点"。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由"短缺经济"转变为"过剩经济"后,出现过三次产能过剩。①针对每次产能过剩治理的  相似文献   

2.
岳焕 《经贸实践》2013,(2):31-32
随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闭幕,加快调整产业结构,提高产业整体素质被列为2013年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之一,而化解产能过剩矛盾则作为重点工作,被写入会议报告中。虽然坊间关于产能过剩的议论由来已久,但是化解产能过剩矛盾的工作却是第一次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被提起,这反映了中国的产能过剩的问题已经比较严重,同时也表明了新一届中央领导层对产能过剩问题的重视。  相似文献   

3.
2013年12月17日,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举办第54期"经济每月谈",主题为"如何有效化解过剩产能"。中国有色金属协会副会长文献军介绍了当前我国电解铝行业的基本情况,提出了电解铝产能是否过剩的判断指标,剖析了我国电解铝行业产能过剩的原因,提出了控制新增产能、淘汰落后产能、加快退出缺乏竞争力产能和扩大铝消费等化解电解铝产能过剩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王可瑜 《当代经济》2016,(18):34-35
目前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同时产能过剩问题的严峻性愈发突出.在我国投资率偏高、外需萎缩的环境下,提振居民消费可以打破我国过度依赖出口和投资、消费不足的非均衡局面,化解产能过剩矛盾并拉动经济增长,进而实现经济均衡发展.本文利用机制设计理论分析探讨了通过提振居民消费化解我国产能过剩问题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在此基础上给出了扩大居民消费水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2013年12月17日,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举办第54期"经济每月谈",主题为"如何有效化解过剩产能"。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总经济师陈文玲指出,当前我国的产能过剩主要有周期性过剩、结构性过剩、体制性过剩和绝对性过剩四种类型,应该对当前的过剩产能进行分类分业分步处理,化解产能应和产业转型升级、产业区域布局、贸易流向及市场布局结合起来,同时还需防范失业、金融等风险。  相似文献   

6.
2008年金融危机发生后,我国经济受到重创,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同时产能过剩问题的严峻性愈发突出。在我国投资率偏高、外需萎缩的环境下,提振居民消费可以打破我国过度依赖出口和投资、消费不足的非均衡局面,化解产能过剩矛盾并拉动经济增长,进而实现经济均衡发展。本文利用机理图论述了我国产能过剩形成机理以及通过提振居民消费化解产能过剩矛盾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在此基础上利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影响我国居民消费水平的因素,进而提出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引导居民形成理性消费观并改善消费环境等三项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对外直接投资(OFDI)可以优化现有经济资源和生产要素的配置,产生出口贸易关联效应和逆向技术溢出效应,从而提高母国的产能利用率,最终化解过剩产能;而金融支持则是OFDI的重要推动力。采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法并加权平均计算各省市产能利用率,构建计量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结果显示:全国各省市存在普遍性的产能过剩;OFDI和出口贸易均能有效转移过剩产能,但各地区的效应有较大差异,且OFDI与出口贸易存在互补关系;金融市场的发展有显著的负效应,但金融支持能够推进企业OFDI从而化解产能过剩;经济周期的影响不显著。因此,我国应继续加大对外直接投资,实施差异化政策,加大金融支持力度以化解产能过剩。  相似文献   

8.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各国实体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制造业行业产能过剩成为我国经济学者关注的一个重要话题.如何化解产能过剩的危机,平稳进行产业结构的升级,需要的是有创新力的企业、高附加值的产品以满足国内与国际市场的消费需求.  相似文献   

9.
该文认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业经济领域出现了两轮大规模产能过剩。这两轮大规模产能过剩均发生于我国经济发展阶段的转换时期,与政府过多干预导致的过度投资高度相关,同时受到国外需求冲击的影响等。但两轮大规模产能过剩现象产生的主导因素、行业分布及其治理过程中所面临的困境又存在较大差异。第一轮产能过剩治理主要是以行政手段开展国有企业改革,削减过剩产能。新一轮产能过剩治理应坚持以市场化手段为主导,更加注重市场机制完善,优化政府干预经济方式,从需求和供给两端同时发力化解过剩产能。  相似文献   

10.
消弭体制性产能过剩:从非合作博弈到合作共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界金融危机凸显过剩产能对实体经济的影响。本文受经典理论"公用地悲剧"的启发,构建了区域产业发展模型,论证了区域政府间非合作博弈是导致宏观领域产能过剩的重要原因,揭示了我国产能过剩长期存在的"体制性"困境。要突破这种困境,靠以限制投资为主线的宏观政策调控乃至行业市场产销形势监测是不够的,必须重构区域经济利益机制,把促进区域政府间的博弈从不合作走向合作,消弭区域经济主体的有限理性,减少地方政府间低层次的竞争,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作为有效化解体制性产能过剩困局的长期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11.
化解产能过剩是今年党和政府确定的重点工作之一。现阶段中国工业部门产能过剩具有涉及领域多、负面冲击效应大、成因复杂、化解产能过剩难度高等特征。通过对近年来政府的相关政策及实施效果进行梳理,建立化解产能过剩的长效机制应该重视市场机制的调节、转变政府干预方式、加快经济体制改革等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2.
全球化背景下,产能过剩已是世界主要经济体面临的普遍性问题。美国、德国、日本等国家发挥大国经济主导优势,通过全球战略转移、技术创新、制度保障等途径化解过剩产能;而以韩国为代表的国家发挥后发优势,通过体制创新、产业结构调整等途径化解过剩产能。总结国际经验,我国有效化解过剩产能的措施包括:加强政府宏观调控和制度创新;完善市场机制;优化产业结构,加快第三产业发展;加大科研投入,推动技术进步;刺激消费,扩大有效需求;实施"走出去"战略,充分发挥"一带一路"战略效应。  相似文献   

13.
产能过剩和贸易摩擦是我国钢铁企业同时存在的难题。行业重复建设,无序竞争使得钢铁企业产能严重过剩,造成我国钢铁企业普遍挣扎在亏损的边缘;加大钢铁产品出口份额导致钢铁出口贸易逆差扩大又加大了钢铁产品的国际贸易摩擦。我国钢铁企业面临的贸易摩擦形势异常严峻。频发的国际贸易摩擦使得我国钢铁行业残酷的竞争环境雪上加霜,对我国整个经济的发展和经济结构的调整造成了巨大的负面影响。我国钢铁企业应认真研究化解产能过剩与国际贸易摩擦的起因,并找到合理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4.
郭楚 《广东经济》2016,(8):42-44
切实转变政府管理职能 目前,我国不仅钢铁、煤炭、水泥、电解铝、汽车、纺织等传统产业,就连光伏、风电设备、多晶硅等新兴产业也出现了严重产能过剩.因此,化解产能过剩无疑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一环.化解产能过剩最有效的途径是政府进一步简政放权——特别是遏制住通过审批权扩张投资项目的冲动,才能有效化解产能过剩.  相似文献   

15.
(一)产能过剩原因与机理分析。1.产能过剩的周期性和阶段性原因:(1)产能过剩标志着中国第三个增长周期的结束。从中国经济增长周期看,2008年后出现的低增长,是中国经济自身周期调节与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叠加效应。目前的产能过剩既有市场周期的因素,也有2008年以来刺激经济留下的后遗症。(2)产能过剩与我国资源要素市场化改革滞后有关。(3)产能过剩与我国科技创新动力不足、能力不强有关。2.中国产能过剩属于"体制性产能过剩"。过度使用政策杠杆,形成了政府大于市场的"政府价格信号"。进入21世纪以来,各级政府为了追求经济快速增长,过度使用各种经济政策杠杆,大幅降低了投资要素价格,政府创造的价格信号成为引导企业投资的重要调节信号,使许多投资不是依据市场信号,而是依据政府价格信号进行。从这个意义上讲,目前中国产能过剩属于"体制性产能过剩"。3.逆向激励的政绩考核机制,成为过度投资的内在动力。经济"追赶"在相当长时期内构成了中国的首要发展要务。尤其是在中国特色政治体制和行政管理体制下,由中央政府始作俑,每层级政府都为下级政府,制定一套以GDP增长为核心的政绩考核评价体系,打造出一种竞争性干部晋升机制。加之,大力发展更能带来GDP和财政收入高速增长的重化工业。从而为产能过剩的异军突起埋下体制伏笔。可以说,这种GDP导向的政绩考核评价体系在推动"经济赶超"的同时,对行业产能的过度膨胀产生了巨大的逆向激励作用,即引致不断加剧的产能过剩。4.扭曲的财政体制,导致政府行为经济人化,是政府盲目追求投资的深层原因所在。房地产泡沫已经形成对政府财政的捆绑。地方政府之所以有抑制不住的负债投资的冲动,根源于两大原因:一是外部的因素,即缺乏刚性约束的金融融资体制和政府负债的管理体制;二是内部的原因,房地产催发的土地财政收益的驱动,使政府行为经济人化。在现有土地财政带来巨大吸引力下,政府变成了以实现土地增值为目标的经营,由公共人角色,变成了经营土地资本、追求土地收益最大的经济人。5.从经济系统看,产能过剩不是经济问题的根源,是系统危机的先兆。不能以一般产品过剩的标准,来判断房地产过剩。房地产具有的虚假繁荣掩盖其的过剩,往往使我们忽视它危机。把产能过剩放在经济系统去考察,产能过剩只是房地产泡沫破裂前夜的前兆。房地产泡沫是产能过剩的深层原因。化解房地产泡沫是从根源上化解产能过剩的关键。(二)以长短结合、内外兼治的思路化解产业过剩的对策。1.总体治理思路:围绕四个主体进行标本兼治。政府是宏观上推动产能过剩的宏观主体。市场是经济系统周期性调节形成产能过剩的客观主体。企业是化解产能过剩的终端和微观主体。员工是化解产能过剩的相关利益主体。上述四个主体是化解产能过剩的着力点和路径,按照长短结合、表里兼治的思路进行,是课题组研究治理产能过剩的主要思路。2.短期治理对策:以法律和行政手段进行应急式治理。治理产能过剩,目前最需要的就是要启动对已经"大出血"的经济系统进行应急治理。遏制住产能过剩、投资盲目扩张的势头。围绕短期应急治理,需要合理使用行政手段和严格利用法律手段。一是坚决遏制产能盲目扩张;严禁建设新增产能项目;妥善处理在建违规项目。二是清理整顿建设违规产能。三是要进行点对点的分业治理。3.长期治理对策之一:给"高烧病"经济系统降温。从中医系统辩证思路诊断中国经济系统,产能过剩是多年来多种因素导致经济系统"高烧病"的结果。要从宏观、系统上为中国经济高烧病降温。(1)战略降温:调整大力热推的城镇化战略。需要把热推的城镇战略调整为降温、整顿、稳步发展的城镇化战略。(2)系统降温:主动降低经济增长速度,为整个系统降温,为中国经济过冬做好准备。(3)预期降温,中国需要有限市场化的房地产管理模式。让中国房地产回归消费品角色、弱化其资本属性,强化房地产行业的福利性质、弱化其盈利性。4.长期治理对策之二:把纠正政府行为经济人化上升为当前改革的首要任务。一是深入推进财税体制改革,弱化地方政府收入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联程度。二是加大地方政府负债管理和政府融资体制改革。三是改革官员政绩考核体制。5.长期治理对策之三:在经济转型升级中化解产能过剩。(1)推进价格改革,发挥市场价格在化解产能过剩与产业升级的作用。(2)大力促进科技创新,推动过剩产业整合升级。(3)以生态文明建设为指导,推动产能过剩产业生态化、节能、绿色发展。6.长期治理对策之四:利用国际市场化解产能过剩。(1)通过海外投资,与非洲、拉美等地建立产业垂直分工体系,以带动我国技术和设备出口。(2)实施"中国式马歇尔计划",以商品输出方式对外援助,以消化过剩产能。(3)如果是信贷援助,应设立"定向采购"绑定方案。(4)通过发行人民币计价的债券,将过剩的国内过剩产能转化为国家债权。7.长期治理对策之五:制定应对经济系统危机预案。(1)要关注与产能过剩相关联的房地产泡沫破裂带来的系统风险的应对预案。(2)要研究随着房地产泡沫破裂引发系统经济危机之后应对预案。(3)要研究淘汰落后产业、压缩产能过剩,形成连锁反应带来的危机。  相似文献   

16.
正中国的产能过剩为什么这么严重、而且久治不愈?这与中国经济增长方式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产能过剩和货币超发这两大顽症,已经严重影响了中国经济和社会。不解决这两个问题,中国经济无法回归到稳增长之路。产能过剩严重危害中国经济在中国,产能过剩现在已经是个不争的事实。2013年,《国务院关于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指导意见》说:"传统制造业产能普遍过剩,特别是钢铁、水泥、电解铝等高消耗、高排放行业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17.
杜勇  孙帆  胡红燕 《财经研究》2022,(10):49-63+168
如何有效化解产能过剩是学术研究的热点,也是供给侧改革的难点,更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近年来,国家提出要建立化解产能过剩的市场化长效机制。文章基于共同机构所有权这一市场化视角,探讨了其去产能效应。研究发现,共同机构所有权通过发挥协同效应和监督效应,显著提升了企业产能利用率。异质性分析表明,共同机构所有权的去产能效应在产能过剩程度较高和劳动型技术偏向的企业、聚集度较高的行业以及经济发达和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地区更加明显。同时,共同机构所有权的去产能效应导致产能扩张的潮涌现象和恶性竞争明显减少。文章的研究为当前建立化解产能过剩的市场化长效机制进行了有益探索,也为共同机构所有权在资本市场上发挥的具体效应提供了新的理论支撑和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18.
产能过剩不仅阻碍了中国工业生产领域的可持续发展,更加剧了整个经济体系的系统风险,而市场退出障碍是导致产能过剩长期存在且难以化解的重要原因。产能过剩行业普遍存在的市场退出障碍,具体表现为落后产能淘而不汰、兼并重组流于形式、地方政府直接干预企业的退出、债权银行救济"僵尸企业"阻碍市场退出等四个方面。要防范和化解产能过剩必须消除现有市场退出障碍,并建立起有效的市场退出机制。本文首先通过部分产能过剩行业的实例对当前的市场退出障碍成因进行剖析,然后从扫清市场退出障碍(短期措施)和建立完善的市场退出机制(长期措施)两方面入手,重点探讨如何建立起长效的市场退出机制。  相似文献   

19.
2013年12月17日,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举办第54期"经济每月谈",主题为"如何有效化解过剩产能"。建材工业规划研究院水泥产业研究部主任高智认为,当前水泥行业产能过剩,对经济社会发展危害极大。应采取五大措施化解水泥过剩产能:加强宏观调控,遏制产能扩张;完善配套政策,建立长效机制;加大淘汰力度,降低总产能;推进产业技术进步;延伸产业链,引导消费。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我国经济运行处于高位,但产能过剩问题也日趋严重。经济的高增长和产能过剩之间并不存在必然联系。我国出现产能过剩的重要原因是投资与消费矛盾的深化,而根本性原因在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滞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