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际投资头寸能反映一国与其他国家对外经济存量的关系,是编制完整国民账户体系的重要工具。通过与美国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中国国际投资头寸的资产和负债结构不均衡,中国NIIP规模长期为正,美国NIIP规模长期为负。主要是由中美国际收支失衡,现行国际货币体系不平等,两国金融体系发达程度不同造成的。提出有效控制储备规模,完善金融制度,加快金融体系市场化改革和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提高其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地位等改善我国投资头寸结构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
季春岭 《华商》2008,(3):40-40
汇率,就是以一国货币表示另一国货币的价格,或者说是两种货币折算时的比例。它是一国经济增长的体现,又是其国际地位和综合实力的综合反映。自2005年7月21日以来,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的汇率机制,人民币汇率持续走高。  相似文献   

3.
左坤 《商》2013,(15):165-165
汇率是指一个国家的货币对另一种货币的价值,也即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汇率不是一成不变的,它的变动与一国的经济发展关系非常密切,而作为对外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一贸易结构,受汇率变动影响显著。当前,人民币面临在国际市场上升值的压力,必然与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本文根据贸易国特性、出口产品差异性、交易成本、货币币值等对结算货币影响的相关国际贸易结算货币理论,从我国进出口产品结构、进出口区域结构、人民币交易成本与人民币升值预期等4个方面对人民币跨境结算失衡的原因进行分析,认为在我国当前进出口产品结构、区域结构情况下,由于境外金融市场人民币存量有限,尚未建立自由的有规模的人民币交易市场,再加上人民币升值的预期,人民币跨境结算失衡是一种必然,同时,人民币跨境结算失衡进一步促进了境外金融市场人民币数量的积累,推动了有规模、交易频繁、交易与避险工具丰富的人民币离岸金融市场的形成和发展,为人民币成为国际货币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陶鹏文 《中国市场》2013,(42):120-121
货币市场是一国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完善的货币市场有利于一国货币政策的传导和调控。本文就我国货币市场的结构特征及其与货币政策的关联性进行研究,结合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大趋势,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我国广义货币存量过剩的现状,指出了存量资金在整个社会格局中的分布状态,并对当前如何盘活存量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中国货币运行的变化及其影响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健 《财贸经济》2007,(1):47-53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货币运行的轨迹呈现出两大特点,一是总量增长的“J”型曲线,形成了巨额的货币存量;二是结构变化的“X”型曲线,执行媒介职能与资产职能的货币比重从六四分成倒置为四六分成。使货币供求均衡的主导力量已由供给转向需求方面,货币总量对物价的影响力减弱。货币均衡的表现也由物价转为包含资产价格和金融指标在内的综合价格。在新的货币运行格局下,需要关注通货膨胀的压力和金融风险的高度集中问题,政策调控也需要更加重视货币需求,采用综合变量指标考察货币运行,调控的重点也需要转为总量与结构并重。  相似文献   

8.
尽管我国稳健的货币政策取得部分成果,但是造成通胀的货币因素并未明显削弱,如外汇占款增长迅速等。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并未触及存量货币供应量、新增贷款并未明显减少。与2008年不同,外围经济环境不会出现急剧恶化情况,为我国治理通胀提供有利的外部环境;从中长期看,要彻底治理通胀问题,必须汇率、利率、税率齐动,积极进行结构改革。  相似文献   

9.
随着人民币跨境交易业务的展开,人民币境外存量也随之不断增加.境外人民币存量具体有多少,存量受哪些因素影响,存量的变动是否会对国内货币供给量产生影响?在理论分析的前提下,首先利用间接估算法,在国内货币需求函数中引入准货币流通速度和前期收入等变量,用最小二乘法(OLS)估算出2006年第1季度至2012年第4季度的人民币境外存量,在此基础上建立结构向量自回归(SVAR)模型检验存量的变动对国内货币供给量的影响.结果显示,人民币境外存量受人民币跨境交易的影响在波动中上升,其变动对国内货币供给量产生影响,但目前影响并不十分显著,进而提出将境外人民币纳入国内货币政策体系框架、增加境外人民币流动性等一系列建议.  相似文献   

10.
本文研究了存量资产对我国税收超GDP增长的影响,发现GDP是一个增量概念,仅计量当年商品和劳务增加值,而税收不仅要对当年商品和劳务增加值征税,也要对历年存量资产征税,狭义货币M1和广义货币M2供应量与税收的同步增长证实了这一观点.我国虚拟经济的迅猛增长推动了存量资产交易需求,指数分解的结果显示虚拟经济对我国税收超GDP增长部分的贡献率达到35%左右,而双主体税制中针对存量资产的税收体系推高了我国存量资产税收的增长,这两点是造成我国税收超常增长的根源.本文的意义在于解释了制度不变情况下的税收超GDP增长现象,而且论证了税收超GDP增长有其必然性,为揭示我国税收增长机制内在规律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2009午4月,中国的黄金储备量已增加到1054吨,成为世界第五大储金国.黄金,作为国际货币体系中重要的支撑物资,自国际货币诞生之初,就与其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可以说,每一种作为国际货币的币种背后都有着坚实的国家黄金储备作保障.本文利用1990年至2008年中、美两国在黄金储备与货币国际化程度上的相关数据,通过类比与计量回归的方法,分析中、美两国在黄金储备和各自货币国际化程度上的差异.结果表明,货币的国际化程度与该国黄金储备量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联系,一国黄金储备量的增加可以有力地推动该国货币的国际化进程.因而,我国应采取有效的政策措施来增加自己的黄金储备水平,以推动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  相似文献   

12.
比较学术界流行的储备货币形成条件与牙买加体系下储备货币演化的实际过程,得出一国货币成为储备货币须具备稳定的政治经济环境等五个条件.据此考查人民币,其成为储备货币的五个条件中已成熟了三个,还缺少两个;但从目前我国政府的政策看,另两个条件完善的时间也并不遥远.  相似文献   

13.
韩晶 《商》2014,(15):153-153
汇率是用一国的货币表示另一个国货币的价格。作为世界经济体一员的中国,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中国的汇率也处在不断的波动中。不断的波动影响着中国的国际贸易情况,因此我国需要重视人民币汇率波动,调整企业结构顺应时代发展。  相似文献   

14.
经过多年发展,中日两国经贸关系已从最初单一的货物贸易逐步形成了多层次、多领域、多类型的互利合作格局。双方贸易投资需求推动两国金融合作进展迅速。本文从经贸合作角度分析了中日开展货币直接交易的原因和意义,通过外汇交易量、债券市场规模和贸易结算量等指标考察了人民币与日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地位和发展趋势,指出应理性看待货币直接交易的效果,提出两国经贸关系中发展金融合作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文章通过构建开放经济条件下的两国模型,分析两国间产出、货币供给和价格变动对两国汇率水平的影响,并运用中美两国2003~2011年的月度数据,通过建立结构性向量自回归模型(SVAR)对两国模型进行检验。结果表明美国物价水平对中美汇率的影响不显著,中国货币供给和美国产出波动的正向冲击导致人民币升值,实证结论与两国模型不一致。在对导致实证研究结论与两国模型不一致的原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作者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货币政策等角度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自从美国发生次贷危机之后,暴露出货币金融方面所存在的弊端,经济学家运用存量流量的模型进行分析之后,明确地引入出货币金融的作用,它在处理金融危机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该模型不仅要对实物资本、负债以及金融资产等存量进行考察,而且还需要考察实物与金融交易之间所产生流量问题;此外对存量流量的一致性原则核算方面的考察,从而使得存量与流量间能够较好地相互影响;最后引入了后凯恩斯主义理论,如过程理性、历史时间以及货币银行作用,这就为存量流量的一致模型研究提供新框架。  相似文献   

17.
近些年来我国货币流通速度一直呈下降趋势,这或多或少地会对经济产生某种不良影响。在货币化进程已基本处于停滞状态后,货币供给的倒逼机制和强迫储蓄成为我国货币流通速度继续下降的重要诱因。因此,要想扭转货币流通速度的下降趋势,笔者认为必须从金融制度的改革入手,健全融资体系,鼓励金融创新,并最终实现利率的市场化。 一、我国货币流通速度的变化趋势及其经济影响 货币流通速度是联系一国货币存量和名义GDP的乘数。我国的货币流通速度具有持续下降趋势,从1978年的3.13次下降到1999年的0.68次,平均每年下降…  相似文献   

18.
汇率的由来     
《青海财政》2003,(1):61-61
简单地说,汇率就是两国货币折算的比率,这个比率的由来,有复杂的经济背景和历史沿革。二战之前,各国实行的是含本位价的国际货币体系,即两国货币的兑换比率是以两国货币的含金量之比(通称铸币平价)为基准。市场实际汇率则以外汇供求变动围绕铸币平价上下波动。  相似文献   

19.
汇率亦称外汇行市或汇价。是一国货币兑换另一国货币的比率,是以一种货币表示另一种货币的价格。由于世界各国货币的名称不同,币值不一,所以一国货币对其他国家的货币要规定一个兑换率,即汇率。本文就我国外汇汇率改革对港航企业所产生的影响进行探讨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20.
通胀预期与货币需求:实际调整与名义调整机制检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货币存量调整机制一般可分为两类设定方式:实际调整过程和名义调整过程.在实际调整机制下,预期通胀对货币需求没有独立的影响,而在名义调整机制下,通胀预期自然成为货币需求的一个解释变量.通胀预期在货币需求函数中显著可能并不意味着通胀预期直接影响了货币需求,而是表明了部分调整机制的误设.本文根据预期通胀率在货币需求函数中的显著性,比较了货币持有量名义调整和实际调整机制假说对我国的解释能力,认为名义机制比实际机制更好地描述了中国的经验.我们在一个状态空间中联合估计预期通胀以及货币需求方程,避免了传统"两步法"的不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