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方韡 《北方经贸》2013,(4):103-104
影子银行资金规模近几年在中国迅速增长,业界对此产生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看法,一种观点认为影子银行不受监管潜藏着巨大的风险,另一种观点认为影子银行实为一种金融创新,其风险基本可控,同时对经济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本文分析了影子银行产生的原因及现状,同时对其利弊进行浅析。  相似文献   

2.
随着中国地方政府债务问题日趋严峻,以及互联网金融的迅速兴起,影子银行问题再次被广泛关注。影子银行作为一种"金融创新",丰富了融资渠道,改善了融资结构。然而影子银行脱离监管的状态,让机构和投资者不得不去关注它的潜在风险,与此同时,这也给监管当局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本文通过分析影子银行的特点及风险,进而对影子银行的监管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3.
"影子银行"在国外研究较为成熟,而国内处于初探阶段。我国现行影子银行体系存在巨大潜在风险,亟需研究制订出合理有效的措施加以预防。因此,以影子银行的风险规避为出发点,从制度约束视角下分析了"中国式"影子银行体系的经济效应,继而对影子银行金融创新和金融监管的博弈关系进行了辨析,认为金融监管要跟上金融创新的步伐,要鼓励和引导合理适度的金融创新,最终实现二者的协同发展。最后,从制度创新和监管重构等方面对"中国式"影子银行规范路径选择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影子银行进行定义与分类,并对中国2013年发生的"钱荒"进行了分析,认为中国"钱荒"与货币供给量及社会融资总额之间存在矛盾,中国不缺钱。钱荒根源于传统银行资金经财务杠杆大量用于地下金融的影子银行,整顿影子银行有其必要性,中国整顿影子银行及金融改革的政策为"用好增量、盘活存量"的新方针、金融政策由从简单的数量调控转向品质和结构的优质化、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等。  相似文献   

5.
随着中国地方政府债务问题日趋严峻,以及互联网金融的迅速兴起,影子银行问题再次被广泛关注。影子银行作为一种“金融创新”,丰富了融资渠道,改善了融资结构。然而影子银行脱离监管的状态,让机构和投资者不得不去关注它的潜在风险,与此同时,这也给监管当局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本文通过分析影子银行的特点及风险,进而对影子银行的监管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6.
"影子银行"泛指游离于传统银行监管体系之外的信用中介。影子银行在推动金融创新的同时,也加剧了金融体系的脆弱性和系统性风险。本文具体分析了中国式影子银行对我国金融系统的冲击,并针对中国对影子银行的监管现状,提出了完善我国影子银行监管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余建强 《商业时代》2012,(22):64-65
金融危机的爆发表明,"影子银行"体系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大量集聚了金融风险。"影子银行"风险一旦爆发,将对整个金融体系产生巨大的破坏作用。在我国,游离于监管之外的一些机构和金融业务,已具有"影子银行"的特征,其发展壮大的同时,有可能对我国经济发展、金融体系的稳定性形成不良影响,亟需引导和规范。本文将我国的"影子银行"进行分类,剖析金融监管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8.
<正>一、引言影子银行是指游离于传统银行体系外的信用中介组织和信用中介业务(FSB,2011)。金融危机的爆发展示出影子银行的系统重要性,影子银行监管问题引起各国关注。目前,各国学者多以美国为例从监管缺失状态下影子银行的杠杆率切入,认为政府应当降低影子银行乃至金融领域的杠杆率。在这种呼声下,以美国为首的危机受灾国采用宽松的财政和货币政策,试图以经济杠杆的升高换取金融部门的杠杆下降。结果,影子银行的监管不仅未得以解决,反而引发了全球经济去杠杆浪潮。在此新背景下,影子银行的监管再次成为各国政府的挑战,中国也不例外。而当前各国学者大多从美国、欧盟对影子银行的监管改革入手,进而分析本国影子银  相似文献   

9.
"影子银行"被认为是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罪魁祸首,危机后成为全球金融监管的重点。2012年底以来,我国影子银行风险也引起国内外广泛关注,担忧情绪日益升温。但"影子银行"的概念在我国缺乏明确的界定,对其构成与规模认识混乱、存在较大争议与分歧,相关风险认定也差异巨大,致使监管政策无所适从。为此,本文在确定"中  相似文献   

10.
影子银行(Shadow Banking)通过一波又一波的金融创新,规避了大部分的金融监管,创造了华尔街昔日的辉煌,却也是推动次贷危机的关键所在。本文界定了"影子银行"的概念,剖析了它的特点和风险性,借鉴国外加强对影子银行监管的措施,对我国的相关措施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认为影子银行即从事与银行业务相类似的,具备完整的信用转换、期限转换和流动性转换功能的金融业务。但中国影子银行又有自身的特殊性,即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影子银行产品结构相对简单,传统影子银行创新金融工具业务规模较小,主要为依赖于银行信用、从事银行业务的"银行的影子"。  相似文献   

12.
《商》2015,(48)
2013年年末至2014年年初,国务院发布了一份规范影子银行的107号文——《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影子银行监管有关问题的通知》,厘清了中国影子银行的概念,并明确影子银行监管责任分工,以及各类金融机构的监管问题。本文通过对我国影子银行的研究,运用数据分析、方法对比论证,找出我国影子银行在建立健全监督约束金融监管机制及完善各项管理体制的不足,并及时提出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3.
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引发了一场全球性的金融海啸,"影子银行"就是一个很重要的导火线。我国的影子银行发展也很迅速,主要表现形式有民间借贷、余额宝、融资性担保公司等。影子银行作为一种金融创新,在推动金融市场发展、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培育社会理财观念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同时它也存在一些潜在的风险和问题,例如,会对国家的货币政策和产业调整政策形成一定冲击,不利于金融系统的稳定,还会存在一定的社会风险等,但不能因为其存在风险就简单地全盘否定,而应深入研究,积极探索,采取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促进我国影子银行规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在金融脱媒的环境下,我国社会融资结构与环境悄然发生着变化,越来越多的资金"游离"于银行表内业务之外,通过影子银行体系进入社会实体经济,影子银行是在正规银行体系之外运行的非银行信用中介。灵活、创新的影子银行作为银行信贷关系补充,为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5.
《商》2015,(12):212-213
目前我国已初步实现了利率市场化,一般个体投资者欲提高家庭资产的收益率,而金融机构也想改善资产负债表,影子银行的发展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在2014年底,我国影子银行规模已经高达到45.2万亿元。而随着影子银行的迅速发展,我国也逐步增强对影子银行最主要业务监管的力度和频率。而从美国经验表明,影子银行规模增速即使利率市场化以后仍然保持较高水平,我国较长时间对影子银行采取的是审慎的监管态度,但笔者认为随着影子银行增速持续高于传统银行,其规模最终超过传统银行。故规范化监管影子银行,让其在阳光下进行,才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点。  相似文献   

16.
《商》2015,(39)
银行同业业务为近年来逐渐兴起并获得快速发展的一种新兴银行业务。国外在金融不断创新与发展的情况下,出现了一种影子银行运作模式。我国借鉴国外发展形势亦创建了影子银行。但是,我国的影子银行与国外在类型与运作模式上均存在着比较明显的差异。近年来,我国的影子银行逐渐开始发展同业业务,在一定程度上对我国的货币政策以及金融稳定造成了一定影响。本文在对我国银行同业业务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后,分别研究了银行同业业务对货币政策和金融稳定的诸多影响。  相似文献   

17.
影子银行是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之后的一种重要的金融学概念,该种方式的核心是改变传统金融银行的信贷关系,并逐渐转变成为新型的信贷关系,其类似传统银行,但是行使了普通银行的业务,类似于影子而存在。本文详细介绍了影子银行的定义与特征,并根据道格拉斯函数建立影子银行对我国区域经济增长的关联机制模型,最终分析了新常态下影子银行促进我国区域经济增长的策略。  相似文献   

18.
当前,中国银行业脱媒的主要表现之一,就是影子银行体系在整个金融体系内的膨胀式发展。尽管影子银行从本质上来看是一种金融创新,但在当前金融机构市场化和社会融资多元化背景下,应当理性认识。从2012年起,我国经由影子银行渠道提供的资金规模占同期社会融资规模总量已经超过1/3,影子银行已经给中国金融体系带来巨大的安全隐患。本文通过对影子银行的涵义、存在问题进行剖析,试图提出一些有益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通过"影子银行"的形成和发展现状分析,明确了"影子银行"因监管不到位、政策法规不完善等存在的风险,提出了加强"影子银行"的重要性,并提出监管建议,以规范金融行业的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20.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类似"影子银行"的机构、业务、职能、活动等一系列机制已经形成。通过对现有文献的整理,厘清影子的定义,基于对我国影子银行产生的原因、运行模式、作用、风险和监管等情况的分析,提出建立以"流动性"为核心的货币政策框架;建立直接全面的监管机构等监管对策以加大对影子银行的监管,有效防范影子银行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