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为《手稿》是马克思的一本重要的著作,《手稿》包含着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最新成果,也包含着新的世界观的雏形,是一本经济学著作。其中,异化劳动理论作为《手稿》中的核心理论,是马克思在形成其科学世界观过程中富有成效的探索,它在马克思思想发展进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就异化劳动理论的作用、地位及意义这几方面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在吸收黑格尔和费尔巴哈"异化"思想的基础上,结合19世纪欧洲工人阶级的现实状况,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明确提出了劳动异化的观点,并在《资本论》中对他的"异化"思想进行改良与发展。而《资本论》第一卷中所提到的商品的拜物教性质则同样是马克思对于以私有制为基础的资本主义社会下异常社会关系的批判。"劳动的异化"和"商品的拜物教性质"二者虽产生时间不同,马克思对于两者的论述的方式也有较大的差异,但二者都对以私有制和雇佣劳动为底色的资本主义经济体系进行了精准的概括。本文将聚焦商品拜物教与劳动异化的双向关联,第一部分从商品拜物教对劳动特质的影响与商品价值的实现对劳动异化呼唤的视角论述商品拜物教对异化劳动的刺激,指出商品拜物教作为一种经济意识形态在资本主义社会再生产中对劳动特质全面异化的影响,商品价值实现规律同样也在商品拜物教下加剧着劳动异化程度。第二部分将商品拜物教作为研究的因变量,在具体历史时空下,着重论述了商品拜物教在劳动异化程度加剧下向货币拜物教、资本拜物教的进化过程。  相似文献   

3.
对劳动力与劳动的区分是马克思经济理论发展中一个极为重大的问题,也是全部政治经济学中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本文从马克思经济思想发展角度,探讨了马克思经济学区分劳动力与劳动的历史过程,认为以1857年为分界线可将马克思劳动力商品理论发展划分为前后两个阶段。在早期阶段,马克思尚未将劳动力与劳动区分开来;在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第一次对劳动力与劳动的区分作了较为科学完整的阐述;在后期阶段,马克思深入探讨了劳动力与劳动的区分以及与资本相交换过程中的内在联系,论述了工人出卖劳动能力与劳动本身以及与工资的关系。文章提出,研究马克思劳动力商品理论要注意对早期和后期马克思有关劳动力和劳动的论述及不同表达方式有不同的理解。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学说中异化劳动是《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核心概念,马克思在文中用通过异化劳动的分析,从本质上分析了人与劳动产品、人与人的关系,是马克思主义人学的开端。本文对"异化劳动"人学思想内容进行简要论述,希望能为马克思主义人学研究的学者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文章采用中国制造业分行业增加值贸易数据,考察贸易开放和《劳动合同法》实施对中国制造业用工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随着用工短缺现象日益凸显,贸易开放所引致的激烈竞争促使中国制造业企业纷纷采取"增强劳动强度,减少劳动人数"的用工行为,而《劳动合同法》的实施会显著地抑制贸易开放对劳动者权益产生的不利影响,这意味着劳动力市场监管环境的改善有助于提升中国开放型制造业的劳动者权益,进一步分行业研究发现,《劳动合同法》在中高技术制造行业的实施效果更为凸显。  相似文献   

6.
一、劳动过程理论简史 依照汤普森和纽桑的观点,劳动过程理论自产生到现在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在时间上是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前,以布雷弗曼的著作及其支持者的观点为主要内容;第二阶段包括20世纪70年代晚期至80年代晚期的研究,该阶段的研究重点是历史上和当代的管理控制形式;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均称"《手稿》")集中阐述了异化劳动理论,学界也从不同的视角对异化理论做出了各种不同的解读,这些解读在深化马克思异化理论的同时,却忽视了异化劳动的两种维度。文章重点探讨异化劳动的两种维度,即存在论维度和批判性维度,两种维度具有不同的指向,也具有内在的互补性。对《手稿》异化理论的解读,大多是从存在论的维度来研究,即在强调异化劳动存在论维度时忽视了异化劳动的批判性维度。异化劳动的批判性维度存在保留性批判和彻底性批判两种,两种维度既有方法论上的抽象到具体,也有历史与逻辑的统一。  相似文献   

8.
《商》2016,(2)
劳动价值理论是马克思关于商品经济中商品价值的起源理论学说,是马克思主义剩余价值理论的产生基础。马克思通过对资本的源头商品的生产方式进行分析,进而总结出劳动是价值的产生途径。为我们提供了在价值规律指导下所遵循的交换规律。马克思劳动理论不仅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所蕴含的经济规律,同时对指导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也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
《商》2015,(7)
本文从马克思"异化劳动"的视角着手,结合当今现实,对我国私营企业的劳资关系进行了浅析。笔者认为,自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私营企业在获取了一定经济利润的同时也产生了大量的"异化劳动"现象,从而使得劳资双方间的冲突性日益凸显。依据《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笔者力图为缓解我国当代私营企业中的劳资冲突现象提供一些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0.
劳动价值理论是马克思整个经济理论的基础和出发点,是《资本论》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抛弃和批判了古典经济学派劳动价值理论中的错误观点,继承和发展了科学的成分,并在这个基础上研究了商品生产的全部历史,全面地解决了商品价值实体和商品价值量的决定等关键问题,创立了科学的劳动价值理论体系,从而使劳动价值理论产生革命性的变革,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11.
传统经济理论认为,商品价值形成的过程结束于生产阶段,但完整的商品价值形成过程应该既包括生产阶段,也包括流通阶段,这是流通企业价值观存在的理论前提。流通企业价值观是在继承马克思生产劳动价值论基础上提出的,认为生产劳动与流通劳动都是创造商品价值的劳动。同时,在继承马克思社会劳动决定商品价值的原则下,对创造商品价值劳动的社会性进行了再研究,既包括了生产劳动的社会性,也包括了流通劳动的社会性,还包括消费者对包含在商品中的生产劳动和流通劳动的认可。流通企业价值观的提出,对流通经济学的完善和发展具有一定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劳动合同法》在表明构建发展和谐稳定劳动关系的同时,又明确宣称保护劳动合同之一方权益,其所表现的立法倾向,不仅在法律上有可商榷之处,且不符合劳动价值理论,也违背了马克思关于劳动力作为商品的经济学原理,更不利于我国扩大就业渠道,政府促进就业之基本经济政策的落实。  相似文献   

13.
异化劳动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透过异化劳动的现象揭露批判了资本家无情剥削无产者的本质,进而分析异化劳动产生的根源。以《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为基础,主要阐述什么是异化及异化劳动的具体内容,通过对具体内容分析,结合新时代的特征,分析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对当下发展的启示,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有利于增强人的主体意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持绿色发展方式,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有利于大力发展生产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向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奋进。  相似文献   

14.
商品价值是商品退出流通领域时点上的价值。社会再生产是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的统一。根据马克思劳动价值一元论,商品价值是生产领域生产劳动价值和流通领域商业劳动价值的统一。在现代生产方式下,商品生产劳动和流通劳动为1:9,流通产业成为国民经济基础产业。因此,笔者认为应该拓展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商业劳动是创造商品价值的劳动。  相似文献   

15.
劳动产品包括产品的"质"与"量"两个部分。资本主义萌芽阶段,生产方式发生改变后,雇佣劳动代替传统农业生产方式成为主要劳动形式。雇佣劳动已与传统农业劳动有本质区别,马克思提出劳动异化理论,认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的劳动与劳动产品相异化。  相似文献   

16.
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第一手稿中,马克思根据一些资产阶级经济学家的理论和观点,从批判国民经济的前提出发,提出了异化劳动理论,并对异化劳动问题做出了全面的研究,指出了异化劳动的四个表现形式、产生的根源及其异化劳动的超越,最后得出无产阶级必须解放全人类才能最终解放自己这一伟大历史使命的思想.  相似文献   

17.
经过二度修改,四次审议的艰难过程《,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08年1月1日正式实施。《劳动合同法》相比原来的劳动法律制度,在许多方面都具有重大突破。但同时,《劳动合同法》也是我国法律史上引起最大争议的,本文经过系统分析,明晰实施《劳动合同法》对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利弊,希望有助于各方正确认识本法,进而有利于劳动合同法的贯彻落实和改进。  相似文献   

18.
周卫民 《商业时代》2012,(29):18-19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所论述的资本总公式关于劳动力买卖的意义,以及对劳动强度的要求,意味着劳动力的使用过程是价值生产的核心。在对上述内容进一步分析的基础上,本文论述了现代企业对劳动过程管理的方法和意义,围绕着对劳动强度的讨论,阐述了现代企业激励对劳动努力供给影响的重要性。并认为处理好现代企业中劳动者时间的分配即劳动时间和闲暇时间的关系是企业激励成功的重要方式。  相似文献   

19.
《商》2016,(3)
历史唯物主义赋予"劳动实践"作为自己的研究本体,人类历史实现了事实性与规范性的统一,而马克思分配正义理论以历史唯物主义作为自己的理论基础,从而马克思分配正义理论在方法论上实现了事实性与价值性的统一。只有真正厘清马克思分配正义观的阐释方式,在此基础上消解历史长久的"马克思与正义"之争。  相似文献   

20.
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从人的自然属性出发,而又不停留于此,提出了人的真正本质是他的类本质即具有能动意识的社会属性,通过劳动实践而组成的现实社会性。马克思以劳动实践理论为基础,揭示出人的历史是人的自由自觉的劳动—异化劳动—劳动复归,即人—非人—人的复归的历史。《手稿》把异化劳动作为中心概念,以此解释私有制的产生、发展、灭亡的历史规律,论证共产主义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