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伴随着中国加入WTO,以及国际贸易的飞速发展,中国经济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火车头;与此同时,中国社会正在由传绕的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迅速的转变。这正如建国后中国追寻苏联发展重工业使中国由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过渡一样,是个令人激动的,充满挑战和机遇的时代。中国的经济战略也在由改革开放摸索期的初期战略向继续深化改革时期转型。  相似文献   

2.
经济转型作为中国经济建设面对的现实,内容非常丰富。从经济理想的角度上认识经济转型问题,它是实现社会主义经济理想的新途径。特别是中国渐进式的转型模式,使中国经济理想逐渐变成现实,为丰富转型理论提供了独特的经验。  相似文献   

3.
中国可望今年加入WTO,这对于中国经济将产生深远的影响。首先,加入WTO可以使中国更全面、更彻底的开放,促进经济的发展。其次,加入WTO还将加速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使中国的经济体制更适应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4.
在庞大的经济刺激计划和强大的政府调控下,中国经济反转态势基本确立,面对中国经济的新一轮周期,曾创造了中国经济奇迹的浙江有可能,也有能力继续走在前列。在新一轮周期中,浙江要再次成为领头雁,不仅要注重经济增长的速度,更应关注成长质量,成为中国经济科学发展与协调增长的探路人。  相似文献   

5.
刘熀松 《商周刊》2012,(25):23-23
对未来20年的中国经济,既不必过于悲观,也不能过于乐观,潜在经济增速或将较前33年下降4个百分点左右,大概维持在6%。其中,前10年潜在经济增速为7%,后10年为5%。因此,中国经济依然能保持长时间的中速增长。  相似文献   

6.
John Wong 《经济学》2005,4(4):953-970
中国的崛起对东亚经济产生了深刻影响。不仅中国在东北亚的近邻通过贸易和投资从中国的开放政策中获益,而且那些曾经与中国争夺国外直接投资(FDI)和出口市场的东盟国家也开始从中国的经济增长中得到好处。中国作为世界经济增长的发动机之一已经对其东亚邻国产生了积极影响。通过“东盟+3”方案,特别是始于2002年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协定,中国为东亚地区经济一体化提供了新的动力,从而为东亚经济增长发挥着日益重要的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作用。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前的那三十年间,中国不需要经济英雄。可改革开放后的中国,不能没有经济英雄,我们不能想像,没有经济英雄,中国经济又如何雄起?这就像一个没有巨星的球队,能成为“梦之队”吗?我们期盼中国经济的星空星光灿烂。[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近期公布的经济数据显示中国经济稳步回升态势已逐步确立。然而,全球经济举步维艰,面临充满诸多难题和多变因素的经济环境,中国经济何去何从备受关注。  相似文献   

9.
双重失衡、高位增长与政策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一种流行的观点是全球经济面对失衡。面临全球经济失衡的局面,作为第四大经济体,在经济高速增长、经济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中国经济既是全球经济失衡的重要一环,也是全球经济调整中利益攸关者,难免成为全球瞩目的焦点。如何认识中国经济的现状以及在全球失衡时所处的地位,面对全球经济失衡的挑战,采取恰当的政策组合,成为本文探讨的主要议题。  相似文献   

10.
中国经济改革自1978年启动以来,致力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目前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明显增强,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并存的格局基本形成。然而,在如何将中国经济改革推向前进的问题上,社会上出现了越来越多的争议。一种主张向左走的意见是,凡是非公有制经济就不属于社会主义经济,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会损害全社会的利益,中国经济的进一步改革就是要对非公有制进行抑制,不然公有制经济就必然被它们打败;另一种主张向右走的意见是,公有制经济的产权必然不清晰,中国经济的进一步改革就是要把公有制经济压缩到最小可能,让非公有制经济主宰一切经济活动,所有国有企业都必须退出竞争性领域。事实上,这两种意见都是很片面的。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在中国经济改革战略中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缺一不可。  相似文献   

11.
张茉楠 《商周刊》2011,(25):23-23
中国经济无近虑有远忧,制约中国经济增长的“瓶颈效应”正开始逐步凸显,中国必须有能够承受增速放缓的心态和适应性,如果中国经济还在单纯为保增长而不计代价,并延误了经济转型的时机,那才是中国最大的风险成本。  相似文献   

12.
宝根 《经济世界》1999,(9):65-67
自1997年夏天由于泰国货币贬值而引发的一场金融风暴导致了中国不少的周边国家经济增长放慢,货币贬值,金融动荡,使其中的一些国家陷入困境。据有关方面的统计,这次危机给全球经济造成高达5000亿美元的损失。两年后的今天,这些国家的经济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复苏,但要恢复到健康发展的道路仍需要时间和艰苦的努力。在这样的经济大环境下,中国经济列车的运行如何呢?中国经济列车运行平稳中国的经济、金融事业两年来发展情况良好,据中国人民银行的披露,今年上半年金融部门发挥了货币政策的作用,采取了一系列货币、信贷政策措施支持经济…  相似文献   

13.
《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13,(19):F0002-F0002
随着5月份各项经济数据陆续公布,中国经济的疲弱表现引发了外界的普遍担优,一些外资投行和机构纷纷下调了中国经济的增长预期。对此,专家认为,当前中国经济的基本面并没有根本降改变,虽然经济增速从过去两位数的高速增长转向中速增长确实下了一个台阶,但这是中国主动调结构和降速度的结果,中国经济未来不会出现外界担心的“跌倒”或“失速”的情况。  相似文献   

14.
本文在考察经济全球化即世界经济体系历史演变的基础上,分析了中国在经济全球化的不同时期所处的不同地位。在经济全球化历史中,中国的地位经历了一个“中心——弱势——崛起”的变迁过程。透过中国在经济全球化中地位的变迁,为批判“中国威胁论”、人类历史终结于西方模式等错误观点以及为正确认识理解中国在近代以前的社会经济状况和21世纪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5.
《新经济》2005,(6):32
世界银行最近表示,中国经济正走向软着陆。世界银行称,尽管近来经济数据不时显现相互矛盾的迹象,但数据“证实经济正走向软着陆”,并认为中国“经济增长逐渐放缓,将走向更加持续及平稳的成长道路”。  相似文献   

16.
“中国经济已经连续六个季度放慢,预计今年经济增长将放慢到8%左右”。7月25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发布与中国2012年度第四条款磋商报告(下称报告)。报告指出,尽管全球经济不利因素在增加,“中国经济看起来正在实现软着陆”,  相似文献   

17.
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亚洲经济迅猛发展显示出其鲜明的地缘特色,成为继北美、欧洲之后世界上重要经济板块中的后起之秀。亚洲经济.特别是中国经济强劲的发展,使得亚洲成为亚太地区这一对世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作用的洲际性经济大板块中最具市场魅力的发展区域。实践证明,亚洲经济发展潜能的持续喷发,有赖于亚洲各国或先或后日益扩大着的改革开放政策。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大国,二十余年来坚持改革开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成为对外商、外资最富吸引力的国家之一。不但已经,而且将更多、更好地成为世界制造业的重要基地,而且在知识经济时代来临的今天,也愈益展示出其生机勃勃的文化、教育、科技底蕴和日新月异的发展态势。应当指出的是,在亚洲各国经济互补基础上互惠、互利的区域经济合作正方兴未艾。中国经济的健康发展及其无与伦比的巨大市场潜力和一贯以大局为重的、负责任的大国风范,都在客观上决定了中国在亚洲经济合作中的关键性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卢甲甲 《商周刊》2013,(1):72-74
刚刚过去的2012年,被有的媒体称之为中国经济放缓“元年”,在当年的经济词汇中,经济增速放缓无疑最引人关注。  相似文献   

19.
我们为中国经济喝彩,是因为中国经济去年交出了令人振奋的答卷。2003年,我国的GDP比上年增长了9.1%,创6年来最快,人均GDP更是首次突破1000美元,中国经济由此进入了一个新的经济增长周期。这标  相似文献   

20.
在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部副主任白明看来,中国是个大国,大国经得起折腾。“后奥运经济风险”对中国经济、甚至对北京经济都构不成严重影响。奥运会即使不赚一分钱,也是好买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