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抗红 《商业时代》2012,(1):107-108
劳动法的主要调整对象劳动关系,经法律调整后形成劳动法律关系。与劳动法律关系相对应的产生于劳动争议处理实践中的事实劳动关系,因无书面劳动合同而不同于符合法定模式的劳动关系。《劳动合同法》改变了符合法定模式劳动关系的条件,事实劳动关系概念的存在基础已不复存在,不宜延用。实践中,将劳动关系分为符合与不符合法定模式的劳动关系比较恰当。目前,我国不符合法定模式的劳动关系中的劳动者的权益保障水平偏低,这与我国现行劳动法律和社会保障制度主要建立在标准就业中形成的传统标准劳动关系基础上有直接的关联。而现实中非标准劳动关系大量存在,面对非标准劳动关系调整的现实需求,原有劳动法调整模式难以发挥有效作用,应作出相应的调整和改变。  相似文献   

2.
多重劳动关系的日趋常态化使传统标准劳动关系受到挑战,更为劳动关系的法律调整提出了诸多新兴课题。多重劳动关系的合法性问题尘埃落定,但对多重劳动关系的法律调整仍然面临着诸多的技术问题,多重劳动关系的法律适用问题亟待解决。为此,本文立足现行法律,从解释论视角考量多重劳动关系法律调整中的法律适用问题,尝试从法理和裁判的角度,破解多重劳动关系法律适用困境。  相似文献   

3.
徐泉 《品牌》2014,(10)
受雇者与雇用方之间形成的是劳动关系还是劳务关系,决定着调整双方之间权利义务的法律规范不尽相同,劳动关系受到劳动法律规范的调整,而劳务关系只能以传统的民事法律规范予以调整。我国立法对于“劳务关系”的定义一直处于缺位状态,究其主要原因,一是理论界对于劳动法理论的研究尚不够深入和透彻,二是在我国的司法实务中,由于需要解决案件审理和法律适用等实际问题,以及匹配相应的劳动保障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对劳务关系的定义在法律缺位的基础上形成了一些既有的区分标准,如当事人的主体、年龄、工作内容等,从而加剧了立法的混乱。劳动法律规范中的劳动关系,是从传统的民事私法中的雇佣关系逐步演变而来的,这个过程是伴随着产业革命的不断发展而演变的,产业革命使得劳动者对于企业主的人身、经济从属性越来越强,逐步处于弱势地位,为了保障劳资双方在实质上的法律平等地位,公权力不得不对劳资关系进行干预调整,从而使得劳动者有了独特的法律地位。本文通过对上述历史演变过程的阐述和分析,对界定劳动关系与劳务关系的主要特征与因素进行归纳分析,并对我国目前退休返聘的用工关系和学生勤工俭学的用工关系进行分析和评述。  相似文献   

4.
高源 《消费导刊》2014,(7):209-209
劳动法律关系中的主体有时也具有类似于民法中形成权的权利,多表现为劳动关系的单方解除权。该文探讨了劳动法中类形成权的特点及类型,通过分析类形成权的行使及产生的效力,提出我国目前《劳动合同法》相关规定中的不足之处,并提出了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5.
劳动关系是生产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劳动关系和谐与否,直接关系广大职工和企业的切身利益,关系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当下劳动关系的主体及其利益诉求越来越多元化,劳动关系矛盾已进入凸显期和多发期。文章通过对园区企业劳动关系运行和发展做初步分析探索,并就机制体制、社会保险、纠纷调处等方面提出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6.
宋佳玲 《商》2012,(6):156+151
高校后勤以劳务协议雇用社会退休人员,符合相关法律规定,但由于退休人员不具备劳动权利能力,仍从事劳动的不受劳动法保护,致使一定数量的退休人员与适龄人员从事相同的工作却无法享受相关权益保护。本文认为退休人员再就业具有生理特殊性和社会特殊性,建议按实际情况确定劳动关系,完善对退休人员的劳动保护。  相似文献   

7.
劳动关系与雇佣关系之法律考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劳动关系是在雇佣关系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雇佣关系虽在我国现行法律中没有明确规定,但在司法实践、理论研究中却经常出现,两者混位的现象给理论研究和司法实践带来诸多困扰.劳动关系由个别劳动关系、集体劳动关系、社会劳动安全关系等社会关系构成.虽然历史演进中的雇佣关系实质上是个别劳动关系,具有同一性,但在我国,雇佣关系有特定的概念和范畴,属于不同性质的两类社会关系.本文从两者历史演进、概念、特征等方面进行比较,提出个别劳动关系的构成要件,并对两者的法律适用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八大明确指出,要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更加注重发挥法治在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这为劳动关系法治化指明了方向。实现劳动关系法治化,不仅是当前的一项重要而具体的工作,而且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就劳动关系法治化的必要性及实现什么样的劳动关系法治谈几点浅显的思考。  相似文献   

9.
劳动关系是人类社会的基本关系之一,对于社会的稳定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而现代社会中劳动关系是依靠法律来进行调整的。所以本文从对我国《劳动合同法》和《劳动法》的比较入手,对《劳动合同法》在规范、协调劳动关系方面的特点进行总结,对其实施的意义进行分析,最后对它的完善和应用提出一些建议和主张。  相似文献   

10.
我国《宪法》有明确的规定女性与男性有平等权。由于女性在生理上与男性存在差异,而且依据社会分工不同,男主外女主内的思想占据主导,导致女性在劳动关系中还存在歧视。首先解释什么是劳动关系以及劳动关系所涉及的主体,然后结合人类发展的历史渊源和国内有关性别歧视的案例,一个是在招聘的过程中被歧视,一个是当招聘单位知道主办方招聘的为女性的时候,都找各种原因进行拒绝,针对这些社会现象进行分析。最后将国外对女性在劳动关系中进行保护的方法列出,从而借鉴国外好的做法,对我国提出完善性别歧视问题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12.
《品牌》2015,(11)
劳动关系是社会中最基本的社会关系之一。劳动关系的三方协商机制在化解劳资矛盾、缓和劳动关系、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方面起到不容忽视的作用。2001年我国建立起了三方协商机制,历经多年的完善,在解决劳动争议方面起到一定作用,但我国三方协商机制仍存在一些不尽如人意的方面,使得其难以全面发挥在协调劳动关系方面的作用,完善劳动关系的三方协商机制是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保障。  相似文献   

13.
劳动法律关系是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劳动权利义务关系在法律上的体现。司法实践中的劳动关系是各种各样的,有些主体不合法,有些内容不合法,有些形式要件不合法,我们需慎重判断这些劳动关系是否有效,而不能妄下结论,这样做对保护合法当事人权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由于实践中存在着大量的事实劳动关系,我国在劳动法颁布不久就对事实劳动关系是否受法律保护作了明确的规定.但事实劳动关系在审理劳动争议案件中有时很难认定,为此2008年的<劳动合同法>对事实劳动关系的保护进行了强化.为保护事实劳动关系中劳动者的权益,应当继续完善有关保护事实劳动关系的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15.
杨晓晨 《上海商业》2023,(7):214-216
国家级海安经济技术开发区成立十年来,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上,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和探索,有一些好的做法与经验,同时也伴生出许多问题和障碍,需要针对这些问题成因,及时地改进工作,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田志刚 《市场周刊》2020,(14):0168-0168
如今,我国经济的发展已经走进了新的历史时期,而劳动关系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经济发展。自从进入了“十三五”以后,由于在各个方面上不断进行改革,对劳动关系稳定性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基于此,文章就针对新时代完善我国劳动关系协调机制进行研究,首先对协调机制的健全原则进行探讨,然后就如何健全协调机制提出了有效方法,以期促使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变得更加健全,这对于我国经济与社会的发展是非常有利的。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将第一次工业革命以来的两百多年时间划分为自由竞争、垄断竞争、经济衰退、战后稳定增长、新经济增长五个阶段,系统地阐述了每个阶段的时代背景,指导思想,以及相应的劳动关系的特征,详细地说明了工会运动发展的历史脉络,展现了劳动关系在古典自由主义、新自由主义、凯恩斯主义思想影响下的发展与演变,利用雷达图展示了劳动主体在各阶段的力量变化,得到了争夺分配权是劳工运动的核心,利润率危机和合法性危机导致了二战后劳动关系的不断演变的规律总结。  相似文献   

18.
挂靠常见于我国道路交通运输行业之中,是车主将车辆登记在具有运输经营权资质的单位名下,并以其名义进行运营,由挂靠者向被挂靠单位支付一定管理费用的运营方式。这种挂靠形式虽然较为便利,但是也存在不少问题。多数司机虽然在客运公司从事客运运输的工作,但却很少有与客运公司签订劳动合同的。在这种情形下,一旦发生工伤、工亡、解除劳动合同等情况,客运公司往往以双方之间不存在劳动关系为由不愿承担法律责任,从而引发了众多的劳动法律纠纷。针对此种情况,文章根据一个典型案例,对挂靠模式下劳动关系的认定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9.
企业的长远发展离不开对人才的培养,人才是一个企业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更是企业发展的基石。企业要想把利润做到最大化,就必须维持好人才与企业之间良好的劳动关系,而这种劳动关系的变化往往取决于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运行是否正常。人力资源管理运行正常,"人才"便会生生不息,反之便会"人才"凋零。因此,企业要想取得最大化利益,并促进其自身的可持续发展,便需实行人才战略,也就必须保证人力资源管理的正常运行。文章针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与劳动关系调整之间的问题进行分析与阐述,并且提出协调二者关系的对策与方法,从而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与劳动关系的协调提供参考与帮助。  相似文献   

20.
比较了住宅、住宅权与住宅法概念的差异,其中住宅权属于公民的基本人权;剖析了我国住宅法律体系现状及存在的突出问题,认为保障公民住宅权的实现是完备的住房保障制度体系的保证;基于住宅权的法律保障提出制定《住宅法》、明确政府不作为的法律责任、赋予农村集体成员有权依照宪法规定行使土地所有权和加强对住房保障制度实施引导和监督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