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唐不不  李娟 《商场现代化》2010,(15):156-157
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高新技术企业员工知识创新能力的培育对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和保持长期的竞争优势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本文将试着以知识创造理论为理论基础,在对高新技术企业知识创新的特征以及其员工创新能力分析的基础之上,进一步探寻高新技术企业员工知识创新能力培育的路径。  相似文献   

2.
基于知识管理的现代企业创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人力资源成本的不断提升,能源的不断减少和我国关于建设创新性国家的政策,企业核心竞争里越来越多的表现为创新能力的高低.本文分析了企业创新的基础即知识管理的平台和知识创新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知识转移是知识经济时代企业取得竞争优势的基础,因而知识转移成为当前企业发展研究领域的一个热点问题,回顾国内外研究可以发现,创新集群的思想发展已经突破了早期的产业集群的地域集中相关影响因素,逐渐认识到产业集群的升级需要走创新发展的道路,走产学研结合,由劳动密集转向知识、技术密集方向发展的道路。国内集群中知识转移研究主要集中在概念的区分、单纯知识转移模型的建立上,具体的如何操作,特别是创新集群如何实现知识转移,进而提高集群的创新能力研究较少。  相似文献   

4.
知识转移是知识经济时代企业取得竞争优势的基础,因而知识转移成为当前企业发展研究领域的一个热点问题,回顾国内外研究可以发现,创新集群的思想发展已经突破了早期的产业集群的地域集中相关影响因素,逐渐认识到产业集群的升级需要走创新发展的道路,走产学研结合,由劳动密集转向知识、技术密集方向发展的道路。国内集群中知识转移研究主要集中在概念的区分、单纯知识转移模型的建立上,具体的如何操作,特别是创新集群如何实现知识转移,进而提高集群的创新能力研究较少。  相似文献   

5.
物流产业集群创新能力影响因子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创新能力是物流产业集群发展的动力基础。分析物流产业集群特征,从技术创新能力、知识创新能力、创新环境能力、管理创新能力四个维度,建立物流产业集群创新能力影响因子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灰关联分析方法,以武汉市为样本,对影响武汉物流产业集群创新能力的关键因素进行分析和评价。  相似文献   

6.
《商》2015,(6)
现在各个高校都提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创新能力来源于创新思维。但创新思维来源于平时知识的积累,知识是一个人成功的基本要素,知识不仅包括书本知识也包括实践知识,最重要的是知识的应用,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这就是大学生能力目标问题,在校期间培养良好的素质,知识、能力、素质是一个人具有创新思维的基础,培养创新能力的基本保障。  相似文献   

7.
企业的知识和创新能力是企业持续性竞争优势来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知识是企业创新能力的驱动力,企业创新能力体现企业知识的价值。基于企业知识基础论的视角,构建企业知识与企业创新能力相结合的管理模式,要求企业要创建积极的学习型组织,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明确组织成员角色定位,鼓励创新意识,将开拓性学习融入到企业整体工作计划中,以突破传统观念,拓宽自身发展路径,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增强企业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8.
《商》2016,(6)
<正>引言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的科学技术水平已经走在时代的前沿,各类创新成果和基地建设取得重进展,尤其是形成了初具规模且涉及创新各环节创新基础平台,为更好的整合各项科技力量、实现创新型国家奠定了基础。协同创新是提高我国自主创新能力进而提高我国综合实力,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一、协同创新内涵及特点分析(一)协同创新的内涵分析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创新更加具有开放性,知识的创新、创造和应  相似文献   

9.
文章运用权威和综合的创新能力体系指标数据,从区域层面的独特视角,系统地研究了创新环境对创新能力的影响及创新能力体系中知识创造、知识获得对知识应用的影响两个密切关联的重要问题。研究发现:目前创新环境中,基础设施水平、市场需求、劳动力素质、金融环境对创新能力有正面促进作用,而创新水平对创新能力没有显著影响。其中,市场需求和劳动力素质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最为重要,金融环境和基础设施水平对创新能力有显著的影响,但比重相对较低。创新能力体系中,目前我国主要靠科技合作、技术转移和外国直接投资等方式的知识获得促进知识应用,而原创性的知识创造对促进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0.
企业发展过程中必须进行机制创新与整改,企业创新动态能力的提升与企业知识要素的关系尤为密切,而企业知识的建设力度和创新能力是相辅相成,可以双向加强的。从企业在战略层面、管理层面、作业层面的创新,分析相应层面知识要素对企业创新动态能力的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11.
21世纪,是一个知识经济时代,是以知识的生产、处理、传播和应用为基础的经济时代。知识经济的发展主要依靠新的发现、发明研究和创新,其核心在于创新,包括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而知识创新、技术创新能否实现的核心问题取决于人,取决于人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各高校通过各项改革,切实从加强对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出发,掌握大学生的心理活动规律,加强创新大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2.
在当今以创新和科技进步为根本推功力的知识经济时代,创新能力和创新体系建设已深入到企业、部门,区域、国家等各个层面.系统地梳理和分析国内外创新体系和创新能力的研究成果,提出未来的研究方向,在理论研究和具体实践上促进我国创新体系和创新能力的提升和发展.  相似文献   

13.
《商》2015,(32)
工商管理教育面临市场化、国际化挑战,社会要求工商管理类大学生必须富有创新能力。开发有价值的测评量表,能够为工商管理类专业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指导。基于理论回顾作者归纳整理出工商管理类大学生创新能力包括:创新意识、创新学习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创新方法运用能力、创新知识基础、创新实践能力六大维度。经过访谈研究、半开放性问卷调查、量表预测试和正式调查,并基于内容分析、题项检验、量表信度分析、因子分析、效度检验,最终形成六大维度二十三个测量题项的测评量表,可以为相关研究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4.
本文将组织间知识协同分为效率性知识协同和增长性知识协同,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构建知识协同—双元创新能力—创新绩效的机制模型,采用长三角地区高新技术企业调研数据,实证研究开放式创新组织间知识协同绩效作用机制.结果表明,组织间知识协同对双元创新能力和创新绩效具有正向影响作用,双元创新能力在组织间知识协同与创新绩效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进一步发现效率性知识协同对开发性创新能力作用更显著,增长性知识协同对探索性创新能力作用更显著;相对探索性创新,开发性创新对企业创新绩效作用更显著.本文理论上揭示了组织间知识协同的绩效作用机制,实践上为企业实施开放式创新提供了管理启示.  相似文献   

15.
王建植 《北方经贸》2014,(11):84+86-84
创新能力是决定城市竞争力的核心因素,拥有较强的城市创新能力是构建城市创新体系的前提和基础。目前郑州建设已上升为国家规划中的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核心,处于跨越式发展的重要阶段,根据李克强总理的公开课所讲述的内容和观点,正确认识跨越式发展的客观规律,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以积极的体制机制创新引领科技文化教育创新,发展模式创新,对于促进社会公正和谐,实现中国梦,加强龙头的辐射带动有着更加迫切的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16.
吴迪  陈权 《商展经济》2023,(24):27-30
2019年《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正式发布,有助于进一步提升粤港澳大湾区在国家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中的支撑引领作用。在此背景下,本文通过对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创新环境现状及问题的研究,探讨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区域创新环境优化路径,以创新文化环境、知识创新环境和产业集群创新环境为研究目标,为粤港澳大湾区未来城市发展特别是创新城市建设提供参考,以助力于优化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创新环境,提高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整体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基于企业创新能力评价模型,从企业创新动力、创新基础和创新绩效三个维度,构建了企业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综合评价方法 (AHP),针对我国一家能源电力企业的创新能力进行综合评价分析。该企业创新绩效较好,但创新动力不足,部分创新基础相对较弱。本文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8.
大学作为文化的传承者与知识的创造者,肩负着提高国民文化素质、科学素养、树立科学的人文精神之责任。大学文化建设应注重对青年学生宏观层面的引导与教育,建设有独特文化底蕴、精神内涵及独特的办学理念、风格的大学文化、培养学生的文化感、历史感、民族感,使学生成为基础宽厚,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富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卓越人才。  相似文献   

19.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促进以创新创业带动就业"是我国重要的发展战略。本文从工商管理专业群建设角度深入探讨了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围绕工商管理创新创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从"基础、提高、专长、综合""四段式"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创业孵化实践基地、共享教学资源、创新创业教学团队建设等方面,构建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工商管理专业群建设体系。  相似文献   

20.
主要从夯实知识基础、营造创新文化、开设第二课堂、掌握现代信息检索等方面分析了创新能力培养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