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8 毫秒
1.
随着计算机技术、信息网络技术等高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网络新型文化深刻影响着社会的文明和发展。作为网络事业重要阵地的大学校园,在网络繁荣的背后,侵害网络隐私权的事件频频发生,大学生网络隐私权的保护成为理论和实践中的一个热点问题。本文从论述网络隐私权的基本理论着手,综观网络隐私权侵权状况、保护现状,提出笔者的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2.
网络服务商是指提供各种网络服务的经营者,其在网络经济生活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在第三人利用网络侵权的情形下,网络服务商也在不断的牵涉其中。网络服务商在提供网络服务的过程中有怎么样的法律义务,以及应该承担什么样的民事侵权责任?本文结合侵权法的基本原理和外国立法例对此作了一个初步的探讨,最后对我国的有关网络侵权立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3.
在计算机普遍应用的今天,网络正以其惊人的发展速度影响着我们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网络在给予了我们方便和快捷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法律问题。本文仅就网络侵权案件的地域管辖问题进行探讨,希望有助于这一问题的研究和解决。  相似文献   

4.
在法律领域,产品责任是侵权法的一部分。通过对比不同国家在不同发展时期的侵权立法,我们发现,民用产品侵权案件的裁定走过了一条循序渐进的道路。  相似文献   

5.
微商作为新兴经营模式给我们带来了便利,但也出现了网络侵权案件。微商作为网络服务提供者,在某方面也在侵犯我们的利益。由于微商是新出现的经营模式,而且微商侵权的环境具有特殊性,侵权形式多样且不断变化,对微商侵权问题的研究很有意义,也很有必要,并且会逐步成为研究的热点问题。《侵权责任法》第36条规定了网络服务提供商与网络用户对侵权责任的分担,为处理相关网络侵权案件提供了法律依据。但是该条款规定没有对网络服务提供者与用户的责任分担做出明确的规定,同时这些规定不能适用于形形色色的侵权案件之中,对处理司法实际问题没有实际意义,需要对相关问题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6.
网络版权作为权利具有客观性、必然性和特殊性;网络世界的复制权、发行权和传播权需要法律予以规范;网络版权与传统知识产权相比,存在知识产权专有性与网络传播公用性、知识产权地域性与网络传播无国界性等矛盾;网络版权制度构建必须考虑构建理念、侵权救济原则、刑事救济制度等问题;我国网络版权立法的方向和原则是:既要保护作者的利益,又要有利于促进网络的发展;我国网络版权立法模式的选择应是摆脱民法的附属地位,成为一独立法律部门。  相似文献   

7.
网络业的迅速发展,网络服务商的版权侵权责任也成为其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国外对此问题的研究已有比较成功的典范,而我国对此问题的讨论,不管是理论界还是事务部门,都还比较混乱。网络服务商在IT行业分为四种,在法律上可分为网络联线提供者、网络内容提供者、网络中介服务提供者三种。再此基础上,结合国外的案例和立法,分别论述他们的版权侵权责任的承担的标准和形式,着重从直接侵权和间接侵权两个方面探讨网络中介服务提供者的版权侵权责任,并建议借荐国外的网络服务商“安全港”责任限制制度。  相似文献   

8.
网络的发展和普及使我们进入了一个信息化社会,这在一定程度上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也加速了社会发展的现代化步伐.因此,社会的发展越来越离不开网络,网络也将逐步渗入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中去.但是,我们也应该注意到,网络在给我们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会造成很多不良的影响,比如不断出现的网络侵权事件.2009年通过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 第36条对网络侵权责任承担作出专门规定,成为我国对网络侵权问题的原则性规定.该条第2、3款分别规定了特定情形下网络服务提供者与网络用户的连带责任.对于此规定,很多学者持否定态度,但笔者将从共同侵权本质入手、 综合平衡各方利益来说明此规定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9.
《企业经济》2014,(11):184-188
互联网在给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带来巨大便利的同时,也使个人网络隐私数据信息被泄露,侵权现象严重,网络隐私权的法律保护面临挑战。而要对网络隐私权侵权进行有效法律规制,首先得把握网络隐私权权利属性、法律特征,了解网络隐私权的侵权状态、侵害原因和其他国家的规范策略,并在此基础上,以一种尽量全面的视角视角,采采取"立法规制为主、行业自律为辅、自我提升为本"的综合保护模式,实现我国网络隐私权的权利保护,达到网络隐私权维护和网络产业发展的双赢目的。  相似文献   

10.
浅析网络侵权行为的法律适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美国法院的一则判例入手,探讨网络侵权行为对于传统国际私法中侵权行为法律选择问题的挑战。网络侵权给国际私法中传统的法律适用带来了新的问题,并构成了一种特殊类型的侵权。国外司法实践对于网络侵权的法律适用采取了法律选择的单边方法,这一方法存在其自身的缺点,但仍然可为我国的有关立法借鉴。  相似文献   

11.
网络环境下出现的各种各样的著作权纠纷,使网络侵权和合理使用的法律边界问题成为知识产权法学界关注的焦点。本文从备受争议的网络短片《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说起,认为其使用影片相关画面和场景的行为,应属合理使用的范畴,而不构成著作权侵权。我国应完善著作权合理使用制度的相关立法,以进一步明确和规范网络作品的侵权与合理使用的法律界限。  相似文献   

12.
豆红印  张琼文 《企业导报》2014,(10):130-130
在信息化日益发达的大环境下,微博、微信等各种网络社交平台层出不穷,"无‘微’不至,无‘博’不欢"更是很多社会人的行事标准,微侵权现象也就越来越多。然而,就我国而言,目前还没有形成完善的法律法规,对这种现象的约束也就非常薄弱,"微"时代的"微"侵权,应当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建立完善的立法,来促进这一新兴信息平台的健康发展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3.
由于网络的开放性、隐蔽性以及自由性,使得网络隐私侵权现象十分突出,网络隐私保护不仅关系到个人的切身利益,关系到国家的文化与信息安全,更关系到我国和谐社会建设的最终成败。因此,我们必须要对网络隐私权的保护予以高度的重视,进一步加强理论与立法研究,加强我国网络隐私权保护制度的建设,从而使公民的网络隐私权能够得到最大程度地保护。  相似文献   

14.
程菲菲 《企业导报》2012,(22):140-141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的普遍使用,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为生活带来了更多的便利。但是网络具有虚拟化、跨国化等特点,这些特点使得网络侵权的问题屡见不鲜。网络侵权与传统侵权存在一定差别,需要相关法律给予区别对待,制定针对网络侵权的法律法规,为网络的发展排除阻碍。本文从网络侵权的概述、网络侵权的归责原则、管辖问题及其对策分析这四方面来探析网络侵权问题,从深层次来认知网络侵权。  相似文献   

15.
权利技术和侵权构成存在种种关联。无论权利技术还是侵权构成,都具有保护利益和限制自由的功能,在立法上两者不可偏废,又不可过于强调其一。  相似文献   

16.
纪慧敏 《活力》2010,(14):209-210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大规模展开.由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所造成的环境侵权现象及其救济将成为我国的一大社会问题。环境侵权作为现代工业社会的一种新型侵权行为.在我国尚未展开深入、系统研究,有关的立法也不完善。环境侵权的特征乃是环境侵权迥异于传统侵权行为的内在根基。因此,对环境侵权特征和保护的分析,就成为研究环境侵权的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17.
伴随网络技术的发展,互联网在给我们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问题.利用网络技术侵犯知识产权的情况愈演愈烈,而对侵权行为的法律规制与技术手段都落后于现状,亟待解决.针对上述问题,本文从网络知识产权侵权的现状、类型等方面入手,提出一些解决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随着网络用户的不断增加,人们已从阅读传统纸质媒体过渡到电子阅读,著作权的领域也随之不断地扩展,导致网络侵权的案件不断上升,网络侵权案件备受关注。在网络侵权案件中,提供内容服务的网络服务商一般承担直接侵权责任,这是大家都比较认可的。而提供中介服务的网络服务商本身不构成直接侵权的主体,但是如果其客观上为直接侵权者提供了实质性帮助,则可能构成"间接侵权"。对于间接侵权的网络服务商来说,严格责任更适用作为归责原则,有助于提高网络服务商的注意责任,减少网络侵权案的发生。而与一些发达国家关于"间接侵权"规则完善的规定比较,我国对网络服务商提供间接侵权责任较为分散,不足以解决现有的网络版权间接侵权问题,应该进一步完善我国的"间接侵权"方面的相关法律法规。  相似文献   

19.
网络视频作为一种新兴的科技,因其飞速的传播速度、内容各异的新闻形态、涉猎广的新闻触角而深受各个阶层的欢迎,但同时也导致网络侵权案件的增多。相应的规制必须考虑互联网对公众的影响,尽量使著作权人的利益和公共利益达到一定程度的平衡。  相似文献   

20.
黄亚男 《产业与科技论坛》2009,8(3):114-115,195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速推广,对网络隐私的侵权已成为突出的社会问题并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但是互联网的广泛性、异构性和虚拟性、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的立法工作不完善,导致了网民的个人隐私安全得不到很好的保护。另外法律具有滞后性,无法弥补对当事人所造成的身心伤害。故要想个人隐私安全得到彻底保护,便要从源头抓起。本文初步探析了网络服务提供商(ISP)的侵权责任,并指出其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