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律师刑事辩护豁免权作为法律赋予辩护律师的一项程序性法律权利,在西方国家已得到普遍确认.而我国的现状却表现为律师刑事辩护豁免权的缺失,无论是从控辩对抗与平衡的要求,还是从律师职业的特点以及从保护辩护律师等方面,均迫切要求赋予律师刑事辩护豁免权.笔者认为,我国目前亟待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完善律师刑事辩护豁免权制度.  相似文献   

2.
我国的社会主义刑事辩护制度起步很晚,律师诉讼主体的地位问题,在侦查、起诉各阶段辩护权益的实现问题以及我们长期关注的控辩关系不平等问题都是值得我们研究解决的。现阶段我们正准备刑事诉讼法的修改,在这里我们就应当将辩护制度的完善体现在法律层面。  相似文献   

3.
任珊珊 《企业导报》2013,(6):166-166
目前,我国正处在司法改革的重要阶段,我国的刑事辩护制度尚存在一些缺陷,有相当一部分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在没有律师帮助的情况下受到刑事追究,影响了被指控人的权利保护。因此,我国的刑事辩护制度需要进一步完善,这不仅适应现代司法理念的要求,同时也满足诉讼实践中的现实需求。  相似文献   

4.
黎玉 《活力》2012,(17):39-39
修正后的刑事诉讼法对刑事辩护制度的完善表现为两方面:一方面,解决了完善我国刑事辩护制度所必须面临的一些基础性问题:另一方面,丰富了辩护权的具体内容。  相似文献   

5.
刑事辩护制度是一种先进的法律制度,它发源于古罗马而后发展完善于现代国家,其产生和发展印证着一个国家法治的发展历程.律师辩护制度是刑事辩护制度的主要组成部分,其目的“一般认为是维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合法权益”,也有学者认为是“保证被追诉人充分有效地参与诉讼并对裁判施加影响,以保证被追诉人的诉讼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6.
<正>刑事和解作为我国刑事司法领域的一种新理念,又被称为加害人与被害人的和解,是一种以协商合作形式化解矛盾,达到良好社会效果的纠纷解决方式,在构建和谐社会的时代背景下逐渐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本文就刑事和解的社会、法律价值,运行模式,针对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进行论述,与同行们商榷。一、刑事和解的价值2008年中央《司法改革意见》提出:建立和完善从宽处理的法律制度,对刑事自诉及其他轻微刑事案件,探索建立刑  相似文献   

7.
我国的社会主义刑事辩护制度起步很晚,律师诉讼主体的地位问题,在侦查、起诉各阶段辩护权益的实现问题以及我们长期关注的控辩关系不平等问题都是值得我们研究解决的。现阶段我们正准备刑事诉讼法的修改,在这里我们就应当将辩护制度的完善体现在法律层面。  相似文献   

8.
赵飞 《民营科技》2010,(10):111-111
在刑事诉讼法中设置立案监督制度,有利于保障立案法律制度的正确实施,是适应依法治国的内在要求的一项制度。但我国的刑事立案监督制度还存在不足和需要完善的地方,现试从对刑事立案监督的规定及对其的理解、意义和作用、缺陷和完善等方面探讨一下自己的观点和提供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9.
随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念和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的深入人心,恢复性司法理论的价值取向越来越被认同,但我国的司法制度中直到2013年修改后的刑诉法,才正式确定了刑事和解制度的法律地位。审查起诉阶段的刑事和解虽然在实践中已形成了较为成熟的运行模式,但仍缺乏统一、具体的可操作性规范。本文力图从实践出发,针对实践中开展刑事和解遇到的难题,深入剖析,并试图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0.
张涛  张晓燕  尹志泉 《企业导报》2012,(11):143-144
未成年人刑事和解制度具有较强的理论价值与较大的实践意义,是一种值得大力提倡的纠纷解决模式。因而,本文将就未成年人刑事和解制度相关理论问题进行一定探讨,主要涉及未成年人刑事和解制度的基础理论与存在价值问题,以期为深入研究未成年人刑事和解制度提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1.
自首制度作为我国刑事诉讼中的一项重要制度,有利于促使犯罪行为人主动归案,争取获得法律的宽容,同时减少刑事诉讼成本,提高刑事司法效率。然而,在刑事诉讼实践中,常常出现对自首制度认识不清,把握不当的情形。因此,正确认定自首对刑事司法活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陈桂香 《价值工程》2012,31(14):315-316
程序性辩护,指辩护方针对侦查机关、公诉机关、审判机关违反刑事诉讼程序的行为,要求法庭做出专门的程序性裁判,通过程序性制裁达到辩护的目的,我国未来的刑事诉讼应当积极构建程序性辩护制度。  相似文献   

13.
现代法制文明史可以说是一部犯罪人权利保障的发展史,而无辜被害人的权利似乎被抽象的公权力所覆盖,且慢慢地被人遗忘。受国家制度、经济条件、司法理念和文化传统等因素的影响,目前我国刑事法对被害人诉讼权利保障制度还存在诸多的缺陷和不足。在法律援助权方面,虽说《法律援助条例》的颁布给被害人的法律援助权提供了法律依据,但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相比,刑事被害人的法律援助权在理论和实践当中都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和困难。本文主要从法律的平等性原则、诉讼程序公正、实体公正三个方面论述了刑事被害人法律援助权的价值基础。介绍了域外的法律援助模式,分析了我国目前刑事被害人法律援助制度的运行现状。最后,结合我国国情,就加强和完善刑事被害人法律援助权提出了粗浅的见解。  相似文献   

14.
刑事和解注重国家权力和个人权利的平衡,被害人和犯罪人权益的平衡,是以人为本、和谐有序理念在刑事司法领域的体现。本文对构建和谐社会语境下刑事和解制度的价值取向进行了阐述,提出了构建刑事和解制度的初步设想。  相似文献   

15.
刑事不起诉制度是刑事诉讼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新<刑事诉讼法>对不起诉制度做了重大修改,引起学术界和社会的广泛关注.通过深入剖析刑事不起诉制度的学术价值和社会价值,对刑事不起诉制度的个人救助途径和司法机关的监救助途径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6.
西方的刑事和解制度产生于20世纪中叶,是一种新型的刑事纠纷的解决方式。迄今为止,西方的许多国家都确立了刑事和解制度,在司法实践领域中产生了较好的效果。但是在我国刑事司法领域却不存在刑事和解制度,因此我国应当对刑事和解制度进行借鉴与吸收,充分挖掘西方国家刑事和解制度的有利因素,结合我国刑事法律的实际情况,以构建中国特色的刑事和解制度。  相似文献   

17.
在刑事案件中,犯罪侵权经常会造成被害人精神利益的损害,而我国尚未全面建立犯罪侵权中的精神损害赔偿制度,为促进我国法律更全面地尊重和保障人权,本文拟对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建立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8.
《价值工程》2017,(3):233-236
刑事诉讼制度的发展离不开刑事再审制度。而"以审判为中心"理念下的新刑事再审是对现实中如钱仁风案与陈满案的刑事再审引发地思考,追本溯源,是源于对传统刑事再审的思考:审判监督理念的不科学、启动刑事再审主体的不完善、检察机关无再审抗诉资格以及重新审判方式的不公开四个方面。因此,我国的刑事再审制度亟待以审判为中心,借鉴大陆法系的刑事再审制度,从树立新的审判监督理念、重构启动审判监督程序的主体资格、赋予检察机关的抗诉资格以及完善刑事案件审判方式四方面探讨我国重构刑事再审制度的方法与路径。  相似文献   

19.
刑事和解制度的兴起,有其理论和社会背景,更有存在的社会价值,分析刑事和解制度的构建和适用现状,并对刑事和解制度不断完善和展望,其必将成为构建司法和谐的一项不可或规范制度.  相似文献   

20.
丁伟 《中国企业家》2006,(20):54-55
为美国CEO犯罪辩护的衍生意义在于,这激发了制度的变革自公司和市场一出现,形形色色的违法欺诈犯罪活动就应运而生。在美国这样现代化和法制化的国家,也不可避免地走过了很多阶段,名人麻烦、富人丑闻、CEO涉案时有爆发。这时候,从事白领犯罪辩护(职务犯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