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果胶被广泛地应用于食品和医药工业,常用来作为果酱、果冻、婴儿食品、冰淇淋、果汁的稳定剂、增稠剂和蛋黄乳化剂,还可用来制造轻泻剂、止血剂、毒性金属解毒剂、血浆代用品及延长抗菌素作用等。 果胶主要存在感动植物的细胞壁中,是一种天然的线型高分子化合物,其主要成分是多缩半乳糖醛酸甲酯,分子量在23000~71000之间。果胶的主要性能与甲氧基含量有关,根据其酯化程度不同分为高甲氧基果胶(HM-果胶)和低甲氧基果胶(LM-果胶)两类。  相似文献   

2.
化学铁盐法从柑桔皮中提取果胶新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果胶是一种植物胶 ,具有胶凝和乳化作用 ,在食品工业中主要用作胶凝剂、增稠剂及稳定剂。广泛用于糖果、果冻、果汁、罐头及各种饮料中。果胶是一种天然高分子化合物。其分子结构呈链状 ,十分复杂。通常认为它是许多 α 半乳糖醛酸的 1倍和 4倍碳经氧桥连接而成链状化合物。果胶为白色、浅黄色到黄色的粉末 ,有特殊水果香味 ,无异味、无固定熔点和溶解度 ,不溶于乙酶、甲醇等有机溶剂。粉末果胶的标准化比重为 0 .7。溶于 2 0倍水中呈粘稠状透明液体 ,除用于食品增加剂外 ,还用于医药及化妆品生产。目前生产果胶多采用乙醇沉淀法。此法乙醇…  相似文献   

3.
由柑桔皮提取的天然色素和果胶皆为重要的食品添加剂。由于天然色素和果胶食用安全,营养价值高,其开发和利用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有关柑桔皮色素和果胶的提取方法已有不少报道。但已有的工艺都是单独提取色素和果胶,果胶脱色要用活性炭,既不经济,也未能使柑桔皮得到综合利用,因此难以大规模推广。本文介绍从柑桔皮中同时提取色素和果胶的新工艺,可免去通常果胶生产中的活性炭脱色过程,制得的色素和果胶收率高,质量较好。  相似文献   

4.
果胶被广泛地应用于食品和医药工业,常用来作为果酱、果冻、婴儿食品、冰淇淋、果汁的稳定剂、增稠剂和蛋黄乳化剂,还可用来制造轻泻剂、止血剂、毒性金属解毒剂、血浆代用品及延长抗菌素作用等.  相似文献   

5.
从天然植物中提取天然消臭剂 日本开发并出售一种从100种以上植物中提取的天然消臭剂.其主原料为松树、枞树、山白竹、茶、荨麻、柠檬等.用干燥法提取,产品主要成分为萜烯、叶绿素、果胶解聚酶、各种氨基酸等.产品有液状、粉状、固体状、喷雾状4种形式.能分解所有恶臭,只需将其直接投入臭气发生源,便能分解空气中的臭气.由于该产品从天然植物中提取,因此对人畜安全,亦可添加于食品中.  相似文献   

6.
从天然植物中提取天然消臭剂 日本开发并出售一种从100种以上植物中提取的天然消臭剂。其主原料为松树、枞树、山白竹、茶、荨麻、柠檬等。用干燥法提取,产品主要成分为萜烯、叶绿素、果胶解聚酶、各种氨基酸等。产品有液状、粉状、固体状、喷雾状4种形式。能分解所有恶臭,只需将其直接投入臭气发生源,便能分解空气中的臭气。由于该产品从天然植物中提取,因此对人畜安全,亦可添加于食品中。  相似文献   

7.
果胶是一种天然的复合多糖类高分子化合物,在食品、医药和日用化学行业具有广泛的用途。现将西瓜皮提取果胶技术的具体操作方法介绍如下: (1)蒸煮压榨 选用新鲜无毒无腐的西瓜皮,清洗除去泥土后放在蒸笼中,等上汽后蒸30~40min,以西瓜皮蒸透变软、有水析出并滴下为宜(以杀灭活细胞中的果胶酶)。然后将其放于包装袋内压榨,以除去组织细胞中的水分。  相似文献   

8.
果胶是一种亲水性植物胶,广泛存在于高等植物的根、茎、叶、果的细胞壁中。商品化果胶有液体果胶和果胶粉,果胶的色泽从乳白色到淡黄褐色根据原料、生产工艺各不相同。根据酯化度(DM),果胶分为高甲氧基(酯化度大于50%)果胶和低甲氧基(酯化度小于50%)果胶,后者包括酰胺果胶。果胶具有良好的乳化、增稠、稳定和胶凝作用,早在食品、纺织、印染、烟草、冶金等  相似文献   

9.
脂类主要是指食品中包含的脂肪及一些类脂化合物,如脂肪酸、磷脂、糖脂等,大多数动物性食品及某些植物食品都含有天然脂肪或类脂化合物。脂肪是食物中具有最高能量的营养素。食品中脂肪的存在形式有游离态的,如动物性脂肪及植物性的油脂,也有结合态的,如天然存在的磷脂、糖脂、脂蛋白等。  相似文献   

10.
第十二届欧洲食品配料展览会上评出几项最具革新意义的配料和技术。 高性能菊糖 比利时研制。该糖系用热水从菊苣根中提取而得,为天然膳食纤维,低热量,可作为代脂品,可以起到人乳乳糖促增剂的作用;有天然香味而无异味,性质稳定。该产品用途很多,可用于干酪、奶、酸奶及沙拉酱等的生产。 饮料混浊剂 以色列研制。该产品系从柑橘中提取其混浊成分浓缩而得。主要用于饮料(其中的水果固形物最好在50%),可使产品产生混浊。另外,它对天然色素还有稳定作用。  相似文献   

11.
果胶是一种亲水性植物胶,广泛存在于高等植物的根、茎、叶、果的细胞壁中.商品化果胶有液体果胶和果胶粉,果胶的色泽从乳白色到淡黄褐色根据原料、生产工艺各不相同.根据酯化度(DM),果胶分为高甲氧基(酯化度大于50%)果胶和低甲氧基(酯化度小于50%)果胶,后者包括酰胺果胶.果胶具有良好的乳化、增稠、稳定和胶凝作用,早在食品、纺织、印染、烟草、冶金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由于果胶具有抗菌、止血、消肿、解毒、止泻、降血脂、抗辐射等作用,还是一种优良的药物制剂基质,近年来,其在医药领域的应用较为广泛.随着功能性多糖的开发研究,果胶作为水溶性膳食纤维,越来越受到研究与加工行业的重视.  相似文献   

12.
食品业内人士常说这样一句话,"食品添加剂是食品工业的灵魂",但有关食品添加剂的负面说法却总是不断冒出来刺激公众敏感的神经。这种截然相反的现状让消费者无形中对食品添加剂的安全性产生了担忧和误解。食品添加剂到底是天使还是魔鬼,让笔者用科学事实来说话。食品添加剂是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保鲜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人工合成或者天然物质。营养强化剂、食品用香料、胶基糖果中基础剂物质、食品工业用加工助剂也包括在内。  相似文献   

13.
将香蕉制成罐头,存在一些难题:如制罐后容易软烂,不能保持片形整齐,因果胶的分泌,使制品表面发粘,罐中糖液不清,呈乳浊状;香蕉在加工过程中,又很容易褐变,严重影响食品的感观质量以及产品的风味不稳定等。这些问题在加工过程中,只要严格按工艺程序要求去做是能够得到解决的。 用香蕉制罐头有以下几种方法:直接制罐法、真空处理法、加入氯化钙同化法、抽出果胶法等。抽出果胶法是在封盖前加入沸糖液以抽出香蕉中的果胶,使蕉  相似文献   

14.
食品添加剂是在食品生产加工过程中,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少量的化学合成或者天然物质。近年来,由于食品添加剂引发的食品安全问题层出不穷,如苏丹红、孔雀石绿、日落黄和柠檬黄等。食品添加剂所带来的安全隐患也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5.
食品添加剂是在食品生产加工过程中,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少量的化学合成或者天然物质。近年来,由于食品添加剂引发的食品安全问题层出不穷,如苏丹红、孔雀石绿、日落黄和柠檬黄等。食品添加剂所带来的安全隐患也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6.
《秘书工作》2011,(8):61-62
食品添加剂指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保鲜、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人工合成或者天然物质。目前我国食品添加剂有23个类别,2000多个品种,包括酸度调节剂、抗结剂、消泡剂、抗氧化剂、漂白剂、膨松剂、着色剂、护色剂、酶制剂、增味剂、营养强化剂、  相似文献   

17.
所谓食品添加剂,就是指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化学合成或天然物质。如今,食品添加剂无处不在,没有食品添加剂就没有现代食品工业。目前,我国批准使用的食品添加剂有6大类、22小类、1500多种,这些食品添加剂按来源可分为天然及化学合成两大类,按其用途可分为香精、色素、抗氧化剂、杀菌剂等。  相似文献   

18.
食品添加剂是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化学合成或者天然物质。在食品加工过程中必须正确使用食品添加剂。随着食品工业的快速发展,特别是我国加入WTO后,GB2760-1996《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在使用和执行过程中一些问题凸现出来,为解决标准  相似文献   

19.
脂类主要是指食品中包含的脂肪及一些类脂化合物,如脂肪酸、磷脂、糖脂等,大多数动物性食品及某些植物食品都含有天然脂肪或类脂化合物。脂肪是食物中具有最高能量的营养素。食品中脂肪的存在形式有游离态的,如动物性脂肪及植物性的油脂,也有结合态的,如天然存在的磷脂、糖脂、脂蛋白等。 对食品中的脂类测定,应根据样品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方法,这样检验结果的重现性就高。 索氏提取法:将粉碎或处理后分散的试样,放入圆筒滤纸内,将滤纸筒置于索氏提取管中,利用乙醚在水浴中加热回流,提取试样中的脂类于接受瓶中,经蒸发去除乙醚,…  相似文献   

20.
标有Natural(天然型):是指食品中不含防腐剂和人工添加剂。 标有Health(健康型):是指食品为天然、低热量或素食,但不代表其中不含人工成分。 标有Light(清淡型):是指食品中所含各种成分均比一般同类食品低15%左右。 标有Sodium Free(无钠型):是指单位食品钠含量少于5毫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