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赵刘 《旅游学刊》2017,(4):78-86
从纯粹客观论角度研究旅游世界可能会遮蔽这一重要概念的研究潜力.文章运用现象学方法,从主观视角出发研究旅游世界的时空维度经由体验而构造的问题,得出以下结论:(1)旅游世界的空间经由旅游者感知意识和旅游客体共同生成,旅游者经由"去远"使得旅游世界上到眼前,其空间呈现为一种感知场域的扩充;(2)旅游世界的时间经由内时间意识流构造而成,呈现为"期待-当下感知-回忆"三重维度的叠加融合,表现为与意识生活相勾连的延展;(3)旅游是一种独特的意向性,是人类在自由的意识状态下朝向世界的方式.旅游世界由旅游者主体和旅游客体相互作用而共同生成.  相似文献   

2.
我国当下的旅游研究与大众旅游一样,进入如火如荼的发展时期。在这样的背景下,旅游研究领域出现在学术框架内要求学术范式、方法等规范的呼声。如果这些呼声是从学术道德和研究体例而发,笔者表示支持;但如果要在旅游研究的学术领域确立一种学科圭臬,笔者表示反对,理由是:为时尚早。  相似文献   

3.
文化遗产与旅游开发:在二元冲突中前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虽然在实践中旅游界与文物界都承认保护第一,开发第二,在保护的基础上进行开发的基本原则,但在操作过程中却往往冲突不断,其背后实际上也是理论世界的二元结构冲突,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5.
引言 无论从微观(旅馆业、餐饮业、旅行代理业等)还是从宏观(旅游胜地、旅游目的地,范围更广的区域乃至整个国家)上讲,在旅游营销的协调中,所有的部门与雇员都应协同一致,将其集中点放到满足国内外旅游消费者的愿望与需求上。  相似文献   

6.
旅游作为文化遗产保护的一种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全球化席卷世界每一个角落的当下,传统文化的生存空间日渐萎缩。不同文化、不同区域、不同发展道路下的族群,几乎无一例外地选择了发展和进步,纷纷走向了现代化之路。因此,人们毫不思索地放弃了代代传承的文化传统,丢弃了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7.
旅游信息化作为旅游产业融合方式的历史背景与发展进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黎巎 《旅游学刊》2012,27(7):7-8
科技革命是人类认识与改造客观世界质的飞跃,表现为新的科学理论体系的诞生以及生产工具和工艺过程方面的重大变革.人类社会在经历了第一次蒸汽技术革命和第二次电力技术革命之后,进入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第三次科技革命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和空间技术的广泛应用为主要标志,是涉及信息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生物技术、空间技术和海洋技术等诸多领域的一场信息控制技术革命,是人类文明史上继蒸汽技术革命和电力技术革命之后科技领域里的又一次重大飞跃,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经济、政治、文化领域的变革,影响了人类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是人类文明史上不容忽视的一个重大事件.  相似文献   

8.
正以田园风光为特色的休闲观光游,已成为国人渴望逃离城市钢筋水泥的释放点,在成功延长了农业产业链的同时,毋庸讳言,也而临着投资周期长的考验。为了寻找心灵的宁静,越来越多的城里人选择到乡下去体验采菊  相似文献   

9.
运用IPA分析法对美国休闲游客对中国作为国际旅游目的地的评价进行实证研究,并通过统计分析探讨了到访美国游客与未到访美国游客对中国绩效性评价方面的差异。研究结果明确了中国今后在继续保持、表现过度、毋须优先和改善重点方面应关注的要素,并提出了具体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0.
休闲旅游:新一代的旅游浪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休闲活动与旅游活动的结合是一个明显趋势。越来越多的游客已不满足于在各个旅游点之间疲于奔命的旅游方式,休闲旅游,正在成为新一代旅游浪潮。  相似文献   

11.
史艳兰 《旅游学刊》2012,27(7):57-63
文章在人类学田野调查基础上,以云南石林景点导游作为旅游景观的建构为切入点,梳理20世纪80年代以来政府对民族身份、性别在导游准入、导游管理中的认识和变化,以及导游自身的文化展演和符号行为等,以此呈现人、人的景观被规范到自然景现中,从而成为共同旅游景观的这一实践过程,并透过这一过程反映当地人的旅游实践.同时,在中国的文化背景和脉络下,对大众旅游表现出的不同意涵,该个案希望能提供一些有意义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旅游城市化:旅游研究的重要课题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陆林 《旅游学刊》2005,20(4):10
随着旅游的发展,有许多前沿课题需要研究,旅游城市化是其中一例。从城市化的角度看,旅游城市化是指旅游作为推动城市化的一种动力,引导人口向城市集中的过程。从消费的角度看,旅游城市化是指为满足人们由传统的日常型消费向现代享乐型消费转移,提升城市功能的过程。所谓享乐型消费是指在生活必需品满足后,转向更高的享受需求。发达国家的消费热点已经由食品、日用品转向住房、汽车、旅游度假和新兴的信息消费,并形成了新的支柱产业。这种消费方式就是现代享乐型消费。旅游作为现代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引起的城市化过程是城市化一种新的模式…  相似文献   

13.
创意旅游:文化旅游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1创意旅游的兴起及其内涵20世纪80年代以来,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创意产业成为各国和各级政府促进产业转型与经济发展、解决经济社会环境问题的重要战略。旅游产业的体验性和参与性特征,以及显著的产业连带效应,使其能够与文化创意产业完美融合;加之旅游业本身就是与文化密切相关的产业,无论是广告、动漫、时尚与时装设计等现代创意产业,还是承载传统文化的手工艺品、表演艺术等传统创意产业,都能够与旅游业巧妙结合,产生强大的经济和  相似文献   

14.
公务旅游者,简单地说是指为公务而不是为私人目的进行旅行的人。公务旅游包括的范围很广,为参加商业活动、出席各种会议、完成某种使命等所进行的旅游活动都属此列。和数以亿计的大众旅游者相比,公务旅游者的人数居于少数,但他们的消费对世界各国旅游业却举足轻重。据估计,在英国,公民旅游总消费的25%用于公务旅行,而在入境旅游中公务旅游的比重也相当于25%。另据估计,世界航空公司的乘客中,公务旅游者的人数仅占20%,但他们为航空公司提供的收入却高达60%。  相似文献   

15.
世界遗产旅游的理想目标是通过旅游活动,唤醒人们对文化历史和自然景观的重视和尊重.拥有美好的理想固然可贵,然而,面对现实中的诸多挑战,实现理想的目标似乎离我们很远.  相似文献   

16.
17.
宁泽群  金珊 《旅游学刊》2008,23(3):57-62
本文从中外游客的需求动机和偏好的调查入手,利用实证分析的方法,分析了北京798艺术区成为北京著名的文化旅游吸引物的特征,指出文化旅游吸引物的形成关键在于它自身的特质,而这种特质是当地社会生活自发形成的产物,不是人为规划的结果.旅游的发展应该更加注重旅游目的地的这种特征的发现和保护,这样才能保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文明旅游与旅游文明:提升国际旅游竞争力的软实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全球化使人类社会成为一个即时互动、相互依赖的整体,时空压缩和地球村是人们对全球化现象最简洁、最形象的概括.与此同时,全球化也使世界各国各地区的旅游市场连接成为一个统一的全球性市场.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旅游业何去何从?最根本的方向是提高中国旅游业的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19.
焦彦  徐虹 《旅游学刊》2016,(12):11-13
从实践引导下的理念思考到行政动员下的路径探索,“全域旅游”这个概念已然成为当下中国旅游发展的热词,业内人士纷纷给出理论解读和实践建议,当然也不乏一些质疑性的思考.事实上,无论是褒是贬,大家对于“全域旅游”提出的时代背景都有着共性的认识:越来越成熟的旅游市场已难满足于某地单一文化符号的吸引,而是追求对更多元文化的体验,原先清晰可辨的旅游要素界限被打破;专门服务于游客的旅游要素与专门服务于居民的休闲要素渐行渐近,专有正在被共享打破;生产要素的破界与市场需求的融合必然带来旅游产业的新布局与新发展.  相似文献   

20.
2006年中国旅游宣传主题为“中国乡村游”,“到乡下去”将会成为新一轮的旅游热潮。与此同时,国际社会把和平与安全、全球可持续发展作为人类生活同样重要的课题,全国都在建设节约型社会与环境友好型社会,国家旅游局与国家环保局越来越多的共同合作,旅游业的选择更加明确:要返朴归真,不要华丽无当;要与环境共赢,不要急功近利;要生态旅游,不要破坏型旅游。在新的形势下,如何取得环境与旅游的共赢,如何用旅游产业促进农村建设,如何用市场机制解决三农问题等都是旅游业界需要考虑的。本刊特别访问了在世界各地有着成功经验的美国大自然保护协会,通过他们在中国的几个案例,为大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