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城乡统筹下农业产业与乡村旅游的融合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杨振之 《旅游学刊》2011,26(10):10-11
产业之间的融合发展与产业边界的模糊化是社会生产力进步的必然结果,可以说,产业融合的程度是判断一个国家经济发展强度、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产业自身要做大做强就必须寻求同其他产业之间的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2.
推进城乡统筹 提升乡村旅游发展质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汪宇明 《旅游学刊》2011,26(10):6-8
有关农业、农村和农民的“三农”问题,始终是中国现代化优先要解决好的战略性命题。毋庸置疑,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具有东亚典型传统农耕文明特色的农业大国。在以工业化、城市化为标志的现代化进程中,实现农业现代化、乡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以及农民现代性角色的转型发展.  相似文献   

3.
乡村旅游是促进城乡市场连接的途径之一。厘清乡村旅游发展带来的城乡要素流动过程及其机制,既是乡村旅游衔接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议题,也是促进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题中之义。本文遵循“过程—特征—机制”的研究思路,分析乡村旅游发展的城乡流动要素类型,总结要素流动过程中的规律与特征,进而阐释要素流动机制。研究表明:乡村旅游带来的要素流动,既涵盖了人、资金、物资等基础要素,也涵盖了生态、文化等核心要素及技术、信息等创新要素。在乡村旅游的萌芽和启动、设计和建设以及运营和转型等发展阶段中,城乡之间的流动要素类型不断增加,要素流向从单向逐步转变为双向,生态和文化是关键要素类型。“需求牵引—价值耦合—市场推动—政策促进”是乡村旅游发展的要素流动机制,合理的流动能促进城乡要素互动以及乡村要素价值增值、类型增多、数量增长,进而推动乡村振兴和城乡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4.
城乡统筹发展应重视乡村旅游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群明 《旅游学刊》2011,26(12):11-12
城乡统筹发展的内核归根结底就是将乡村和城市的问题放在一起研究,利用城市的资金和技术优势,激活乡村的优势资源,发展乡村经济,促进城乡均衡发展,实现城乡居民共同富裕。乡村旅游的发展则是通过旅游盘活乡村资源,服务城市居民,提高城市居民生活,丰富乡村精神文化,带动乡村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5.
在全世界,旅游业是发展最快的经济产业。本文探讨“乡村旅游”的本质及其对小城镇发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黄郁成 《旅游学刊》2011,26(12):12-13
城乡统筹发展,一般的理解是中国在发展城市的同时,必须考虑到乡村的同步发展,以城市发展拉动乡村发展。当前,中国正处在从工业化向后工业化发展的时期,很明显,乡村并没有与城市一起得到同步发展,无论是人力资源、财力资源还是各种物质资源都在向城市集中,乡村反而出现空心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7.
杨兴柱 《旅游学刊》2011,26(11):9-10
人居环境是一个多层次、开放的复杂巨系统,它是由人、经济、社会、自然、空间相互作用形成的,具有综合性、动态性和空间性特征。乡村人居环境是人居环境大系统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8.
引言在全世界,旅游业是发展最快的经济产业.本文探讨乡村旅游的本质及其对小城镇发展的作用.一、乡村旅游的本质1844年,汉斯·克里斯蒂安·安徒生写了《旅行即生活》.他从哥本哈根城出发,遍游欧洲,脱离城市生活的疲惫与乏味.如今,人员流动性的增加、不菲的收入及信息社会的更多信息等因素都促使人们摆脱城市生活,强健体能,净化灵魂,与家人同乐,与朋友同欢.在清新山川,体验自然世界风貌,吸引着人们远离尘埃喧嚣的工业城市,旅游、娱乐和休闲互相联系,融为一体.乡村游本质上是怀旧和回归到本初.  相似文献   

9.
旅游发展对城乡融合的推动作用已得到学界的广泛关注,但目前尚缺乏哲学层面和价值论方面的探讨。目前,旅游更多以商业化的形式存在,旅游产业需要面对发展话语主导下实践中的问题并进行知识生产层面的反思。本文从旅游哲学视角出发,阐释“作为商业化的旅游”和“作为诗意栖居的旅游”两种旅游本体论,对笔者前期提出的“城乡循环修复”理论框架进行进一步延伸解析。在关乎“善”的伦理性层面,旅游发展带来了乡村的主体性培育和城市的异化修复;在关乎“美”的审美性层面,旅游发展带来了乡村的文化自为和城市的审美解放。本文探讨了旅游发展背景下城乡从异化到自在自为的过程,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进行了哲学层面的思考。  相似文献   

10.
对于大多数市民而言,民宿既熟悉又陌生,听到的很多接触的却非常少。虽然针对民宿的结论有很多,但是就总体而言民宿实际上指的就是利用自有住宅活动闲置的房屋,以当地人文、自然景观等为基础,通过专业设计的方式,将鲜明的主题特色与地方生活体验展现出来。本文主要是就以民宿为基础的乡村旅游创新发展进行了简单的分析与研究。  相似文献   

11.
乡村旅游是一种新兴的旅游地域分类,其区别于城市旅游,是在原有的观光旅游中衍生出来的一种以乡土气息为标志的旅游种类,其活动可以是多种多样的,旅游地以乡村地区为主。研究乡村旅游的现状条件与所存在的问题,推断其发展的可能性,以及发展当中存在的阻力,同时借鉴国外发展经验,进行乡村资源整合与新方向的探索,从而有利于乡村旅游的科学发展,带动乡村旅游不断发展。[编者按]  相似文献   

12.
乡村旅游把旅游和"三农"相结合,"以旅促农",为解决"三农"问题提供了有效途径,为我国广大乡村地区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乡村地区的全面发展指明了方向。乡村旅游开发和乡村振兴战略的最终目标一致。无论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还是进行乡村旅游开发对乡村地区的建设和可持续发展都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3.
乡村旅游作为一种新型的旅游形式,对我国的旅游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根据对乡村旅游的理解,概括性的描述了乡村旅游的概念,分析了乡村旅游可能面临的问题,并针对问题制定了相应的措施.为我国乡村旅游的发展提出了意见和建议,对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参考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4.
马波 《旅游学刊》2011,(10):5-6
“统筹城乡发展”作为一项重要国策的提出,已有近8年的时间了。这项政策的出台,说明我国城乡二元结构矛盾迫切需要解决,而解决之道重在寻找乡村持续发展的实现之路。回顾8年的历史,城乡统筹的政策目标是清晰的,而实践过程则充满坎坷。  相似文献   

15.
陈耀 《旅游学刊》2011,26(10):8-9
一、旅游——促进城乡统筹的新途径 聚居的、行政的城同聚积的、经济的市相结合,便成为集中全社会大量物质和文化财富的城市。  相似文献   

16.
安金明 《旅游学刊》2011,26(12):7-8
旅游发展,特别是乡村旅游发展是促进城乡统筹最直接、最有效的实践。乡村旅游发展就是希望有更多的城市资源、资金、人员、信息、科技等通过旅游的方式向乡村流动;“旅游下乡”就是这种流动的最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17.
18.
乡村旅游发展的围城效应与对策   总被引:40,自引:2,他引:40  
客源地的城市性(urbanity)与目的地的乡村性(rurality)级差或梯度是乡村游的动力源泉,乡村旅游生存的基础是乡村性或乡村地格(rural placeality).乡村性是乡村旅游的中心和独特的卖点.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就是要保持乡村性,即小规模经营、本地人所有、社区参与、文化与环境可持续(Brohman,1996).  相似文献   

19.
黔南州位于贵州南部,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环境优美,自然、人文旅游资源丰富,为发展乡村旅游提供了优越的基础条件。国家乡村振兴政策及省、州旅游发展政策为乡村旅游的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将乡村旅游与休闲体育旅游进行融合发展,能满足旅游都观光、休闲、健身、娱乐等多层次的旅游需求,为乡村旅游发展注入新的活动,能有效促进黔南乡村振兴,建设美丽乡村。  相似文献   

20.
基于地方实践的旅游发展与乡村振兴:逻辑与案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长期以来存在城乡发展不均衡和乡村发展不充分的问题。新时代背景下",乡村振兴"战略直面乡村社会发展困境,以乡村的多维发展重塑合理的新型城乡关系。文章基于对旅游发展推动乡村振兴内在逻辑的探讨,借助傣族园村寨、双廊村、天龙村、落水村和明月村等多案例研究,具体分析旅游推动乡村在不同维度上的振兴实践,研究认为:旅游发展为乡土空间重聚发展主体,将各类经济生产要素注入乡村,实现乡村在经济层面的产业结构多元化和空间多功能化,文化层面的物质文化保存与修复和精神文化的调适与再造,治理层面的内生自组织治理优化和网络治理的构建与深化,有效缓解甚至逆转乡村多重危机;同时,旅游发展在推动乡村各层面发展的过程中释放乡村居民的自主性,构建地方和外部力量的互动场域,共同推动乡村实现"新内生性发展"和持续振兴。研究有助于进一步理解旅游发展与乡村振兴的多元内在关系,为我国乡村地区尤其是西部地区的乡村振兴和贫困消除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