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土地细碎化的成因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36,自引:1,他引:36  
中国加入WTO后农业将受到巨大冲击,应对冲击的策略之一是调整产业结构及削减生产成本。土地细碎化是农业结构调整和成本降低的一个重要障碍。本文运用计量经济模型从村级和农户层次探讨了土地细碎化的成因及其影响因素,认为目前中国的土地细碎化主要是由供给面因素引起的,需求面因素也有一定影响。建议在制定减轻土地细碎化的相关政策时,要权衡供给面和需求面的影响,兼顾效率与公平。  相似文献   

2.
基于2018年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监测的1946份林农调查数据,从资本投入和劳动力投入两个角度出发,以S指数衡量林地细碎化程度,运用Tobit模型研究林地细碎化对林农营林投入行为的影响。研究表明:陕闽湘辽四省的S值均值为0.397,存在明显的林地细碎化问题,林地细碎化对林农的资本投入和劳动力投入产生了显著的负向影响,不利于林农营林投入行为;林农的家庭禀赋特征和林地特征也不同程度地影响了林农营林投入行为,而个人特征中仅林业培训对林农营林投入行为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因此,为了削弱林地细碎化对林农营林积极性的负面影响,应通过完善林地流转政策、实施扶持政策,通过鼓励林农参加联户经营、发展林业合作组织等方式,改善林地细碎化问题;并结合区域特点,加强组织宣传、落实林业培训,使林农自愿增加营林投入。  相似文献   

3.
4.
研究目的:探讨耕地细碎化对农户家庭兼业化的影响及机制,为推动土地适度规模化经营和保障农民收入提供决策参考。研究方法:基于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2009—2020年的12期面板数据,采用随机森林模型筛选变量,实证检验了耕地细碎化对农户家庭兼业化程度的影响及机制。研究结果:(1)耕地细碎化显著促进了农户家庭兼业化。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依旧成立。(2)机制检验结果表明,耕地细碎化可以通过提高农业生产成本、降低种植业收入影响农户家庭兼业化程度。(3)异质性分析发现,耕地细碎化对农户家庭兼业化的促进作用在二兼农户、“离农”氛围浓郁以及位于丘陵山区的村庄中更为突出。研究结论:应从推动土地适度规模化经营、促进种植业生产节本增效以及因地制宜保障农户差异化生计需求等方面破解耕地细碎零散、农户分化延缓的问题,从而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5.
土地细碎化与农民收入:来自中国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由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导致的土地细碎化是中国农业生产的重要特征之一,与以往众多研究不同的是,本文从农民收入的角度出发来研究这一经济现象。文章首先厘清了土地细碎化与农业产出、农地的有效利用、种植业的多种经营、农业生产风险和农产品价格风险的分摊或规避,以及劳动力利用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通过实证研究,本文发现土地细碎化的存在正面地影响了农民的收入水平,这也就从根本上解释了为什么现今农村社会中无论是通过市场机制还是政府推动,土地细碎化这一现象依旧存在的现实。  相似文献   

6.
近40年来中国农地细碎化研究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总结近40年中国农地细碎化研究的重点进展,展望未来研究趋势和重点关注方向,以期促进农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方法:文献计量法,归纳演绎法。研究结果:(1)近40年中国农地细碎化研究受社会经济背景及政策导向影响,可分为3个阶段;(2)研究内容集中在农地细碎化的概念与内涵、测度与评价、成因与效应、治理措施与路径等方面;(3)研究方法由定性探讨向定量评价转变,研究视角及尺度相对独立,亟待耦合性研究。研究结论:(1)农地细碎化内涵包括物理属性(地块)、空间格局(景观)和社会属性(产权)3个层面;(2)受自然、社会、经济、制度、历史背景等多维要素交互共同作用,区域农地细碎化主导成因不尽相同;⑶因研究区背景、研究尺度及视角不同,学术界关于农地细碎化效应方向、强度等存在争议,既存在积极影响,也存在消极影响;(4)未来农地细碎化研究需要在多学科交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多维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多源数据库建设、农地细碎化治理与乡村振兴联动等方面开展研究。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江苏省经济欠发达地区为例,通过建立计量经济模型对农地细碎化、劳动力利用以及农民收入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估计结果表明,在人多地少并存在大量农业剩余劳动力的特定条件下,农地细碎化的存在,有利于农户进行多元化种植,合理配置并充分利用农村劳动力,以维持或增加农户的种植业净收入。  相似文献   

8.
研究目的:分析农地细碎化对农户农地流转决策的影响。研究方法:成本—收益理论,排序概率选择模型。研究结果:(1)农地细碎化增加了农业生产成本,降低单位面积农业生产收益,对农户农地最优经营规模产生负向影响;(2)农地细碎化对农户转入意愿产生负向影响,使农地流转市场的需求量减少;(3)农地细碎化对农户转出意愿虽有一定的正向影响,在一定程度上使农地流转市场的供给量增加,但农户转出意愿主要受非农就业影响。研究结论:为活跃农地流转市场,应采取农地整治等措施降低细碎化程度,鼓励新型农业经营组织转入农地,形成适度规模经营的农业生产格局,增加农地流转市场的需求量;此外,应深化城市经济社会体制改革,提供更多更好的非农就业岗位,以吸引农民市民化,使更多的农民愿意转出农地,增加农地流转市场的供给量。  相似文献   

9.
兰州市永登县耕地细碎化及其影响因素的空间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耕地作为农业的基本要素,在农业发展过程中占据着不可替代的主要作用.探索耕地细碎化及其影响因素的空间相关性对耕地资源利用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兰州市永登县为研究区域,各乡镇为研究单元,采用综合指数法进行耕地细碎化评价,然后选取影响耕地细碎化的主要因素,基于GeoDa软件对其空间相关性进行分析,得到以下结论,(1)兰州市永...  相似文献   

10.
[目的]耕地细碎化是制约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探讨耕地细碎化与农户劳动生产率的空间关系,为小农经济与现代农业协调发展提供借鉴。[方法]文章以湖北省江夏区等4区县为研究区域,基于农户调查数据首先运用空间自相关模型判断农户劳动生产率在地理空间上是否存在空间集聚,而后运用空间滞后模型(SLM)和空间误差模型(SEM)从乡镇层面上计量分析耕地细碎化对农户劳动生产率的影响。[结果](1)农户劳动生产率在地理空间上具有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2)耕地细碎化与农户劳动生产率呈显著的空间负相关关系;(3)农户特征及耕地生产环境特征对农户劳动生产率具有显著的影响,具体表现为:农业劳动力平均年龄和非农收入比重均与农户劳动生产率呈显著的空间负相关关系,而农机服务率、耕地规模及耕地质量均与农户劳动生产率呈显著的空间正相关关系。[结论]应因地分类治理耕地细碎化,加强农户间的信息交流平台建设,促进耕地资源向有长期稳定务农意愿的种植大户流转,加强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进而提高农户劳动生产率。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绿色信贷研究文献进行归纳整理,主要从绿色信贷测度评价和绿色信贷的影响两个方面进行梳理。  相似文献   

12.
本文采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研究了土地细碎化、劳动力转移对农户粮食生产的影响,发现土地细碎化降低了农户的粮食生产效率,减少了粮食产量。土地细碎化降低粮食产量的传导路径有两个,一是减少农户化肥等农业生产资料投入,从而抑制了本应生产出来的粮食产量;二是增加了农户的投工量;劳动力的非农转移减少了农户的农业生产投工量,降低了粮食生产效率,表明中国的农业发展已经处于后刘易斯转折点阶段;农户家庭的医疗支出负向影响对农业生产资料的投入,医疗支出对农业生产资料的投入产生了显著的挤出效应。  相似文献   

13.
研究目的:基于农户视角,分析耕地细碎化、耕地经营规模对农户耕地利用生态效率的影响。研究方法:随机前沿分析方法。研究结果:(1)耕地经营规模与农户耕地利用生态效率呈倒“U”型关系。(2)耕地细碎化对农户耕地利用生态效率的作用方向受耕地经营规模影响,耕地经营规模起到调节作用。具体表现为:当耕地经营面积较小时,耕地细碎化对农户耕地利用生态效率有正向影响;当耕地经营面积较大时,耕地细碎化对农户耕地利用生态效率有负向影响。与此同时,耕地细碎化会削弱耕地经营规模对农户耕地利用生态效率的正效应。研究结论:耕地利用生态效率受耕地经营规模和耕地细碎化的共同影响,为了提高耕地利用生态效率,在适度扩大耕地经营规模的同时,要整治耕地实现集中连片,扩大地块规模,降低耕地细碎化。  相似文献   

14.
农地细碎化的缘由与效应——历史视角下的经济学解释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首先通过与农地细碎化相关的国内外的历史学和社会学的文献的梳理,发现农地细碎化的存在与土地的私有或者公有没有任何关系;它的产生和中国极高的人地比例、传统的诸子均分财产制度以及投资性质的不在地地主有着密切的关联;同时,农地细碎化的存在还受农业生产经营方式的直接影响.通过对相关经济学文献的整理,证实了农地细碎化的存在阻碍了农业生产规模效益的提高,降低了农户收入水平,浪费了农村劳动力;但是农地细碎化也有正面效用,如提高了农户收入水平、缩小了农民间的收入不平等.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提升植被碳汇被视为应对气候变化、如期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抓手。尽可能全面地识别农地细碎化对植被碳汇的影响,能够从侧面展示农地细碎化治理蕴藏的生态价值。方法 文章基于卫星遥感数据,测算2001—2019年中国省级农地细碎化和植被碳汇水平,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和空间计量模型实证考察农地细碎化对植被碳汇的影响。结果 (1)农地细碎化会显著降低植被碳汇,农地细碎化指数每增加1%,植被碳汇降低0.127 4%。(2)从农地细碎化维度来看,面积和分布细碎化均会显著降低植被碳汇。(3)从土地覆被类型来看,农地细碎化的影响并非局限于农地,同样会降低林地和草地碳汇,农地细碎化指数每增加1%,林草碳汇降低0.138 5%。(4)从空间关联来看,农地细碎化的影响并非局限于当地,同样会降低周边地区植被碳汇,存在空间溢出效应。(5)农业综合开发的土地治理项目能够降低农地细碎化对植被碳汇的负面影响,且相较于自筹资金,财政资金的治理效应更优,相较于农地治理,生态综合治理的治理效应更优。结论 应加强“生命共同体”系统思维,全面认知农地细碎化影响植被碳汇的广度和深度,重视农地细碎化治理的生态价值。在农地细碎化治理中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将生态保护和修复列为农地细碎化治理的前提。  相似文献   

16.
本文运用江苏省江都市农户集中居住工程调查问卷的数据,分析了农户集中居住对农地细碎化程度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当农户集中居住为主动性农户集中居住,且这些农户家庭多以外出务工、从事非农产业人员和以非农收入为主要收入来源时,农户集中居住会对农地细碎化程度的减轻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基于抚顺市清原县实地调研数据,构建了农户林地流转的理论分析框架;基于特殊设计的直接诱导式询问方法,对农户林地流转中的非价格影响因素进行调查和识别,总结出影响林地流转的非价格因素包括交易成本、风险、资本、思想和政策因素;实证分析了林地流转的影响因素及各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非价格影响因素在林地流转中占重要地位;家庭人口数、人均收入、非农就业人口比例、林地面积和林地块数均影响林地流转发生的概率;在林地流入中,人均收入越高,家庭人口数越多的农户受非价格因素的影响也越小;非农就业比例和林地面积越大,林地块数和年随礼支出越多,采伐指标越难获得的农户受非价格因素的影响越大。基于研究提出缓解非价格因素对林地流转的抑制作用是促进林地流转的关键,并提出规范林地流转市场、改变以身份和社会关系为基础的流转行为、培养农户的非农就业技能、进行产品创新等建议。  相似文献   

18.
研究目的:基于陕西榆阳区的农户调研数据,探讨“一户一田”耕地细碎化治理对农户收入的影响机制。研究方法:双重差分倾向得分匹配法。研究结果:(1)“一户一田”耕地细碎化治理通过产权重组和土地整治工程融合实现耕地集中连片和设施完善,进而促进农业新技术的应用、农业劳动力转移和农户生计的专业化分工,从而通过农业节本增效增收和非农就业增收实现农户收入提高;(2)实证发现“一户一田”耕地细碎化治理能够显著使农户的总收入提升2.103万元,其中农业收入提升0.483万元,非农收入提升1.620万元,亩均流转收入提升0.089万元;(3)“一户一田”耕地细碎化治理对收入水平高、劳动力数量多、耕地总面积大、地块数量多的农户收入增长更明显。研究结论:依托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高标准农田建设等政策实践,统筹推进农地产权制度改革、土地流转和农田建设工程,协同改造“地”的空间形态,以加快耕地细碎化治理,促进新技术应用及人地关系协调,促进农户增收。  相似文献   

19.
家庭草场承包制度和草畜平衡制度是处理中国牧区“人—草—畜”矛盾的两个基本政策,而草场细碎化是牧区家庭承包制度落实过程中的重要特征。本文通过探究牧户草场细碎化与草畜平衡维护行为间的关系,利用内蒙古和青海省典型牧区的368个牧户数据,在处理内生性问题的情况下进行了实证检验,结论如下:(1)作为草畜平衡维护行为主要的构成部分,牧户放牧替代行为和减畜行为间存在显著的替代关系。(2)草场细碎化程度越高,牧户选择放牧替代行为的概率越高。在传导机制验证中发现,细碎化草场促使牧户进行小规模轮牧,且大量增加了放牧时间损耗和管护投入等生产成本,这均强化了牧户放牧替代行为的决策。(3)草场细碎化程度越高,牧户选择减畜行为的概率越低。传导渠道是细碎化引发牧户草场租金过低和寻租失败导致非农就业阻碍,使得牧户拒绝进行减畜。基于以上分析,本文建议拓展细碎化草场牧户的放牧方式,暖季轮牧、冷季补饲;增设牲畜养殖扶持项目,提高政府资金有差别扶持;积极发挥草场流转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文章基于中国农地确权制度改革的政策背景,以及备受关注的土地细碎化的资源特征,构建“产权权利界定、产权资源特性与农户生产要素投入”的理论分析框架,借助广东粤北山区阳山县农户的调查数据,采用条件混合处理模型的计量结果表明:农地确权未能有效激励农户的生产要素投入行为,但土地细碎化显著抑制了农户雇佣劳动力和机械服务购买行为,还显著促进了化肥施用。进一步纳入农地确权和土地细碎化的交互项的模型结果表明,农地确权与土地细碎化两者之间不存在互补或替代的交互效应。采用中介机制、子样本分析等模型验证了上述结论的稳健性。由此认为,农地确权政策的影响具有情境依赖性,不可教条式地过度吹捧农地确权政策的生产投入影响效应;对于丘陵山区地带而言,农业政策应从聚焦于地权制度改革调整到缓解农地细碎化问题上。这不仅对激励农业生产要素的投入具有必要性与紧迫性,而且也有利于农地“减肥”,缓解中国日益紧迫的农业资源环境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