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1 毫秒
1.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快速推进,近20年来世界各经济体之间的关联度逐步加强,金融深化日益加深,系统风险也不断累积,并最终导致金融危机的发生。过去以低通胀、高增长为目标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加之以资本监管为核心的微观审慎监管不足以维护整体的金融稳定,需构建由中央银行主导的宏观审慎的管理框架。 相似文献
2.
国际金融危机暴露了现行金融监管制度存在的问题。本文通过研究宏观审慎管理的起源、发展及其与金融危机的关系,分析受国际金融危机危害较深的国家和地区,如美国、英国、欧盟以及日本等在金融危机中采取的金融监管改革措施,结合我国金融监管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在我国建立宏观审慎管理框架及框架工作流程设想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3.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许多国家重新审视金融稳定相关制度安排,逐步建立宏观审慎政策框架,但各国改革进展并不均衡。本文在对主要国家和地区宏观审慎政策框架进行梳理的基础上,对典型制度模式的有效性进行了评估分析,探讨了改进现有制度安排的方法与路径,提炼总结一般性经验教训,为构建有效的宏观审慎政策框架提供镜鉴。 相似文献
4.
宏观审慎监管:内容与框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宏观审慎监管将整个金融体系看作一个完整的系统,重点关注对金融稳定具有系统重要性影响的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并由监管当局采取针对性的监管措施,维护金融体系的健康运行.宏观审慎监管框架包括宏观审慎分析、宏观审慎政策工具和宏观审慎政策安排三大要素.建立我国宏观审慎监管体系,应从建立宏观审慎框架和宏观审慎分析系统着手,并注重宏观审慎政策工具的研究开发. 相似文献
5.
6.
2012年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将系统性金融风险防范制度作为十大课题之一,将宏观审慎监管作为系统性金融风险防范制度的子课题,可见国家对宏观审慎监管的高度重视。研究宏观审慎的含义并对政策目标进行探讨,对宏观审慎政策工具的构成以及如何安排宏观审慎政策工具的实施进行研究,以便为中国实施宏观审慎监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刘广伟 《金融经济(湖南)》2011,(5):44-46
随着经济一体化进程的推进.近20年来世界各经济体之间的关联度逐步加强,金融深化日益加深。系统性风险也不断累积.并最终导致金融危机的发生。过去以低通胀、高增长为目标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加之以资本监管为核心的微观审慎监管不足以维护整体的金融稳定.需构建由中央银行主导的宏观审慎的管理框架。 相似文献
8.
金融危机、宏观审慎管理框架与中央银行的独立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广伟 《金融经济(湖南)》2011,(10)
随着经济一体化进程的推进,近20年来世界各经济体之间的关联度逐步加强,金融深化日益加深,系统性风险也不断累积,并最终导致金融危机的发生。过去以低通胀、高增长为目标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加之以资本监管为核心的微观审慎监管不足以维护整体的金融稳定,需构建由中央银行主导的宏观审慎的管理框架。 相似文献
9.
此次全球金融危机对传统的、以金融机构偿付能力为基础、强调单个金融机构个体稳健的金融监管理念和实践提出了挑战。危机的爆发和迅速蔓延表明,微观审慎监管的偏差和宏观审慎监管的缺位是今后一段时期需要着力解决的重大问题。因此,应进一步完善微观审慎监管的政策和工具,扩大监管范围,建立统一的系统性风险防范机构,并有效降低金融监管的顺周期性。 相似文献
10.
随着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作为对仅仅依靠防范单个金融机构风险的微观审慎监管的补充,宏观审慎管理越发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本文在我国宏观审慎管理框架的基础上,分析了中央银行在保持金融稳定中的优势,及其对宏观审慎分析和宏观审慎政策选择的重要作用,并就其与宏观审慎管理其他部门的关系作了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1.
宏观审慎政策是国际社会反思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广泛共识和危机后主要经济体的普遍实践。宏观审慎监管是为维护金融体系的稳定,防止金融系统对经济体系的负外部溢出而采取的一种自上而下的监管模式。为了完善宏观审慎政策和货币政策调控框架,我国应把在国内宏观审慎政策的具体形式和实践发展要求结合起来,吸收借鉴国际宏观审慎与微观审慎相互补充的有效做法,不断完善宏观审慎政策框架,丰富和优化宏观审慎政策工具,切实提高系统性金融风险防范化解能力。 相似文献
12.
13.
当前,加强宏观审慎监管、防范系统性风险已成为国际共识,我国也明确提出要“构建逆周期的金融宏观审慎管理制度框架”.与微观审慎监管相对应,宏观审慎监管是仅着重于单个机构风险头寸的微观审慎监管的补充,在金融风险日趋复杂的环境下,构建宏观审慎与微观审慎有机结合的监管体系是本轮金融监管改革的基本目标,二者协调才是最完善有效的监管.本文借鉴发达国家金融监管协调经验,对我国宏观审慎监管框架下宏、微观监管协调问题进行探讨,提出监管协调方案.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宏观审慎管理视角对我国微观金融监管指标进行了审视和思考,提出我国中央银行应以微观监管指标为基础并划分为三个层次,根据经济周期进行动态调整,从而影响金融机构的激励机制和行为模式,降低金融体系的内在顺周期性,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全球金融危机后,欧美英等国家和地区在金融监管改革中均赋予了中央银行宏观审慎监管职能。从理论上分析,加强中央银行宏观审慎监管职能是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稳定和有效实施货币政策的需要。构建我国逆周期的金融宏观审慎管理框架,应明确中央银行履行宏观审慎管理职能的法律地位,赋予其开发宏观审慎政策工具和监管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权力,并建立宏观审慎与微观审慎的协调机制。 相似文献
16.
王忠生黄伦章 《金融经济(湖南)》2011,(10):46-48
微观审慎监管和宏观审慎监管是两个相对应的概念,是金融监管的两大支柱。微观审慎监管着眼于防范单个金融机构的个体性风险,以保护消费者(储户和投资者)为目的;宏观审慎监管关注整个金融体系,着眼于防范系统性风险,以减少金融危机对经济稳定产生影响为目的。二者协调才能是最完善有效的审慎监管。本文希望通过讨论微观审慎监管和宏观审慎监管含义、特点及二者的关系,从三个角度分析微观审慎监管的失败的原因以及目前构建宏观审慎监管框架的国际趋势,结合我国审慎监管模式的情况,进而提出协调宏观审慎监管和微观审慎监管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国际组织与各监管机构逐步完善了相应的会计准则和国际监管要求。以适应宏观审慎监管的需要,但是在实施的过程中金融会计领域尚存在系统性风险防范手段缺乏和与宏观审慎监管不和谐等问题。如何明晰中央银行在宏观审慎框架下的会计管理手段,解决宏观审慎监管框架下依然存在的金融会计问题,成为当前在各国金融监管者面临的一大挑战。 相似文献
18.
加强宏观审慎监管已成为后危机时代国际金融监管改革的主旋律。本文在介绍宏观审慎监管内容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该监管对中国银行业带来的影响:资本质量要求提高,发展表外业务受限;动态拨备制度建立,挑战传统盈利模式;流动性要求提高,调整结构势在必行。据此提出应积极调整业务结构,构建资本节约型发展模式;实现综合化经营,推动业务转型;实施跨国经营,加快国际化进程。中国银行业还要特别关注监管与中国国情相适应,引进的工具方法与转变风险管理理念相统一,监管与宏观经济调控相结合。 相似文献
19.
科技的发展,技术的进步,加速了金融全球化趋势。各金融体系不再是孤立的存在,相互之间联系紧密,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同时,也传播与扩大了金融系统性风险。而宏观审慎监管对于预防以及控制金融系统性风险具有重要的意义。此时,加强宏观审慎监管就显得尤为重要。作者运用理论研究的方法,简单阐述了宏观审慎监管的概念,分析了我国金融监管的现状,提出了针对宏观审慎监管的建议,以期对我国宏观审慎监管框架的构建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20.
科技的发展,技术的进步,加速了金融全球化趋势。各金融体系不再是孤立的存在,相互之间联系紧密,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同时,也传播与扩大了金融系统性风险。而宏观审慎监管对于预防以及控制金融系统性风险具有重要的意义。此时,加强宏观审慎监管就显得尤为重要。作者运用理论研究的方法,简单阐述了宏观审慎监管的概念,分析了我国金融监管的现状,提出了针对宏观审慎监管的建议,以期对我国宏观审慎监管框架的构建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