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亚当·斯密的<国富论>提出技术变迁以分工加速知识积累的形式,成为报酬递增永不枯竭的源采.马克思区别了企业内分工和社会分工,强调分工与收入的不匹配会导致经济危机爆发.此后,鸟歇尔引入了外部经济概念,阿林-杨格借用了迂回生产的概念.在知识经济中,报酬递增使企业更加注重市场开拓持续发展和发展的正确走向.知识经济的实质是报酬递增经济.  相似文献   

2.
从经济学对社会经济运行的本质描述来说,社会分工是社会运行的基本方式。社会分工能使不同的经济要素、不同的劳动力资源、不同的技能,通过各自生产并完成交换,提高社会生产效率,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为需求创造价值,去满足人类社会对物质文化美好生活的需要,促进人类社会的发展。近年来,生产力的发展对生产关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市场主体的企业成了一个独立的基本经济单元,在承担社会分工,创造价值满足需求,提高生产效率和促进经济繁荣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好的企业不但创造价值,满足消费者和社会的需求,还通过商业的方式创造了经济效益,提高企业价值。关于市场和企业的研究有很多。本文从流行的网络文学产业角度,对网络文学产业的企业价值创造进行探讨和思考,旨在促进网络文学产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亚当斯密、卡尔马克思、马歇尔、杨小凯都从技术分工和社会分工角度发展了分工理论。已经非常丰富,但依此为基础系统分析产业集群形成机理仍有必要。产业集群是社会分工的产物,是人们为降低专业化分工产生的交易费用和获取由社会分工产生的报酬递增的一种空间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4.
城市群产业分工的意义和机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荣利 《商场现代化》2007,(20):252-253
城市群产业分工是社会分工的空间形式。城市专业化生产的发展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产业分工产生规模经济和集聚经济,带来整体功能效应,增强了城市群的竞争优势,并促进区域经济增长。但如果应对不当,城市群产业分工也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5.
分工理论是《德意志意识形态》的重要思想之一。分工是由生产力决定的,分工的发展也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二者紧密联系。分工作为特定的生产关系的社会存在形式,分工决定并且制约着生产关系的发展。在分工的基础上,阶级和国家产生。社会分工既促进了人的发展,也制约了人的发展。马克思的社会分工理论对我们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我国应大力发展生产力,调整和改善生产关系,实现分工的和谐发展,注重人的全面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6.
一、产业关联的一般理论 产业关联:是指产业间以各种投入和产出为连接纽带的技术经济联系。产业问之所以存在这种关联是由于社会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和社会分工的日益深化。随着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社会分工日益深化,一方面在一国范围内不断发展,形成多层次的分工体系。从部门间的分工发展到部门内的分工,再到企业内部工种间的个别分工。另一方面,这种社会分工越出国界在国际上不断扩展和深化,在相邻地域空间乃至全球范围内形成多层次立体化的国际分工体系。  相似文献   

7.
<正>中小企业的新发展新世纪以来,世界中小企业的迅猛发展,其原因不仅是由于中小企业为社会创造了大量的物质财富和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劳务,吸收了大量的劳动力,对市场需求的拾遗补缺,提供日益增加的出口产品,而且还由于专业化分工协作的进一步加强、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进步。市场竞争力度的加强使社会分工与生产专业化从形式到内容都有新的发展,企业内部的垂直分工逐渐被转包承做所代替,中小企业的专业化生产服务不仅限于某一个大企业,而是通过市场面向社会。由此,中小企业在高度专业化生产的基础上,取得自身的规模效益,形成“小型企业巨人化”,从而形成自身发展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8.
企业的大型化和小型化,是当今世界企业发展中两个并行不悖的趋势。加快形成大中小企业合理分工,有机联系,协调发展的格局,是我们入世后把握机遇,迎接挑战的重要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9.
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指出,分工促进了生产力的提高。社会分工不仅包括不同生产工序的分工,还有男女分工以及政府和企业分工。本文从经济学视角,历史的看待男女分工的演变对政府改革职能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曾把社会分工划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把社会生产分为大类,如农业、工业等,称之为一般分工;第二层次把大类分为种、亚种,称之为特殊分工;第三层次则指某一机构内部的分工,称之为个别分工。这个对社会分工层次的科学划分,对于现代经济生活仍然是适用的。本文所讨论的银行机构间的分工属于第二层次——特殊分工。  相似文献   

11.
从分工思想的起源与发展出发,理清分工思想的发展脉络,通过马克思对斯密分工理论的批判性继承,给出了马克思对企业的起点及其存在的原因的解释;最后,分析了马克思的社会分工理论对现代企业理论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2.
黄新生 《商业时代》2006,(31):10-10
体制转轨的核心是产权制度的改革,大型商业批发企业是社会化分工的客观要求。随着机制的转换,目前我国商业批发企业呈小型化趋势,加速建立大型商业批发企业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3.
虚拟经营是以企业运行功能为分工与合作对象的经营模式,虚拟经营的广泛实施,加速了许多具有服务属性的运行功能从企业,尤其是制造型企业中分离出来,同时以运行功能为对象的社会分工与合作也要求这些分离出来的运行功能以独立企业的形式与实施虚拟化经营的企业进行功能互补,如以虚拟企业联盟体的形式运作,进而促进和扩大了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因此企业虚拟化经营对生产性服务业的统计范围及统计方法都产生了诸多影响。  相似文献   

14.
杜阳 《品牌》2012,(12)
网络技术改变着企业管理的环境,创造了一种新的共同工作的方式方法;知识和信息改变着企业管理的理念,拓宽了企业管理的范围和内容.随之而来的是企业组织形式的创新与变化,网络经济下的企业组织形式将会以高科技为依托,逐渐趋于小型化、扁平化、虚拟化以及组建以任务为中心的工作团队.每一个企业都将迎来一场企业组织形式的创新与变革.  相似文献   

15.
当代信息科技的迅猛发展,直接促进了现代企业模块化生产的变革,而模块化生产则促使了传统企业垂直一体化组织的瓦解,同时催生了新型企业组织即企业网络的形成。企业网络是介于传统市场和企业之间的一种利益协调机制,具有市场和企业的双重性质。模块化生产和企业网络对当今全球化产业分工和市场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对我国大型企业的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提出了严峻挑战。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一种崭新的分工形式,产品内分工为资源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更为灵活、有效的配置提供了更好的方式,也将世界各地的企业纳入了全球分工体系中。产品内分工使得发展中国家得以进入全球生产体系,分享新的发展机遇。在归纳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产品内分工对我国产业升级发挥作用的作用机制:产品内分工通过劳动力效应、国民收入效应、企业技术水平效应和产业生产率提高效应等各种途径,直接和间接地促进了我国的产业升级。  相似文献   

17.
分工、交易与协同劳动创造价值乃是资本主义企业生产的一般形式,基于劳动价值论对剩余价值生产过程的分析可以被作为马克思企业理论的主体内容。《资本论》第1、2、3卷分别从历史维度、逻辑形态和具体形式三个方面全面阐述了马克思的企业理论。企业是劳动合约的实体形式,劳动者通过协同在企业中创造价值,劳动价值论作为马克思经济学的基础,统领着马克思经济体系的各个范畴,建立在劳动价值论基础之上的马克思企业理论依然需要更多的关注和挖掘。  相似文献   

18.
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的对外贸易(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正> 当代经济全球化的生产基础是产业内分工。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对经济生活国际化作过十分精辟的论述,阐明了这个历史趋势是在国际分工的基础上发展的。产业革命即第一次科技革命塑造了19世纪的国际分工,即英国作为工业的太阳与广大农业和原料附庸之间的分工,从而就像《共产党宣言》所说,生产和消费都变成世界性的了。随着资本主义向垄断阶段过渡,第二次科技革命又导致了工业国之间的水平型分工。例如,英国的优势在钢铁、造船、采煤等工业,德国则擅长电气、化学等工业。二次战后,除了上述的垂直型和水平型分工,第三次科技革命又使国际分工出现了一种新的模式,并占了主导地位,这就是产业内分工。  相似文献   

19.
《财贸研究》2020,(1):1-18
异质性企业贸易理论认为,融资约束是决定企业是否出口的重要因素。在全球分工日益细化、生产环节高度碎片化的新型生产网络中,中国企业的价值链分工地位是否受到普遍存在的融资约束影响呢?为回答这一问题,借鉴Antràs et al.(2012)行业上游度计算方法,测算了制造业企业的出口、进口和净出口上游度,确定企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分工地位;同时,从企业融资能力、行业融资需求和地区金融发展构建融资约束指标,并利用2000—2011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和海关数据的合并数据,实证检验了融资约束对企业分工地位的影响。研究发现:融资约束确实影响了出口企业的分工方式,限制了企业利用国内资源延长国内生产链条的努力;在企业整体存在金融抑制的情况下,商业信用对企业生产活动的融资起到了积极作用,即促进了企业分工地位的提高;融资约束对出口企业国内生产环节的制约主要体现在长期资金方面,即通过限制企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扩大,进而使用进口中间品代替国内生产产品。  相似文献   

20.
对世界各地一些大城市出现的中央商务区(CBD)现象,仅仅从城市地理发展的角度理解是不够的,CBD形成与发展更深层次的原因是企业内部分工特别是企业内部职能分工在空间位置上的集中表现,也是产业社会分工尤其是第三产业迅速发展而协同作用的结果。文章指出,一个城市CBD能否形成,能否发展,不是单靠地方政府所能“推动”和“做大”的,其形成和发展是世界范围内经济发展的产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