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土高原6-10km^2的小流域有4.7万条,这些小流域既是水土流失的基本单元,也是综合治理的基本单元,本文对绥德县无定河左岸韭园沟中游二级支沟王茂沟小流域土壤侵蚀方式、土壤侵蚀形态分析、土壤侵蚀强度划分、水土流失成因、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现状作了分析和调查研究.进一步总结了王茂沟小流域综合治理主要经验.  相似文献   

2.
《首都经济》2006,(2):61-61
据门头沟区“十一五“规划纲要显示,到2010年,永定河门头沟段湿地自然保护区将建成,综合治理湿地面积100平方公里,使永定河的水质明显改善。此外,该区还将建成清洁型小流域15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17平方公里,全区70%的小流域和全部中度以上水土流失地区得到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3.
本文阐述了靖边县小流域综合治理概况以及小流域综合治理的概念和特点,概述了靖边县小流域综合治理的效益:生态效益,实现了生态系统良性循环;经济效益,提高了群众的经济收入,使其脱贫致富;社会效益,加快了该县农村社会的全面进步.  相似文献   

4.
郭慧芳 《发展》2010,(2):97-97
舟曲县于1989年启动实施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以来,通过采取各类措施,小流域治理不仅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而且有力地促进了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5.
小流域综合治理作为新时期水务工作的重要内容,文章在分析小流域及其综合治理内涵的基础上,对小流域河流生态治理的思想进行了分析,即河流治理在于事前的预防与构建。通过对小流域河流治理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分析,介绍了国内外关于小流域河流综合治理的成功经验,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小流域河流综合整治的一些措施,为我国小流域河流综合治理的研究,提供理论层面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婺源是典型的小流域区域,在婺源小流域区域范围内,历史的积淀与人们的文化习俗形成了依山傍水的古镇群落。以婺源古镇群落周边小流域生态经济环境为主要研究对象,全面了解和深入分析小流域生态经济系统在当今生态环境日趋恶化的背景下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调研价值与学术价值。在此基础上,本文从生态经济综合治理的角度出发,关注生态经济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并且提出相关的可行性意见,希望有助于婺源小流域的生态经济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7.
长坪小流域位于桂北灌阳县城东北侧,距县城5公里,流域面积13.9平方公里,属低山丘陵地貌,水土流面积达11.31平方公里,占面积的81.3%,其中强度占8.48平方公里,1992年,该流域被确定为水利部长江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试点后,经过7年的综合治理,完成治理面积10.99平方公里,治理程度达97%,社会、经济、生态三大效益初见成效,1999年8月,该项目通过了水利部验收,2000年,治理区农民人均纯收入3152元,比1992年的419元增长了7.5倍,小流域治理后,抗灾能力大为增强,新栽林果保活率达97%以上,治理区农业经济逐年增长。  相似文献   

8.
何崇莲 《发展》2008,(12):36-36
长期以来,甘肃省和全国其它地区一样,在水土流失的防治措施上坚持走以县域为单位、以小流域为单元,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的建设路子,并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总结过去的经验教训,我们也清楚地看到,过分注重人工治理,忽视生态环境的自我修复作用,需要投入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巨大,防治水土流失的速度非常缓慢,也导致现有的治理速度很不适应国民经济的发展要求,  相似文献   

9.
基于小流域综合治理的农业面源污染防治设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业面源污染是导致目前小流域水环境质量恶化的重要原因。文章从我国农业面源污染现状和污染途径出发.提出农业面源污染应以末端治理为主向从源头上控制为主的综合治理的转变,重点探讨了采取以小流域为单元,实行综合治理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
冯郑萍 《发展》2007,(11):116-116
水土保持淤地坝是黄土高原地区防治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的基础性工程.从1986年开始,安定区被列为黄河上中游地区骨干工程建设重点县,水保治沟骨干工程和淤地坝建设成为干旱山区水资源开发和小流域综合治理的"德政工程"、"致富工程".近20年来,全县已建成骨干工程和大中型淤地坝104座,分布于20多条重点治理小流域.  相似文献   

11.
本文在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表现及其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水土保持治理措施:提高人民水土保持的思想意识;建立健全相关管理机制;明确水土保持治理目标;提高小流域综合治理措施;调整农业结构,实现高标准基本农田。  相似文献   

12.
赵小强  周维平 《发展》2009,(11):38-39
甘肃省武山县把创新投入机制和建设办法作为加快梯田建设的突破口,在用活政策和机制创新上大做文章,采取“政府统一领导,水保统筹规划、部门协调配合”的建设管理机制,有效整合项目,集中使用资金,创建了以小流域治理为单元,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的桦林沟万亩梯田建设示范区,通过整合资金,形成合力,规模推进的做法,不仅解决了梯田建设中资金难筹措、劳力难组织的难题,而且改变了一乡一村小打小闹修梯田的局面,从而提高了土地治理效率,促进了农业产业化发展,为新农村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常超  杨科社  朱荣 《当代陕西》2002,(11):11-12
党中央发出西部大开发的号召后,省军区部队自觉践行"三个代表"要求,从2001年开始,组织民兵、预备役部队,对全省106条小流域--1050多平方公里的流失水土实施综合治理.去年4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军委副主席、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长迟浩田上将来陕调研,对省军区组织民兵预备役人员大规模、成建制地承建106条小流域治理工程取得的阶段生成果给予充分肯定,并欣然挥笔题词:"承建百条流域,造福三秦人民".  相似文献   

14.
<正>宁海县小流域众多,总流域面积1 390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72%。针对小流域防洪标准低,洪涝灾害频发,从2006年开始,全面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2011年,县委、县政府适时把握水利事业发展的新机遇新要求,将境内最大的白溪、杨溪、凫溪、青溪、中堡溪等五条小流域治理单独列出作为重点工程,计划投资27亿元,用五年时间全面治理五大溪流68.5公里,建设堤防115.26公里。五大溪流治理绘出生态美景新画卷集防洪、休闲、观光为一体的杨溪防洪堤不但成为宁海西大门最美丽的风景线,而且也是当地  相似文献   

15.
文摘     
“八七”扶贫攻坚目标将基本实现问题可以基本解决,我国政府确定的扶贫攻坚目标将基本实现。 近5年间,中央政府通过以工代赈、财政扶贫和专项贷款方式直接投入的专项扶贫资金总额预计可达940多亿元。国家在大中型基础设施建设、资源开发和生态环境建设等方面也对贫困地区给予了大力支持,希望工程、东西扶贫协作、党政机关对口帮扶等社会扶贫工作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规模。特别是通过扶贫以工代赈等方式,在贫困地区建设了大量的基本农田、小型微型水利和人畜饮水工程、县乡村道路等农村基础设施,开展了以小流域综合治理为主要内容的…  相似文献   

16.
田禾 《开发研究》1987,(1):64-64
<正> 陇南山区是甘肃省贫困面最大的地区之一.杨安民在对陇南山区调查之后认为:陇南山区气候温和湿润,水力资源丰富,生物资源种类多,矿藏分布广,应发挥优势,开发陇南。第一,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相结合.搞好以小流域综合治理为主的水土保持工作。第二,进行林业体制改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土地改造方式也变得多样化,却容易引发水土流失和生态环境破坏。小流域治理作为一种先进的生态治理手段,可以切实保障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本文详细分析了小流域治理的重要性和相关技术,旨在加强小流域治理的技术力量,切实提高小流域治理效率,促进我国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魏文翠 《发展》2015,(3):110-111
黄土高原生态安全屏障建设思路应为:水土保持是重点;以小流域为单元的综合治理是有效途径;试验区建设必须走生态、经济、社会效益协调发展,生态效益优先的路子。制度建设上必须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创新政策机制;具体举措上,应加强基本农田建设、促进稳定退耕还林还草工作,通过封山禁牧促使植被恢复和生态改善,利用引洮通水的有利条件,搞好义务植树,提高森林覆盖率。  相似文献   

19.
清徐县碾底乡位于县城西北部,是全县唯一的全山区乡,东邻晋源区,西接古交市,北依庙前山,西靠老爷岭,平均海拔 1438米,全乡辖 21个自然村, 19个行政村, 4310人,占地 62.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 6669亩,果园面积 8217亩,榆古干线公路横穿全境,以其为轴线的乡村公路构成环形交通网络。   碾底乡曾是晋绥革命根据地的前沿阵地,境内资源丰富,是太原市的葡果生产基地。近年来在省、市、县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与帮助下,白石沟人民发扬老区人民艰苦创业的精神,大搞小流域建设,实施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果牧游加贸立体开发战略,现在…  相似文献   

20.
自2008年《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总体方案》实施以来,太湖水环境质量稳中有升,连续14年实现“两个确保”目标(确保饮用水安全、确保不发生大面积水质黑臭)。苏州市吴中区地处太湖流域下游,在享受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苏州生态涵养发展实验区等战略机遇的同时,也承担更大的生态环境保护压力。本文分析吴中区太湖水环境综合治理存在的主要问题,然后提出科学的建议,以期为吴中区太湖水环境综合治理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