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现阶段中国内需不足的表现入手,探索造成需求不足的原因,并通过系统的分析发展现代服务业对扩大内需的直接影响,提出应该从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不断改善供给结构、逐步实现产业结构升级等方面促进经济快速增长和提高居民收入水平,从而扩大国内需求,缓解内需不足给中国经济发展带来的各种负面影响,从而实现中国经济健康、快速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法国政府通过发展家庭、养老服务业进一步改善了社会保障、创造了更多的就业岗位,从而刺激了经济发展。其一些做法对我国当前转变发展方式,扩大内需、调整结构的新一轮经济调整,以及随着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提高,满足人们潜在服务消费需求,推动家庭养老服务业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由于经济危机的影响,是我国外部需求的急剧减少,要维持我国经济的平稳较快发展扩大内需几乎成为一致的选择。我国的内需不足主要是由于我国国内居民消费不足引起的,我国扩大内需的根本在于扩大国内居民消费需求,因此国内居民消费需求是使我国经济走出经济危机困境,保持经济长期稳定快速增长。将从税收视角提出刺激居民消费需求的几点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服务业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越来越大。生产性服务业作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成为推动经济发展、提升城市竞争力和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力量。目前,我国正处在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如何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最大程度发挥生产性服务业促进经济增长和吸收就业的作用,已经成为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5.
扩大内需遭遇被片面理解为扩大投资的尴尬,主要表现为重投资需求轻消费需求、把抓项目等同于扩大内需、将投资需求无限扩大化.将扩大内需片面解为扩大投资,会给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埋下隐患,导致投资主导型经济发展模式难转变、消费增长赶不上投资的增速、加剧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增大了资源环境的压力和银行潜在的金融风险.要使扩大内需真正带动经济发展,必须构建消费主导型经济发展模式,做到扩大投资与优化结构并举,着力夯实国内消费的基础,把扩大国内有效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作为促进经济增长的基本立足点.  相似文献   

6.
<正>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服务业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越来越大。生产性服务业作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成为推动经济发展、提升城市竞争力和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力量。目前,我国正处在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如何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最大程度发挥生产性服务业促进经济增长和吸收就业的作用,已经成为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7.
当前我国国内经济处于下行阶段,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经济环境和国内经济发展新常态,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经之路,以扩大内需为战略基本点,把扩大内需放在保障以及改善民生、加快发展服务业、提高中等收入者比重等方面,是顺应经济发展趋势以及适应社会经济发展新形势的客观需要。坚持扩大内需,就要把握发展经济实体这一坚实基础,营造实业致富的社会氛围,同时抓住改革创新的关键点,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突破。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根本目标,加大政府财政的投入,真正做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社会经济新局面。在当前我国的经济形势下,坚持扩大内需,要将消费需求的战略放在重要环节,突破制约扩大内需的种种障碍,加快形成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8.
消费需求:扩大内需的政策着力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南岳 《消费经济》2003,19(4):17-19
众所周知,立足于国内需求发展经济,是党中央、国务院面对严峻的世界经济形势和我国加入WTO后的正确战略抉择。面对目前国际国内经济形势,为了实现经济稳定的较快增长,将继续坚持扩大内需的方针,这在十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得到了较好的体现。朱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对今年政府工作提出的第一条建议就是坚持扩大国内需求,以实现经济稳定较快增长。并且还特别强调扩大国内需求,首先要努力扩大消费需求,在目前情况下,这比增加投资需求更重要〔1〕。消费需求为什么能成为目前我国扩大内需的政策着力点?本文就此作一些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9.
居民消费需求不足的成因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消费需求不足已经成为阻碍我国经济健康快速发展的主要因素.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刺激消费、扩大内需将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性任务.本文从供给和需求的角度,分析了居民消费需求不足的原因,并提出几个可供选择的对策,为政府及有关部门决策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0.
进入“十二五”规划发展阶段后,扩内需、调结构更是成为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道攻坚难题,更是成为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项长期战略。而扩大内需和经济结构调整之间存在着相辅相成的关系,理顺两者之间的关系对于我们制定经济策略就显得尤为重要。文章从西方经济学上的交易费用、寻租问题、有效需求及信息不完全等相关知识点入手,分析隐藏在扩大内需和经济结构调整之间的经济学问题。  相似文献   

11.
经济增长和经济结构优化是经济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而我国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既是经济总量扩张和产业结构变化的重要结果,也是其重要原因。本文通过分析我国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现状,从服务业增加值、就业数、贡献率三个指标反映现代服务业对我国经济发展的贡献及不足。为寻找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制约因素,本文从税收政策角度剖析现存问题背后的政策原因,并提出相应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随着现代经济的发展,服务业的产值和就业人数所占比重越来越高,服务业对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越来越明显。依托信息技术的发展,现代服务业发展迅速,正在成长为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主要增长点、缓解就业压力的主渠道、增强国际竞争力的战略举措。当前,研究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对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十一五"规划的顺利实现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前我国经济正经受通货紧缩的困扰,它的现实表现是物价总水平的持续下降,主要是由于总需求(有效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严重不足、亚洲金融危机影响、经济全球化导致经济发展周期趋同等原因引起。要解决通货紧缩问题,必须启动国内消费市场,扩大内需,加大政府财政支出,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引导刺激投资需求。  相似文献   

14.
由于我国长期的二元经济结构,导致农村的现代服务业发展远远落后于城市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形成了我国当前解决"三农"问题的羁绊.随着我国经济向"十二五"阶段迈进,转变农业增长方式,提高农民生活质量成为当前农村经济发展的核心任务.本文以农村现代服务业发展现状分析入手,提出新时期下我国"三农"对农村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刚性需求,进而探寻促进我国农村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创新理念、模式及路径.  相似文献   

15.
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标志着一个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程度,发展现代服务业对建设和谐社会、扩大就业和优化经济结构的作用日益重要。通过分析社会经济发展由制造业主导向服务业主导的转变,论证预测其对扩大就业及优化经济结构等方面的作用,提出黑龙江省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的重点及对策。  相似文献   

16.
刘锋 《中国市场》2014,(18):31-32
现代物流业是集仓储业、运输业、信息业和金融服务业于一体的复合型产业,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力推动河北省现代物流业的发展,不仅是物流产业自身平稳较快增长和产业优化升级的需要,而且也是扩大内需、拉动就业、服务和支撑省内其他产业调整与发展的需要,对于增强河北省经济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十二五"规划《建议》提出,必须建立扩大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把扩大消费需求作为扩大内需的战略重点,进一步释放城乡居民消费潜力,逐步使我国国内市场总体规模位居世界前列。近年来,宁夏城乡居民收入增长较慢,消费需求水平低,经济增长主要依托于投资需求。因此文章认为充分挖掘宁夏内需的巨大潜力,着力破解制约扩大内需的体制机制障碍,是促进宁夏经济长期稳定健康发展的关键所在,也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8.
当前服务业日益成为现代经济增长的新引擎,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内在要求也在于发展现代服务业。发展现代服务业不仅仅是追求其就业和产值份额的提高,更在于注重服务业内部结构的优化。优化服务业内部结构要充分体现经济发展中的人本精神,发挥企业家的创业和创新作用,提高企业家注意力配置效率和企业家资源配置能力。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第三产业服务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越来越大,并且服务业的发展程度是一国经济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现代服务业已成为发达国家参与国际竞争的核心产业,更是我国从经济大国迈向经济强国的战略性产业。本文从现代服务业的发展问题入手,研究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对策和方法。  相似文献   

20.
不断扩大城乡居民消费需求,提高人民生活质量,这是党中央提出的一项战略任务。《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第二个部分以坚持扩大内需战略,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为题,首次将扩大内需成为独立章节。《建议》提出,在‘十二五’期间,要坚持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战略,把扩大消费需求作为扩大内需的战略重点,进一步释放城乡居民消费潜力,逐步使我国国内市场总体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