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日本是中国农产品出口的主要对象国,两国贸易关系相当密切。本文采用CMS模型对中国农产品出口日本市场的增长因素进行实证研究得出:中国输日农产品增长主要由日本国内市场需求增长所引致;产品结构效应对中国农产品输日增长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综合竞争力效应和产品竞争力效应对中国农产品输日增长产生阻碍作用。为扩大中国农产品对日出口,本文针对不同影响因素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本文利用恒定市场份额模型(CMS)分析了中国农产品对日本出口增长的因素。通过分析发现,在不同的时期和外部环境条件下,中国对日本的农产品出口额的增长主要得益于中国农产品的竞争力,在日本进口需求逐步扩大的年份,需求效应也比较明显,而结构效应的影响很小或者起到相反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利用联合国统计署农产品统计数据,运用恒定市场份额分析方法(CMS模型),实证分析了中国对东亚农产品出口增长的主要影响因素。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对日本的农产品出口主要受竞争力因素的影响,这与中国对东盟农产品出口增长主要受进口需求的影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此基础上,依据实证分析的结果,对中国选择东亚区域经济合作模式的合理性进行了简要的评价。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新新贸易理论的基础上,收集整理了1996~2013年HS农产品6位编码共计达727种农产品的贸易数据,借鉴对出口增长因素分析的创新型研究方法,从扩展边际、价格边际和数量边际三个方面分析了中国对日农产品出口增长的原因,以及这三元边际变量对出口竞争力影响的程度。实证研究表明:扩展边际不是中国对日农产品增长的主要原因,即目前中国农产品出口日本以量取胜的基本模式并未发生根本性改变;数量边际在短期内可以有效提高中国对日出口农产品的竞争力;价格边际对中国农产品出口日本有明显的拉动作用,而且,价格边际对竞争优势的影响也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以来,日本成为中国很重要的消费品出口市场,中国对日本消费品出口值逐年增长,目前在中国对日本的全部出口商品值中,消费品出口值已占到65%左右。服装与消费类纺织品是中国向日本出口的第一大消费品,由于消费类电子产品的出口值增长较快,它已跃升为中国对日本的第二大出口消费品,轻工类消费品和消费类农产品分别是第三大和第四大出口消费品。受中日产业比较优势变化的趋势、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和经济全球化发展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中国对日本消费品出口贸易的发展前景是令人乐观的。  相似文献   

6.
通过分析中国对吉尔吉斯斯坦农产品出口增长的总量和结构特征,并利用 CMS模型对中国对吉农产品出口增长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显示,中国对吉农产品出口扩大是进口需求推动的,中国农产品竞争力不足则是主要制约因素.稳定和扩大中国对吉农产品出口的路径,一是提高中国农产品竞争力;二是通过双方政府层面有效沟通、推进农产品贸易投资便利化;三是大力开展境外农产品加工业,以对外直接投资带动出口增长.  相似文献   

7.
中国和日本在地理上是一衣带水的邻邦,两国开展农产品贸易的历史非常悠久,农产品是中日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自我国建国以来,中国和日本之间的贸易主要是以日用消费品为主的民间贸易为主,随着两国关系的改进贸易的规模和范围逐渐扩大,贸易商品的品种也日渐增多。在众多对日出口产品中,农产品的出口是增长最快的产品之一,日本已经连续多年成为中国最大的农产品贸易伙伴国,同时中国也是日本的重要农产品贸易伙伴。由此可见,发展对日农产品出口贸易,对中国农产品的发展有重要的意义,同时也对促进中日关系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中韩农产品贸易增长特质及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韩农产品贸易规模不断扩大,农产品问题成为两国FTA谈判的敏感议题。文章基于1990-2013年UN Comtrade相关数据,利用恒定市场份额模型从市场需求引致效应、出口结构效应和竞争力效应三个方面分析中韩农产品贸易增长主导因素及各方面对两国农产品贸易增长贡献。研究发现,市场需求引致效应是中韩农产品贸易增长的首要因素;出口结构效应制约了两国农产品贸易增长,尤其是韩国对中国农产品出口结构与中国消费结构的错位导致这种负面效应更加明显;出口竞争力效应拉动了中国对韩国的农产品出口增长,但竞争优势不具备持久稳定性,而韩国农产品竞争力下降阻碍了其对中国出口增长。为扩大中韩农产品贸易规模,提高贸易质量,两国应该根据彼此市场消费变化,调整农产品贸易结构;加强农业合作交流,扩大互补性农产品出口;推进中国农业生产规模化和集约化,促进农产品价格竞争力向非价格竞争力转变;在FTA谈判中,可借鉴美韩FTA农产品开放条款,合理设计中韩FTA谈判策略。  相似文献   

9.
韩国是中、美两国农产品重要出口市场。本文基于2000~2011年中美两国对韩国农产品贸易的有关数据,运用恒定市场份额模型分解两国对韩国农产品出口增长因素。结果显示:规模效应始终是中美两国农产品对韩国出口增长的主要因素,中国规模效应较美国更加突出;中国农产品出口竞争力下降导致竞争效应贡献度不断降低,严重制约中国对韩国农产品出口的扩大,而美国农产品竞争优势的提高促进了对韩国出口增长。美韩FTA协定中韩国农产品市场的进一步开放,必然会对中国农产品出口韩国构成威胁。最后,提出了扩大两国农产品贸易规模、促进农产品贸易自由化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由于日本对中国投资的增长、日本国经济不景气以及日本大幅度降低农产品关税,中国对日贸易自去年以来迅猛增长,中国成为日本的第二大贸易伙伴。但是,中国对日贸易仍存在一些隐忧,如中国对日贸易有可能产生赤字,中国的廉价战略将受到多方的挑战,日本经济复苏临近,中国对日出口增长势头已趋缓等。  相似文献   

11.
中国与东盟各国农产品对日本出口的产品相似性指数及CAC指数的测算结果表明,双方相似性较高、竞争也较激烈,但对日本与东盟双(多)边EPA中农业条款的分析结果表明,日本对东盟的农产品开放程度并不高。文章认为日本与东盟成立自由贸易区对中国农产品出口日本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2.
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农产品的出口在我国对外贸易中占很大比重。日本与中国农产品贸易往来较密切。然而,近年来日本本国实施的贸易壁垒制度越来越严苛、复杂,2006年日本实施肯定列表后,使日本的绿色贸易壁垒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给我国对日输出农产品带来了一定的影响与挑战。本文首先对日本绿色贸易壁垒进行简单介绍,并分析了中国对日出口农产品的情况,最后建模型实证分析日本绿色贸易壁垒下我国农产品出口受到的影响,并结合实际情况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13.
绿色贸易壁垒对农产品出口的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我国农产品对传统三大出口市场--日本、我国香港特区、韩国出口增长乏力,而欧盟对来自中国的农产品更是多次采取非关税措施以限制进口,致使我国对欧盟农产品出口出现负增长.绿色贸易壁垒已成为我国入世以后农产品出口面临的最大障碍.  相似文献   

14.
俄罗斯是中国“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的重要贸易伙伴,基于UN Comtrade数据库中2002年~2015年两国农产品贸易数据,对中俄农产品贸易现状进行分析,发现中俄两国农产品贸易规模增大,贸易商品较为集中,产品互补性突出,俄罗斯对中国市场更加依赖.同时运用CMS模型对贸易增长因素进行解析,结果表明:中国对俄罗斯出口农产品增长因素中最主要的是市场引致需求效应,结构调整滞后,相对竞争优势不强;俄罗斯对中国农产品出口的三种效应为正,但受宏观经济的制约,内部结构波动较大.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从出口贸易规模、市场结构和产品结构三方面对中国对中亚五国农产品出口贸易进行分析,并运用恒定市场份额模型分析中国对中亚五国农产品出口贸易波动的影响因素及各因素的影响程度和变化趋势。结果表明:中亚五国市场对农产品的进口需求是决定中国对其农产品出口贸易波动的主导因素,且中国出口中亚五国的农产品贸易增长越来越依赖于中亚五国市场进口规模的扩大,而竞争力效应和二阶效应在促进中国对中亚五国农产品出口贸易中发挥的作用逐渐弱化。  相似文献   

16.
根据UN COMTRADE数据库,研究了RCEP 7个谈判方的农产品出口技术水平与结构,研究结果表明:日本、韩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农产品出口技术结构较高,中国、印度和东盟的农产品出口结构相对偏低;样本期内RCEP谈判方农产品出口的总体技术水平在提高,中国农产品出口技术水平与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东盟之间的差距仍在扩大,中国与这些RCEP谈判方在农产品出口上互补特征更为明显;中国对日本、韩国、新西兰、澳大利亚出口的农产品以中等技术农产品为主,对印度和东盟出口的农产品以中低技术和低技术农产品为主,样本期内中国对这些谈判方的农产品出口技术水平总体提升,但低技术农产品出口份额仍然较高。  相似文献   

17.
近几年.我国农产品对传统三大出口市场——日本、我国香港特区、韩国出口增长乏力,而欧盟对来自中国的农产品更是多次采取非关税措施以限制进口.致使我国对欧盟农产品出口出现负增长。绿色贸易壁垒已成为我国入世以后农产品出口面临的最大障碍。  相似文献   

18.
2005年人民币汇率机制改革以来,人民币对日元汇率变动对中国对日本出口农产品的影响成为研究重点。以2005年至2015年中国对日本出口农产品额的季度数据以及人民币对日元的名义汇率作为研究对象,通过ADF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和误差修正模型的建立,实证分析表明:人民币对日元贬值会使中国对日本出口农产品额增加,前期的人民币对日元汇率变动及前期中国对日本农产品出口额对本期中国对日本农产品出口也会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9.
利用出口相似性指数分别从产品和市场两个角度分析了中国与日本、韩国农产品贸易竞争关系的强弱及其变化趋势。结果表明:中国与日本、韩国农产品贸易的产品相似性指数高于市场相似性指数,农产品出口市场结构的巨大差异决定了中国与日本、韩国的农产品贸易关系不是以竞争为主;中国与日本、韩国农业领域内的合作将有利于强化产品差异、缓解农产品竞争程度。  相似文献   

20.
2011年3月发生的东日本大地震及其次生危害使日本农业遭受重创,地震后数月,我国对日农产品贸易居高不下,尽管2012年受政治因素影响我国许多产品对日出口明显下滑,但农产品出口贸易规模仍有扩大趋势,这是地震所带来的刚性需求所致。东日本大地震为中国扩大对日农产品贸易提供了契机,我国应引进先进技术及农业管理理念、加大对日本农业企业招商力度、树立品牌意识、实现现代化营销,提升我国农产品竞争力,努力扩大对日农产品出口,缩小我国农产品贸易逆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