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温室气体排放监测、报告与核证(MRV)制度不仅是获取真实准确温室气体排放数据的重要途径,更是进行温室气体减排政策创新、构建基于市场机制的碳排放权交易体系的核心内容。企业作为市场参与的主体,需要不断提升其在温室气体排放监测报告上的能力,以适应市场发展和政策要求。本文在对监测报告制度的理论基础、内涵要求及运行机理进行全面阐述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企业温室气体排放监测报告能力和管理水平建设的现状及面临的主要问题,并提出若干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李劼 《林业经济》2013,(1):117-122,128
首先分析不征收碳关税时,静态纳什均衡下的企业利润和社会福利。然后讨论在征收碳关税时,政府决定税率的影响因素、企业生产、贸易决策的变化,以及动态子博弈完美纳什均衡下的企业利润和社会福利。最后在比较二者的基础上,提出了降低碳关税对企业利润和社会福利的影响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碳排放权交易制度是国际公认的能够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最有效的手段。中国一直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开展温室气体减排工作,并努力推动碳交易市场的建设。2017年12月,中国发电企业正式进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开展交易,这给国内发电企业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挑战。本文分析了黑龙江省火力发电企业发展的必要性,对火力发电企业能源消耗种类和二氧化碳排放量进行核算和分析,探讨了发电企业二氧化碳排放的趋势和排放效率,并对提升发电企业二氧化碳排放效率和缓解发电企业压力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4.
以营林企业和木质林产品制造企业组成的两级供应链为研究对象,构建木质林产品供应链交易模型,对供应链碳汇价格合作机制下的生产与减排决策进行分析。研究表明:供应链上存在有效的碳汇转移价格区间,在该区间内进行价格合作有利于提高各企业的利润;供应链碳汇价格合作机制不仅能够缓解制造企业技术减排的压力,而且有利于营林企业提高碳汇林的营林规模,但是会减弱制造企业减排履约的强制性及减排政策的有效性,不利于制造企业提高成品市场销售量。因此,为保证木材和林业碳汇的稳定供给,供应链企业双方应通过协商制定合适的碳汇转移价格。  相似文献   

5.
粮食价格波动牵涉众多主体的切身利益,价格太低导致"谷贱伤农",价格太高导致"米贵伤民"的现象。从保护消费者和生产者利益角度来说,政府可以采取价格稳定政策,也可以采取目标价格补贴政策。政府该如何做才能增加社会福利?本文研究认为,在不考虑制度成本条件下,粮食价格稳定政策能够实现社会福利增加;但是粮食价格调控体系存在的巨额制度成本将极大改变粮食价格稳定政策的社会福利效应,甚至会导致社会福利的恶化、财政负担的加剧,只有有效降低制度成本才能实现社会福利增加;目标价格补贴政策能够节省大量的粮食储备及调控成本,较好弥补价格波动对生产者与消费者福利的影响,但是目标价格的厘定是否合适和价格补贴效率对社会福利水平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6.
本文利用我国能源相关统计数据,对我国各省区二氧化碳排放总量、排放强度和人均排放量进行则算,并将其划分为二氧化碳低排放、中排放、高排放区域.通过分析发现,我国各省区二氧化碳排放具有显著差异,总体表现为东部发达省区总排放量大、排放强度低、人均排放量高,而西部地区则呈现出相反的特征.文章在分析我国二氧化碳排放区域差异的基础上,进一步讨论了产业结构、GDP、人口、能源消费结构、对外开放度以及能源资源禀赋和地理位置六个方面对典型地区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影响,并做出对比分析,提出我国减排工作中应重视省区之间的差异,将各省区功能定位、减排成本、资源环境等方面的指标纳入减排评价指标,建立技术与资金合作的联合减排机制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对中国碳税政策的环境效应、经济效应、收入分配效应的经济学研究进行回顾与评述,得出以下结论:第一,开征碳税对环境具有减排节能影响,具体效果决定于碳税的税率高低、征收方式、征收对象差异;第二,开征碳税在短期内对经济增长具有负面影响,从长期来看将对经济增长起促进作用;第三,碳税政策对收入分配具有累退效应。中国学者对碳税政策的影响研究取得一些进展,但研究深度和广度还不够,具体表现在开征碳税对居民生活减排的影响研究较少;现有文献假定碳税政策不能进行价格传导与实际情况不符等方面。  相似文献   

8.
利用税收杠杆调控水污染的设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垂勇  徐利  王诚 《水利经济》2009,27(5):7-9,19
在分析水污染现状的基础上,结合开征水税的理论依据,提出水税体系包含水资源税和水污染税,通过价格机制促使水资源实现价值最大化,从而实现水资源的有效配置;我国水税体系主要应从税基、税收主体、征税对象、征税环节、税率、征税手段、纳税期限等方面来实现保护水资源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人们把粮食的定购价格和市场价格的差额视为暗税,把这种暗税都定为超额税,并归结为政府剪刀差政策的产物。其实价差不一定都是暗税,暗税也不都是超额税。从宏观上看,国家并没有从农民那里拿到超额税,粮食生产比较利益是不低的。现在的问题是重点商品粮产区定购量过高,替低定购区多支付了暗税,形成了一种相对超额税。就特定地区粮农和国家的关系来说农户是交了超额税,暗税挤占了地租、地租挤占了粮农应得的利润,甚至出现了较大亏损,高产没有带来高收入。这对稳定粮食生产,提高商品率极为不利。我认为不应再采取普遍提高粮价的政策,而应采取分区分县目标提价的政策以消除相对超额税。  相似文献   

10.
众所周知,原木目标售价=(单位目标利润十单位固定成本十单位变动成本)(税率十两金征收率)制改革后,对测算原木目标售价带来两个难题:一是,从价定率征收的育林费和维简费(本文简称“两金”)是价税分离后的销售额与征收率的乘积,而经测算出来的目标售价是价税合计的销售收入;二是,销售额与增值税税率的乘积是销项税额,而应交增值税则是销项税额减去进项税额后的差额,且进项销项的计税基数与税率又各不相同。本文拟从新税制下的原木目标售价测算入手,探讨税制改革后,本量利方法在森工企业的应用,不妥处请指教。一、用售税法…  相似文献   

11.
张廷熙  仇蕾 《水利经济》2015,33(3):37-40
针对水污染物排放权交易市场中排污权的转让问题,分别构建了高污染处理成本厂商和低污染处理成本厂商在行业间排污权转让的最优决策模型,以及同行业内的双寡头厂商之间的排污权转让的博弈模型,从而求得排污权的最优定价,以及两种转让方式下厂商的最优生产量以及最佳排污权交易量,为排污权交易市场下厂商的最优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水权交易制度作为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改革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理论与实践领域均迎来新一轮探索热潮。交易价格机制是水权市场建设中的重要环节之一。结合当前我国水权交易试点地区实践,剖析其价格总体水平与价格形成方法,认为价格构成不全面、定价测算不科学、议价机制缺失、监管不到位是驱动水权交易价格改革的主要动因。提出应树立水权价格为财产性收益的认识,科学界定水权的价值构成和价格的形成方式,依托水权平台的交易组织功能,发挥市场在水权价格形成中的决定作用,并构建有效的水权交易市场监督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13.
沈建芳  丰景春 《水利经济》2006,24(2):20-21,42
提出水量调配博弈模型假设,建立完全竞争水量调配博弈模型,对水量调配博弈模型进行分析,得出结论:完全竞争市场的水量调配模式未必是有效率的,政府的作用至关重要。对水量调配博弈模型应用提出建议:建立一套符合中国国情的水权体系,完善水资源分配制度,建立合理的水价形成机制,健全水权交易市场。  相似文献   

14.
论述水权的物权化所体现出来的积极作用,分析国内外水权制度,指出我国水权的物权化面临的问题:①水权缺乏系统的法律规定;②水权不能转让;③水权物权化的局限性。从分析水权的物权化所体现出来的积极作用入手,针对我国水权的物权化存在问题,提出解决此问题的建议:将水权纳入水法予以调整,明确水权的具体内容,建立规范的水资源市场,建立完善的水价体制,完善水资源相关立法。  相似文献   

15.
张凯 《水利经济》2022,40(5):46-53
面对水量水质双重制约的不利局面,我国提出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理念,同时明确了采用市场化交易机制治理水环境污染问题。当前市场化交易机制存在诸多桎梏,政策对排污权个体交易行为的有效性亦无法判断。在分析现实治污困境的基础上,引入总量控制下的水排污权交易理念,对排污权多元主体的交易逻辑进行阐述,同时基于多主体系统构建排污权交易系统的仿真模型,模拟政府在排污权交易过程中的政策规制与排污企业的动态博弈关系。仿真结果表明:总量控制下的排污权交易制度能够对排污主体进行有效正向激励和反向惩罚,引导排污企业主动减排;在弱管制的自由竞争市场下,水排污权交易方倾向于违规合谋,隐瞒真实价格;当政府进行强管制有效监督,且上级政府部门能够对下级部门采取有效监督时,水排污权交易方能够减少违规合谋现象。  相似文献   

16.
云南省是矿业大省,应通过建设矿权市场来推动矿产资源勘查的快速发展.建立云南省矿权市场的二,一是政府角色定位问题,一是如何确定交易标底性质的问题.政府应是矿权市场的监管者、调控者、其职能是制定政策并监督政策的实施.交易标底性质的确定应首先界定哪些矿权适用于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并提倡土地使用权与矿权合并转让.  相似文献   

17.
在阐述水权及水库水权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水库水权转让的特点,提出了构成水库水权转让价格的7个要素,即资源水价、工程水价、水权转让所需节水灌溉工程成本水价、农业补偿水价、生态补偿水价、税金和合理的利润,并对各个要素进行了分析,给出了相应的水价计算模型。  相似文献   

18.
立足我国当前碳排放权市场的发展状况,从碳排放权市场的规模与价格角度,分析我国碳排放权市场的影响因素。以广州市为样本,基于广州碳排放权交易所的相关数据,结合广州当地经济发展状况,研究发现能源价格、不同产业的GDP增长率与当年碳排放权分配制度是影响碳排放权市场的主要因素,并根据实证分析结果提出了尽快建立统一的碳交易市场、完善碳排放权分配方案与将区块链技术应用于碳交易市场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将水权交易和面源污染控制有机结合,以种植面积、农业用水定额、污染物浓度为约束条件,运用边际分析方法建立农户灌溉施肥行为模型,分析水权交易和排污控制对农户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灌溉用水量与农作物价格成正相关,与交易水价和边际灌溉成本成负相关;一定范围内肥料施用量与农作物价格成正相关,与边际施肥成本或边际环境成本成负相关。模型证明,当农业用水定额内水权可交易时,水市场的存在和水价政策将激励农户减少灌水量,节约用水。  相似文献   

20.
灌溉用水权确权到户是水资源资产管理的重点与难点,涉及数亿农户的权益,有关工作仍处于早期探索阶段。在大量调研的基础上,对该不该、能不能确权到户,管理能否到位等关键问题进行了探讨。研究认为:从国家发展战略、政策导向、技术流程、供水管理等多个视角考虑,灌溉用水权应当尽快确权到户,技术上完全可行,服务管理可以基本得到保障。建议将灌溉用水权确权到户作为新时代深化水利改革的重要内容,与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规范取水许可等工作有机结合,积极稳妥有序推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