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破坏了各国正常生产生活秩序,对全球供应链安全带来重大冲击。我国不仅是制造大国、物流大国、消费大国,更是全球供应链枢纽,海外疫情持续恶化对我国供应链的影响不容小觑。与此同时,因疫情全球扩散而形成的三大因素将推动全球供应链加速向多元化、区域化、本地化方向发展,并在后疫情时期使我国供应链体系面临加速转移、供给中断、环节割裂、链路失控四大安全风险。我国应该提高警惕,及早谋划,从供应链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黏着力和保障力的角度打造我国供应链安全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3.
王云 《大陆桥视野》2020,(12):76-77
不动产登记制度设计初衷是使全国不动产登记工作通过规范化的制度达到从申请资料、登记流程、服务规范等方面得以统一化.而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对房地产市场产生较大的影响,江苏不动产登记则通过一系列措施探究通过制度设计保障房地产市场的服务.  相似文献   

4.
5.
新冠肺炎的暴发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餐饮业作为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济方面和社会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在此次疫情中,全国范围餐饮企业整体闭店,企业负担重、业务难以为继、资金链短缺、融资贷款难等问题突出,整个餐饮业损失巨大。本文首先从行业、企业两个角度分析了此次疫情对餐饮业的影响,提出相应财政、税收等政策建议助力企业减负,为企业复工复产、恢复经营提供有效保障,并就未来餐饮企业将在经营模式、人才管理、危机防控、食品安全、智能制造等方面提升竞争力,提升抗风险能力提出了相关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6.
2020年一季度,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经济造成严重冲击,三次产业增加值、三大需求、企业利润、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均下降,居民收入改变了以往平稳增长的走势,增速明显回落。随着疫情得到控制,复工复产加快推进,三四月份经济增长呈现出恢复态势。本文运用统计数据,从生产、需求、收入、价格角度分析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此外,本文也对疫情防控下的新机遇进行了探讨,对中国经济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期望为在疫情防控状态下继续保持中国经济活力、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8.
杜雨润 《时代经贸》2020,(23):12-13
新冠疫情的发生,对中国及至世界的经济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文章从企业、社会保障、消费、经济发展、宏观调控、外贸六个方面阐述分析了本次疫情造成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9.
曾嶒  唐松 《经济研究》2023,58(3):78-96
在新冠疫情给经济运行带来严重负面冲击的背景下,作为国民经济的“顶梁柱”和“压舱石”,国有企业如何发挥经济稳定器的作用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重要问题。本文从供应链扶持的视角对此进行探讨。研究发现,新冠疫情发生后,相较于供应链上不包含国有企业的民营企业,供应链上包含国有企业的民营企业的经营活动净现金流更高,即国有企业对供应链上下游企业进行了帮扶而稳定了其生产经营活动。并且,当民营企业的经营不确定性越大以及所在地区疫情越严重时,国有企业对供应链上企业的帮扶作用越大。机制分析显示,供应链上的国有企业通过保障民营企业的商品流转效率以及提供更多商业信用的方式稳定其经营活动净现金流。经济后果分析表明,相较于供应链上不包含国有企业的民营企业,供应链上包含国有企业的民营企业在疫情期间的经营业绩增长率和市场价值均更高;并且,在供应链上包含国有企业的民营企业数量越多的地区,疫情冲击后的地区经济复苏越快。总之,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当经济受到严重外部冲击时,国有企业通过扶持供应链上下游的民营企业而发挥了经济稳定器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2020年初,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爆发开来,疫情猛烈的发展形势让我们所有人都始料不及,同时疫情也为各行各业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尤其是酒店行业,新冠疫情导致酒店行业深陷在了困局当中.本文主要对酒店业新冠疫情下的困局及后疫情时期的应对对策进行了分析,研究了新冠肺炎疫情之下的酒店行业所面临的困境,并提出了后疫情时期酒店...  相似文献   

11.
当前国际政治经济格局正在经历新一轮大变动、大调整时期,传统意义上的苏美“冷战”业已走进历史,“后冷战”时代的世界一时呈现出“一超多强”的格局。在大国或大国集团围绕建立一个什么样的世界这样一个重大问题展开的全方位博弈中,中美关系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如何处理好中美关系关乎中美两国自身的利益,关乎国际大势的基本走向,实乃兹事体大。因此,极有必要以更加宽阔的视野,基于历史发展的规律,从在“和平与发展”的环境中实现全人类福祉的高度,对中美关系的若干重大问题进行战术层面的缜密思考和战略层面的全面阐释。  相似文献   

12.
采用UNcomtrade数据库的中美木质林产品贸易数据,利用G-L指数、G-L修正指数、Aquino指数、Brülhart边际产业内贸易指数及Thom&McDowell水平型和垂直型产业内贸易指数,对1992—2009年中美木质林产品产业内贸易的水平和结构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中美木质林产品产业内贸易水平总体较低,贸易方式仍以产业间贸易为主;中美木质林产品贸易的增长由产业间贸易和产业内贸易共同引发;产业内贸易方式以垂直型产业内贸易为主。  相似文献   

13.
为明晰知识泄露对跨企业知识共享与创新绩效间关系的影响路径和作用机理,构建了供应链跨企业知识共享、知识泄露与创新绩效间关系的概念模型,并从意外知识泄露和主动知识泄露两个维度考察知识泄露。结合256家供应链上下游企业的问卷数据,利用多元回归模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跨企业知识共享对创新绩效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意外知识泄露和主动知识泄露对创新绩效的负向影响不显著,但对跨企业知识共享与创新绩效的关系具有显著的负向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4.
劳资关系的矛盾与冲突日益加剧,实现劳资关系的和谐与稳定,对我国构建和谐社会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企业中劳方与资方之间存在"劳资关系周期",各周期中具有不同的特点和应对策略.企业应通过构建和谐劳资关系享受收益,增加自身的无形资产,从而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15.
单卓然  林卉  袁满  黄亚平 《经济地理》2020,40(4):96-102
出行方式管理是城市防疫抗疫工作中的一项重大公共事务,新冠疫情期间,武汉市实施了最严格的个人出行管制,并控制、封闭了进出武汉的大通道。文章基于城市居民线下娱购出行方式视角,应用2018—2019年出行调查数据,对选择机制展开了多项Logit建模,总结了武汉市疫情期间出行管控的积极效用。研究认为:管控效用的发挥分为了两个重要阶段,其标志分别为"停运禁行公交及小汽车、封闭公路通道""社区管制、家庭自我隔离"。武汉市创造性地发展了一套"基于购物单元的网选需求共递"举措,用线上网购与合并运输的形式,有效地补充了出行管控期间,居民线下基本生活的购物不足。武汉市渐进解除步行和公交车出行方式管控,将释放购买蔬菜生鲜和日用品的线下购物需求,促进社区商业网点及大型零售商业中心的业务回暖,改善武汉市中低收入人群出行质量。解除管控过程须重点关注60岁以上老年男性、18岁以下中小学生、公交站点密集地带。研究建议优先解禁电动车和自行车,对中小学开学前的学习用品实施需求管理。研究结论为全球新冠肺炎防治的"中国方案"和"武汉经验",补充了理论认知与解释。  相似文献   

16.
马万勋  雷勇  邹艳  蒲勇健 《技术经济》2014,33(10):113-118
以供货频次和需求配比为视角,构建了一个供应链动态博弈模型,研究了在需求方为先决策者和供应方为先决策者两种情形下供应链系统的最优价格决策机制,分别给出了两种情形下的最优价格决策方案,指出产品是最优价格决策中的根本性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消费者信心与广义虚拟经济的视角剖析了股票市场财富效应的成因。本文的实证研究表明,我国股市直接与间接财富效应都较为显著,不过,这一效应只是在长期内均衡稳定,短期内不显著;在股票市场间接财富效应传导机制中,消费者信心因素起到关键作用;因此,在广义虚拟经济时代,为更好发挥股票市场的消费功能,需要完善有关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18.
目前农村出现的不良亚文化是我国农村文化变迁中的不良内容。这种变迁的根本动因在于经济发展,在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中所呈现的经济发展跟与之不相适应的文化之间的矛盾。农村不良亚文化的产生有其经济学根源,它最根本地反映了农民的经济诉求。  相似文献   

19.
美国经济危机是其新长波运行到顶后以朱格拉周期形式表现的一次调整,美国经济由此将步入缓慢增长的动荡时期。为满足长波扩张对巨额货币供给的需要,20世纪80年代美国金融体系进行了以金融创新为主要内容的重构,由此支撑了美国经济长达20多年的快速增长,并极大提升了美国的国际地位。但随着长波的演进,不仅内部的扩张动力逐渐衰竭,而且外部的相对竞争力也在快速下降,实体经济对新增货币的吸纳能力减弱,由此金融创新深化所创造的巨大货币供给就只能转向次贷和高杠杆的金融衍生产品。当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背离达到一定程度时,经济危机也就不可避免。美国经济危机最终转化为世界经济危机,则是因为各主要国家之间的经济周期出现了高度的同步性,是它们之间相互叠加共振的结果。  相似文献   

20.
中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发生较多的国家之一,如何有效预防与应对自然灾害等突发公共事件是包括中国在内的全世界各国政府希望得到有效解决的难题,文章通过梳理相关研究脉络,发现国内外现有文献大多是从一般性应急物流的视角探讨其构建以及研究应急物流某个具体的运作环节等问题,在总结了目前我国在应急物流控制体系中存在应急物流的运作机制有待提高、指挥不到位、技术欠发达、监督机制缺失诸问题的基础上,提出构建基于供应链视角下的应急物流控制体系的研究思路,应急物流的控制体系一般应由组织管理系统、安全监管系统、预警及风险防范系统、信息系统、激励评价系统5个子系统构成。基于供应链视角下认识对待应急物流控制体系则更应该从长远性、全局性与战略性的角度来考虑,使其更加具有计划性、协调性。本文尝试从供应链视角对应急物流控制体系的战略协同、监管、预警与评价等领域进行较系统的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