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建设和谐社会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和谐社会的提出。表明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布局已经由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三位一体,提升为包括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内的四位一体,为未来中国社会发展和建设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2.
10月25日上午,中共云南省委召开在昆在职副厅以上干部大会,传达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 省委书记白恩培主持大会并讲话。省委副书记、省长秦光荣传达十七大精神。 白恩培说,当前,认真学习、深入宣传、全面贯彻十七大精神,是摆在我省各级党组织和各族干部群众面前首要的政治任务。全省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通过学习十七大精神,深刻领会十七大的主题,深刻领会十六大以来所取得的成绩,深刻领会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进程和宝贵经验,深刻领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3.
经济名词     
<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以保障公民基本文化权益、满足基本文化需求为目的,以政府为主导,以公共财政为支撑,以公益性文化单位为骨干,向社会提供公共文化设施、产品、服务的制度体系。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维护公民基本文化权益、满足人民群众基本文化需求的重要保障,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之一。  相似文献   

4.
伦理道德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上层建筑,同时反作用于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是法制经济也是道德经济,其秩序的规范,不仅需要法律的强制,政府的调控,还要有伦理道德的调节,因为后者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中的“第三种调节”。  相似文献   

5.
新视点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90年来,中国共产党人和全国各族人民前赴后继,顽强奋斗,不断夺得革命、建设、改革的重大胜利,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这是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纲领性文献。  相似文献   

6.
中国是世界上十分独特的国家,她具有独特的历史文化、民族传统和发展条件,她的发展不能简单地照搬、照抄或者模仿外国模式。探索一条符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始终是中国人民的历史性的主题和任务。1956年毛泽东的《论十大关系》把中国国情基本特点高度概括为“一穷二白”,他提出了探索“中国之路”的命题;1979年邓小平把中国国情概括为“人口多、耕地少,底子薄”,提出“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在,中国提前实现了经济总量“翻两番”的目标,大规模地减少了贫困人口,创造了世界经济史上的“奇迹…  相似文献   

7.
党中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完全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现在,我国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社会生活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既处于“发展黄金期”,又处于“矛盾凸显期”。一方面产生了许多非社会主义因素,导致社会不和谐的新问题,另一方面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加快,又对社会的和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这个意义上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对经济、社会建设的调整、完善和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就是不断丰富社会主义因素的过程。  相似文献   

8.
陈云同志对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有一系列重要论述,其中关于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论述,是陈云经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学习陈云经济思想,加深理解党中央、国务院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和国家全部工作重中之重的重大决策,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快速、持续、阔步前进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9.
通过学习党的十八大报告,笔者最大的收获是加深了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解。党的十八大报告的主线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并在第二部分集中论述了这个重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说一千道一万,十八大精神归结到一点,就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我们学习领  相似文献   

10.
《农村财务会计》2008,(1):29-30
党的十七大报告在阐述如何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时强调指出,要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那么,应怎样理解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呢?  相似文献   

11.
十八大报告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全面发展,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相似文献   

12.
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造就新型农民、培育新型产业、催生新型组织、完善新型保障和创造新型文明,而归根结底是需要强有力的经济支撑的。乡镇企业作为具有中国特色的经济形态,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做出了突出贡献,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更需要乡镇企业的支持。一是通过促进乡镇企业加快发展,造就新型农民。农民是建设新农村的主体,因此,要建设新农村,必须首先造就新农民。乡镇企业的发展,转移了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也造就了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有助于提高农民的整…  相似文献   

13.
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也是当代中国的主题,发展观作为发展实践的先导,作为发展的观点、理论和方法,针对什么是发展,为什么要发展,怎样实现发展,如何评价发展等问题作出回答.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人民进行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历史进程中形成了当代中国的科学发展观,这就是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中指出的"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这一表述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作出了科学回答,为当代中国的发展构想了宏伟蓝图、指明了前进方向.  相似文献   

14.
我国发展的新的阶段性特征 进入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发展呈现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主要是: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同时生产力水平总体上还不高;  相似文献   

15.
农村村民自治的发展路径是一个农村村民自治与城市社区居民自治相互参照、相互借鉴、相互促进的动态发展进程.农村村民自治既促进了城市社区居民自治的发展,又从城市社区居民自治中汲取经验促进了自身发展,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提供了充分的条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中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生了质的飞跃,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农业发展的目标由单一的数量目标向质量效益及农民收入增长的双重目标转变,农业增长的方式由依靠传统的物质投入向重视传统投入的同时更加重视技术、资金、信息等现代要素投入转变,农村产业由单一经营农业向城乡边界模糊、工农边界模糊的多元化经营及产业构成转变。为了与之相适应,农业及农村经济在发展的过程中必须提供充足的农产品供给,实现数量、质量、结构三个平衡:提高  相似文献   

17.
《上海农村经济》2008,(11):47-47
江苏省华西村建村于1961年。40多年来,华西人始终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动摇,走上了一条共同富裕的康庄大道。被国内外各界人士赞誉为“天下第一村”、“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农村的典范”。  相似文献   

18.
燕继荣 《南方农村》2011,27(5):51-51
随着以市场为导向的现代经济的深入发展.民主政治的诉求就被老百姓提上了议事日程。 民主理论家萨托利曾经指出,“只要人民富足起来,民主是他们可能要求的东西之一。”显然,经济上的权利是维护个人生存的基本权利。在极端匮乏的经济条件下,生存需求的满足超过了政治参与的要求,因此,为生存而奔波的人们很少会提出民主的要求。但是,当克服了迫在眉睫的生存威胁的时候,人们将不再单纯满足于衣食住行条件的些微改善,而会要求成为社会生活的主人.于是,人们的要求就会从经济层面上升到政治层面,形成对政治参与的强烈欲求。  相似文献   

19.
2007年,我国渔业在扎实推进现代渔业和新农村建设的进程中成绩显著。年末岁尾,回顾我国渔业经济与管理,落实支渔惠渔政策,养护水生生物资源、水产品质量、水产养殖业专项执法行动、渔业科技入户、构建平安渔业、渔业船舶海上抢险救助、渔政执法结构优化、中国渔政管理指挥系统建设,渔业互助保险,这十个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绩。我国渔业经济与管理工作的成绩又何止这些呢?!展望2008,走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我国渔业经济与管理工作必将创造新的辉煌。  相似文献   

20.
《农村经营管理》2008,(4):10-16
党的十七大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对继续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作出了全面部署.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必须加强农业基础地位,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